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15

第15章 一九九五(2)

这是一个外部信息爆炸、国内百废待兴的时代。万千读者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学术上则是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刚毕业的研究生,甚至尚未毕业的研究生,眼疾手快的纷纷跑马占地,那时谈不上学术功力、知识积累,只要脑子灵活外语好,一搞一个准。

好一派百花竞放、百鸟争鸣的景象!

耐人寻味的是,此时的中心话题并不新颖。和半个多世纪之前一样,仍是中西之辨,传统和现代之争。其实这并不奇怪,世界已飞速发展了六十多年,但历史竟像开玩笑似的使中国在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仍然面对原来的问题:要不要学习西方?要不要走向世界?如果要,又如何学、如何走?

研究和讨论的水平没有超出上一次。原因很简单,十七年的营养不良外加十年“文化大革命”,再聪颖的头脑也没有多少养分,贯通中西的学者几乎没有,争鸣的环境远比不上蔡元培治下的北京大学。争论的焦点还是中西的体用问题,只不过按文字的最大组合方式多了几种形式上不同的答案。

这是一个大谈“主义”的时代,比如人道主义、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有时谈主义不甚方便,就换一种说法,比如某某思潮、某某哲学、某某文明。

不能以轻慢和嘲讽的态度对待当时的种种主张和信念,按美国一套哲学丛书的编排,西方思想在信仰的时代之后,分别是冒险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思想体系的时代,最后到20世纪为分析的时代。我们看到,除了最后一个特性外,80年代中我们的学术思想已经同时具备了冒险、理性、启蒙和体系化的特征,我们的步子可能迈得不踏实,但速度倒确实还可以。最近常听说一个词,叫做“后发优势”,用到此处颇为合适。

批判与反思

文化热兴起之后不久,一些新想法在学术沙龙中产生,有人感到这些想法可能开启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并有助于思考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后来发现,国内外已有人认真研究过类似问题,但当时交流中大家都很兴奋。这些想法的要点有如下述。

在研究了西方的哲学、政治思想史和历史之后,人们发现,所谓西学,其实可以分为差异极大的英美和欧陆两支。英美文化重经验、爱怀疑、推崇多元、喜欢零敲碎打、点滴改进;而欧陆文化重理性、好绝对、独尊一元、追求总体和根本解决。

欧陆之中,德法两国又有差别和侧重。德国文化好思辨,重整体和终极目的,法国文化具有浪漫和乌托邦色彩,批判性和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人们认为,欧陆的整体主义和浪漫主义比英美的多元论和怀疑倾向更容易成为政治权威主义的思想武器。

人们还注意到,中国传统哲学和德国哲学的思辨性与整体主义属于同构;中国人的性格中浪漫主义和激进主义与法国人颇为相似;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德法因素压倒了英美因素,再加上俄罗斯文学(它散发出追求绝对、彻底而不妥协、爱作自我否定,以及病态地欣赏受难的宗教气息)的强大影响,使得个人自由和以妥协为基础的民主思想很难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土壤。

人们联系到20世纪初以来各历史阶段的现实,考虑学术思想在吸纳西方养分方面长期吃偏饭的情况是否有改变的必要。这种思路和历来的意识形态熏陶方向正好相反。

上述种种思考的明晰程度因人而异,且很少见于着述,但多所酝酿议论,确为事实。本人当时忝为“圈内人”,对内情略知一二。不谈这段思考历程,从80年代中期发展到今天的思想路数就不易理清。

历史终于演进到1989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在这一年里和这一年的前后,陆续有一些学者借批判性地反思这两大历史事件,把以前思考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争论当然是有的,但在中国内地,人们终于听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说法。我至今并不认为新的说法就一定好,但它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学术和思想。

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就思想文化而言,它们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毫不妥协地与传统决裂这一突出特征,正是这一历来备受赞扬的方面,现在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批判。有人指出,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命的价值观念,文化的变革只能是去芜存菁,使其创造性转化,彻底否定传统只能造成文化失序、精神空虚、价值丧失。事实上,传统不可能消灭,也不能斩断。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有人打出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号。与以前的褒贬相反,现在激进主义被视为轻率和不负责任的东西。

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也受到批判。有人认为,支持启蒙心态的是理性主义,即认为人借助于思维的理性力量和科学的方法,可以洞悉宇宙和历史,达到绝对的真理。职是之故,有的知识分子以全知全能理性的名义,要求历史向一个既定目标前进,为了达到彻底改造社会的目的,他们强行要求改变人的思想和灵魂。

有人不再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而是监狱人满为患,断头机超负荷运行的恐怖岁月,激进的领袖被更激进的领袖宣判死刑,而他们都以全民意志或历史必然性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

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和民主被有些人讥为空洞的口号。他们说,民主实际上被理解成了没有中介环节的全民直接参政,这将导致暴民政治,或统治者以人民的名义施行不受制约的专政。而科学成了神化某种意识形态和垄断真理、压制不同意见的口实。有人仅限于指出五四运动的缺失面,而另有些人则把“五四”否定到这个地步,似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不幸皆发端于此。

格局的变化

90年代学术文化的场景冷落萧条,和80年代中期的火爆场面恰成鲜明对照。“商业潮”猛烈冲击学术的根基,有人敲响了“精神失落”的警钟。中国知识分子固然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打击,但这一次的挑战更带根本性,因为他们不是因外部条件失去从事研究的权利,而是需要重新考虑自己工作的价值。被剥夺发言权有时反而使人生出勇气,无人理睬的悲哀却令人进退失据。

相对而言,国学研究还算有几分底气。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海外交流的渠道日渐增多,另一方面是意识形态出现了一些空白需要它去填补。

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先的内部学理之争早已冷寂,因为“不争论”的指示博得多数人的欢迎。恐怕小风小浪在所难免,但绝不会重现当年惊心动魄之景。争论的双方似都感到失落和惆怅:一方失去卫道的威严和实利,另一方失去悲壮和殉道的机会。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失去昔日显赫声势,只在学院的讲台和专业刊物上占一席之地。原因我以为有三,均耐人寻味。其一,人们对大构架失去兴趣;其二,中国的文化品位追求善和美远胜于求真,只是此种品味易涉“污染”而一度被抑制;其三,国人多喜异求新,不管“老三论”还是“新三论”都只能引起一时的兴趣,眼下更多的人则一竿子直入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以社会学、经济学为首的社会科学逐渐成为当代显学,其强劲的势头已不限于学术领域,而且大大活跃于新闻传媒,并成为各级决策层必请的座上宾。若干宗教、哲学、文学研究者开始转向社会学或兼治社会学,一些最重要的学术群体俨然成了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为核心的共同体。实用学科发展扩张的架势咄咄逼人,已使某些人文学者产生窘迫之感。以前被笼而统之地称为“社会科学”的各门专业。现在显出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明显分野。弄清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想必有一定意义,以下是几点粗浅分析。

第一,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建设是当务之急,而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亟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见得是“本质”性的。似乎可以与“主义”无关。

第二,社会学以前几十年被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几乎成为不毛之地。平反之后,开发者可占捷足先登之利,转行者也不一定处于后发的劣势。

第三,和以前相比,知识分子的心态有所逆转。五四运动后期有“问题”和“主义”之争,大陆知识分子以前接受了一边倒的结论,现在感到胡适之言亦不无道理。此外,在“皮”和“毛”的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讲问题比谈主义合乎时宜。

第四,与上一种心态变化有关,有人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职责除了从事社会批判(与政治上的反对派是两回事)之外,更应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由此造成启蒙和批判势弱,而就事论事的实证研究盛行。

最后,人文精神的阐释虽感内外受逼,但学术水平仍有长足进展。海外有人学成归来发出感慨:今日学术水准远非十年前可比,以前那种泛泛之谈根本上不了台面,许多领域都有人就一个个具体问题作认真研究。

从十年前高谈主义到现在悉心研究问题,除了表明学术研究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亦反映了对激进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成效。许多人放弃了彻底决裂、根本转变、总体革命、大破大立的抱负,转而欣赏新旧传承、点滴积累、迂回缓进。应该提醒的一点是,弃绝主义而拥抱问题也有出于无奈的因素,不承认这一点恐怕是自欺欺人。

几点评论

面对学术界的新局面、新气象,人们不免要抚今追昔,比较评论。

有人说,80年代中期“文化热”时是有思想无学术,现在则是有学术无思想。

我以为此论既不确当,又失公允。80年代学术文化活动的可评议处甚多,我只想指出两点不足。

一是有一种泛文化倾向。如前所说,当时中心话题是中西之争,如果说本世纪初关于学西方经历了器物、典章、文化三个阶段,那么这一次讨论则是干脆跳过物质文明,直接涉入体制,紧接着便落实到文化层面。当时有一剂药治百病的倾向,似乎只要解决了文化问题,其余问题均不在话下。其实,将万般弊病均归诸文化并未把准脉。有人当初大谈文化是出于语境原因,但因为越讲越顺,竟忘了初衷,假戏真做,飘飘然在文化的云端神游而回不到现实的大地。

二是在80年代的学术论争中,或多或少有被海外华裔学者牵着鼻子走的情况:问题是人家提出的,基本概念、重要的论点也是人家的。虽然从他们那里受到不少启发,但他们的许多见解也并不见得就切中肯綮。直到现在,我们才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以独立的方式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应该指出,近几年北京一批学者反复强调建立学术规范,此事具有莫大的意义。为什么海外一些知名学者会一直认为大陆学界思想胜于学问,为什么我们会认为80年代的学坛有浮躁的毛病,为什么至今我们还会见到一些天马行空、自说自听式的为学方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格的学术规范没有建立。也可以说,中国历来有自己严谨的学规,但曾经发生过失范,至今没有很好恢复,现在需要重建,并与国际上通行的学术规范接轨。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之处甚多,这里不能细说,仅引陈平原先生一段中肯之语:“如果说80年代是学术史上充满激情和想象的变革时代,跑野马或者学风空疏都可以谅解;那么,90年代或许更需要自我约束的学术规范,借助于一系列没有多少诗意的程序化操作,努力将前此产生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学术成果。”

我以为,人文科学的价值和地位问题,亦是当前学术思想界最为关切,也是最复杂、混乱的问题,应该加以澄清和讨论。

许多学者最近谈到人文精神的失落,在我看来,其所论主要内容属于精神文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外力对于人文精神的挤压,一是商品经济潮流引起民间人心浮摇,百姓厌书,学生弃学,颇有“文革”中“读书无用论”返潮之势;二是政策上偏重实用科技,虽然也讲狠抓精神文明,讲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实际上只重物质建设,甚至未将社会科学研究者(更不用说人文学者)视为科学家。

我在这里还想讲讲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属于精神文化的内部关系问题,即人文科学是否受到来自实证学科的压抑或威胁。

同类推荐
  • 那时青春,不懂爱

    那时青春,不懂爱

    本书收录了他100多篇文章,包括做你的一颗牙,爱之谜,给你最多的人,不是每种爱都会让人心疼,相爱过多少秒,补心之手,焐心之人,爱情保险,你并非我的依靠,五十分的两个人,在春天里寂寞的歌,那时青春,不懂爱,要对有些爱不以为然,那不是爱,藏爱,做你的骨头,爱情树,那群鸽子的主人,再向前一步等等。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 纯粹倾听(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纯粹倾听(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沙漠上飞起风筝

    沙漠上飞起风筝

    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在纷繁中淡定,在苍茫中从容。心静下来,阳光温暖起来,空气清新起来。面向阳光,沐浴温暖。世事沧桑,风起云涌,坐看一株雅菊,它的鲜艳、它的芳香,是对你的问候。春天的温暖,夏日的热烈,秋天的清爽,冬雪的洁白,是四季对你赐予。花红柳绿,山清水秀,是自然对你的赐予。拥有善美的心,夜里便拥有一轮清月。拥有善美的心,清晨便拥有一轮红日。风动、云动,你的心动。
热门推荐
  • 余生多指教:中校大人易扑倒

    余生多指教:中校大人易扑倒

    这世上最难堪的事不是他不爱你,而是他说很爱很爱你,最后却轻易地放弃了你。这世上最幸福的事不是他爱你,而是他明知道在爱你的这条道路上有重重的阻碍,他仍然不顾一切的选择和你在一起。我爱你,并不是说说而已。承受不了爱情和亲情的双重打击下的严肖雨毅然的选择了逃避,四年后重新返回故乡,再次遇到了那个曾给自己的童年带来众多阴影的乔致远,也遇到了曾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冯钰轩,一个骄傲自大,一个幽默诙谐,究竟最后,谁能获得芳心,抱得美人归?
  • 星空下的修真者

    星空下的修真者

    乡土少年,绝境丰生。知女为伴,镇甲一方。十方星宿之下,十字雷塔之上,夏末的那一夜,蜕变的一个少年,他将会有怎么样的不同生活?他又会演绎别样的青春热血?
  • 神奇宝贝之驭灵传说

    神奇宝贝之驭灵传说

    这是一个精灵与人类共处的世界。同样的主题,不一样的故事,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神奇宝贝世界!全新念师系统,精灵修炼境界:凡兽,猛兽,怪兽,超兽,灵兽,妖兽,魔兽,幻兽,圣兽,神兽……训练师与精灵伙伴的目标只有一个——突破重重挑战,抵达神兽境界,成为大陆上最耀眼的明星……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那里的传说,现在,新的传说已经开始!“我一定会站在大陆的巅峰!!”命运的齿轮已经悄然转动……
  • 王俊凯你终究是梦

    王俊凯你终究是梦

    【不好意思,前几章和你的不好,不过第三章以后就好啦,谢了】先是三个女孩的初次遇见,然后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
  • 封神至尊

    封神至尊

    为了维护天地规则,凌天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却是因为一颗神秘的石珠,灵魂重生到了万灵宗一个叫叶问天的外门弟子的身上。原本重活一世,只是想要安静的领悟人生的他,却是注定了只能走上强者之路。神秘的石珠,让叶问天深深忌惮的同时,也带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掌控天地的实力。石珠在手,他便是天地至尊,将代表天地惩罚一切罪恶之人。
  • 城市轮回

    城市轮回

    17岁少年吴天,遭人陷害全家无端横死。生命就要终结之时,突有奇遇。不但获得了城市轮回者的资格,还重生到了柔弱少年李若颖的身上。从此为了复仇踏上了强者之路。。。。。。本书封面由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封面组,感谢美工甜②7。
  • 末日亦不凡

    末日亦不凡

    世纪风波之后,神秘力量渐渐地从地球上消失国家制度被强制取消,全球达成一致意见组建了地球联邦......二十五年之后,一种作用强烈的基因病毒横空出世是上天的馈赠,还是一场巨大的阴谋又或者是神秘势力的复出末法时代,丧尸横行,鬼怪也将浮出水面......科技高度发展的人类将何去何从是灾难,还是机遇......即使是末日,我也注定是最不平凡的那一个——易不凡
  • 冤冤相“煲”

    冤冤相“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在追你。“不好意思,莫先生,”乔雪桐睁着她那双明亮动人的大眼睛,羞怯一笑,“我是色盲。”《诗经》曰栽桐引凤,而她这棵雪中的梧桐,却引来了一个变态!
  • 龙血武神

    龙血武神

    苍宇无尽,万族林立,沉默的武神世界如同一个蛰伏万古的神兽,最终将开启它的愤怒。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世界中,终将成为不平凡的强者。武者的世界,武者来制定规则,强者的征途由强者来掌管一切。少年风云,带着神秘的生命武魂,以血染衣,以骨铺路,走向无限巅峰!
  •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的女佣人,后成为管家婆。分别设计惩办打死她侄女丈夫的两个凶手。为给她侄女和广大彝族妇女报仇雪恨,设法用草药毒死土司。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宣传、发动众,带领彝族同胞和反动势力作各种斗争。她被国民党区长偷去审,上千彝族同胞大闹五台坡、场面十分壮观。把侄女许配给受伤而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红军战士,并且和红军战士一起配合边纵,围剿国民党保安团。并协助解放军剿灭土匪,挽救新生的区政府。解放后分别当上乡长、县妇女主任、副县长,为了维护众,不畏惧强势,不怕丢乌纱帽。在众受灾缺粮时,身为工作组长的她,与众一起共度难关,并和众一道跟县委书记巧斗,场面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