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6000000012

第12章 教学规范管理(2)

这个资源开发商,大概就相当于现在一些学校的总务处和办公室,姑且就叫资源部吧。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并不是别出心裁或者标新立异,而是为了让大家转变观念,对资源部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它就是来有效开发和利用学校各个方面资源的,把学校能够利用的资源全部用起来为教学、为学生服务。过去的办公室一般都管着一部或者几部校车,可这些车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它更多的是用于教学、学生,还是用于别的?我们的总务处,只要把物资管好了,堵住了“跑、冒、滴、漏”,往往就被认定为“红管家”。细想一下,这样的职能,与我们学校的中心工作实在是南辕北辙。

有了这个资源部,我们可以做好多事。把原本专门用来接待领导和外宾的接待室变成家长活动室,把不开会就大门紧闭的会议室变成教师评课室和教师阅览室。还有,我们投巨资开发的校园管理平台,到底首先应该属于谁?从过去的情况看,最早大家搞起来的是校长办公系统,再后来是教师备课系统,可始终就是没有学生的天地,这和我们不少学校贴在墙上的办学理想相去甚远。

其实,组建起的资源部第一步工作应该是拨乱反正。首先把原来规定学生不能去的禁区,变成学生可以随便去的场所,把校园里学生高不可攀的变成随手可及的,把图书馆变成学生的自修楼,甚至也可以设一些学生实验室。我们校舍建筑的结构并不合理,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相对分离,学生进哪一间房子是有明确规定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的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又明显与之相悖。

资源部还应该开发教育者的时间,让校长和教师用于学生的时间最大化,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益。它应该调配学校的时间资源,以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时间。

资源部还应该研究学校资金的流向,核算各类开销的比例。用于学生的资金比例最大化,将成为资源部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能容忍的是,在一些学校里,为订一份学生报刊要斟酌再三,而招待客人却毫不犹豫地摆水果、上香烟。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部也好,资源部也罢,它们都没有多大的权力,对教师都不能构成多大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把“处”“变脸”为“部”的一个原因。

民主,从课堂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从小学到大学,这个看起来如此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规矩,到底在我们的课堂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举手”、“起立”才能发言,肯定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轻易打乱课堂教学进程为核心。可是,站在今天的新课程理念下,你设置的关卡越多,越是在递减学生发言的动力。我们不是常常慨叹学生张不开口吗?为什么不给他们松绑呢?笔者曾经做过一次学生课堂发言情况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同一学科、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举手才可以发言,与无需征得老师同意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发言,两相比较,后者的发言人次是前者的23倍。当然,让我们看重的不应该仅是发言的数量,而是发言的质量,这个质量不是看发言能不能招来听课者的喝彩,也不是看有没有几个学生表演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它有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把一个个真实的学生暴露给课堂,使教学能够有一个实际意义的起点。

而现行的规矩,既保证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程可以自始至终沿着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它是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受学生思维的随意“干扰”,对学生的活动当理则理、当用则用,不当理不当用时,则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把教案上早就编好的剧情上演完了事。

一个小小的规矩,居然有如此之功效,难怪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个“传家宝”保留了下来,又毫不迟疑地把它用在了新课程的教学中。

如果我们要创建一个民主的校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课堂上真实的问题,就应该从改变这个不起眼的规矩开始。

评价——换方法,还是换思维?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没法回避的是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改革了许多评价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思维。单一、平面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评价的客观、多元。

对一位教师的评价,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探索,但大都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数、系数、百分数上做文章。其实,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的时候,评价不就寓于其中了吗?我们也让学生评价老师,但问卷调查的量表,也就是好教师的标准,它是怎么产生的呢?说实话,这些标准常常是在校长室里产生的,而在校长的眼里,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与学生眼里的好教师标准,两者相去甚远。有人曾经为此作过一次对比调查,让一部分校长和一部分学生共同设计有关评价教师的问卷调查量表,结果发现,在他们看重的前五项指标中,有四项是不同的。既然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还有一个就是好课的标准。过去,我们评价一堂好课,常常注重的是课堂教师为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如果教师把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说,这就是一堂好课。可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踏上社会,脑袋里都没问题了,我们这个民族还怎么创新?还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新的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可怎么完成这一目标?教育只能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没有教师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又哪儿有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学生?又怎么使教师在校园里精神愉悦?又如何给教师创造精神家园?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变得现实而又迫切。评价一所理想的学校,还要看教师的情感、态度,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想过但现在却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让产业意识进校园时下,大家常常喜欢说,教育是一个产业。在有些同志的眼里,产业似乎仅仅是和收费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我们更应该明白,产业是需要经营的,产业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市场、就是服务。怎么让市场的意识和服务的理念进校园?怎么让家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如果我们希望家长对学校的全面管理工作拥有发言权,就应该研究出一个机制,使教师能够在乎孩子们的需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学校不仅应该有一个有发言权的家长委员会,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学校的各种委员会里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足够数量的家长参与,而且享有充分的权利。社区的参与,将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在阳光下办学,为纳税人教书,学校管理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我们的学校办成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3.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以校为本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支点是,教学行动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

以校为本教学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升华;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升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把握。但它是非学术性研究,也非普遍规律的发现。

以校为本教学行动研究的切入点在哪?在课堂教学。先进的教育思念、优秀的教材、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在“原点”课堂中体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主渠道。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课堂体系,包括教学课堂、活动课堂、隐性课堂和社会课堂等四种模式。

研究的策略与对象

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网络教学等),以及人人都关心的高考是研究的对象。在学校日常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具体的教学难题和困惑,采取“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边行动边研究。这样“日常性教学”就进入了“研究”的状态,一般就称之为“研究性教学”。

这种研究是教师对实践取向研究的迫切需要,研究的动机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这种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当教师发现凭借“自己的经验”无法解决某个问题时,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种借鉴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这种研究是中小学科研兴校的重要途径,当教师发现凭借个人经验无法处理教学“难题”时,就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持久的“追踪研究”,并将其转化为“课题”。研究的基地在学校,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使学校从过去的仅被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地方而变为现在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地方。

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校本教学行动研究强调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但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课题意识太弱”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过于随意。二是“课题意识太强”只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自上而不下”,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忽视或轻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和产生的真困惑。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研究的过程,既是系统性的,又是开放性的;研究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研究的程序是,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设计、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螺旋式循环。审查反思一般分为,“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行动和研究的中介,是保证发现事实和利用事实之间的有效联系,是沟通实际与理论的桥梁。

研究的设计与要求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就具有“校本教学行动研究”的意味。但校本教学行动研究中的“设计”又不只限于“备课”或“集体备课”。或者说,当教师期望借鉴“他人的经验”、“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解决某个教学难题时,教师还可以从另外的地方获得“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比如与专家对话,阅读相关的教学论着。也就是说,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教学,而“想方设法”又意味着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当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时,自己“想方设法”的教学便有了着落、有了灵感。校本教学行动研究就是以“研究”的意识来强化“教学设计”活动。

有效设计中的一个新举措是“叙事研究”,指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的,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我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当“我”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

研究的要求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提高自身的主体性、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要具有合作精神;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要及时记录、收集、分析关于背景、观点、行为、行动结果、互相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及时撰写研究报告。

4.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师资水平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纪之交,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更热情地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下面根据本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设想。

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没有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材。我们认为,现代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素质:

同类推荐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本书分人物春秋、流金岁月、沧桑纪事、炼化史踪、史海存真、他山之石、史林漫步、七个篇章,书稿中记载了革命老前辈们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热情的激情岁月。真情记录了一些优秀的石油人在这片热土上克服万难、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的难忘岁月。本书对研究新疆石油工业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乱世颂

    乱世颂

    他是被魔门圣祖选中的人,背负着魔道最大的秘密,被迫踏入那座风雨飘摇的江湖。诸侯征战,乱世出枭雄。在这个修炼者如雨后春笋的尚武时代,杀伐是唯一的出路。那一年,他魔功初成,从那座开满野花的峡谷里走出,孑身一人远赴东土。
  • 青春如此疯狂

    青春如此疯狂

    青春,懵懂的年纪,疯狂的年纪!青春是一首歌,需要我们静心聆听;青春是一首诗,需要我们细细揣摩:青春是一张纸,需要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她,从孤儿院长大,却有着一颗自信善良的心,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直到遇见他,她的平静生活瞬间被打乱!他,无论在哪,都是永远的焦点,个性冷漠孤僻,桀骜不驯,却在遇见她之后,那颗冰封的心终于开始慢慢融化,她就这样毫无预景的闯入了他的心田。他,帅气温和的阳光男人,爱上了在孤儿院长大的大,最后竟然发现,她竟是他的妹妹,他该如何选择?
  • 灵转人生

    灵转人生

    她本应拥有着完美的家,但不知为何变得支离破摔。在一次冥冥注定中,唤回记忆得以重生,来挽救她应有的人生。他,(代表着地狱)前世神中的修罗之一;今生愿为她化成天使。他,(代表着天神)前世神中的爱神之一;今生却在暗中操控着一切。她该如何选择?在这两个之间,谁才是她的他。还是另有其人。。。。某作者:哟哟哟,大家喜欢的话,记得要添加哈。(嗯嗯)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 大宅门内话管理

    大宅门内话管理

    本书打破了常规管理类丛书的编排模式,分别从大宅门三代掌门人的自身管理特色入笔,基本上涉及了管理的各个环节。白萌堂的沟通管理,选人用人,核心竞争力,权力,决策管理;白文氏的战略管理,人际关系,品牌管理,激励机制,危机与风险;白景琦的创新管理,资金管理,企业文化,计划管理等。全书均从分析剧情入手而展开议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语言引导读者兴趣盎然地学到管理的知识,同时在每一大章的开头还有对人物的介绍以及对其管理特色的点评,每小节的结尾还有一些补充的小常识,希望以此能激发读者的灵感,为现代管理者拓展一些新的管理思想。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不要想逃跑

    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不要想逃跑

    她,因母亲抛弃,不敢轻易付出真心,痛恨欺骗。他,因家族黑暗,残忍残暴对人冷血,痛恨背叛。本是一对,却在结婚的前夜,新娘逃跑,新郎出车祸,无人知道原因。五年后,带萌宝回归,两人能否修成正果???“我和你早在五年前就已经结束了,你走吧。”“什么结束?我怎么不记得了?女人,你逃不掉的,我儿子都在你那。”
  • South Sea Tales

    South Sea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巧遇腹黑王子

    天使巧遇腹黑王子

    天使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女主人公是怎样逃脱男主的‘追杀’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的天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