登陆注册
8050400000016

第16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4)

印度佛教中虽然也有神通等内容,但一向不占重要地位,因为信奉佛法、励志修行是为了解脱,而以神通为追求的目标,则属于佛教所斥的外道。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却往往有意识地将这一方面的内容突出出来,借以迎合并依附中土的种种神仙方术,而中国人也往往对佛教的这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在传为中土第一部汉译佛典的《四十二章经》中,就出现了把佛陀描绘为“轻举能飞”的“神人”,把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阿罗汉”描绘为“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的做法。中国佛教徒编的最早介绍佛教的着作《理惑论》中也以道家神仙家之言来解释佛陀,认为“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能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蹈火不烧,履刃不伤”,极似神仙道术之士所讲的“神人”、“真人”。这些说法,既消解了人们对外来佛教的拒斥心理,也使佛教得到了那些想长生不死和求得神灵福佑的统治者的欢迎。因而有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汉桓帝也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后汉书·襄楷传》),都把浮屠(佛陀)视为神灵,通过祭祀而向佛陀祈求福祥。为了迎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神仙方术,早期来华传教的僧人也常借助于一些道术医方来拉拢信徒,扩大佛教的影响。例如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载,最早来华的译经大师安世高就是“外国典籍,莫不该贯,七曜五行之象,风角云物之占,推步盈缩,悉穷其变。兼洞晓医术,妙善针脉,睹色知病,投药必济,乃至鸟兽鸣呼,闻声知心”。《高僧传》卷一也说康僧会“天文图纬,多所综涉”,昙柯迦罗“善学四韦陀论,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甚至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名僧佛图澄、鸠摩罗什等,也仍然借术弘法,以争取更多的信徒。佛教与道教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因为宗派之争而矛盾不断,有时甚至达到相当激烈的程度,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佛教对“老子化胡说”之类的说法是予以默认的,在漫长的中国化过程中,佛教对道教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大量容纳和吸收的。天台宗三祖慧思的《誓愿文》中甚至有“誓愿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的说法,智的止观学说对道教丹法的融摄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在依附神仙方术的同时,外来佛教也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吸收。例如,印度佛教本来是主张“无我”的,认为人是“五蕴”和合而成,没有独立自存的恒常的主体,死后也没有不死的灵魂。但中国却自古以来就盛行着灵魂不灭、鬼神报应的观念,认为“人死为鬼,有知,能害人”(王充《论衡·论死》),人的善恶有福祸报应,这种报应都是“天地罚之,鬼神报之”(王充《论衡·祸虚》)。因此,对上帝鬼神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祭祀一向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外来佛教自传入起就对这种思想和观念有所融合。例如传为安世高所译的《阿含正行经》就把佛教的轮回说与中土的灵魂观结合起来,认为人如果行恶,死后“魂神”就会“入泥犁、饿鬼、畜生、鬼神中”,如果行善,则会“或生天上,或生人中”。三国时的康僧会在所译的《察微王经》中更是直接使用了“魂灵”一词,认为“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信有生死殃福所趣”。因此,在汉魏时的佛教译经中,“无我”(同时否定肉身之我与精神之我)就被译成了“非身”(仅否定肉身之我)。这样的译经,又进一步影响到人们对佛教的看法。据《理惑论》记载,当时的中土人士就认为“佛道言人死当复更生”,“魂神固不灭矣,但身自朽烂耳”。这些看法,后来经东晋慧远的“神不灭论”和“三报论”以及梁武帝萧衍的“神明成佛论”等的系统论证发挥而在中土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超出了一般佛教徒的范围而成为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死观。由于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佛之有无,寄于神理存灭”(萧琛《难神灭论》),因而在南北朝时佛教徒与反佛者曾围绕着神灭与神不灭展开了一场思想理论上的大论战,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灵魂不死与天堂地狱等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轮回报应说及将佛菩萨视为神灵而加以供奉等至今仍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烧香拜佛、求神福佑等民间信仰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它甚至成为许多中国人信奉佛教的主要信念和方式。

外来佛教对神仙方术的依附,对中国传统宗教与迷信思想的融合,在客观上为佛教在中土的广泛传播开拓了道路。而佛教禅学在其中所处的地位则是特别值得重视的。就某种意义而言,佛教在初传时之所以被视为方术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佛教禅学。我们知道,佛教来华,最早传入并流行的是小乘禅数之学,其思想和行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与中土神仙方术的相契合之处。例如“安般守意”的数息禅观,其追求的“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在理论上就被认为与当时黄老道的清静无为相一致,其数息守意的修行方法,又与“守气”、“守一”等呼吸吐纳的神仙道术相似,而修禅所能获得的“神通”,更与传统理想中的“神仙”相通。而早期中土的禅学也非常强调“禅用为显,属在神通”,特别以“内逾喜乐,外折妖祥,摈鬼魅于重岩,睹神僧于绝石”为禅业之胜(见《高僧传·习禅篇总论》)。一些禅师在译介禅经时也有意使用一些道家神仙家的名词术语,例如用道家的“守一”来表达佛教的“禅定”,把通过禅定而达到的境界描绘为犹如中国的所谓成仙得道,等等。虽然佛教禅法与传统的神仙道术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追求的是超脱生死轮回,而后者却以消灾避祸、养生延命为主要特征,但由于两者都具有某种神秘性和超越性,其修行方法和修行结果,表面看来又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小乘禅法与道术,两者更是相近。因此,尽管早期禅师大力显扬的神通妙用,并不是禅的真精神所在,但他们所作出的努力,不仅为佛教登上中国思想文化的舞台奠定了基础,也为禅在中土生根发展提供了重要因缘。早期禅师撒下的禅种,在来华僧人和中土人士的共同耕耘浇灌下,逐渐在中华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终于形成了禅学宗派,出现了中国特有的禅宗。在中国禅学和禅宗中,方术和神通虽未成为主流,但却是始终存在的。在后来勃兴的惠能南宗禅的思想和实践中,道术和对神灵的崇拜有淡化的倾向,这既是对传统禅法执着修禅形式和神异灵通的一种反动,也与佛禅在中国化过程中同时与儒道等传统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融摄有密切的关系。

二、佛教的儒学化

如果说佛教的方术灵神化主要是在信仰和行证的层面上为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扫除了障碍,为其与广大民众的宗教观念和行为相结合开拓了道路,那么佛教的儒学化则为中国佛教的社会伦理品格和心性学说等奠定了基础,并为文化士人接受佛教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也是西汉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佛教的儒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儒家伦理名教的妥协与调和;二是对儒家人文精神和心性学说的融合与吸收。印度佛教视人生为苦海,其根本宗旨是要人出世求解脱。这与中国儒家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而重视君臣父子之道、仁义孝悌之情以及修齐治平的道德政治理想等都是非常不一致的。而佛教徒不娶妻生子,见人无跪拜之礼的出家修行方式,更是与传统的社会伦理不合。因此,佛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排斥和攻击,被斥之为不忠不孝,违礼悖德。

由于儒家伦理名教是中国宗法性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柱,因此,佛教为了在中土生根、发展,就必须与之妥协调和。于是就有了《四十二章经》

中提出的“孝其二亲”,有了《理惑论》中提出的“至于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即为最大的“仁孝”,也有了《六度集经》中的“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和“布施一切圣贤,又不如孝事其亲”。从历史上看,佛教对儒家伦理名教的妥协与调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同类推荐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属于你我的心跳

    属于你我的心跳

    人的心跳每分钟70-80次,当韩美熙遇见尹世崇。常规的心跳速率被完全打翻。同样的心跳频率,同样的心电感应。是命中注定,还是命运的一次玩笑。阻隔在两人之中的纠缠是非仇恨,是否能够因为爱一一化解,渐行渐远的两人,分离之后。是否还能找回,属于他们的心跳……
  • 圣凌云天

    圣凌云天

    在玄地成云、迷境繁多、强者林立、无奇不有的世界里没有任何背景、不起眼的小人物,一步步纵横天下,闯荡成圣之路。
  • 混世剑圣

    混世剑圣

    一位即将高考的高中生,在回家路上捡了一个老头,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练武之路从此开始。
  • 时空豪侠

    时空豪侠

    讲述几个年轻人穿越于唐朝和现代之间的故事。
  • 华少溺宠娇妻

    华少溺宠娇妻

    走过路过,别错过。一场相遇,一见钟情,邂逅念念不忘,再见倾心。两年后的重遇,华少的苦缠追妻,掐掉女主桃花朵朵,步步功心,终抱娇妻归。婚后,更是溺宠娇妻无度……简介不靠谱,内容详情,请点击收藏键,阅读本小说,期待你们的到来。
  • 地府老十一

    地府老十一

    那天,我走在路上,一个雷劈了下来然后,一个毛糙大汉告诉我,从今以后,我就是地府的第十一殿阎罗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交给我了,为他们跑腿的活计也是我的了好了,你,说的就是你,别把临时工不当干部你说你想活一百二?门都没有,让你整天抽烟喝酒宅家不锻炼啥?你说你是因为没事做才宅在八万亩别墅里的恩,等下大哥,您刚才说啥来说,一百二哪够啊咱活一万二,向王八看齐,您看行不行?(ps1:这是一个小人物机缘巧合,凭借自己的生活智慧,拯救世界,顺便拯救自己的故事ps2:当上阎王后,我们的目标是——笑死人,不偿命)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末世之王朝崛起

    末世之王朝崛起

    天道崩溃,大地混乱,天外病毒降临,导致生灵涂炭,丧尸横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重生末世前的他会告诉你。在他的努力之下,一个庞大的王朝正在崛起。而在这个过程中,女警、校花、美女老师、御姐、萝莉、熟女、姐妹花、母女花渐渐的被他收集,再加上历史中那些貂蝉
  • 无射于人斯

    无射于人斯

    在古代,我是大夏天王赫连勃勃第八子赫连无射,流着匈奴血却行汉人之事,身着白衣,腰系酒壶,配短剑,孑身一人,游走于五胡乱世,被逐出家门后,饮酒赋诗广结好友,无乐不作。直到遇见她……出山复国平天下!在现代,我是女大学生金于斯,有着“赖床能手”、“刷剧狂魔”、“宅女终结者”多项外号的小学渣,相貌平平成绩平平恋爱经历为零的丑小鸭。直到遇见他……决心相助促奇缘。梦境成了我与“我”穿梭千年的秘密。本来井水不犯河水,怎奈得我恋上了“我”?故曰:“含情之梦皆为真,何觅庄周蝶?相恋即若难相见,无射于人斯。“
  • 武动仙门

    武动仙门

    主角偷盗高僧舍利,离奇死亡,异界重生,以武斗仙。舍利,秘籍,如何成就一代强者,更多剧情,更多精彩,请看辛元作品《武动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