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22

第22章 一九九七(2)

8.道家不仅反对纵欲,而且指出了问题的要害是自我中心主义,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事实上,儒道两家都指出了欲乃天成,本身非恶,问题只出在“私”,即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正如邵雍所说:“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现实的问题,不出在压制欲望,而出在压制他人的欲望以逞一己之欲,更出在自身的正当权利不去扞卫,却又损害他人的权利以求“成其私”。其结果同老子所言正好相反:小人“先其身而身后,内其身而身亡”(最形象的例证是在公共交通方面人人争先,结果整个公交秩序落后,“文革”时期人人都“明哲保身”,结果是“人人自危”)。这种民族“劣根性”悲剧的原因,“非以其有私邪?故不能成其私”。耶稣的话也对我们很有教益:要舍掉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这同老子的话是异曲同工的。

9.在中国,主张人性为仁义的儒家后来过于政治化制度化,而被抨击为虚伪和压制性的“礼教”。其实就其本意而言,孔孟所说的“仁义”与老庄所抨击的“仁义”内涵是不同的:在孔孟那里,仁义首先是一种本然的内在的追求,所以他们赞赏之,而在老庄那里,仁义主要指外在的礼法仪轨,所以他们反对之。其实,孔孟又何尝不重视内在性(这是道家所谓自然性的另一层意思)胜于外在性呢?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之类的话(当然,若引此语来反对法制,会成为某种食古不化)。看来儒道两家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对立。再说“任情”,它的精神是保存发扬本性,“任情”离不开“率性”。这性,是天生的不同于兽性的人性。儒家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把人性与“天道”联系起来。于是,道家的“性修反德”、“与道同游”,同儒家的“与天地参”、“天人合一”一样,都指明了人性的最高境界是趋向世界本源,这个世界本源若用基督教词语表达,就是上帝。基督教说人出于地上的“尘土”,这表示人乃自然之一部分,但又说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成,这表示人又远远高出自然而赋有神性。人可以管理地上的动物,但又不可自命为神,这说明人性是介乎于兽性与神性之间的。人应该“效法基督”,以期最终得到对神的“至福直观”。由此看来,东西方宗教的人性观实际上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对立。正所谓“心理东西本自同”!

10.最后联系到前边的话题来说。人的自由对人来说,既是最本质的东西,又是最危险的东西。没有它,人不成其为人;有了它,人又可能滥用。人可以选择向下堕落而“物化”,也可以选择向上追求而“圣化”。既然“物”的特点就是服从必然而毫无自由,“圣”的特点就是博施于众而有“圣爱”(孔子称“博施于民”为“圣”,而《圣经》说“上帝就是爱”),那么,尽力自由地即出自内心地、广博地即毫不自私地去爱,就是在“则天”,就是在“法自然”,就是在“遵主圣范”,也就是在让我们这变易不止运动不息的人性,步入一条向上的路!

1997.11

Brighton,MA.

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我国的宗教管理,同一般社会政治事务中的正常情况一样,是观点影响政策,政策指导实践。观念对于实际生活的影响之大,自不待言。

正确的观点来自对实际的正确理解,而要力求正确,就要在看问题时力求站得高一些,即全面些;力求客观或科学一些,即理性些;力求考虑得长远和审慎一些,即稳定些。

中外历史上处理宗教问题的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事情处理得是否正确,往往取决于人们能否——

一、跳出来看:全面些

1.跳出自己的地位、职业、教育、趣味、信仰、环境等造成的观念局限。起码要有摆脱局限看问题的意愿,才有可能避免狭隘、夸大、偏激等带来的祸害。

2.跳出纯意识的观点,考虑历史沿革与现实情况、经济基础与生活方式、政治关系与民族关系、社会道德与风化习俗等宗教之外的多种多样的因素。

在历史上,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出于自己的信仰,不许国人信奉新教,对反抗者严加镇压,结果她要取缔的宗教并未消失,反倒埋下了大动乱的祸根。直至1689年通过《宽容法》,放弃了要全国信仰一致的观念,使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定制,国家才得享太平。

中国的“三武一宗”灭佛,部分出于自己的儒道观念,部分出于政治考虑,但几番扫荡之后,佛教至今犹存。而唐太宗实行宗教宽容,对各种宗教兼收并蓄,却带来了文化发达的太平盛世。

二、以平常心看:理性些

1.宗教的兴衰浮沉,并不以人的意志而定。既然如此,待之以常心,处之以理性,方为智者。

2.宗教是任何社会的重要侧面,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既然如此,社会里面有宗教就是常态,无宗教反而不正常(历史上表面上无宗教的时期都不正常)。

如果把宗教的某些功能比喻成润滑剂,那么它处于凝点与沸点之间就是正常的。

在历史上,中国的白莲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派佛教,只因受到元朝政府的压制,才变成了元朝的大敌,而且其暴动活动一直绵延到明清两代。

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宗教都曾因遭压制而复兴高涨,但近年反而趋于平缓。

在西欧各国,宗教宽容原则实行三百年来,基督教各派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反而下降。在欧美各国,基督教都是维系道德、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

三、从法治角度看:稳定些

1.对于某些与宗教相关的事件,不存在管不管的问题,但有个怎么管的问题。只有以法律为唯一的标准,才不会宽严失度,失却公平;只有从法治角度看问题,才能够平衡审慎,长久稳定。

2.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坚持法律权利的平等,才能使各种宗教之间、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和谐相处,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

美国的摩门教在19世纪初起时,又搞多妻制度,又搞武装民兵,与法律和政府对立,而且因抬高史密斯和摩门经而使占人口多数的基督徒十分反感,但联邦政府对它的处理不着眼于宗教,而着眼于法律。后来摩门教渐趋正常,不但与整个社会相处和谐,而且其影响下的犹他州盐湖城等地在社会治安、道德水平方面均属前列。

一方面,世界上几乎所有因宗教而起的动荡和冲突,根子都在于法律权利不平等或者未以法律为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世界上宗教比较稳定的国家,多依靠权利平等的刑法民法(有些还有宗教法人法)等法律来处理宗教事件。如果把宗教活动比喻为羊群,把犯法活动比喻为跨出羊栏之外,那么,所谓“法治观点”,就是只管栏外不管栏内。

总而言之,要在宗教方面长治久安,必须做到以上三点。这里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也就是思想的解放。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不是幡动是心动”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同类推荐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梦》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红楼笑星刘姥姥;甄士隐其人其事;“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曹雪芹的身世之谜,《石头记》的由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进了红楼,出不来了”。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会唱歌的墙

    会唱歌的墙

    莫言的散文,一如他作为乡土民众精神图腾的“红高梁系列”,小说,亦是理解莫言作品的灯塔。该书辑齐了莫言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才华横溢。其中大量散文谈及作者的故乡高密,故乡已成为莫言借以理解沟通和抒写描摹整个世界的一条必经之路。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热门推荐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tfboys心里的痛

    tfboys心里的痛

    我也是第一次写。写不好请原谅我只是个小孩。我们也是一家人
  • 北洋水师章程

    北洋水师章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压倒邪魅王子殿下

    压倒邪魅王子殿下

    哇靠靠!一来学校什么稀奇八怪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撞,她这是招谁惹谁了,苍天啊这究竟是为毛!来学校的路上初吻被夺了,到了学校屁股又开花了,和别人打架完败啊,更可恶的是居然冒出来一个徒弟!好不容易校园生活来了,居然又差点坠楼死亡,而且不是都说贵族学校的老师特好吗?为什么她会遇到一个恶魔体育老师!妈妈咪呀,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现实是残酷的吗?不管怎么说我都要像小强一样坚强的活着。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绝世界之时空帝国

    绝世界之时空帝国

    天地交接处,暗藏的一个绝世界,这个世界中一片混沌,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个个光团缓缓形成,最终慢慢融合,形成一本书状的光点,其中蕴含了各种法则与天地间最原始的修行之法,也是唯一可以超脱天地的法门。光书形成之际,四方混沌翻涌,雷霆逸散,宛如毁天灭地一般,惊动四方。天地间不知多少岁月,无数宇宙里,每个时期总会惊现一批能够毁天灭地的生物。为了争夺天书,各方征战,横扫八方。当光书完全形成之后,却有灵性一般,避开所有强者,遁入虚空,消失在宇宙之中。穿越层层宇宙后,最终飞跃到地球上,进入了时雨脑中,从此开始了时雨的超脱之路。
  • 星主纪

    星主纪

    浩瀚宇宙,群星亿计。上古之时,有神人甘石者,仰观星空,欲探究其中之玄奥,历数载而成一册,编为《星经》,又名《天书》,分群星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计三万六千五百分,以人间官职、事物名之,或独星,或数星,谓之星官;修道之人,命格在星官者,则为星之主。“你修炼的目的是什么?”“我只想回家!”大夏王朝延嘉六年,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踏入了修士的江湖。
  •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时光似流年,你似太阳

    时光似流年,你似太阳

    3年前,叶晨和肚子里的孩子成为林晓滨阻止一场婚姻的工具,他不知道,他们林家其实早已欠她太多。林枫也不会明白那个秋天他到底失去了什么,那个一直在角落里乖乖等着他的女人,他找不到了,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伤害她了…...3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她满脸的幸福刺穿了他的心,原来凡事皆有代价!“如果你消失了,就算翻遍全世界我也要找到你,因为你只能是我的”他曾说的谎言像一把刀,一刀一刀的划过他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