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6500000005

第5章 老婆教我坐牢房

——一个贪官的自白

张记书

我们结婚时,老婆是一家大企业办公室打字员。人长得花容月貌亭亭玉立,外号白牡丹。我那时是组织部干部处一个年轻的处长,又是培养部领导接班人的苗子。我们的结合,可谓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一时间,被机关大院传为美谈。

说真心话,我们开始的确有过几年好光景。大约在我正式坐上部长的位子,家庭就像遇到急风暴雨的船,开始颠簸了。日子过得就如铁锅炖鸡汤,不放肉来只加水,越熬越寡味了。这时,我才发现老婆空有一张好表皮,却长着一张乌鸦嘴。每天一睁开眼,就唠唠叨叨没个完。不是指责你这不对,就是批评你那不行。

失去吸引力的家庭,就促使我常常晚回家,或者借故不回家。

有一件事,是我们矛盾的转折点。有一次,她提前下班来到我办公室,说要同我一起去商场,帮我买一件她早已看中的衣服。她来时,正好机要秘书王晓莉给我送文件,交代完正事,看我工作不太忙,正一边抽烟一边喝茶,就顺便坐在我对面沙发上拉了会儿家常。也是巧了,小王正和新婚不久的丈夫闹矛盾,她就向我诉说了起来。说到伤心处还抹起了眼泪。这一幕偏叫我老婆撞见了。以后,她就没完没了审问这件事。我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从此,老婆像福尔摩斯似的,四处侦探。我回家少晚一会儿,她都要大发雷霆。在我衣服上发现了一根女人穿得毛衣上的毛儿,或者在我身上闻到一股异样的味儿,都要大闹一番。有一次,她悄悄跟踪王晓莉,被小王丈夫发现,终于酿成了风波。王晓莉丈夫误认为小王有了外遇,开始打闹,以至闹到离婚为止。离婚后的小王,来我办公室更勤了。一来二去,我们心理上也弄出了几朵说不明道不白的火花。心里也觉得该给小王弄出点事了,不出点事儿,实在对不起老婆。后来,我们就悄悄好上了。

人真是个怪东西,同小王走在一起后,我反而注意影响了。平时在单位,很少与她搭话。并且每天按时上下班了。对老婆表面也和好了许多。你别说,这时老婆反而不怀疑我有事了。

从此,日子相对过得顺溜了些。尽管同床异梦,但表面热热乎乎。有一年,还被社区评为优秀家庭。

然而,优秀家庭反而出现了越来越多不优秀的故事。我和小王不断偷情,致使她两次怀孕。她哭着闹着,非要我和老婆离婚,同她结婚。我怕闹出事端,就一边劝她流产,一边用金钱摆平问题。这就使我情不自禁产生了捞外快的想法。

回到家,妻子每晚都吹枕头风。说张三多会办事,看人家老婆穿金戴银的,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夸李四真会做人,不仅购了150平米的新房,还进行了豪华的装修,好像他家开着银行似的!再有人找我办事,送来放在烟盒里捻成卷儿的百元大钞,我便装糊涂收下了;有人想提升,送来放进鱼肚子里的金项链,我也装傻拿回了家(当然,也有不拿回家,悄悄送给小王的)。

慢慢地,我的胃口越来越大了。甚至,大张旗鼓送来的10万、20万的,我也敢明目张胆笑纳了。无非帮人家安排个合适工作,或者给送礼人提升个一官半职。反正是你花钱我办事,合理交易嘛!

正当一切事情比较顺利发展的时候,小王同我闹起了摩擦。她看我死活不离婚,和我结不成婚,就拼命在经济上索取,并威胁我说,不给她买100平米的住房,就要把我们的事情公开,不闹个天翻地覆决不罢休。无奈,我只好答应她,半年后满足她的要求。

电视上不断曝光一些贪官污吏倒台的报道。接受他们的教训,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让我老婆在前面表演,我在后面指挥。万一事情败露,也有个推头。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尽管我一再小心,到底还是出了事儿。在我过50岁生日时,一位迫切想升官发财的下级送给我一匹有半斤重的金马(因我属马),因他在别的问题上露出了马脚,顺藤摸瓜牵出了这件事。不久,我就被双规了。双规后,我如实交代了自己的问题。万没想到,我老婆背着我,还收了200多万元赃款呢!

如今,我已被判刑,在铁窗里度日如年。思前想后,便像一部电影就要结束时,回放过去一幕一幕的镜头,心里就像打翻了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

父亲的藏“宝”

张记书

父亲有一只小木箱,从我记事起就常年锁着。算下来有40多年了。父亲是h纺织厂的老厂长,他还在任的时候,每逢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就打开小木箱看一阵。于是,他凝重的眉宇就舒展开来。自从他离休后,似乎打开小木箱的次数比以前更勤了。有时报纸、电视台报道了哪儿又惩治了脱离群众的贪官污吏,他就打开小木箱看一阵,之后便叹声连连。有时,几个要好的叔叔、伯伯来家小聚,父亲就把他们邀到他的卧室,还倒插上门。我猜想,父亲一定在亮他的“宝”啦。随后,就传出一阵阵争论声。待大家分手,还一个个面红耳赤。

父亲病重之后,就把我叫到他的身边,把小木箱的钥匙交给了我,说他风风雨雨工作了一辈子,没给晚辈造什么福,唯独留下这么个小木箱,里面的东西不知算不算文物什么的。并嘱咐,他“走”后再打开。给儿女留个遗念吧!

父亲过世100天的时候,我同弟弟妹妹们一同为他扫完墓,就觉得是打开父亲的小木箱,展示他“宝贝”的时候了。

大家都提心屏气,睁大了眼睛。

开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当数双目光像探照灯聚光到小木箱上,我拿钥匙的手都有些颤抖了。

40多年前的风尘打开了,40年前的风雨似乎再现眼前。小木箱里规规整整躺着一顶父亲文革时戴过的高帽子,大约有二尺多高,帽子上还歪歪扭扭写着“走资派牛文斌”六个大字,牛文斌三个字还用红笔打了叉。木箱里还有一篇父亲写得回忆录《戴高帽的日子里》。于是,我们姊妹们便传看了这篇文章:

1966年9月初,文化大革命像一阵怪风,刮到了纺织厂。当时我是厂长,风头直对着我扑来。因风尘弥漫难以睁眼,不知哪位“好心人”给我戴上了一顶蒙头盖脸纸做的白帽子。这顶帽子本来可以挡风,结果起了更加招风的作用。为啥招风?因为帽子太高了,戴在我头上,再加我一米八五的身量,简直像举在半空中的纸人。形象怎样,我自己没有感觉,只是观众议论,说我像个“吊死鬼”,冷眼一看怪吓人的。实际上,单凭这顶帽子高得出奇还不算很惊人,加上帽子上“走资派牛文斌”六个大字,就更加镇人了。我记得戴着这顶帽子游街的时候,路旁的人简直像看耍猴的。

自从我戴上这顶高帽子,挨批斗受折磨整整三年,其苦难状况随着时光消失了,唯一记在心里的是修锅炉。修锅炉本来不是多大的事,可在我当时的处境下就有了文章。

我原本是天天研究纺织质量和产量的人,对单位的锅炉好烧不好烧的事一无所知,从来没有人向我说过。

皆因高帽子一戴,成了牛鬼蛇神,当起了厂里的勤杂工,这才有了与锅炉见面的机会。

修锅炉这件事,是在“运动”展开后的第二年初冬出现的。当时,我正提着泥桶逐屋盘火炉子,听说有座小锅炉多年没有烧开过一炉水,就感到新奇,忙贴近锅炉查看。这时一位车间主任走过来对我说:“你在厂里当领导多年啦,从未见你管过这种事,今天你来了,看看这个小锅炉为什么总是烧不开一锅炉水呢?”

我接受这项任务以后,立即打开炉门仔细观看,并且点火试烧,越看越明白,从而联想到我年轻时在农家得到的一点盘灶知识。当时,我家的灶膛不好烧,点着火的柴往灶膛一塞就灭,要不就是光冒烟不见火。对此,我父亲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就在邻居家请来一位老瓦匠师傅。瓦匠师傅一看,立即说:“你这灶膛过火处有挡头,可能过火上边的土坯坏了。”父亲一听,随手把灶台上的铁锅搬掉,一看,就是过火处上边横盖着的那土坯塌了下来,挡住了烟气的顺流。改修后,立即好烧了。

瓦匠师傅在指点父亲修灶膛时,说了一句瓦工技术话“远隔山,近隔柴”,意思是灶膛内有障碍,点不着火。炕洞和烟囱内有障碍,烟气不通顺,必然返烟。

我当时才十来岁,听到这种瓦工语言,并不在意,要不是遇上修锅炉的事,早把这种技术语言丢到天外去了。于是,针对小锅炉的毛病,正和“近隔柴”的道理相吻合。小锅炉就是添上煤以后,光见混烟,不见火苗。围绕这个难题,我仔细观察了炉膛内的构造,断定是灶膛上端两膀阻烟,根在制造不合格。本来锅炉上顶应是“窝头”形,下大上小,与烟囱形成喇叭状,使烟气畅通顺流,可这个小锅炉不知是哪个外行人设计的,锅炉上顶与烟囱形成了倒反的“丁”字,烟不能顺通,反复在炉膛内混转,致使炉火无法兴旺。

针对这个毛病,我使用了土法,用泥土把灶内的上膀尖抹成了偏圆形,与烟囱口形成喇叭状。经过点火试验,完全成功,不大一会儿,锅炉的水沸腾起来,观者无不叫好。

小锅炉修好以后,又引来了新的任务——前纺车间地下暖气洞也不好用,每逢点火就到处冒烟,连烧火的工人也呛得站不住脚。经过我的检查,都是因为烟不顺造成的。前纺车间地下的过火洞有障碍,设在房后的烟囱问题更严重。烟囱通常是下粗上细的圆筒形,可房后边这个烟囱是方塔形,虽然表面显示下大上小,实际上是每收缩一节,烟囱内就缩进半个砖,整个烟囱有五六节都是向内缩进半砖,使整个烟囱成了倒装的台阶,使烟气步步受顶,节节碰头,根本达不到烟气畅通,自然形成到处返烟,炉灶内的火苗也旺盛不起来。

经过我跟靠边站的诸位伙伴一齐动手,把烟囱修改以后,宿舍里的暖气增强了,屋内的空气也没有熏人的煤烟混杂了。

修好锅炉和暖气洞以后,接着我又带领诸位伙伴为厂里盖起几间职工新宿舍。事后我想,要不是年轻时在家学习了点瓦工技术,怎么会在此时此地显示这点技能呢!再说,我要不是戴上走资派的高帽子,哪能有演出这场戏的机会。真是无巧不成书,历史上难得的奇闻呀!

读完父亲的这篇回忆录,更觉这顶高帽子不一般了。

后来,我把这顶高帽子拿给一个文物收藏家看。他一眼就看上了,硬要出十万元高价收购。并说,这可能是文革留下的唯一的一顶高帽子。

同类推荐
  •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是一本涵盖了饮食、读书、旅行、品茶等在内的心灵随笔。也是心灵随笔作家李丹崖一年沉淀的最新力作。俗世匆忙,读她,能让你慢下来;人心躁动,读她,能让你静下来。修身养心,不可错过。
  •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宗孝祖古典诗词集

    《长河秋月》共十五卷,每卷都有着明鲜的个性特色。如第一卷中的《忆旧游?咏四大名楼之蓬莱阁》,诗中表象上深印出历史意识,又深入到生命与生存的肌理,在诗意的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这些诗句在抵达美感的同时又超越美感,其审美视角在观照生活现象时,又彰显着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文集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
  • 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本书是刘黎丽的散文集,包括:我为什么要写刘庄、满子大叔的罗曼史、孤儿小本的情债、梅姨与三个男人、能人老才、阿花的爱情、女贼癸嫂......
热门推荐
  • 孙尼玛穿越记

    孙尼玛穿越记

    请不要有所期待,我不想被期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啊……这是有生之年系列啊哈哈哈!!!
  • 爱情向右,你向左

    爱情向右,你向左

    “前女友”季圣锡调侃到,“谁是你前女友?我不认识你!”黎谚语顿时黑脸,“不认识没关系,现在让你认识一下”说完就把某女扑倒了,从此以后某女夜夜失眠,天天想逃.....
  • 那谁我和你不熟

    那谁我和你不熟

    她和他真的不熟,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老同学,她把这话默默的咽进嘴里。
  • 海贼王之金色的光

    海贼王之金色的光

    他是光,是世间最温暖的金色光芒。“我的梦想?是守护想要守护的人啊……”嘴角微扬,蔚蓝的眼眸中却蕴藏着哀伤。浪花激荡,海贼船扬起船帆,戴草帽的骷髅旗飘扬,伴随着伙伴们的欢声笑语,驶向梦想的尽头,那温暖的光芒一直伴他们身旁。直到有一天,铺天盖地般的黑暗袭来,将他推向毁灭的深渊。恶魔的呢喃,水晶球的预言,被诅咒的命盘里开出了血色的花。黑暗吞噬了光芒,那个温柔笑着的少年消失了……呐,这就是我们的结局吗?泪水顺着脸颊流下,落到地面破碎成光点。逐渐消失的身影,含泪绽出了依旧温柔的笑容,几乎微不可闻的话语被风吹散了。“抱歉,我再也无法守护你们了……”
  • 死亡诡记

    死亡诡记

    晚上在殡仪馆附近,遇到了一个美女,结果发现她是一个女鬼.....随后又遇到一个猥琐老头竟要收我当他徒弟.....而我莫名其妙的成了钟馗后人,且看我这一路抓鬼的传奇故事。
  • 邪者易正

    邪者易正

    一双罪恶的眼将邪恶传播,恶鬼打破沉默,凸着眼,仰着头,恶人小心藏匿,笑着,笑着。
  •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成于1833年12月,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外省生活场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巴尔扎克自称这部小说为《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小说描写了葛朗台夫妇、父女、伯父与侄儿等之间的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金钱关系,广泛展开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外省的风俗画面,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四大吝啬鬼之一葛朗台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特色,标志着他小说创作的一次飞跃。
  • 莲涌传说

    莲涌传说

    沐小莲,一个整天捉鬼、斗魔的传奇神仙,许多人敬仰她,据说她的魔法比如来佛祖、宙斯都高,算得上是冷静智慧美丽、魔法能力有强大的女神,而她却被派去了古代捉魔,在捉妖除魔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师报告

    天师报告

    天生对灵异磁场敏感的主人公李彦,本来是软件公司的小职员,无意中卷入一场阴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死去,自称接受赏金受邀出面保护李彦的神秘人,能处理超自然现象专家的黎白和他的妹妹黎露出现在李彦的面前。为了寻龙,三人经历了蜚兽、凶宅、狐仙、蛊惑、山神一些列“真实”的“灵异事件”,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围绕在他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