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10

第10章 一九九一(1)

纪事

这些年和以后几年,为“宗教与世界”丛书和《基督教文化评论》投入了很多精力,因为觉得有意义、很重要。由于人生的经验,所以对蒂里希的书很能领悟。由此而有此文(它的现题可能是《读书》主编沈昌文先生改的,我已想不起原题是什么了)。

“爱这一个错”

——读蒂里希《存在的勇气》

当年,德国法西斯进攻丹麦,丹麦人没有像欧洲各国那样,拿起武器,拼死抵抗。

而今,丹麦人的生活令世人羡慕,丹麦却成了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要知道,他们的那位举世闻名的祖先,善良敏感的王子哈姆雷特,却曾在自杀与杀人(杀一位“逆天害理的奸贼”)之间踌躇不定,竟至于成了世界文学中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典型。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考虑自杀时,有这么一段着名的独白:“生,还是死,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会做梦;嗯,障碍就在这儿:一旦摆脱了尘世的牵缠,在那死亡之眠中,究竟会做些什么梦,想到此我们就不免踌躇。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正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以及辛勤苦干所换来的小人的排斥,假如只需用一柄小小的尖刀,就可以了结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背负如此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重压之下呻吟流汗,假如不是因为惧怕那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没有人回来的神秘之国,它动摇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而不敢飞向那未知的苦难?就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懦夫,决心的赤热光彩蒙上了思虑的病容,伟大的事业在这种思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而失去行动的意义。”

当然,哈姆雷特并非懦夫。这不仅是因为生比死难,他不怯于死亦勇于生。

而且是因为他勇于承认自己的罪过和生命之空虚:“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这么多,连我的头脑都容纳不下……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后来他报仇雪恨,伸张正义,证明他并非无用)更是因为,他的头脑都容纳不下的,乃是他巨大的痛苦、正直的灵魂和高贵的精神。他敢于承受这一切,他是一个大勇者。

还有一个大勇者。那就是同样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尽管他同哈姆雷特正好相反——死后世界的不可知,不是他从容赴死的“障碍”,倒成了他视死如归的缘由。他的名言是:“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人生,真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生死问题,无可回避。虽然在苏格拉底出生时已死了十年的孔子也承认“未知生,焉知死”,但是在他生前死后无数的世代中,还是有无穷无尽的人在以无穷无尽的方式努力探究并回答这个问题。在孔子之前,回答多半出自宗教,在孔子之后,回答则多半出自高度理论化的哲学和神学。

在横跨哲学与神学两大领域的20世纪思想家当中,倘要举出两三个影响最大的人物,就不能不提到保罗·蒂里希。在蒂里希,倘要举出两三本最有代表性的着作,就不能不提到《存在的勇气》。

在直接从外文去尽力读懂原着之前,我曾对“存在”这一哲学概念有许多误解。其中一项误解是:存在哲学大约是“文革”时挨批的“活命哲学”罢?单从这个词的字面来看,这似乎不错,但从完整的思想内容来看,却谬之千里。存在主义所用的existence或existenz一词专指人的生存,大约相当于经历、实践、感受、体验等等人生的全部内容,因此将“存在主义”改译为“生存主义”才更恰当。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但人存在的方式即所谓“生存”,却与世间万物大相径庭。“生存”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生存者即人可以意识到自身,就是说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可以超越主客对立;第二,生存者即人永不停留于现在的状态,他总是未完成的,就是说他总面临种种可能性,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把自己造成不同的人;第三,生存者乃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独特个体。因此,由于自己的抉择,人可能成为本真的自我,与自我同一;也可能失却本真的自我,与自我分裂,堕入低于生存的存在形式。与之相对,其他事物(包括生物)的存在方式,则无一不是主体而永远是客体,即只是消极被动的对象;二不能作出抉择而只能按天然既定的方式行动,具有固定的“本质”;三不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个体,而更多地呈现出“类”的共性。

由此看来,所谓“生存”,至少主要不指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就是说,不指“活命”,而指人所独具的精神性存在方式。人若舍此,虽生犹死。

当然,这种存在方式离不开生命本身,由此遂引出了蒂里希所谓第一类忧惧(焦虑)——对命运和死亡的忧惧。死亡可以夺走生命,毁掉人的存在,因此被称为“非存在”的极端表现。“非存在”从字面来看即“不存在”或对存在的否定。由于“存在”(Being或Sein)除了“在”之外,还含有“是”、“有”等基本意思,所以说人受到“非存在”威胁,就不仅意味着他随时可能死去,而且还意味着他随时可能不再是他自身(例如一个舞蹈家可能由于偶然的事件而成为瘫痪者)。显然,这种“非存在的威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导致了对命运和死亡的忧惧,按蒂里希的解释,它是人的存在的组成部分。庄子尝谓“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其意与此相通。称雄中原的曹操曾悲歌“人生几何”,曾慨叹“譬如朝露”,他虽常“慨当以慷”,却不免“忧思难忘”,他虽自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却又深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采菊东篱的陶潜纵然是“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但当他为“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而欣喜,仍不免为“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而忧伤。曹诗所言,乃死亡;陶诗所言,乃命运;曹操之“忧”,即蒂里希所谓“忧惧”;陶潜之“恐”,即蒂里希所谓“恐惧”。蒂里希说,忧惧是从生存角度对非存在的意识,对非存在乃人自身存在之一部分的认识,它被体验为人自己的有限。恐惧与忧惧不同,因为它有确定的对象,人可以对之采取行动以克服它。忧惧却无确定的对象,它的对象是对每一对象之否定,是威胁本身而不是威胁之源,因为威胁之源乃是“非存在”,乃是“虚无”。

如果说存在哲学并非“活命哲学”,那么它是不是“死亡哲学”呢?它经常提到“非存在”和“虚无”,所以表面看来确乎如此,而“死亡哲学”这张标签也确乎给人阴暗颓丧的印象。姑不论非存在绝不仅意指死亡,事实上,哲学也是不能不探讨死亡问题的,正如它不能不探讨生存问题一样,因为,死乃生之组成部分。苏格拉底说,哲学家的一生就是熟习死亡,哲学家准备好去死,即把生视为死之准备(苏格拉底之死,真正构成了他的一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他的死完成了他的哲学)。蒙田也说:“教人怎样死,就是教人怎样活。”海德格尔的哲学尤能体现这一点。他根据“历时性”来理解忧惧,历时性的终点就是死亡。在他所谓“本真的生存”中,死亡不再只是降临我们身上的、闯进来摧毁我们的生存的某种东西。死亡本身被纳入了种种可能性之中,在设计一种本真的生存时所根据的,正是作为存在之主要可能性的死亡。一切的可能性,都在作为主要可能性的死亡之光中来作出估价。

同类推荐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久居我心

    TFBOYS之久居我心

    当三个千金小姐,因为一次偶然,遇见当红组合TFBOYS,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他们是否可以克服困难终成眷属呢?善良是否可以打败邪恶呢?敬请期待!
  • 超弦律动

    超弦律动

    自盘古易玄尘开辟混沌,宇宙就由时间,空间,雷,火,水,金,风,土,光,暗,木,此些元灵组成。后来通天教主易通天毁灭洪荒诞生的新宇宙。十一元灵,除去神秘的时间与准元灵木,由九位修炼元灵的大能创出的九大元灵宝录:璇玑,星雷,暄炎,霖水,元金,罡岚,帝岩,极光,暗无。还有元灵印诀等。一部九篇总引带动其他八篇,九本宝录,八个不同世界不同性格的主角,外加一个总引篇的盘古易玄尘。超弦律动,实至名归,故事就从总引展开……
  • 从那天起刚刚好

    从那天起刚刚好

    我們刚刚可以相聚,我們刚刚好可以相見,可惜我們的愛情不能刚刚好。。
  • 大秦谋略

    大秦谋略

    月下灯客所著的《大秦谋略》是一部历史小说,还原真实的战国。韩赵魏楚燕齐七国是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排除了周王室,这七国统治着华夏大地大部分的土地,虽然还有一些如卫国、陈国这样的小诸侯国,但是却无法与这七颗璀璨的明珠相比。本书以战国时期为背景,写那时候的人物与战国故事,让读者更好地学习那段时期的历史。
  • 问鼎至高

    问鼎至高

    玄黄大世界,乃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强者白帝,创造出的终极试炼之地。每个纪元,都有超过百亿的天骄人杰被选中加入玄黄大世界。作为地球第一强者,有史以来智慧最高的人,全球首富,无冕之王,大科学家,钢琴大师,影帝,文豪,数学家,哲学家,心理大师,机械大师...林远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在没有了任何值得追求和学习的事物,没曾想,却在突然之间接到了一份来自玄黄大世界的邀请。一个败尽各族天骄的无敌神话,便由此诞生!
  • 武道狂兵

    武道狂兵

    最强兵王含恨离开部队,消失八年后,强势回归都市,掀起腥风血雨!拳打富豪恶霸,脚踏门派世家!且看最强狂少如何纵横都市,书写他的江湖传奇!
  • tfboys之梦一场

    tfboys之梦一场

    王俊凯,我爱了你那么久,得来的却是一声谢谢与对不起!你可知我爱你入骨。离开了,可你为什么要在我已经放弃时来挽留我。我只是一个少女,一个爱了初恋十年的女孩。我可以放弃你,可我放不了爱你的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暴君溺宠嚣妃:皇上求放过

    暴君溺宠嚣妃:皇上求放过

    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却惨遭车祸,一觉醒来身处古代。不敢相信自己穿越了,居然还是皇上的弃妃,她最爱的人还在现代,怎能苟活下去。于是一心求死,可耐暴君百般刁难,始终不让她死。某男狠狠的说道:“想死!朕就偏偏让你活的好好的。”某女擦了擦嘴角的血说:“我亦是你的弃妃,少我一个不少,何必如此费尽精力对我。”谁知某男坏坏的笑道:“多你一个也不多。”曹公公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萧妃娘娘掉进荷花池里了”“没事淹不死”“皇上不好了,萧妃娘娘把丽妃给打了”“没事随她”“皇上不好了,萧妃娘娘把皇后最爱的衣服给剪了”“没事随她”“皇上大事不好了,萧妃娘娘在晋王府待了一整夜”“什么!我看她是活腻了”
  • 四方境

    四方境

    古人称地球为四方,人称北方为奴国,东方汉人国,西方妖国,南方蛮国。这天下无奇不有,妖魔鬼怪甚多。
  • 孽梦如月

    孽梦如月

    “哥哥会保护你,拉钩上吊一千年都不会变”这是孙轩逸对孙梦月的承诺。“如若没有你,坐拥这河山无人共赏有何用!”这是蜀炎渊对孙梦月的告白。一个是毫无血缘的哥哥,一个是坐拥天下的皇帝,孙梦月如何选择,谁才能与她共赴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