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7700000038

第38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苏联模式(4)

在实践上,当时的苏联和中国作为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的行为自然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其他国家纷纷效尤。在中苏两党的倡导下,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在1958年或先或后地均开展了大跃进运动。1958年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统一社会党召开了第35次中央全会,乌布利希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发动加速工业增长的新运动。结果,1958年工业生产增长了11%,1959年增长了12%。物质产品净值增长率在1956~1960年这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最高的,达到年均7.1%。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日夫科夫1958年在中央全会上宣布,国民收入将在3年内翻一番。4年后,这一目标落空。1962年11月,6年前取代契尔文科夫升任总理的安东·尤戈夫被指责对大跃进表示怀疑而下台,成为工业大跃进失败的替罪羊。朝鲜发起了所谓“千里马运动”,工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这样,在这一五年计划(1956~1960)期间,物质产品净值年均增长率匈牙利达到6%、波兰6.5%、罗马尼亚6.6%、捷克斯洛伐克7%、阿尔巴尼亚7%、民主德国7.1%、保加利亚甚至高达9.6%。同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工业经济建设大跃进的同时,也无一例外地加速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到1960年底,东欧各国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综上可知,国际形势的好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体战略的转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感召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行动,乃是中国转变“一五”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进而发起大跃进的国际背景。美好的愿望和不切实际的设想,使中国在探索自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染上了太多理想主义的色彩。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追求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中国走上了通过所有制的大变革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钢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等于是踏上了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的老路。而且,中国“以钢为纲”的做法事实上比苏联的片面发展重工业做法更加极端,竟然走上了片面发展钢铁工业的路径。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转变

1958年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转变,整个过程表现出了中国在探索自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急于超英赶美,从而走上了片面追求所有制革命和发展钢铁业的错误道路。这个转变,又使中国从摆脱苏联模式约束的积极方向走上了回头路。

1955年6月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论,是中国转变经济建设方针的前奏。其时,毛泽东与邓子恢就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问题发生了严重争论,邓子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农村工作部长。争论中,毛泽东把邓子恢的稳固发展路线批评为像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走路,是右倾机会主义。邓子恢不得不作出检讨。随后,在“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口号的鼓动下,全国出现了合作化的高潮,当年底入社农户达7500万户,占全国农户的63%。到1956年2月,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而且,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使毛泽东认为应该全面加快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他急切地认为:“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候去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设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23页。]11月中旬,毛泽东先后在杭州和天津召集了15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开会,讨论农业发展的远景,归纳为《农业发展纲要》十七条,要求到1967年粮食年均亩产量黄河以北地区达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为500斤,淮河以南为800斤,棉花分别达到60斤、80斤、100斤,开荒1.4亿亩。按照这个要求计算,1967年粮食产量不是原设想的6000亿斤,而是10632.8亿斤,超出计划近80%,棉花产量是12000万担,超出原设想1倍多。

12月5日,刘少奇向在京中央委员和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指示。此后,1956年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现象,各省市各部门纷纷要求追加基建投资和建设项目,投资比原1956年计划控制数112.7亿元翻了一番,项目追加到800个,大大超过“一五”计划5年内限额规定的694个。这种冒进倾向还影响到1957年年度计划和“二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各项指标都大大超过了原来预想的数字。当时,主抓实际工作的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等各位国务院主管起先也是拥护毛泽东的反右倾保守指示的,但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国家的财力物力根本不能支持这些高指标,认为经济工作出现了急躁冒进的现象。于是,从1956年下半年起,国家开始在舆论宣传上和实际工作中采取一系列反冒进措施。[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1956年的基建投资被压缩到140亿元(仍超过原计划20多亿元),“二五”计划的一些高指标被压缩,如1962年粮食的指标由6400亿斤改为5000亿斤,棉花由7000万担压缩到4800万担。钢的指标由于有分歧而定了两个数字,即1050~1200万吨。]在反冒进的过程中,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这一方针为当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所采纳,并被定为今后的建设方针。

之后,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又进一步反对了冒进的倾向,确定1957年的建设要“保证重点、适当收缩”,坚决实行综合平衡的建设方针。整个1957年正是实行了这一方针,才弥补了1956年冒进所造成的亏空,做到了平衡有余,使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到了圆满的结局,并为1958年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前提。但是,发生于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拉开了中国转变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序幕。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影响决不停留于知识界,而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经过这场运动,毛泽东的政治判断出现了偏差:其一,他推翻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二,认为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取得了胜利,1957年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反右派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样,就可以在1958年的生产建设战线上再来一个伟大的技术革命,以便在15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

政治上的左倾很快影响到经济生活。在1957年10月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开始批评反冒进。他说,1955年来了一个高涨,1956年吃了亏,来了一个右倾,来了一个松劲。“这一年扫掉了几个东西。一个是扫掉了多、快、好、省。不要多了,不要快了……就是一个多、一个快,人家不喜欢,有些同志叫‘冒’了”,“还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会……我看国民党是促退委员会,共产党是促进委员会……要促退我们的,是那个右派章罗同盟”。[《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4~475页。]11月2~20日,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64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向各党代表宣告,中国将在15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特别是钢产量要超过英国,达到4000万吨。这等于向全国人民下了一个动员令。随之,11月13日和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两篇社论,公开批评反冒进,号召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前一篇社论)和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后一篇社论)。这后一篇社论是经毛泽东修改并经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它表明中国的建设方针开始由综合平衡转向全面跃进,这是一个转折点。

从1958年1月到5月,党中央接连召开的7次会议都集中批判了反冒进。接连召开的杭州会议、南宁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都会议、汉口会议、八届四中全会和八大二次会议都批判反冒进。最终,八大二次会议决议正式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的决议把毛泽东关于中国钢的产量15年后要超过英国的提法改为:在主要的工业品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但是不管怎么改,这其实还是又走上了“重重轻轻”的老路。片面发展重工业是苏联模式的重要特征,中国的这种行为说明,中国仍然深陷于苏联模式弊端的窠臼之中,并且比苏联的片面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实践上,大跃进是从农业发端的。1957年10月八届三中全会批评反冒进,就奠定了大跃进的思想基础。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作出了《关于在今冬明春大规模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10月25日,四十条纲要公布。27日,《人民日报》发表《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号召“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首次正式发出了大跃进的号召。在中央的号召下,1957年11月全国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力达六七千万,12月上八千万,1958年达一亿。在这股热潮的鼓舞下,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要求10年完成的四十条纲要指标提前到5至8年完成,甚至要求3年内大部分地区的面貌基本改观。其实,四十条纲要的指标就是10年内也不可能完成,如要求1967年粮食产量达一万亿斤,棉花一亿担,实际直到1984年棉花产量才达到一亿担(12145万担),1996年粮食才上一万亿斤(10090亿斤),这是当时的人们绝对想不到的。农业大跃进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不是什么冬春农田水利高潮,而是夏收亩产大放卫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豪言壮语。最早放出的卫星是河南遂平县的小麦亩产2105斤,最邪乎的卫星是《人民日报》报道的青海蹇什克农场小麦亩产8585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水稻亩产30434斤,78种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的高产元帅连续出现在《人民日报》和一些省报上。各级领导和新闻单位却对此深信不疑,致使中央对1958年的粮棉产量作出了高得出奇的估计,粮食总估产从最初的4316亿斤直到1万亿斤,棉花从4093万担直至7000万担,12月的八届六中全会最后估产粮食为7500亿斤,棉花6700万担。但是,当年的实际产粮不过是4000亿斤,棉花3938万担,连最初最低的估产都没有达到。

对粮食产量及此后年增速的高估,又使毛泽东误以为粮食问题解决了,下决心把全党全民的精力转到大炼钢铁上。自莫斯科会议中苏两国决心在15年后分别超过英美后,毛泽东回国后即大批反冒进。冶金部打报告认为我国钢产量10年内可赶上英国,20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是可能的。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李富春在发言中明确告诉与会者,这次大会通过的“二五”计划第二本账(1962年产钢3000万吨、1972年1.2亿吨)是以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为目标的。毛泽东采纳李富春的意见,提出了“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02页。]的目标。只过了一天,即6月22日,毛泽东看了经委主任薄一波的《汇报提要》,又批示说:“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同上书,第699页。]可是直到当年7月只产钢380万吨,7月31日至8月3日赫鲁晓夫来访,对中国当年产钢1070万吨不太相信。毛泽东有了危机感,于8月中旬决定实行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就这样,一场亿万群众大炼钢铁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了。虽然当年产钢达1108万吨,但有300多万吨是土钢,根本不能用,还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同类推荐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
  • 党的光荣历程

    党的光荣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它的产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本书内容围绕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台海局势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外高端人物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讨论,指出了纷繁芜杂的外交关系背后的线索。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系统改造者

    系统改造者

    主角带个系统吊打高富帅,有什么可牛的?陆仁可是系统改装者,专治各种主角。无论什么样的系统,陆仁不仅可以修理、改装、拆卸、安装,只要给他材料,他还可以制造。这是一个别样的系统流,充斥着各种坑货的传奇和各种被坑背锅的故事。
  • 中锋神话

    中锋神话

    后卫多如狗,前锋满地走,这是对于篮球的讽刺。因为缺少了耀眼的中锋!陈阳,重生而来,自带系统,捍卫着那份属于中锋的荣耀,谱写一段中锋神话!
  • 金朝彼岸行

    金朝彼岸行

    金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为求幻药,踏进了一个庄园。坟地旁的老榆树,老榆树上的乌鸦巢,鸟巢里的两样东西,似乎是为金朝准备的。可对他而言,这究竟是福是祸?黄鼠狼的怪举?飞进身体里的鬼火?拜坟墓为师?金朝该何去何从?
  • 虚灵魔剑

    虚灵魔剑

    一个盗贼与精灵,兽人还偶遇矮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我的绝色秘书

    我的绝色秘书

    “应聘我的秘书,必须符合以下三点:第一,胸大屁股翘;第二长一定得漂亮;第三会叫……呸不对,是会暖床。”志康集团总裁杨志环视一圈众面试者,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令人无法察觉的蜜汁笑意,缓缓地说道。
  • 有钱任性白富美

    有钱任性白富美

    继承十亿财产的她是白富美,忍受不了思念煎熬:删掉你!找到我就给你……地址电话真容三不知,他是怎么找到她的?他点石成金!他把童颜美女也炼成白富美!她很任性:我就是要喝醉!看你怎么对我,看你理不理我……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阅世编

    阅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安徒生童话(中)

    安徒生童话(中)

    关于我所写的童话,我也想说几句我自己的心里话。首先从已经出版成集的《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说起,这是我的第一部童话作品集。这部童话作品集出版后,对于它的评价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到现在还很尊重这些声音,虽然不乏批评之声。我很珍惜他们对我所写童话作品的批评,我知道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 The Flirt

    The Fli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学生

    传奇学生

    林飞只身一人来到华夏大学,在华夏大学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创下了一个令人称赞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