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0

第10章 道家的形成发展(4)

应该指出的是,重玄学还有很丰富的内容。作为隋唐道家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派,重玄学队伍是比较大的,因此留下的着述也是众多的。当然,除了重玄学之外,道家学派在隋唐时期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的分支。唐末五代时期的杜光庭曾经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罗列各种不同的老学宗派,说明当时的道家理论是很兴旺的。而在众多流派之中,重玄学派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以魏晋时期的玄学为基础,但又超越了魏晋玄学,从而把道家理论推向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三、道家思想自宋元到

宋元明清时期,道家思想依然主要通过注解《老子》、《庄子》等经典作品得到发扬,除了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注过《老子》,还有王安石、王雱、陈景元、吕惠卿、司马光、苏轼、叶梦得、吕祖谦、林希逸、范应元、李道纯、赵孟頫、吴澄、林至坚、何道全、薛蕙、释德清、李贽、沈一贯、焦竑、林兆恩、归有光、王夫之、傅山、纪昀、毕沅、姚鼐、孙诒让、刘师培等人。不过,宋明时期,道家思想更为明显地为儒家所吸收,为儒家转向理学与心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丰富资源。我们完全能够从周敦颐、二程的理学、陆王心学、张载气学中看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当然,道家的心性哲学也通过道教的内丹生命哲学(内丹心性学)得到进一步弘扬。

(一)宋元道家思想的传播

有学者认为,“由于《老子》所显示出来的高度哲学智慧以及内容上的极大包容性和灵活性,儒、道、释三教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理论立足点,《老子》遂成为三教人士共同关注的一个中心,于是帝王将相、僧人道士研读《老子》,在对《老子》的注释中不拘一格地发挥自己的观点和学说,宋元老学出现了异常繁荣的局面”。宋代初年《老子》一书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黄老思想成为施政的重要部分。宋太宗就曾对吕端说:“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物自有为以至于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至如汲黯卧治淮阳,宓子贱弹琴治单父,此皆行黄老道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四)宋真宗甚至下诏曰:“朕……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宋史·方伎传》下)后来,由于政治上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社会弊端日显,庆历新政、熙宁变法均告失败,到了宋徽宗时期,他把“无为”错误地理解为“因其固然,付之自尔”,对国事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终导致北宋灭亡。

变法派王安石从《老子》中阐释出“因时乘理,唯变所适”的变法理论,而反对派司马光却以老子的无为因任思想为武器攻击王安石。当时更多的学者则从孔老会通的视角来解读《老子》,如王雱指出:“孔老相终始”,苏辙也认为天下无二道,孔老都是圣人。王雱与苏辙的看法表明了当时学者融通儒道的思想倾向,而这种思想倾向又通过“心性”之说体现出来。当时的学术界注意从心性角度诠释《老子》,例如吕惠卿就认为“三代以来至于周衰,其文弊甚矣,民失其性命之情,故老子之言救之以质,以反太古之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士人还注意探究老子之道与道教之道的相互关系。苏轼在《上清储祥宫碑》中就说:“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这可以说是将讲养生治国的道家与长寿成仙的道教从性质上区分开来。朱熹对道教多有批判,但对老子却多有赞誉。他说:“老氏高得煞高”(《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六);“今观老子书,自有许多话说,人如何不爱”(《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十五),等等。他肯定老子的思想主旨是清静无为,也带有长生不死的内容,道教“后来却只说得长生不死一项。如今恰成了巫祝,专只理会厌禳祈祷。这自经两节变了”(同上)。

清人毛奇龄指出:“逮至北宋,而陈抟以华山道士自号希夷……凡南宋儒人皆以得附希夷道学为幸。

如朱氏《寄陆子静书》云:熹衰病益深,幸叨祠禄,遂为希夷直下孙,良以自庆。又,《答吕子约书》云:熹再叨祠禄,遂为希夷法裔,冒渎之多,不胜渐惧。是道学本道家学。”毛氏道出了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的深刻渊源关系。具体说来,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朱熹认为邵雍思想“似老子”(《朱子语类》卷一百)。邵雍主张“以物观物”而不“以我观物”,认为人可以“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皇极经世·观物内篇》)。这种思想显然借鉴了《老子》第五十四章所言:“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他还在《宇宙吟》中说:“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绵绵而若存,用之岂有勤”。前一句引自《阴符经》,后一句引自《老子》第六章,充分表达了他对道家宇宙境界的向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历来被认为来源于道门的《无极图》,并且其阐释框架大体上是道家式的。黄百家就说:“周子之无极而太极,则空中之造化,而欲合老庄于儒也。”张载的“太虚”说多合道家之“道”。他说:“太虚者自然之道”,“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人须于虚中求出实。凡有形之物即易坏,惟太虚无动摇,故为至实”。《庄子·知北游》首次使用“太虚”,即“不游乎太虚”;《黄帝四经》也说“恒先之初,迥同太虚”;《黄帝内经·天运纪大论》也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等等。这些论述表明“太虚”在道家话语系统中乃用以标示宇宙万有的本原。朱伯崑曾指出:“太虚乃道家、道教、玄学经常使用的术语,其含义有二:一指虚空,一指世界的本原,即太极。张载将两种含义糅合在一起,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气,充满广大虚空,但其本性清虚而无形。”二程欣赏老庄的道论,他们指出“庄生形容道体之语,尽有好处。

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其实正如张岱年所说的:“伊川的理之观念,实是古代道家之道的观念之变形。”比如,《庄子·养生主》有言“依乎天理”;《庄子·天运》篇亦曰,“夫至乐者,先应之于人事,顺之以天理”;《庄子·刻意》篇亦载有“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将《庄子》与伊川的言论稍加对比,就不难看出彼此的渊源关系。

(二)明清道家思想的影响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历朝初期大多能行道家“无为之治”的与民休息政策,明清亦如此。明太祖朱元璋读到《道德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时,心有所悟,认为天时当除苛政,与民休息。他在注解“民之饥”章时指出:“治国务欲民实,无得重敛而厚科。”清世祖顺治皇帝认为历代注《老》“皆以小智窥圣人,失其意矣”(《御注道德经序》)。在他看来,“老子之书……于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或亦不相径庭也”(同上)。

五千言的要妙体现在求道道得,治国国治,修身身安,且三者是共通的,因为“人能清静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同上)。焦竑着有《老子翼》、《庄子翼》,以儒、佛解老是其一大特点。他认为性出于道,又复归于道。他在《老子翼·天下有道章》的注释中说:“一性之内,无欠无余,人能安之,无往不足。”性是圆满自足的,是真常,是天命,儒、道、释于此是一致的。他将道家“归根复命”的自然人性论概括为四句话:无善无恶是性之体,有善有恶是性之用,知是知非、知善知恶谓之心,是非双遣、善恶两忘谓之道。他在《绝学无忧章》的解释中说:“知性本无善,彼为善者,虽异于恶,而离性则一。”照此看法,则善与恶都是离性的表现,人的本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冰封下的魔王:一怒为红颜

    冰封下的魔王:一怒为红颜

    一朝穿越,她居然成了王府马童,白天侍候他的马,晚上当奴服侍他,还时不时地气得她团团转。马童怒:“喂,我从冰块你把你砸出来,你好歹也谢谢我。”“怎么谢?”他挤眉弄眼。“你想怎么谢就怎么谢?反正你要谢谢我的救命之恩。”“哦?本王想怎么谢就怎么谢是吗!?很好,本王好好谢谢你。”马童脸一红:“准!”
  • 正牌少奶奶:老公,别闹

    正牌少奶奶:老公,别闹

    一场精心设计的局,她如愿成为祁家少奶奶。却发现那是她爱了又恨的男人。本以为婚后他们不会有任何交集,谁知某小气男夜夜来袭,某女终于忍受不了了!“祁先生,你别太过分。”“顾小姐,请问这种事情哪里过分了?”某女摔下手里的面团,大吼着:“有本事你做给我吃啊!”某男二话不说就抱起某女上楼,“这是你说要吃的。”
  • 拐个天使回地狱(完结)

    拐个天使回地狱(完结)

    我,哈妮雅,作为上帝最宠爱的十位能力出众的炽天使之一,因对帅哥有特别浓烈的好感,得了个外号:好色天使!什么嘛!我哪有好色?不过喜欢和长得帅的男生打波波而已嘛!这就叫我好色?某一天,上帝竟然跑来跟我闲聊,还给了我一张照片?哇哇哇!好帅的一个男生耶!瞧他那性感的薄唇,微微上扬的弧度,迷死人了,我就迫不急待想要一亲芳泽!我被照片中的帅哥深深地吸引住了,决定下凡找到他,跟他——打、啵、啵!
  • 六十种曲香囊记

    六十种曲香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女帝归来

    重生:女帝归来

    九年,她以为的是相爱相守,他以为的是步步为营。她用九年的痴恋换来的是刺入身体的九剑!他让她失去了她的心腹,她的国家,她的孩子,甚至亲手送她上黄泉路!她惊,她恨,他笑,他乐!当一代女帝含着漫天恨意重生,这天下又将掀起何等风云……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理课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汇集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学子的思想精华以及他们非凡的成功经历,总结出了最适合现代人的人生哲学,让你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南风如君徐徐来

    南风如君徐徐来

    一次意外的爆炸,一场争夺人体磁场的较量。少时的初恋,解救自己于水火的恩师,十年相伴的兄弟,舍谁取谁?为了拯救兄弟,保全初恋,引发再一次爆炸,穿越千年,更换身体,三人面临重重险境,战争,夺权,仁与义的彰显,生与死的较量!看命运如何扭转!
  • 异世天人

    异世天人

    异界大陆,一个没有任何体质的废柴,却染上了拯救上天的命运,看他如何成就天人之路
  • 鬼借钱

    鬼借钱

    有道是:穷生奸计,富长仁心。我在最走投无路的时候,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城北的“死孩桥”上。那夜,天无暗月,星辰无光,我扛着一捆麻绳,踏上了一条死与生的边缘路。我叫宋小飞,人称宋是非,是非是非,惹上事儿,还能趟出个三分浑水的家伙,我从小无父无母,由年迈的嬷嬷拉扯长大,眼瞅着她老人家的大寿即将到来,我想给她置办一份“体面”的寿礼,可奈何兜里没子儿,所以我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走一趟“死孩儿桥”,找死人借钱……
  • 杀王之王

    杀王之王

    战火锋芒,群雄战九霄。战国末年,秦朝傲立群雄。不断蚕食其它的诸侯国,嬴政上位后更是加紧了统一的步伐。燕国作为最后一个诸侯国家,为保国土,派出死士徐武阳与刺客荆轲前往秦国献图行刺。当代少年穿越回战国时代,将会引起怎样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