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19

第19章 一九九六(3)

九中另一位人物张,不爱抛头露面,言谈也很平实,据说该组织有影响的文章大多出自他的手笔。我们逐渐和他更谈得来。他似乎不乐于去做组织方面的工作,而更喜欢把时间花在书本上。下乡三年之后,他调回成都,在一个汽车修理厂当工人。他告诉我,他每天就带几本英文书去上班,活不多,拼命看书。到1977年时,他未经大学,直接考上北大英国文学系研究生,除了被导师杨周翰器重外,还深得朱光潜和钱锺书喜爱。我1987年圣诞节时去哈佛大学,见过他几次,那时他在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念博士学位,但已经替系里指导硕士生,并用英语出版了学术专着。张现在美国任教,但我常在《读书》等杂志上见到他的文章。我很喜欢他写的东西,不在于知识的渊博,而在于他对中国现实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稳健的把握,与那些学了点后现代主义理论就想拿到中国来鼓噪的人大不相同。我想,这肯定和他青年时代的历练有关。

我们的第三条道路到底没有走通。在运动中,我最大的体会是,理智的声音是极微弱无力的,再高明的思想家、再深刻的理论家,也敌不过不负责任、巧舌如簧的蛊惑者。

四、与老知青的交流

大约在1968年秋,我和我的同伴们结识了一伙老知青。他们有五六个人,聪明、认真,才华横溢,1965年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能继续升学。与我们这些学生相比,他们显得更有社会经验,更有生活情趣,思想更成熟老练。“文革”中,他们曾设立联络总站,到全国各省做社会调查,他们对党内斗争的历史和复杂性比我们清楚,对民间疾苦了如指掌。我们当时爱读的书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而他们的兴趣已经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笔记。我们都很熟悉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当他舍弃哲学去啃枯燥的经济学时,这标志了他思想的一个飞跃。当我们这批学生仍停留于政治的思考时,他们已经关注社会和经济问题,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1966年前下乡的老知青是运动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下乡前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农村的生活使他们产生上当受骗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社会遗弃。许多人破罐子破摔,武斗中十分亡命。有些人在做痛苦的思考,既想解释中国的问题,也想解释自己的命运。其中很多人在信念之舟即将倾覆时,把“文革”当成救生筏,赋予它一厢情愿的美好解释。和我们这些学生相比,他们更乐于接受南斯拉夫理论家德热拉斯的《新阶级》以及湖南中学生杨曦光的某些观点,认为“文革”是一场社会大变动,要造成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另一点差别是,他们更为重视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认为这段指示是毛主席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据他们分析,毛厌恶现代化工业制度下的分工,憧憬每个人能在精神上、身体上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一会儿做工,一会儿打猎,一会儿钓鱼,而毛主席把这个乌托邦具体化了,指示人们要把工农兵学商各项职业集于一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革”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异化,造就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人。

当时,我们这些中学生都相信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的理论,我们的知青朋友抑制不住他们对这种肤浅理解的轻蔑,对领袖人物的思想动机和政策不太感兴趣,更愿意考究现存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力等问题。对于他们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我始而眩晕,继而清醒。双方争得昏天黑地,吵得一塌糊涂,谁也说服不了谁。

谈话并不局限于政治,性爱也是一个经常引起热烈争论的题目。大家认真和一丝不苟到了这种地步:要每人都传看完毕托尔斯泰的《克莱采·朔拿大》之后由此书谈起。当然,没有人能分享托翁的宗教情绪和禁欲主义倾向——虽然有几分像他把情爱看得过分高尚和神秘。问题很快就归结成这样:什么是爱情的本质?人为什么需要异性的性爱?知青陈提出了颇为高深和玄妙的观点,他说,上帝造人时,男女本为一体,后来不知为什么分开了,为了求得生命的完满,每个二分之一都在寻找另外那二分之一,只有用这个观点才能解释为什么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我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我说,爱情是个体自我与人类整体之间的桥梁。个人总想突破一己之局限,与全人类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但在现世中,这很难做到,每个爱人类的人往往只能守住抽象的原则。人不能满足于这一点,他或她希望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值得为自己所爱,爱人是个人对人类倾注爱心的寄托和偶像。

上面这类说法似乎过分哲理,未触到爱情勾魂摄魄的本质。于是问题变得十分具体:你能爱的、你所憧憬的异性具有什么气质?这时人们似乎一致认为,性格美最重要,爱情必须在异性间发生而又不等于情欲,原因在于人们追求的不是性格的同一,而是互补与契合,这只能在异性身上得到。探讨这一点不能再做哲理性阐发,于是大家罗列了一系列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对之进行分析和坦白自己的偏爱。看得出来,绝大多数男性喜爱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或罗曼·罗兰笔下的安多纳德,但有人偏要说自己所心仪的人是司汤达笔下的德·拉·木尔小姐或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高龙巴。比如还是那位陈,当问他“你喜欢的女性的气质是什么”时他回答:“委婉而虔诚。”但他仍宣称他心中的形象是德·拉·木尔小姐。

在许多次讨论中,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回到一个老话题上:多余的人。我们对普希金、莱蒙托夫,尤其是屠格涅夫的作品中多余的人的形象深有所动。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气质中,都多少透出了一些多余的人的影子。我们对生活悲观,对前途感到渺茫。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在痛苦地思索,但是没有答案。“文革”后期,生活惊人地贫乏、刻板,现实极为丑恶,但我们不能反抗现实,不是没有勇气,而是由于以前所受的教育。我们已经开始谴责甚至诅咒现实,但仍然以为历史虽然冷酷无情,但它在前进。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不是历史有错,而是我们运气不好,生不逢时,就像赫尔岑在论述俄罗斯文学中多余的人形象时说:他们既错过了朝阳,又不能分享晚霞余晖的美。

往事并非如烟,记忆不像地壳中岩层那样堆积。在我后来的精神意象中,有牛津教堂悠扬的钟声,有剑桥罗素和摩尔散步并产生哲学灵感的三一巷,有波士顿静谧而引人遐思的查尔斯河,但四分之一世纪前一代人思想中的苦难和美,却是最难以忘怀的。

原载《天涯》1996年第5期

社会转型和人文精神:两方面问题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人文精神大讨论反映了知识分子面临社会转型时的精神困惑,问题不能给出简单的回答,是因为在同一种形势下,当社会向一个方向前进时,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它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自90年代起,形势和80年代有所不同,以前大多数人都盼望和欢迎改革开放政策,很有一种“咸与维新”的气氛,但只有乌托邦理想是不够的,改革要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也要调整改变各方面的地位和利益。这么大的历史变革,不可能不付代价,尽管相比而言,我国改革的步子迈得比较稳。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感到自己的地位下降,同时看到自己一向钟爱的价值,比如知识、艺术、道德在经济活动面前显得失色和无力,他们发出追寻人文精神的呼吁,既反映了自己的失落心态,也表述对于社会责任的承当。

这种困惑和忧虑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从大的方面说,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种进步,因此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进步。当然,人的自主精神、主动精神增强了,权利和责任意识明确了,但从历史上看,经济、社会的进步确实可能在一个时期产生文化、道德方面的问题。早在两个半世纪之前,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就提出,科学的进步未见得有利于敦风化俗。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小说系列中,就对资本主义初期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现象作了刻画和揭露。尽管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一种历史进步,但有才能、有责任心的作家总是去揭露这个进步过程中的问题,而没有人在作品中歌颂。

另一方面,我们中不少人经历过五六十年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免不了对旧的东西、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东西有所留恋,对“左”的方针政策认识、批判不够,甚至还很欣赏,想坚持。他们对社会转型期的一切事物格格不入,以为部分群众和知识分子的困惑、犹豫是一种“人心所向”,他们力图退回到自己熟悉的旧体制中去。

“左”的旧思想、旧习惯、旧眼光是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大障碍,对之保持警惕是十分必要的,是头脑清醒的表现。如果认为当前文化领域的主要问题是所谓“俗文化”或“市民文化”,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产生于商品经济,那是错误的。但是,不能把对于现实的困惑和疑问完全归结为“左”的倾向的表现,或断定它们有利于“左倾”复旧,不利于改革开放。

应该看到,在促进社会转型这个大方向的同时,有很多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在经济转轨既已启动又未完成时期,确实给权钱交易提供了不少机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许多人并不是靠诚实和勤奋的劳动致富,社会上贫富悬殊越来越引人注目,国有资产流失令人触目惊心。总之,我们不能只重视效率、速度、社会财富总量,还要充分重视分配的公正、竞争的公平。

有些人很难摆脱中国传统思想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识,他们竭尽全力抨击转型期的弊端,似乎高举了社会公正的大旗,但因为他们未能意识到社会转型的历史必然性,甚至想抗拒它,因此在“为民请命”的姿态中包藏了走回头路的动机。对这种情况很难作出准确的识别,这需要我们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精彩描述:“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为了拉拢人民,贵族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哪一方面都缺少不得。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二是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中坚持社会公正,坚持人文理想、价值。

同类推荐
  • 草木山河

    草木山河

    《草木山河》是2008年以来描写大自然的新作。写天空、大地、河流、冰雪、草木、花朵果实和动物昆虫,精微深邃、优美葱茏,令人无限怜爱。一册在手,心生清凉。《草木山河》中文字功力非凡,堪与普列什文、东山魁夷比美,透露“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云水情怀。
  • 晚清·想象·小说

    晚清·想象·小说

    本书以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非写实性小说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喧闹的非写实小说、意向的背后、晚清非写实小说的叙事特征等,多角度地、全面地论述了非写实小说对文学现代化的推进。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热门推荐
  • 雷霆战机之大宇宙风云

    雷霆战机之大宇宙风云

    联邦新历1887年,在度过短暂的和平二十年后,星盟舰队再次卷土从来,连绵的战火席卷整个地球联邦。危急关头罗杰率领战机中队前往平行宇宙寻找更为强大的联邦盟友作战,却意外地发现了更大的危机!
  • 荒火战争

    荒火战争

    这是被诺亚实行了“大破坏”后的未来世界,人类没有了安稳生存的家园。怪物、战车、炮火、赏金、猎人。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看懦弱的少年如何从平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赏金猎人,看他如何与怪物、冷血党、诺亚展开战斗。在拂晓的地平线上铭刻下胜利吧,赏金猎人们!
  • 轮回重生:一定要找到你

    轮回重生:一定要找到你

    她只不过是一缕孤魂野鬼,却有一个眼睛能够看见鬼的男人愿意一直陪着她,解她那沉闷的外表下被孤独淹没的心。日久生情,夜灵爱上了他,魂飞魄散那一刻她只痴怨一句:“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携任务重生归来,只为寻找心中的你。按照时间指定的任务完成,时空之门为她开启。为什么做任务的时候她总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她心中的那个他的影子呢?拥有鬼眼的玖漾,她的大boss时间,时空流里的神秘男子靳默言……到底哪个才是我心中挚爱的你?<PS:这是一个轮回养成故事,女主从无到有。玖漾是一个新作者,大家多多支持,至于简介神马的实在是写的失败,见谅。>
  • 仗剑长风吟

    仗剑长风吟

    相逢非无意,相见已无名。迢迢千里路,明月照东城。应是寂月星,一夜白发生。明朝长风冷,仗剑划太清。若你我无缘无意,又怎会尘世相遇?若彼此毫不在意,又怎会下定决心远离……
  • 我你及其他

    我你及其他

    自从遇见她后,他交的每一个女朋友、每一次分手,都与她有关。她就像是一个万花筒,手一转,就会出现一种陌生的斑斓和妙曼。他以为他了解她的身世,可谜团之后还是迷。闺蜜说:这世上有一种人从来不会认真,但一认真就是一辈子。她回答:我连我们班上的男生都认不全,你跟我说这个。她以为她已经走进他了,可没想到触摸到的只是假象。
  • 次元战舰软妹号

    次元战舰软妹号

    上古时期某个横跨无数位面的超级帝国的最终杰作——次元战列舰。在帝国毁灭后无数年某个不知名的年代里被某一个宅男激活并控制。于是,一场欢乐的次元大冒险正式上演。
  • 转身遇见霸道王子

    转身遇见霸道王子

    可儿:你为什么喜欢我?轩:喜欢一个人没有理由。我只知道我爱你,哪怕是为了你连性命都丢掉,我也愿意。
  • 终是谁使情断

    终是谁使情断

    遇见他,爱上他,注定是她命中的劫数,深爱之后片体鳞伤,五年之后她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他却又再一次出现,让她想起的不仅仅是自己那曾经卑微的爱情,悲伤的过往,她更是惊讶的发现她从来都没有遗忘,对于他的爱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将他深深地藏在了自己的心中,记住的都是他给与伤和痛,在他的面前她甚至是无所遁形,或许最终她都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吧,所以她毫不犹豫的割开了自己左手的动脉......
  •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与曾经的你说再见

    与曾经的你说再见

    十年前他暗恋着她,她暗恋着他,谁都没有勇气述说,到最后,却都让他后悔——十年后“好久不见,黎兮渃”“不好意思,请问我们认识吗?先生。”命运总是爱捉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