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7400000013

第13章 佛教对家庭问题的看法(1)

家庭,是抚育我们成长的重要场所,更是我们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建立的启蒙学校。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延续着一个个生命,它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随着时代的演进,环境的变迁,家庭形态也一再跟着重组。权力中心方面,五千多年以前,原始部落以女性为主轴,是为“母权社会”;后来,封建体制和儒家思想兴起,形成“父权社会”;现在则进展到“两性平等”的社会。组织结构方面,从早期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到由一对夫妻与其子女组成的“小家庭”。近几年来,更有“同居不婚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等,看来随着e时代的快速、缤纷与流转、消逝,婚姻观念、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也跟着颠覆和改变了。

由于整个大环境政治、经济的不安定,使得人心浮动,失业率节节升高。以台湾为例,2004年,平均失业人数达455万人,高学历却找不到工作,或被裁员者比比皆是。失去了经济能力,郁闷、悲愤的情绪,直接冲向家庭,是造成夫妻离婚的主因之一。离婚率不停攀升。美国是全球离婚率最高的国家,而根据台湾“主计处”的统计,台湾的离婚率也已居亚洲之冠,目前是每32对结婚,就有1对离婚,台北市更是每21对结婚,就有1对离婚。

破碎的家庭,带着家庭暴力的阴影,制造许多问题儿童、问题少年;对婚姻的恐惧、对前途的不确定,使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倾向晚婚、不婚及不生育;于是人口失衡,提早进入“高龄社会”,引发众多老人问题。如同环状的“骨牌效应”,社会影响家庭,家庭再制造一堆问题丢回社会。一个恶质的社会生态,就如此地纠结和运转!

过去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家族及邻居的凝聚力强,有着守望相助的情义。即使家庭不健全的孩子,也会在家族的伯伯、叔叔或周围亲朋好友共同关照下,平安健康地成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也反思到传统族群的功能和力量,她曾引用非洲古老谚语——“抚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部落的协助”,来呼吁大家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充满爱心与关怀的部落。

没有一个家庭不受社会的影响,现在社会环境恶劣,人心疏离,为了下一代,我们该如何营建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

佛教是重视家庭的,在《长阿含经》《心地观经》《大般泥洹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诸经典中,均有佛陀对家庭伦理的教诲。人间佛教所提倡的,也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来建设美满的家庭。2005年3月5日,星云大师在西来大学远距教学时,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如夫妻相处、婆媳之间、孩子教育、家庭暴力、老人安养、离婚再婚、家有残障儿等问题,阐明他的看法及解决之道。如何建设幸福和乐的家庭?请看下面星云大师精辟而实用的论说。

家,有很多种意义,有人认为家是天堂、是安乐窝;有人认为家是地狱、是冰窖。请问大师,人都要有“家”吗?“家”有什么功能?“家”的定义又是什么?

星云大师: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家”所具有的酸甜苦辣、冷暖百味!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哪个种族,家都是家人的共同目标;不管怎么忙碌,到了晚上总要回家。不过,往往在他乡的游子一直思念家、想要回家,但是在家里的兄弟却吵着要分家。有的恩爱夫妻共同营筑可爱的家庭,但有的夫妻则吵着要离婚,要各自分家。

《法华经》形容“三界如火宅”。《涅槃经》言:“居家迫迮,犹如牢狱。”即使有的家庭幸福快乐,但是“家”如“枷”,我们不也如囚犯般被牢牢束缚起来了吗?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家庭”。“家”字,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即已出现。《周礼》一书言:“有夫有妇,然后为家。”《礼记》载:“昏(婚)礼,万世之始也。”从这些记载可以明白,男女结合并建立婚姻关系,是家庭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

不过,最早的远古社会,人们过着杂婚、群婚的生活,根本不知何谓婚姻、何谓家庭。婚姻、家庭,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而随着历史演变,婚姻关系也从“多数配偶制”“一夫多妻制”,到现在尊重人权与平等所建立的“一夫一妻制”。现代家庭的定义应该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共同生活的社会组合单位。”

说到家庭的功能,《礼记》里认为婚姻的作用,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所以,传统的婚姻为的是传宗接代,家庭则是养儿育女的场所。不过,现代人际关系密切、紧绷,人我竞争激烈、复杂,不敢说是绝后,也是空前了!如此,家庭在生育、养护、教育、安全保障等功能之外,我们更得思考,如何培养子女良好的人格道德、传授文化知识、灌输正确价值观念,及加强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家庭的分子,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性格,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即使是双胞胎,面孔相同,心也不同。从有形上而言,家不只是让我们居住,延续我们的生命,维持我们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家庭中每一分子,应该共同护持家庭的需要,共同为家庭制造欢乐。如买一盆花、挂一幅画,营造居家品质;有幽默感,带给家庭欢乐的气氛。就无形上来说,家是由相互关爱、相互依赖所凝聚的。若要家庭幸福美满,成员相亲相爱,彼此之间,要有互相体贴、扶持,互相尊重、包容等良好的互动关系。

曾经看过报道,近几年有自称国际公民、商业旅人的现代吉普赛人,他们打着“家即是心之所在”的口号,在不同国度、不同城市之间穿梭,或许是伦敦、纽约,或许是东京、悉尼,人一到,行李一放,心放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觉得他们跟出家人倒有点相像。如顺治皇帝《赞僧诗》言:“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也似布袋和尚说的:“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僧人出家无家,但处处都是家;虽然割爱辞亲,但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因此,不管有形上,是固定的家或移动的家;结构上,是大家庭、小家庭或双亲家庭、单亲家庭,我们的“心”可以决定“家”的意义。我们心里认为家是快乐的天堂,是人生的安乐窝,是安全的避风港,家就是很温馨且美丽的地方。反之,心里认为家是束缚的牢狱,是寒冷的冰窖,那么,家就是一处痛苦且不自由的地方。

大师谈到随着时代变迁,家庭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不禁让我们联想到,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国家认为养儿是义务,儿女一旦可以独立,便搬离父母各自生活。反观中国人向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尤其过去农业社会,三代同堂、五代共住的大家庭比比皆是。请问大师,您认为理想的家庭,是父母与儿女共住好?还是分开各组小家庭好?

星云大师: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场。”中国的孔子对社会的期许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由此可看出东西方对家庭界定与观念的不同。怎样才是理想的家庭?大家庭好还是小家庭好?我想应是各有优缺点吧!家庭的结构和社会背景、时代变迁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切又根源于民族性与文化性。西方是注重矛盾与独立的个体文化,中国则注重和谐与统一的整体文化。所以,西方人的性格多为个人取向、自我取向;中国人的性格多为团体取向、他人取向。如此的社会性,从家庭观念可见一斑。

中国人一切以家为本位、为出发点。例如在称谓上,常将家里的人、事、物冠上“家”字,如自称家里的人为家父、家母、家兄、家弟、家姐、家嫂、家仆、家小等;对家中之物,称为家业、家产、家具、家珍、家舍、家禽、家鸽、家狗等;对家中的事,称为家福、家祸、家喜、家丧、家信等。这些人、事、物,原本都独立存在,冠上了“家”字,显示中国人把家里的一切,看成家庭整体的一部分。

家庭涵盖个人,个人属于家庭,家庭或家族的安危、成败、荣辱,也和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有所谓的“家声远播”“家丑不可外扬”“家和万事兴”的观念。甚至过去法律上,也有“一人当灾,全家遭殃”“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现象;在道义上,则存有“一人显赫,全族荣耀”“一人有福,连及满屋”的心态。在佛教里,出家修道的沙门虽然削发离家,不营世间功名利禄之事,但其成道度众的功德,亦被认为能庇佑亲人。《弘明集》卷十二即写道:“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古德也有“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亲族之荫胜余荫”的说法。这种个人与亲属、家族的纽带关系,曾有人譬喻,中国人升迁后,前后左右尽是自家亲属,好比火车头后面拖着一大串车厢;西方人升迁,则前后左右无一私人,如同飞机起飞,是单独个体,周围没任何物体跟随。此喻含嘲讽之味,但也贴切说明中国人的家族文化。

所谓“家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也说:“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因此要修身、齐家,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人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国家的“天下一家”之观念。

中国人重视家庭,传统观念里,往往推崇多子多孙的大家庭,将之称为“义门”,而认为分家是可耻的行为。历代法律也明令规定禁民分居。《唐律·户婚》记载:“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大清律》里也有同样的规定。凡此,法律制度、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和重视血缘关系、和谐、统一之性格,以及农业社会对劳动人口的需求、地理环境等等,都是中国传统大家庭形成的因素。

不过,从农业社会走向工商社会之后,现代化的生活和自由流动的工作形态,形成只有父母及其子女的核心小家庭,已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但是,近年来似乎又有潮流逆转的趋势。因为生活消费高,房价飙涨,许多年轻人结婚后,无力自行购屋,便继续赖在父母家。小孩出生后,夫妻俩还可以照常上班,将孩子留给父母亲照顾。如此可省下购屋费、孩子保姆费、外出用餐费……站在老一辈的立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帮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孙儿,一则排遣退休后的空虚寂寞时间,再则含饴弄孙,延续天伦之乐,也是美事一桩!

这种缘于现实客观因素,而形成的三代同堂家庭已日渐增多。据“BBC中文网”的报道,截至2004年底,在英国,亲、子、孙共住的家庭,已有七万多个,他们还预测20年内,三代同堂的家庭将增加三倍之多。核心小家庭有自由、甜蜜的气氛,也有夫妻并肩携手建立家庭及抚育孩子的奋斗历程;个中酸甜苦辣,我想是每个当事人点滴在心头的。至于大家庭,无论是三代同堂,或兄弟不分家的大家庭,其中家族的凝聚力,以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情义,也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家庭里重视三纲五常、长幼秩序,婚姻也比较稳定。当然,大家庭里人口多,人际关系也较为复杂。

有人将中国传统家庭形容为“社会小乾坤”,它具体而微地呈现社会一切现象。因此,大家庭的成员走入社会后,容易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忍让”是人际和谐必要条件之一。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中国人之忍耐,盖世无双,恰如中国的景泰蓝瓷器之独步全球。”他还认为这种忍让德行,是得自于最好的学校——大家庭训练出来的。

总之,大家庭、小家庭各有优缺点,也各引发出一些问题。如大家庭的“兄弟阋墙”“婆媳不合”;而小家庭一个个独立,造成独居老人增多,“钥匙儿童”四处溜达,也是不可忽视的。

延续前面的问题,传统上讲父母年老,子女必须照顾他们,让他们好好地颐养天年。但现在社会环境变迁,很多人不但不跟父母同住,甚至连最起码的照顾都没有,使得许多“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只能由政府、慈善团体来负责。请问大师,您对独居老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星云大师:我快八十岁(2005年)了,应该就是独居老人了!但是我却不是独居老人,因为我们是一个僧团。我这一生,几乎身边总有很多人群围绕,从来没有孤独的感觉。我曾因动心脏手术,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那时看到儿童的病房,有许多父母来来去去;相反的,老人病房则很少有儿女来走动。现在的社会是慈爱的父母多,孝顺的儿女少了!甚至还有儿女探望父母时,不是带鲜花、奶粉,而是带录音机,把它摆到父亲口边:“爸爸!你讲,财产要交给谁?”所以过去“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观念,已不适用于现代了。

现在养儿不会防老了!当儿女长大,翅膀长成,就会飞走,自组小家庭,留下父母两人或单独一人守着空洞的屋子。如果老人生活能自理,经济上不匮乏,会自我排遣日子倒也无妨,怕的是贫病交加、无人看顾的老来苍凉,才是人间悲惨之事!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定义,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全体人口的7%,称之为“高龄化社会”;当比例超过14%,则称之为“高龄社会”。在1993年,台湾已正式宣告进入“高龄化社会”。2004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和比例更不断攀升,快速走向“高龄社会”了。

人口老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趋势,据联合国资料统计,目前已进入高龄化的国家有意大利、德国、日本和西班牙。估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比率超过20%的国家,除了前述四个国家之外,还将增加美国、中国、泰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

“高龄社会”的形成,除了医疗保健进步、人类寿命延长,更大的原因是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以台湾为例,经建会在2004年研究发现,适龄妇女不生育率高达20%。根据统计,由于出生人口减少,现在是每100个工作人口扶养13个老人,但是50年后,将激增5倍,每100人扶养的老人增加为64人,平均每1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由此可看出台湾人口老化的速度之快。老人问题,已不只是老人本身及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许多先进国家能“未雨绸缪”,做好全民福利措施。如美国人民平时缴税给政府,年老之后,就由政府来抚养。在这方面也可看出东西方对家庭、亲情的不同观念与态度。东方人期待儿女的孝顺、照顾,西方人觉得养儿是义务,弃养老人被视为理所当然;东方人将儿女视为父母的附属品,西方人视儿女为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东方人用道德、舆论维护家庭和谐;西方人用法律维系彼此关系。

一个富强的国家对于老中青妇幼的每一世代,都应周全关照。对于老人,除了经济、生活上的帮助照顾,规划完整的老人安养措施之外,老年人由于空巢或单身,或健康状况不良,常会引发孤僻、忧郁、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所以也可以在小区组织“松柏联谊会”“老人旅游社”“老人公园”“老人俱乐部”等。像佛光山各道场也有专为老人开办的“松鹤学苑”,这些都能让老人因参与活动,不断学习,而重拾生命的活力。近年来,台湾一些企业集团看好银发市场,竞相投入“老人养生村”的兴建,但是,市场反应不如预期那么好。如台塑集团兴建的“长庚养生文化村”,在2005年年初竣工,推出后“叫好不叫座”,入住率不到两成。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恍然发现,原来中国人还是习惯住在家里,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同类推荐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医者不自持

    医者不自持

    冷静自持的何远峤三十年来孑然一身,却在遇到她之后变得越来越不淡定。他一点点侵入她的世界,为她遮风挡雨。温婉矜持的颜汐分手以后心如止水,却不知不觉地陷入冰山男的层层温柔。她一点点融入他的血液,与他相濡以沫。总有这么一个人,是你的命中注定,即使距离再远也能遇见。
  • 骑砍之骑士之心

    骑砍之骑士之心

    在卡拉迪亚的战火纷飞的大陆,这个弱者就应该被强者奴役的世界。当你成为一个强大的骑士,面对金钱和利益、刻骨的仇恨、权利的诱惑、你是否能保持那颗真正的骑士之心。
  •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

    《生命与医学》介绍了生命的一些特征和医学的一些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有生命有什么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基因工程是怎么开始的、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你了解细胞吗等。
  • 从火影开始大冒险

    从火影开始大冒险

    《极品笔神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叫赵磊的家伙得到了笔神系统,可以让现实中的人物成为他小说的主角。~风啸寒【ps:我的qq群320721553(风啸寒作品讨论社),喜欢的朋友可以入群!】
  • Sketches New and Old

    Sketches New and 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之宠:惊世三小姐

    倾城之宠:惊世三小姐

    一朝杀手穿越成将军府三小姐,废物么?!刷新天才记录。没人要吗?!哼,傲娇王爷来袭。云汐: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摆脱这位...王爷:别想了.....
  • Tattine

    Tat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之天道

    道之天道

    道可道,非衡道。在这个现代的社会,真正的懂得道法的道士已经没有几个了。而他,是中国最神秘的民间道士。是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的人;他带你了解道术中最不为人知的秘密,揭开阴间生死簿密码;看道门掌教在现代如何生存……
  • 恶魔太子别吃甜菜

    恶魔太子别吃甜菜

    在学校的换生教育工作中甜灿来到了有恶魔太子的一所高中“大家好,我叫甜灿……”“什么?你叫甜菜?”在回家的拐角处她感觉到了他的吻而他则是慢慢的,一口一口的吃掉这珠甜灿……这珠甜菜怎么那么好吃?真想把她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