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500000042

第42章 二〇〇五

纪事

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伦理规范和文化价值等问题,包括战争和死刑问题,7月开始为《新京报》写时评,至2006年中,共发表时评50篇。

“超级女声”评论(两篇)

一、“超级女声”会使我们“娱乐致死”吗?

我看“超级女声”也晚,第一次是看五进三的决赛。这么说,我大概要算是电视娱乐节目的落伍者了,但“落伍”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必自己去费心“海选”,至少我看到的那一场很不错。

“超级女声”谁都可以报名,最后又通过不断的淘汰竞争而仍然达到一个众人瞩目的塔尖。入众而又出众,这很符合群众心理和传媒原理。本来看似普通的女孩一夜成名,不成名也可痴迷,当粉丝也有一种晕晕乎乎的陶醉感。“想唱就唱”,何乐而不为?

和以前的美声、民歌等主要由正襟危坐的评委决定的选拔赛不同,它相当个性化,也相当人性化,所表现和据以裁决的不止是唱歌的水平,还有个性、语言、魅力以及另一些会带来“人气”的说不清的东西。它调动人,但调动的也就是人性中固有的东西:展示意向、竞争意识、拥戴心理、希望看见和被看见、渴望认同或得到承认、个人融入群体的力量感、友谊、亲情、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悲哀……

我开始有点不习惯评委似乎都很恭维歌手——把好话说得不重样和有意思自然也不容易,但后来感觉到这也许就是它的风格了,这种风格就是要寻求快乐,就是要愉悦人们,就是要皆大欢喜。当然,这后面可能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很重要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观众手里,或者说在那些“积极观众”的手里,在那些发短信的人们手里。评委们如果太和“人气”作对是要出局的。所以我们得感谢短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者,它使我们首先从娱乐领域感到了什么叫“大众参与和多数裁决”,而这“参与和裁决”的滋味还真不错。而另一个设计也不错,那就是由落选的超女们来投票决定PK台上两位选手的输赢,于是竞争也就不会是恶狠狠的了,对失败者也要同情和顾及。于是会有解释和安慰、会有拥抱和热泪盈眶。它有助于调动出人们的善意。

总之,这里的确有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的快乐。可爱的少女、好听的歌声、激动的脸庞、深情的母亲……它调动的是人心里比较正面和积极的感情,当然最主要的是调动快乐。即便不那么狂热地快乐,也能够使人放松身心。这倒使人想到:一个忧愁的人如果还没有什么自己的爱好和娱乐,那就学学唱歌吧,学会唱歌,也是学会放松、学会欣赏、学会快乐、学会独享和共享。

批评“超级女声”节目的人常引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作为支持,认为这个节目是庸俗甚至危险的。的确,波兹曼认为由听说到文字、再到印刷术是一文化的进步。印刷术时代的政治是相当理性的,而精神信仰也还深厚。但现在美国进入了一个“电视时代”,也是一个“娱乐业的时代”,人们要把什么都变成娱乐。所以,今天的危险不是奥威尔预言的通过极端的政治权力全面控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危险,而是赫胥黎预言的技术(媒介)的性质预先就决定了人们思维和语言方式的危险,人们由于享乐而丧失了自由,最后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波兹曼提出的危险是有其真实性的,但用来批评如“超级女声”一类娱乐节目是不是完全切题?“超级女声”一类节目会不会使我们“娱乐至死”?我们还是来读波兹曼关键的一段话。他说,“在这里,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原载《新京报》2005年8月27日

二、我们对“超女”可以期望什么?

今年的“超级女声”电视总决赛尘埃落定,但其引发的旋风似还方兴未艾。不仅“超女”这个节目还有种种余兴和后续,其他的娱乐节目大概也要跃跃欲试。还有多少目前尚默默无闻的女孩子以致男孩子会对今后的类似节目抱有梦想?虽然这种成功的概率将始终是微乎其微。对绝大多数歌唱者来说,今天不会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挥舞的荧光棒”。所以,如果说参与者主要是为了快乐而来,尽兴而去,那就对了。

娱乐节目就是娱乐节目。无论赞美还是批评,我们不需要给它负载上太多的东西:诸如政治、民主、教育、训练、前途、梦想,甚至高深的艺术或审美……能使许多人快乐的节目就是好的娱乐节目,就有它存在和风行的道理。如果在政治体验、民主实践、人文教育和精神感悟方面还另有所获或启发——这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将是意外的欢喜。但我们的确不必奢望于此,否则我们就要很容易失望了。而即便另有所获,大概也不是节目制作和参与者有意所为,其成果及运作方式要移植到其他领域也绝非易事。“超女”节目其实不必负载太多,否则它就让人不快乐了。严肃的事是严肃的事,轻松的事也就是轻松的事。分别对待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严肃的事情。

由此想到一个更一般的问题:我们可以对“超女”一类娱乐节目,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抱何种期望?或更广泛地说,我们能否对电视等媒介寄予我们全部的对于社会、政治、信仰、教育诸多方面的理想和期望?

在我看来,“超级女声”就是一档比较单纯的电视娱乐节目。今天最普及、最流行的娱乐节目大都是电视节目。所以,几乎将电视与娱乐两者等同的波兹曼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电视时代”。我其实更愿意使用“屏幕时代”而非“电视时代”来描述这一时代的特征,因为前者还可以包括电脑、手机、电子游戏机乃至一切有电子屏幕的东西,人们通过观看这些屏幕自娱和共娱的时间也绝不算少。据说今天美国的年轻人除了睡觉,占据他们最多的时间就是看电视。而如果再加上观看电脑、游戏机等机器的“屏幕”,这时间要超过睡觉也说不定。

有一位交流学院的院长格布纳在1982年就说:“电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绝大多数人不会关掉电视的世界里。”这不仅在美国、在中国也大概是一个事实。故此波兹曼十分担心电视将替代阅读,或更准确地说,担心电视将使人们不再阅读、不再深入思考,而如果真是这样,他认为教育和文化就可能出现深刻的危机。

但看电视的许多人即便不看电视,大概也不会读书,或者说不会阅读波兹曼所希望的经典,他们也还会找别的娱乐方式,比方说我们在“电视时代”也仍然乐此不疲的“国粹”——麻将;而还有一些人即便看电视,估计也还是不会放弃深入的阅读和思考。这样,关键的问题就可能是看前一种人与后一种人各自在社会文化和政治架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或者说究竟谁能更有力地影响谁。

但目前的趋势的确比较明显:且不谈所有受众,电视等媒介对青少年已经产生了一种非常巨大的影响,它可能将本来适于阅读和深思的许多年轻人也拉向简单和肤浅的娱乐,而这就有可能决定着现代文化的未来。

所以,今天我们面临的一个更容易被娱乐影响——而且是弊大于利的影响的领域,也许还不是政治的领域,而是教育的领域。目前电视、网络游戏及其后面的娱乐精神实际上正在有力地冲击着教育。而“今天的教育”也就是我们“明天的文化”,举凡政治、经济、艺术、文学、人们的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都将受“今天的教育”的决定性影响。目前教育受娱乐的冲击甚大。人们,甚至于反感这种冲击的人们也试图在努力把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这乃至已成为一种大趋势。人们普遍强调快乐教育,或至少“寓教于乐”,电视等媒介尤其在这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这方面有大量娱乐性的教育节目,家长和孩子们也都趋之若鹜。

这些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即便是制作得很不错的也还是存在着一些根本的局限。首先,有一些教育内容——它们虽然少,但却可能是一种文化中最深刻的东西——是很难甚至完全无法用使人愉悦的动画、形象或戏剧性的形式来表现的,这就意味着通过屏幕来接受教育预先就有一种知识和智慧上的重大限制和盲点;其次,大多数教育内容尽管可以借助兴趣和快乐来入门,但要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必须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汗水和专注来获得的。甚至有一些教育和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这样一种专注、坚持、忍耐和吃苦的精神,而获得某种知识和技巧倒反在其次。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孩子,或至少本是一个“读书种子”的孩子最好首先致力于养成他有望保持终身的阅读习惯,然后再接触电视上娱乐性的教育节目或电脑学习软件不迟。后者并不难掌握,对孩子本身也有强大的吸引力,而阅读的习惯今天已很不易培养。因而不妨尽量让孩子们晚一点接触电脑和网络,也尽可能少看一些电视,而即便看的话,我觉得倒不如多看比较单纯的娱乐节目而非所谓“寓教于乐”的知识教育节目——比如看迪斯尼的动画片和体育竞赛——免得影响了快乐的胃口,也娇惯了知识的胃口。

总之,我希望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对“超女”一类电视节目有一种适度的期望,我们期望它们带给大家一些更加单纯明朗的欢乐和愉悦,期望它们能够充满生气地展示自己的快乐,乃至将娱乐进行到底,但并不奢望(虽然也不反对)它们能引发或启发清明的政治、健全的民主或良好的教育。我们也许还应对一种娱乐的精神可能僭越地侵蚀其他的领域保持警惕。毕竟,不仅快乐的感受本身总是有限度的,快乐也并非人生的全部。

原载《新京报》2005年9月4日

同类推荐
  • 耳边奔跑的花田

    耳边奔跑的花田

    《读·品·悟·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耳边奔跑的花田》是林卓宇的个人选集,文字从从容容,而且还有一点老辣的意味。他的这份老成持重不仅表现在文字上,而且表现在他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上。恋旧,或者说怀旧的情结,在他的文字中也占了不少的比重。人世的沧桑,世事的变迁,都会在他的心灵上发出或轻或重的声音来。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迁徙,小小的搬家,也会让他发出一阵如梦似幻的感叹。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遛脑

    遛脑

    本书是一部微博形态的获奖散文集,它文本简短、智慧、锋利,对当下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介入,几乎撕开了生活的各个层面、现象,生动而令人吃惊。 独特的视角,极具概括性的语言,让阅读者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进行真正“用脑”的阅读和思考。这本书将有可能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开启走心微阅读的时代。
  • 我们这代人

    我们这代人

    人生就像站台,我们不记得自己走了多少路,但我们记得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它们就像根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不会被岁月所磨灭。当涌动的记忆成为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回忆,本书旨在纪念“我们这代人”曾经的经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无论是失还是得,无论是值还是不值,它们都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柏林语

    柏林语

    夏媞安是一个漂亮明媚的女生。她没怎么想谈恋爱,可是身处高干家庭里要结婚就必须要有点经验,她可不想做个婚姻里的愣头青。于是,她看上了一个人,一个名字里有她喜欢的德国首都柏林的干净男生。如果这是个阴谋,也是一个甜蜜的阴谋,夏媞安用尽浑身解数让乔柏霖心甘情愿迷醉在他自以为的爱情梦幻里……
  • 秦家开阳

    秦家开阳

    少时遭受灭门之祸,一夜之间,至亲至爱惨遭黑衣人屠戮,整个世界只剩漫天红色的血雨和声声入肉的刀剑声。年少时的秦开阳,心中就已种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只等有朝一日,破土而出......
  • 柠檬薄荷香:初恋的味道

    柠檬薄荷香:初恋的味道

    偶像剧中的男女主角是在一次次浪漫的邂逅中相互产生情愫的,宋冉冉也想拥有这么一场浪漫的爱情,可是,她没想到,当她的那个他出现时,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有病吧!【只要你心中有爱,属于你的爱终究会来!】属于宋冉冉的那份爱,终于姗姗来迟,属于宋冉冉的那份幸福,终于姗姗来迟,不管宋冉冉发生什么事儿,他都会微笑着抱住宋冉冉道:“你还有我”
  • 南风不解忆

    南风不解忆

    男女主人公16岁相识,22岁重逢,可以说是缘深,但女主是个失忆症患者,她和男主之间的回忆在6年后己经忘得所剩无几,男主为了帮她找回记忆暗中做了许多努力,只可惜直到他后来因心脏病去世,女主仍旧没有想起他,这不得不是个遗憾。
  • 网游之三国枭途

    网游之三国枭途

    男人,最为向往的就是沙场。在三国的沙场,群雄逐鹿,大域无疆。历史名将,现实门阀,各种势力的交错,争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蒙恬战马超,白起斗关羽,黄忠射天使,志才戏魔王。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三国志:虎啸龙吟

    三国志:虎啸龙吟

    第一次见到吕布,段赫就被他的气质深深震撼到了。像想象中一样的帅气;像想象中一样的强大;像想象中一样的杀敌‘也像想象中一样的,把段赫卖了。
  • 丧尸之神力异能

    丧尸之神力异能

    一个普通学生,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雨之后,异能僵尸则为王道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吾名蓝魔

    吾名蓝魔

    少年死前看清人生,少年当励志!可惜今生没机会!只是不甘!谢苍天重生异世蓝魔崛起谁能阻我灵气不能修,体术辅修,那主修什么蓝魔气啊你说什么,要挑战我?咱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新手上路,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