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暂行地方官俸给及公费章程
第一条 府县知事俸给如左:府知事月俸百五十元;县知事月俸百元。
第二条 课长月俸二十四元;课员月俸十六元;司法课长月俸三十元;司法课员月俸二十元。
第三条 以上所列官俸均自到任日起按月计算。
第四条 府县知事自辟文牍、庶务、会计、收发等员,月俸照课员一律。
第五条 府县内部各课分课录事,每人月薪六元或四元。
第六条 府县知事自用护兵,每名月俸四元。
第七条 府县因公费用及纸笔墨、邮局电报等费得由公费开支,按月核实报销。
第八条 所有一切官俸及公费,均由本地丁漕及各项杂税开支按季开单报销。
第九条 府县知事暨司法员赴任川资按每百里给洋十元计算,南昌府知事不给川资。
第十条 府县知事如有特别情事须用公费时,得由知事禀准省政事部,开支每月核实报销。
第十一条 一切官俸及公费均以通行大银元计算,所有平色各目一律删去。
第十二条 府县知事暨佐治员等不得私受民间贿赂,一经查得确据,即由政事部撤差按法惩治。
第十三条 府县所用文牍、庶务、会计、收发各员与录事、护兵等不得遇事需索规费。
第十四条 府县知事下乡办理公事不得需索夫马费。
第十五条 司法课检察官检察吏下乡相验费由府县会同地方绅士订定之。
资料来源:吴宗慈:《江西通志稿》第三册,江西省博物馆整理组,1985年12月整理
四、烈钧督赣——赣地“大噪于全国”
李烈钧(1882—1946),原名烈训,字协和,别号侠黄,江西武宁人。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被选送日本学习陆军,1907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江西混成协管带,后到云南昆明任陆军小学堂总办等职,在学堂和军民中宣传反清,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北上参观永平秋操,时值武昌起义爆发,遂转赴九江,被推为江西都督府总参谋长。民国初年被江西省议会推选为江西都督。后历经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历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广东军政府北伐军大本营参谋部长、滇黔联军总指挥等职。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常务委员。1928年以后,李烈钧虽然名义上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但长期在上海养病,没有担负实际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他主张对外抗击日本侵略者,对内实行民主,一再致电蒋介石,主张改良政治,尊重言论自由,谓“为今之计,诚宜迅颁罪己之文,广开言路,凡昔党内外所建议其有裨于救国者,迅采行之”。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李烈钧在提案上签了名。“七七”事变后李烈钧移居昆明,后迁重庆,一直患病休养。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病故。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任命当时在武汉的北伐军第二军军长李烈钧为江西都督。2月中旬,李烈钧由湖北启程回赣,黎元洪派“楚豫舰队”护送至九江。旋赴南昌,过樵舍时,内河水师发炮射击,李命令舰队排炮示威。抵昌后备受欢迎。次日,李烈钧命令楚豫舰队身穿海军大礼服,乘马先行,李率卫队殿后,进驻南昌城。之后,召集各界开会商谈。3月19日,李烈钧正式就职,年仅29岁。
李烈钧是九江光复的策动者,曾任九江军政分府参谋长,以支援安徽光复,带兵出省,安庆军民推李为安徽省都督。安徽光复后,他带领一部海陆军转入武汉,任五省联军总司令,率部抗击清军。1912年夏,李烈钧奉孙大总统之命,取得黎元洪的同意,率领海陆军一部回江西接任了江西都督。经过一年多的整理,社会秩序渐趋安定。李对孙中山先生拥护极力,深为袁世凯所忌。汪瑞闿原是李烈钧在武备学堂时的老师,李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也是汪为他介绍工作的。可是当袁世凯利用汪到江西攫取政权,任汪为江西民政长时,李却不顾情谊,坚决予以拒绝。袁以对李威胁利诱均无所施其技,乃于1913年6月9日下令撤李都督职,不久,又撤了安徽柏文蔚的都督职。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后,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召集各省都督开会,李烈钧也赴沪参加。当时会上一致通过开展反袁斗争,但当孙中山先生征询谁来领导首先发难时,全场鸦雀无声,结果还是已经丢掉了都督职位的李烈钧出来表示担任这一工作,会议才完满结束。散会出来时,与会各省都督跟在李烈钧后面,口里连说:“只有协和先生,只有协和先生!”
李烈钧在江西都督任上仅一年零三个月(1912年3月19日—1913年6月10日),就使江西一跃成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的一个楷模。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招贤纳士,整顿教育。李烈钧对各界人士开诚布公,并对如何解决两大社会顽症(政务废弛与省库空虚)谈了自己的打算。经与临时议会刘景烈议长和宋德育副议长商量,今后要稳定政局,首先是用人。具体说,有五种资格的人都督府可考虑任用:在外国法政大学或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者;在本国法政学习三年以上有文凭者;曾任地方长官政声卓著者;曾在地方办理公益确有成效者;现任佐治人员在职三年以上者。此外,都督府遂将分科设顾问官一、二员,招贤纳良,帮助都督府做好工作。并招考100余人出国留学,培养新型人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李烈钧大量使用本土籍的多方人才。厅、处组织及人选,多取决于党部会议,李虽有自决之权,然而从没有专断独行。其时省政组织统于军政,罗致人才,分任各司、厅、处长。除了表中所列之外,还有审计处高巨瑗,参谋处何文斌,警察总监吴照轩,高等审判厅漆磺,高等检察厅潘学海,两淮盐运使黄缉熙(以禀贡生毕业于武备学堂,博览群书,精通六艺,渊博多才,人颇敬之),总务厅长王良箴,高等顾问官陈戎生、陈德生(人称“二陈”)。
同时,李烈钧使用人才也从来不局限于本党、本省。如同盟会支部部长贺国昌,学问道德向来为世人所钦佩,李得其协助一切,进行更为顺利。省议会会长刘景烈亦属日本留学归国者,虽非同盟会会员,而一切主张与都督府同人相近。李烈钧为政不分省界,所以外省人士听到江西政局稳固,求贤若渴,可以有所作为,都纷纷来到江西寻职,李都督设立了礼贤馆招揽他们。结果是内外人才汇集,于是很多较为难办之事都能努力做到。在招揽人才的同时,李烈钧还在军政府内部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1912年3月,李烈钧由皖率兵回赣,继任为江西都督,组成新都督府,并对军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组。军政府内分设内政司、司法司、教育司、军政司、财政司、流通司、参谋处、审计处、警察厅、高等审判厅、高等检察厅、总务厅、高等顾问处等机构,裁撤冗员,精简政务,颇有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之势。
发展教育是李烈钧的另一重大举措。李烈钧认为,要使社会长治久安,生产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对人民加强心理建设,灌输民主思想和培养有文化的建设人才,这就需要发展教育。早在1914年初,李烈钧在巴黎与法国某报记者法善那的谈话中便说:“余辈目前所视为最重要者乃教育改革问题,财政改革问题、实业改革问题也。”李烈钧把教育改革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1916年3月,李烈钧在答蒙自十三属联合中学欢迎词中,阐明了中国时局与教育的关系,“譬吾观现势,以时局言,则讨贼之事急,以根本言,则兴学之事重。”这是李烈钧对教育的认识。那么,他又是如何抓教育,培养人才的呢?
“协和先生对培育人才的努力是他一生始终不懈的志趣”,这是台湾国民党元老、原国大代表黄季陆先生对李烈钧育才的评价。1912年李烈钧在担任江西都督期间所做的工作更是如此。他为江西办了很多实事,其中教育方面,他着重抓了办学和选派留学生两件事。江西省光复之初,财政经济异常困难,但李烈钧仍在全省各县普及中小学教育,1912年7月,通令全省,以每个县附加税年收入10000串计算,拨3000串办理地方自治,其余7000串划归教育经费,用1000串津贴府立中学外,剩下的6000串,全部用来资助各县的初等小学,每个县约分10个区,每区可得600串,办一所初等小学需费100串,这样每区就可办初等小学6所,他指出这是为了提倡和普及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并下令规定如有地方官绅贪污办学款项,一定严惩不贷。他在南昌及全省兴办了很多各种类型的学校,仅南昌的女子学校就有女子公学、义务女校、女子师范,陶英女校等等。他还面向世界,首次派遣官费留学生100多名赴欧美日本各国留学。现在看来,派留学生出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当时军备紧急、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没有远见和魄力的人是不可能作出如此措施的。
1912年9月上旬,江西都督府为了造就人才,招考辛亥革命后江西的第一批留学生。经过严格考试公布首届留学生名单:留日的有:范致远、刘发英、祝与众、梅光瑞、刘仁燮、程时介、潘经、雷宣、陈振、宗仁瑾、张嘉禾、欧阳棠。留欧的有:胡先骕、熊遂、黄锐、谢春康、卢其骏、熊正琚、肖纯棉、熊正琬。正是由于李烈钧舍得花“血本”,才造就了像陈寅恪、胡先骕、徐宝璜、欧阳淋,谢春康,饶毓泰、梁仁杰,吴照轩等一大批在学术各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才。
二是肃清匪患,严肃军纪。客观地说,会党于革命是有功劳的。但是当年的功劳被他们的记忆无限放大,以致居功自傲,“老子天下第一”,“天下应当有我的一份”。这极大地影响了其所作所为,对社会造成了的巨大危害,也使会党自己处于相当不利的处境。
江西省自光复以来,匪风盛行,时人云:“故欲治赣,必先清匪。”以前三任都督的下台应该说都与匪乱有关。李烈钧主政江西之时,也面临着整顿秩序、恢复治安、裁遣军队的严峻任务。如江西洪江会擅自课税,驱逐警察,召集党徒,办理保安团,以致会匪一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动员会党、民团,策反旧式军队,招募城市游民,使江西的军队大大扩张了。而且这些军队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政治素质都很差,战争结束以后,不得不面临裁遣的严峻形势。但是,省财政困难,在裁遣的过程中,一些军队因缺饷而兵变,而一些军队则直接流变成为土匪。同时,革命激发了游民暴动,革命停止以后,执政的革命党人不得不反过来镇压游民暴动。黄兴在南京镇压兵变,李烈钧在江西也镇压了兵变。李烈钧报告江西形势的严峻状况时说:“初至境内,检点军实,几乎有匪皆兵,无兵不匪,口唱洪江,大呼革命。狐鸣篝火,一夕数惊。”洪江,即会党组织洪江会,他们乘革命之际,入城抢掠。
武汉危急,要求各省派兵援助,李烈钧亲率极少的部队前赴武昌。就在武昌领到3挺机关枪,其中有1挺是失效没用的,但都派上大用场,他用以组织机关枪营。照理,机关枪连要6挺机关枪,四个连共要24挺才成一营,他只用2挺可用的和1挺失效的机关枪便组成机关枪营,把架子弄得很大以壮声势。后来他被推为江西都督,就利用这机关枪营来整饬秩序。
李烈钧回江西后,发现军长、师长太多,洪江会猖獗,他不动声色,先发布大阅兵的命令,在南昌琉璃门外第五十四标驻屯地举行大阅兵。在阅兵仪式结束时,先找几个劣迹昭彰的洪江会党首出来,当众审判,并即宣布死刑,用机关枪执行,一连五响,当时谁也没看过这种厉害的武器,简直吓死了,尤其洪江会,从此敛迹销声。而李烈钧以后就带一挺机关枪出来解散私自成立的军队,都督府前放一挺可用的和一挺无用的机关枪警戒。经过一番努力后,洪江会被解散,秩序安定下来,做得很有成绩。有人形容辛亥革命前后的南昌情况时说“一个印章可以做都督”,这是指彭程万;又说“一挺机枪可以做都督”,这是说李烈钧。虽是有些夸张,却多少有一点事实根据。
面对境内会匪一家、无兵不匪、会党横行、百姓恐慌的局面,为了恢复秩序,李烈钧对待会党也可谓是“先礼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