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7700000013

第13章 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7)

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逐渐形成。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一直没有建立全苏的教育人民委员部,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与各加盟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名义上是平行的加盟共和国机构,但前者实际上行使着全苏的权限。为了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包括扫除文盲,提高群众普遍的文化水平,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逐步摸索形成一套成熟的教育管理体制。1931年8月党中央通过《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议,1932年9月,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制度》的决议,教育部门开始统一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不同门类的技术人才的学年制,使学校教育管理相对集中,同时提高了教育质量。1936年以后,联共(布)中央形成《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机构》的决议,对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进行改组,在教育人民委员部内成立了小学局、不完全中学和中学局、高校局、学前儿童局、图书馆局、文化局、成人学校和培训局、博物馆局等19个司局部门,对各教育单位进行分别管理。随后,各加盟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也依此进行改组。联共(布)中央还决定将各加盟共和国的教育人民委员部置于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之下,由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行使管理全苏教育事业的权限。各加盟共和国州、区也都依次设立教育局,对所在区域教育事业进行管理。至此,全苏的教育管理系统基本成型,各级教育局都在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对所在地域的教育事业进行集中领导。

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制与其经济、政治管理体制一样,它对于推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它的确加强了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体制带有简单化、公式化的弊病,违反了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律,政治干预学术的行为阻碍了科学的自由发展。所以,这种体制虽然在短期内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对于文化事业的长期发展则有着消极作用,最终甚至会阻碍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出现狂热的“个人崇拜”现象。

20年代末,在各反对派相继溃败后,斯大林在党内的最高地位得以牢固确立。随后,苏联国内就逐渐掀起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活动。1929年12月21日,斯大林五十寿辰,全国上下对斯大林进行了歌功颂德。很快,斯大林被称颂为“当代的列宁”,全国各地每个城镇的广场和公共建筑物内到处是斯大林的全身塑像和半身塑像。[参见伊恩·格雷著:《斯大林──历史人物》,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第289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热潮仍在不断升温。

1934年,《真理报》在该年第1期上用两版篇幅刊发了前反对派主要人物拉狄克撰写的长文,文中肉麻地称颂斯大林“是列宁最好的学生,是从列宁党脱胎出来的,党的骨就是他的骨,党的肉就是他的肉”,“他和列宁一样能够高瞻远瞩”。[转引自罗·麦德维杰夫著:《让历史来审判》上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1页。]可见,反对派已经分化,其中不少人已经转变立场,转而对斯大林顶礼膜拜。1934年,在联共(布)十七大上,联共(布)中央各主要领导纷纷发言,称颂斯大林的丰功伟绩。其间,基洛夫也发言提出,要将斯大林同志讲话中的一切建议和考虑作为我们的法律。古比雪夫则在会上作《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就都归功于“天才领袖斯大林同志”。[古比雪夫著:《古比雪夫论文集》第334页。转引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最后,联共(布)十七大竟然通过决议,“责成各级党组织以斯大林同志报告中所提出的原理和任务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苏共决议汇编》第4分册,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01页。]

这股风气还在继续升温。各种报刊开始大肆宣扬斯大林的伟大天才,各级干部都在竞相吹捧斯大林,称之为“一切进步的和先进事物的象征”,“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一切科学的泰斗”,“永不犯错误的理论家”……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该书迅即被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其中由斯大林亲自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章节甚至被吹捧为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顶峰”。

1949年底,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全世界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都竞相祝贺,再次掀起个人崇拜的热潮。1951年7月,斯大林以部长会议主席名义签署命令:“在伏尔加─顿河运河上建立斯大林的大型纪念碑。”至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斯大林时期的个人崇拜作为一种畸形的精神现象,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它主要是旧俄文化传统和苏联模式的弊端的产物。在带有专制色彩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只要一定社会的政治体制带有集权的性质,个人崇拜的阴云就将不同程度地反复登临人间。这在后来的苏联、东欧、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就苏联模式的个人崇拜现象而言,它的出现和盛行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方面,个人崇拜是旧俄落后文化传统的再现。旧沙俄时代,沙皇借用东正教,拼命宣扬“沙皇爷爷”为“人间上帝”,绝大多数的农奴都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沙皇身上。这种对统治者的无限崇拜,成为一份沉重的文化遗产,它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在斯大林时期,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受到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不自觉地把旧俄时代对沙皇的崇拜转化为对斯大林的崇拜。[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于分析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当时,人们崇拜领袖的心理要求会相互影响,产生互动,由个体的心理认知逐渐共融而构成统一的社会群体行为,一个全社会范围的个人崇拜社会心理由此形成。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参阅周晓红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角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沙莲香著:《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马克思关于“一切死亡前的传统好像噩梦般都笼罩着活人的头脑”、列宁关于“千百万人习惯的势力是可怕的势力”的论断,在此得到了深刻的印证。文化传统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变革,因此,个人崇拜的落后现象才会在苏联出现。

另一方面,个人崇拜是高度集中政治体制弊端的产物。首先,由于斯大林个人拥有无上的权力,党和国家的监督机关受到很大削弱,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约束机制,容易使领袖人物把自己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地位。其次,由于各级干部几乎都由上级任免,高级干部的权力职位几乎完全由领袖掌握,这就容易使有些干部认不清领袖的积极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的辩证关系,过分盲目地崇拜权威。于是,在这样的体制内部,一些社会主义意识仍然不够成熟的党员干部出于个人职务升迁的考虑,企图通过阿谀奉承的办法,去获得信赖、提拔和重用,就大肆吹捧领袖,把领袖神化,搞个人崇拜。正如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米洛万·吉拉斯在其《与斯大林谈话》一书所指出的,“神化斯大林……若说是他自己搞起来,至少也同样是斯大林手下的那一班人和官僚机构制造出来的,他们需要这样一位领袖”。[转引自伊恩·格雷著:《斯大林──历史人物》,新华出版社,1981年版,第290页。]

但是,必须指出,个人崇拜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格格不入的文化现象。苏联模式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说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来就否定个人崇拜。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杰出历史人物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而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参阅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马克思曾在有关书信中写道:“由于厌恶一切个人迷信,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那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89页。]恩格斯也明确表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反对为个别人举行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09页。]列宁对颂扬个人的风气尤为厌恶,早在1918年,他就曾对这类现象进行过谴责,并且说:“我们必须逐渐刹住这样的事情。”[《关于列宁的片段》,苏联《消息报》出版社,1960年版,第100页。]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痛责个人崇拜为“历史所留下的一种腐朽的遗产”,称其为“自然经济”和“家长制”的产物。文中针对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个人崇拜现象指出:“个人崇拜是社会现象在人们脑中的反映,而当像斯大林这样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物也接受这种落后思想的时候,就会反转过来再影响给社会,造成事业的损失,有害于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231页。]

从苏联模式在世界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出,个人崇拜现象的消除,既要通过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要积极地从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使个人权力得到应有的约束,切实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使社会生活逐渐实现法制化和民主化。而且,这一历史残余的根除,最终还有赖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成熟。

同类推荐
  • 走进服务型政府

    走进服务型政府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编写的记录、总结、阐述多年来宁夏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内容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解读论证,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具体工作方案的解读,经验的总结及收到的实效等。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好作风是最好的营养剂。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5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名画,49个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故事…… 讲述共产党五大好作风的中国故事,图文从苦难到辉煌的伟大历程; 用历史成就未来,为青少年的“大脑补钙”,坚定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中国大舆情(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建设法治中国的江苏样本等。
热门推荐
  • 恶霸,你不要跑!

    恶霸,你不要跑!

    不但被迫转学,她每星期的零用钱,也被她老爸扣的所剩无几,都是那些该死的。天杀的男生害的!天杀的,这个是什么高中啊?到处都种着高高的桑树和鲜花,味道重的直呛咽喉。她恨不得拔光这些花朵,才刚伸手,手掌还没触碰到花,就被栅栏上的刺给扎到了手指。她气得,又是几声大骂。“好啦,兰兰,既来之则安之,说不定我们在这所学校,会过的更好呢,不要这样暴怒啦。”自认为这样解释不错的丁宝贝,没想到说完,会得来钱兰兰的一记大白眼。她尴尬的朝钱兰兰吐吐舌头,然后低头不语,假装看着地面。“下次让我再碰见那几个男生,我一定捅死他们,他妈的,居然给我耍阴的!偷看了你那么久,还耍贱招,这几个男生真该撕下脸皮躺进棺材!”最后的“躺进棺材”几个字,钱兰兰说的特别的大声,惊得丁宝贝脖子缩得老紧。
  • 神话奇观

    神话奇观

    上古时候,群雄逐鹿,有熊国国君公孙轩辕相继战胜榆罔(炎帝神农氏后辈)与蚩尤,一统神州,而号黄帝。
  • 国民女神的逗逼偶像

    国民女神的逗逼偶像

    李蔚蓝在微博简介里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一生我只爱一个叫薛岑的人。”薛岑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句话,“这辈子我只爱一处风景,蔚蓝色的天空。只爱一个人,李蔚蓝。”对他。不是一见钟情,却是二见倾心。至此,一眼万年。至此,终生难忘。对她。第一次相见,觉得她谦逊有礼。第二次相见,觉得她活泼可爱。第三次相见,额……情人节某男收到一束玫瑰花,满脸黑线。某女打电话询问,“收到花了吗?”某男,“你为什么送我玫瑰花。”某女,“正常情况下情人节都是男人送女人玫瑰花,我想不正常一下。”某男,“……”无言以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诡史迷踪》

    《诡史迷踪》

    我爷爷是个历史怀疑和阴谋主义者,经常会神经质地唠叨着说什么“青史已成烣,可怜故纸堆”之类的话。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家一连出了六代史学大家的传承到我这里便断了,我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建筑……直到我毕业那一年,被一伙盗墓贼骗入伙之后,一系列的诡异事件骤然将我惊醒,历史原来真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从太史公开始,史官门都在极力隐瞒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天真嫡女

    重生之天真嫡女

    乔子真,15岁毕业于复旦大学,第一次和朋友们站在泰山之巅畅聊各自的骄傲时,就不幸“失足”摔下悬崖。命运还真是会和这个天真的少女开玩笑。且看这个学霸带着她内心的咆哮如何在另一片大陆上发光。
  • 穿越之疯后

    穿越之疯后

    疯子?草包?狐狸精?徐优优堂堂一个学霸,穿越到东岳后居然一无是处……看一代皇后成长之路,锁定冬月酒之《穿越之疯后》。
  • 蓝色构想

    蓝色构想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本书以“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社会”四个专题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 曾国藩好累

    曾国藩好累

    这个新型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并不争气的身体与年青时的好色浮躁;出身农家的卑微与登堂入室的抱负;雄心勃勃的中兴之道与官场陋习的围攻歼剿;不断壮大的湘军与猜忌重重的朝廷;自费讨贼的钱粮困苦与欲置他于死地的天国追杀;旧儒思想的固守与世界变局的激裂碰撞……曾国藩的心灵一直处在夹缝中深受煎熬,终其一生活得很累,直到1872年,油尽灯灭!以历史小说为架构,文学地再现了曾国藩,将读者领进曾国藩的时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
  • 不朽天碑

    不朽天碑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紧闭的双眼再度睁开,失去的力量逐渐回归之时,诸天万界又会有怎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