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35

第35章 二零零四(1)

纪事

这一年集中研究两个问题。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本来计划与丁东等合编一本《思想备忘录》,以词典条目形式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民间思想的形成、流变和争论,后来书没有出成,但我已经写出近十万字的二十来个条目,陆续发表在《社会科学论坛》的“思想备忘录”栏目之下;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正义、平等诸问题,认真阅读了罗尔斯、诺齐克等人的着作,写出论文若干,完成本研究室重点课题中的“政治哲学的兴盛和发展”部分。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搞了大约四分之一世纪,我们目睹了它的巨大成就和发展,也体会了不少艰辛和感到种种疑虑,人们的心理现在是期望与失落并存。我们不由自主地卷进了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我们得到了许多,失去的也不少。现实和我们当初期望的很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是矛盾的,各种价值难分难解、多元共存的局面。

国内和国外许多人一直关注中国在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问题,大家看到,一方面是不少有钱有势的人大搞腐败,以权谋私,挥金如土;另一方面是下岗工人生活艰难,农家子弟无力上学,许许多多的人缺医少药。还有一个同样也很重要、也很普遍的问题,谈论的人要少得多,但它涉及人的生活的根本价值问题,这就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系。关注思想文化的人敏感到这个时期精神文化方面的空虚和低落,比如一种显着的现象是:人们对物质的重视超过了精神,对美的追求远远小于对金钱的向往,人们丧失了审美情趣,失去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和耐心。本文现在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之所以把问题表述为有关审美情趣和阅读文学作品,是因为这样感觉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从文学、艺术界以及人文知识界发出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个问题不但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它不是现在才出现,而是自从工业化以来就纠缠和苦恼着人类。

这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问题,它的核心是:物质条件的变化引起精神文化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引起价值的变化。

可以借作家王安忆的说法来切入现在的话题,她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说:“这个时代是一个我不太喜欢的时代。它的特征是外部的东西太多了。物质东西太多,人都缺乏内心生活。我甚至很怀念文化大革命我们青春的时代。那时物质真是非常匮乏,什么都没有。但那时候我们的内心都非常丰富。我想我们都是在那种内心要求里开始学习文学。在今天的社会里,我觉得年轻人都非常性急,性急地想从阅读里得到快感,性急得没有一点耐性说我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慢慢读、慢慢地去得到这种乐趣。他们要快速地得到乐趣。在这种状况下,读小说变成一种奢侈的东西了,成了一种奢侈的娱乐。”她认为,人生中有些重要的东西、精神方面的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远离了这些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她说:“我比较幸运,生长的时代是比较匮乏的时代。

我们好像得到一种训练,一种精神生活的训练。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训练,我看到今天周遭的孩子,他们娱乐消遣,全都是和消费有关的:去唱歌、去吃饭、去旅行,都要花大笔大笔的钱,好像没有一样事情是我什么都不要借助,我一个人就可以使自己快乐的。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这种训练,所以他们不会。你跟他说,你可以看书、思考、找一个地方一个人坐在那儿、不要跟别人聊天,他们不会。这种训练往往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得到的。这真是个奇怪的时代。”王安忆认为,我们现在经济倒是发展了,但也许反而把安身立命的东西丢掉了。她说:“大陆的发展是破坏性很大的,代价很大。这种发展底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缺的课太多太多了。而且他们是一种从根本上的缺,要是在表面上缺一样东西可以补上。他们缺的是一种吸收能力,是缺少根子上的东西。我挺为他们担心的。”不知道读者听了王安忆的这些话,引起的是共鸣,还是反感,认为她所说的是有洞察力的肺腑之言,还是自命清高的惊世骇俗之论?我想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对她的说法作一点辨析。

首先,应该知道,王安忆感觉到的问题,不仅是发生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特殊问题,而且是时代性、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外界和得到更多物质利益的力量就大大增强。人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想抓住过好日子的机会,越来越离开自己的内心生活。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亲戚相聚,朋友见面,如果没有唱卡拉OK的节目,没有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往往会觉得有没话找话的困难。我去年游览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莫扎特的家乡萨尔茨堡,看见在歌剧院、音乐厅前,有不少身穿华丽古装的人在推销歌剧和音乐会票,但很难卖出去,不论本地人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行色匆匆,对高雅艺术缺乏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要去酒吧、度假村和旅游地,而古罗马哲学家兼皇帝安东尼在《沉思录》中说:“人们常常喜欢去海滨、山麓或人迹罕至的地方修养。然而这只是一种庸俗的想法,因为只要你愿意的话,你本来就有能力退隐到你的心灵中去。

一个人心灵中如果思想宁静、心境和谐,便是世界上最幽静的地方。”确实,以教养和风雅为荣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以沉湎于内心生活,追求内心生活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应该看到,文学、艺术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精神追求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得到满足,比如,看画展、听讲演、看电影、上网聊天等等,审美情趣不仅仅表现为阅读小说,我们可以理解作家和文艺刊物编辑因为小说、杂志卖不出去的苦衷,但我们不能同意他们单纯以是否阅读小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和情趣的标准。在封闭和文化禁锢的年代,人们什么也不能干,剩下的只有看小说,要把这单纯地说成是好事,或者主要的是好事,恐怕不合情理。

其实,能读到好小说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因为读禁书遭罚甚至受难的人也不在少数。

第三,应该了解中国教育、升学制度的特殊性,现在的升学制度被人们叫做“新科举制”,这个制度对个人艺术修养和精神文化追求往往起到抑制作用。中国学生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处于更残忍的竞争和更无情的升学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把本来应该用来阅读小说和从事各种修身养性功夫的时间用在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应付一个接一个的考试上面,用在考TOFLE和GRE上面。

这不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问题。

尽管可以对王安忆命题作一些限定,但我觉得总的来说她的看法成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文化状况和欧洲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有引人注目的相似之处:比如金钱至上的倾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爱好、情趣的低下,精神面貌、语言的粗鄙化;追逐时髦和流行式样。我近年来在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任教、作学术访问或者旅游,我认真地观察、比较过,我认为,我国的年轻人读小说的爱好确实不如欧美青年,他们的课余爱好、职业考虑、上大学的专业选择等等,功利色彩要强得多。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遇到很多中国学生,和他们交谈过,他们的专业选择和今后的职业考虑基本上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国际”,一个是“贸易”或“经济”。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学文学或者哲学的学生。

大约在八十多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访问中国,他归国后写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问题》,他在书中说:“我本想前往中国教学,但日子久了之后发现我可以教他们的一天比一天少,而他们教我的却越来越多……重视智慧或者美、或者重视人生快乐的人,肯定会认为在这些方面中国比喧嚣的西方更富有。我希望我能够期待中国人给我们一些美德、深沉平和的心灵,以回报我们给他们的科学知识。”

我觉得,罗素的这番话不免有西方人盲目崇拜所谓“神秘的东方”,因而发出过分谀美之词的嫌疑,但他景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还是有相当道理的。但现在呢,中国许多人的追求可以用一篇小说的标题来表达,这就是朱文的“我爱美元”。

现在,我想就王安忆提出的观点,谈谈我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精神文化问题的看法。我觉得,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揭示种种精神文化方面的低下行为和现象,抨击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哀叹人性的枯萎与丧失,尽管比随波逐流、一味迁就现实、迎合现实要高尚许多,但还是比较简单和容易的。古往今来,在时代动荡、社会变迁时,总有人出来为“人心不古、世道淋漓”敲警钟,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已经证明,现代化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使人在精神文化方面失去一些优雅、细腻、敏感东西;另一方面在实际上解放了人,使多数人挣脱了贫穷、落后、人身依附的羁绊,代表了不可抗拒的进步。因此,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问题不仅使人不安和忧虑,而且使人看到希望,产生期待。准确地说,现代化和社会转型使人产生困惑,感到两难,使人在作价值判断和取舍时不知偏重哪一端才好。我的观点是,我们看问题不仅要从文学方面看,而且要从社会和历史方面看。

首先,我必须说,我不赞成王安忆的这个说法:“文化大革命”时虽然物质匮乏,但那时人们内心的东西、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因为非常特殊的原因,她有很多文学作品可读,这甚至成就了她的作家生涯。客观地说,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文革”十年动荡,我看了大量的小说,还自学了一些自然科学、英语、德语,等等,“文革”结束恢复正常秩序之后,少数一直没有丢书本的人就容易得到机会,脱颖而出。我甚至知道,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在青年学生中存在一个“地下读书”和“地下写作”活动,以至于形成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但是,“文化大革命”不但造成了生产、物质方面的大破坏,而且是一场对文化本身的革命和破坏。我们知道,“文革”期间,中国八亿人只能看八个所谓的“样板戏”,一切中外名着,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一概被说成是“封、资、修”,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这些所谓“坏书”被禁止阅读,读书是很危险的。我自己经历过看古典小说被军警没收,想买马克思的原着差点被抓的经历。我认为,说现在是物质丰富精神匮乏,以前是物质匮乏精神丰富,是偏颇之言。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天那边有颗明亮的星

    本文用温婉的笔锋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意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满满的温情与感动。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本书比较全面地叙述、分析了从1901年到2000年重庆文学的发展状况,并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主要内容:世相、混子、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我们喜欢“彩排”、怎还拾荒养母、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多次批示”说明什么?、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我看“八十年代”、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不理解的崇拜、浪漫主义的“新闻眼、“暴发户”心态、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话说官员带“陪读”、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可怜丰都鬼难隐等等。
热门推荐
  • 白香词谱

    白香词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男神:宠妻百分百

    家有男神:宠妻百分百

    已重发。[入坑需谨慎,这真的是个坑!]简介如下:片段一:“时君越,你帮我个忙好不好?”“嗯。”“我们结婚吧?”“……时太太,你需要再看一眼你的结婚证吗?”片段二:“时先生,请问你觉得你太太哪里适合你?”“无可奉告”“时先生,时太太说你在她眼里毫无缺点,那时太太在你眼里……”“无一亮点”看着电视的某人:“时君越,老娘要离婚!”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游龙赋

    游龙赋

    在这玄者兽师为尊的世上,乱世将至!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遇到了那个魔,此次,我的刀就是魔!我是游龙,遨游在乱世之中,且随我见证一代刀魔的坎坷一生!
  • 呆萌校花夺男神之心:告白99次

    呆萌校花夺男神之心:告白99次

    苏丽萱遭遇男神告白,甜蜜没话说!凌天翔霸气的说:“萱萱520!我命令你爱上我,不答应后果自负。”苏丽萱东张西望。”你这是什么意思,这里除了你和我还有谁呢?“苏丽萱害羞了。凌天翔将苏丽萱公主抱,低头轻轻碰上了她柔软的粉唇。接着在她的耳旁小声说道:”这就是答案。懂了吗?“
  • EXO之Teamo我爱你

    EXO之Teamo我爱你

    女主角狄雨蒙从预备出道的新人到重新被打回练习生重新训练,在韩国经历了起起伏伏,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努力和拼劲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男主角吴世勋面对队员的离开心里很烦闷,迷茫的他遇到了天生反骨的女主角,因为内心的羡慕而故意打压女主角,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女主角的坚强和不懈所感动,同时又因为女主角的鲁莽而担心,渐渐不能从女主角身上移开视线。同在这个残酷的演艺圈打拼的两个人,终于因为心灵相通而走到了一起。
  • 世界与我

    世界与我

    这是一个我与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世界与我的故事,这是一个我与世界决裂的故事!“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可世界像生锈的铁钉,刺在我的心脏拔不出来。”点开阅读,给你一个庞大绮丽的世界。
  • 爱情考核不严格:愿陪你天荒地老

    爱情考核不严格:愿陪你天荒地老

    (宠文)女主是一个霸气成熟又毒舌的人。男主是一个霸道腹黑小傲娇的人。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奇妙的爱情吧!!!^ω^请勿转载盗取,我会追究刑事责任
  • 迢迢陌上谣

    迢迢陌上谣

    江南惯出美人,江北美人第一当属洛阳。惜我算半个江南人又生在洛阳,却仍没有一副倾城倾国的皮相,出个洛阳下个扬州,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喜欢的人,奈何名草有主,看颜值我不如,看身材我不如,看家世我亦不如,只得灰溜溜回家去当我的待嫁小姐。二嫁未成,再度南下,奈何天意引我步步陷入江湖。
  • 道外凌仙

    道外凌仙

    一切事物均有其运行的轨迹,是为道。天地不仁,当以万物为狗。仙,则凌驾于天道,统摄万界。肖丞携异宝破界而来,力战群英,逆乱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