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8600000009

第9章 饮酒之风(1)

何以解忧

解忧灵药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五日,正值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爆发前夕,这天深夜,54岁的曹操在军中大摆宴席,与众将领把酒畅饮。酒过数巡之后,曹操已经大醉,想自己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统一大业,指日可待,不由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当时月明星稀,江面上风平浪静,正是“风景这边独好”,于是曹操就乘着酒兴,摇摇晃晃地走到船头,拿起他那支着名的大槊,横在胸前,慷慨赋诗。他做了一首可以入乐演唱的乐府歌,就是文学史上传唱不衰的四言绝唱——《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这几句诗,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他“炒作”出了一个酒的品牌,从此,“杜康”酒天下闻名,甚至成了酒的代名词。第二,这诗揭示了一个文学的母题——那就是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忧患多多。慷慨激昂之间,蕴藏着挥之不去的伤感。第三,也是跟我们本讲所说的内容相关的,就是曹操告诉我们,解忧消愁有且只有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饮酒。的确,古往今来,最常见、也最具权威性的解忧方式,莫过于饮酒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赞成这种以酒解忧的方式。一遇到烦恼,大家都会说:“走,喝酒去!”

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酒能解忧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酒有麻醉作用,饮酒能使人忘却烦恼,体味快乐,哪怕很短暂。

其次,人们认为酒能解忧消愁,大概跟一个很神奇的故事有关。这个故事记载在《殷芸小说》中。故事说,汉武帝刘彻有一次驾临甘泉宫,在驰道中发现一种红色小虫,五官分明,有鼻子有眼儿的,可是大家都不认识。武帝很好奇,就让东方朔去看看。东方朔是当时武帝身边的一个侍从文人,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差不多是个人体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东方朔看后说:“这虫名叫‘怪哉’。”武帝一听,更好奇了。东方朔接着说:“当年秦朝法令严酷,滥杀无辜,百姓愁怨,都仰首感叹说:‘怪哉,怪哉!’这虫子就是感动上天所生,所以名叫‘怪哉’。”东方朔进一步断言:“这里一定是秦朝监狱所在之处。”当即按察地图,果然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问:“怎么才能把这虫子消掉呢?”东方朔说:“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就是凡是忧愁之类的东西,只要遇到酒就会消解,用酒一灌,肯定就会消失了。于是叫人把虫子放进酒中,不一会儿,那些叫“怪哉”的虫子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其实暗含着一种讽谏之意,就是希望统治者不要用严刑峻法镇压无辜的百姓。但东方朔的一句“凡忧者得酒而解”,一不小心就使那杯中酒成为天下第一解忧灵药了。不知道曹操是不是知道这个传说,如果知道,那以酒解忧的“发明专利权”,就应该让给人家东方朔。

可以想象,曹操当时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一定是心潮澎湃,荡气回肠。曹操也许并不知道,他兴之所致唱出的几句四言诗,揭开了一个波诡云谲的乱世的时代主题。什么主题呢?那就是饮酒。而且不是一般的饮酒,是席卷整个魏晋时代的一股饮酒的风气。可以说,曹操的这首慷慨激昂的《短歌行》,几乎是魏晋饮酒之风的前奏和序曲。从此以后,酒就成了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酒以成礼”

除了解忧,在古代,酒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看看《世说新语·言语》篇的一则小故事: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故事说,三国时着名的书法家钟繇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叫钟会。这兄弟俩小的时候很顽皮,有一天,他们趁父亲睡午觉时,就一起偷喝父亲的药酒。他爸爸钟繇也很有趣,这时虽然已经醒了,却假装还在睡着,想借机观察一下两个儿子的行为。哥哥钟毓还算老实,他拿到酒,先跪在地上拜了拜,然后才喝酒。弟弟钟会却狡猾得多,他拿到酒只顾喝,压根儿不行跪拜之礼。看他们喝完,钟繇也不装睡了,马上起来,将俩小子抓了个“现行”。然后就问钟毓:“你为什么要行拜礼呢?”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这句“酒以成礼”,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意思是,酒是用来使礼仪完备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这个钟毓一不小心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那就是——酒以成礼。

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是非常庄严的国家意识形态,怎么和酒挂上钩了呢?我们来做一个拆字游戏就明白了。汉字的“礼”字,繁体写法是“礼”。“礼”的本义是什么呢?就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左边“示”字旁,说明与祭祀有关,右边的“豊”,是行礼之器。下边的“豆”字代表礼器,上边的“曲”字,代表礼器所盛之物。这个“曲”就是酿酒时引起发酵的酒曲,也就是说,礼器中装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酒。

礼器里为什么要装酒呢?因为人们认为,酒可以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的桥梁和纽带。比如,古代有一种天子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大型祭祀典礼,叫“禘”礼,其中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礼仪名叫“灌”,就是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人们认为,酒味醇香,可以袅袅上升,上达天听,告慰神灵。所以,在古代,酒在重大礼仪活动中几乎无处不在,大到宗庙祭祀,小到婚丧嫁娶,只要有大型的聚会,只要涉及到礼仪,都离不开酒。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古代青铜器,很多都是酒器,说明酒器是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可以说,在古代,是无酒不成礼。

我有个观点,不知道对不对。我以为中国文化能够当之无愧地号称“世界第一”的不是其他这个文化那个文化,而是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中,最具文化含量和哲学意味的不是烹饪文化,而是又热又辣、见仁见智的酒文化。

回到刚才的那个小孩偷酒的故事。钟毓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说明他对酒的与礼仪有关的内涵非常清楚。钟毓这么说,说明他没少读儒家经典,而且对礼仪规矩心存敬畏。

相比之下,他弟弟钟会就不这么厚道了,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拜,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偷酒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我不拜。有道是:从小看大,三岁至老。钟会长大后,果然是个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阴谋家,他先是投靠了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做了一件最臭名昭着的事,就是在司马昭跟前进谗言构陷“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导致嵇康被无辜杀害。后来他又奉司马昭之命率军伐蜀,平蜀之后进位司徒,不可一世,竟想背叛朝廷,拥兵自立,结果被部下所杀。不过这都是题外话。在这个故事中,钟会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虽然有点嘴硬,但也没有否定酒对于礼的作用。

既然酒与礼有关,当然就会受到礼的制约。所以,古人认为,比较符合礼节的饮酒方式就是要适度节制。比如《礼记·乐记》中就说:“一献之礼,其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就是说在举行重大献祭典礼的时候,宾主都要饮酒行礼,行礼必喝酒,但又必须节制,终日饮酒却又不能喝醉,以免因喝醉搅乱了整个庄严隆重的仪式。因为酒这个东西本身是有麻醉作用,喝得多了就容易醉,醉了就容易“乱”。所谓“酒能乱性”。

孔子在喝酒方面就很注意节制,说自己是“不为酒困”。“不为酒困”,就是不为酒所困扰,所扰乱,也就是喝酒能够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在《论语·乡党》篇里,孔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饮酒一般不限量,但不能喝醉;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也就是与礼仪活动无关的酒肉,他一般是不吃的。有了这个“双保险”,孔子才能做到“不为酒困”。

可见,酒这个东西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跟礼有关,是“成礼”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又很容易导致“越礼”、“无礼”甚至“非礼”,所以,儒家的这个规范是很有道理的。

酒以避祸

然而,到了魏晋时代,酒与礼的关系就完全被颠覆了,“酒以成礼”的神话被打破了,“不为酒困”的告诫被抛弃了,人们沉浸在酒的狂欢中,喝得昏天黑地!什么礼教,什么纲常,什么清规戒律,一律被抛诸脑后,人们尽情地享受酒带来的麻醉、快乐、忘我和超越!酒,不再是礼仪的一本正经的道具,而成了“违礼”“越礼”的工具了!可以说,不是“酒以成礼”,而是“酒以越礼”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着名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而七贤中,阮籍与刘伶对于中国酒文化贡献最大。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饮酒之风的价值和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魏晋杰出的诗人、思想家和音乐家,是当时名士群体中领袖级的人物。《晋书·阮籍传》里有一段话,几乎是了解魏晋之际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的一把钥匙: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就是说,阮籍本来也有济世安民之志,但是因为生在魏晋改朝换代的多事之秋,天下变故层出不穷,那些有才华、有志向的名士很少有能够保全性命的,于是阮籍就不再参与政事,“以酣饮为常”。一个人天天喝酒醉酒,正是被专制暴政逼出来的一种“变态”,而阮籍不得不把这种“变态”当做“常态”,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天下多故”四字,指的是一系列血雨腥风的政治事变。当时司马氏集团和曹魏集团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曹魏集团的军政大权已经旁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虎视眈眈地盯着皇帝宝座,党同伐异,穷凶极恶。一批又一批倾向于曹魏宗室的名士和大臣,先后被杀害,一时间真是万马齐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就是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把才能收而藏之,退隐保身。阮籍碰上的正是一个“邦无道”的时候,所以他只好不问政事,天天泡在酒缸里,喝得昏天黑地。

然而,像阮籍这样的出身和才华,很难摆脱政治的网罗。司马氏家族看准了阮籍在名士圈里是个“大腕儿”级的人物,千方百计拉拢他。万般无奈,为了保全身家性命,阮籍不得不先后出任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从事中郎是大将军府所设的一个参谋官。阮籍做这个官,可以说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具体事情是不干的,每天除了喝酒还是喝酒。这要放在今天,说好听点叫“行政不作为”,说难听点叫“尸位素餐”。但是知道阮籍的为人的话,你也可以说,这是“非暴力不合作”!

阮籍这样做,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论语》里有句话:“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就是国家有道的时候,你有发挥聪明才智;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傻充愣,难得糊涂。还有一句,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国家有道的时候不至于被废黜,国家无道的时候你又能够免于刑罚杀戮,保全自己。这两句话都是孔子夸奖人的,说明这样的人懂得如何立身处世,明哲保身。阮籍也是深谙此道。他并不是真糊涂,他只是装傻,他也不是真狂,他只是佯狂。所以,虽然他在司马昭的手下做官,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十分谨慎,绝不逾越自己的道德底线。实在不行,他还有一招——就是喝得烂醉如泥。

比如有一次,司马昭想要为儿子司马炎娶媳妇,就派人求婚于阮籍。按说,这是攀龙附凤的事,对于那些名利之徒来说,可能是求之不得的,但阮籍立场非常坚定,坚决不干这种为虎作伥的事。不过作为司马昭的下属,阮籍实在没法当面拒绝,怎么办呢?只好求助于酒。于是阮籍就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人事不省,醉的时间估计能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多少天呢?整整六十天!前来提亲的人每天都对着一滩烂泥似的阮籍,怎么开得了口呢?于是这件事终于宣告作废。

大概是这件事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于是就派了个“思想警察”前去刺探,谁呢?就是那位“偷酒不拜”的钟会。钟会确实是个干特务的好料,但是面对阮籍,他也没辙。因为他每次去找阮籍交流“国家大事”,讨论人是人非,人家阮籍都是醉眼迷离,一问三不知,抓不到一丁点儿把柄。

在阮籍这里,酒的功能和作用被大大拓展了,既不是为了享乐,也不仅是为了解忧,更不是为了成礼,那都太小儿科了。酒,就是阮籍的“保护伞”、“避雷针”、“挡箭牌”和“烟幕弹”。正是靠了酒,阮籍总算没有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说穿了,阮籍喝酒的真实动机,就是为了保身避祸。

同类推荐
  • 三国天下之刃

    三国天下之刃

    霸王项羽麾下神秘小将,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楚军叫他玉麒麟,他是影子是死神更是八千江东子第兵两大头领之一,公元202年项羽自尽于乌江可他却下落不明,什么原因让历史埋没他的痕迹?是永久的消散还是数百年后回归。同为乱世的三国,同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命运让他来到这里是崛起还是沉默,是走上亡汉复楚还是解救苍生
  • 唐山

    唐山

    赵飞伦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对历史只知道大概,不会炼钢造炮,更没有征战天下的雄才大略,甚至有些懦弱,不通人情世故。他来到唐初乱世,不仅要考虑怎么活下去,还经常被这两个问题困扰:李世民,到底是军功盖世的千古圣君,还是军事低能的虐民暴徒?李建成,到底是狭隘忌刻的庸碌太子,还是仁厚爱民的大唐战神?
  • 谁都不及我爱你

    谁都不及我爱你

    她在笑,心却在流泪。她不知道自己在逞强什么,只想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做完了她又该做什么?她的命运如此坎坷,她却恨不起这个世界。
  • 验尸诡异录

    验尸诡异录

    为什么被埋在地下二十多年而不会腐烂的尸体?明明已经死了几天的尸体为什么会再次复活?一具骸骨为什么会走动······这诡异地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鬼神吗?还是另有原因?让我们跟随验尸官张轩,一同去拨开迷雾,探索尸体隐藏着秘密,还原事实地真相!
  • 魔手杖

    魔手杖

    着名唐代文人骆宾王的后裔家族,骆家兴的祖父临终前留下一枝与众不同的手杖,有密文。而后骆家兴在归根认宗做家谱时发现村上的一位老人也有一枝类似的手杖,他知道手杖的来历,从而引出骆家兴的家世来,有惊悚,有悬疑,有推理,有探险,有探宝及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七眼魔神

    七眼魔神

    一眼渡轮回,一眼跨时空。一眼泯万物,一眼破苍穹。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没有眼睛的恶魔!
  • 次元收藏家

    次元收藏家

    这是个在得到奇遇后行走在个个位面冒险收藏物品的少年,当过去n万年后,少年将收藏室打开,对着位面记者说道“看,这些物品可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才收集起来的”当记者走后,少年在收藏室里在打开一道门,看着里面的东西,少年说“这辈子,洒家活的值”
  • 梦心缘

    梦心缘

    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生命起点,离不开的是无尽的梦!是缘分天定,还是无情孽缘?用心沟通,才能理解人生,理解点点滴滴的梦想!
  • 被囚禁的灵魂

    被囚禁的灵魂

    来自世界各地的少年少女们,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进行一场生存之战,是为了自己而杀死别人,还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爱恨交织,悲欢离合,一场堵上各自性命的游戏,就此开始。
  • 重生之墨门

    重生之墨门

    墨羽,墨家第四十三代传人,一脉单传,2500年后与公输家族的争斗中,被人出卖,最终被暗杀,却阴差阳错重生在一豪门纨绔子弟身上,这一世的他,妖孽般的崛起,能否彻底解决千年的恩怨!!!!!!!!
  • 兽灵纪之兽神觉醒

    兽灵纪之兽神觉醒

    世间万物皆有灵吸灵,转灵,异灵,斗灵,融灵,还有至高无上的化灵
  • 千年剑魂

    千年剑魂

    刚刚结束了高三繁重学业的叶辛和同窗好友结伴同游,在太岳之巅无意中惊醒了千年前的剑圣灵魂,从此剑魂附体,踏上了追逐此世最强剑客的道路,更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剑道、武者和侠义的真谛。
  • 英雄连盟之现世

    英雄连盟之现世

    一个系统的强势降临使一个打算混吃混喝等死的宅男成为了一代王者。有人问我:“你现在是什么职业?”我愣了愣回答道:“哥什么职业都有我的人。”当所有英雄在大街走时,你会不会惊讶,会不会激动?
  • tfboys之我在星空下等你

    tfboys之我在星空下等你

    这部小说呢!是新一部,是写千千的,也会写小凯和源源的,但是可能有点少,也可能到后面才多,这是说不定的。O好了。现在我来讲一小些剧情:那年的夏天,一个女孩独自在森林中哭泣,不小心迷路的少年遇到了这位少女,当他和她一起走出去的时候,已是夜晚,抬头看着天上,天上的星星在闪耀着........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过了不久后,少年和少女告别,少年离开了这座有着她的城市........
  • 万剑太墟

    万剑太墟

    沧澜大陆,魔刀城突然降世,血流万里,魔刀老祖扬言要在魔刀城上悬挂一千颗头颅!一剑西来,流沙老人与魔刀大战惜败!数万修剑之人抛剑入湖,弃剑他修!剑道沦落至此!一个少年独身一人扛起万古剑道,剑芒万里摧破魔刀城!然而这不是结束而是一切阴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