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900000006

第6章 绝对没有绝对这回事(1)

我们出于方便给事物贴上了标签,但标签并不等于事物本身。真实的事物、真实的生活,要比我们简单描绘的图解复杂得多。

科学理论家是不应受到嫉妒的,因为大自然……从不对一种理论说“是”……很可能每一种理论某一天都将有被说“不”的遭遇——多数理论在被提出不久就会经历这样的遭遇。——爱因斯坦

先来做做智力测验,请看下面的问题:

你有12枚硬币,你知道其中有一枚是假币,但是仅从外观看不出来。你只知道,由于成色关系,假币和真币的重量有一点差异(或轻或重)。现在,你手里有一台天平,要找出这枚假币,你需要称几次?

如果你没做过,应该试一试,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大多数人初次尝试的答案是四次,也就是:将硬币平分为两组,先称出轻重;再将其中一组平分称量,比如,你称的是轻的那组,而这回两边平衡,这就说明假币在另外一组,而且还知道假币较重;然后再平分……直到找出假币。

这种(归类)方法很有效,比一个一个地单独称量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它并非最优解。正确答案是三次。限于篇幅(这本书毕竟不是数学谜题集),这里只能略谈大概思路:首先将硬币分为三组,称量其中的两组,然后根据结果,打破原来的分组,重新组合、称量(当然,你要记住它来自哪一组)……你可以这样试几次,就能找到答案。

你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有两个:前者将整体分成两类,后者是三类;前者一旦将个体归类,就不再变动,而后者则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分组。这两种差异,造成结果的不同。

好了,我们讲这个问题,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简单的两分法和对事物的僵化认识会妨碍你做得更好。

为什么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将硬币分成两组而不是三组呢?这也许有技术手段(天平)的暗示,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已经形成了“非此即彼”的两分法。我们已经习惯于把事物划分成好的和坏的、对的和错的、正义的和邪恶的——对人也是这样。

归类是必须的,否则我们无法把握一个个单独的事物,归类给我们周围的环境以秩序,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它们。可是正如一条“魔鬼定理”所说:如果什么东西有用,那么它一定会被滥用。我们常常忘了,我们出于方便给事物贴上了“标签”,但标签并不等于事物本身。真实的事物、真实的生活,要比我们简单描绘的图解复杂得多。

谁是北极的发现者?

在科学研究这样注重严谨和证据的领域,也可能发生“非此即彼”造成的尴尬。

20世纪初,曾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究竟谁是北极的发现者。争夺这一荣誉的有两个人:库克和皮尔里,他们都先后进行了北极探险,都宣称自己是真正的北极征服者。

库克出身寒微,只是一个穷医生,唯一的头衔是纽约探险协会主席。皮尔里也是这个协会的成员,可他在其他方面,不知要比前者强多少倍:他是美国海军将军,出身高贵,相貌堂堂,他不但有雄厚的财力做后盾,更有包括当时的总统老罗斯福在内的达官贵人支持。

于是这两个人的争论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重的阶级对抗色彩,上层人士支持皮尔里,指责库克是个骗子;而大众同情库克,把他当成受到不公正诽谤的平民英雄。

在争论中,开始是库克领先;可是后来皮尔里的支持者抓到了把柄:库克曾有过造假记录,而且有人揭发库克航海知识缺乏,对航海仪器(要准确定位必须借助这些仪器)一窍不通。库克的声誉从此一落千丈。皮尔里成为公认的“北极发现者”。

这一场“非此即彼”的争论以皮尔里的胜利告终。可是人们忽视了,皮尔里到达北极的证据也并不可靠:他的行进速度过于惊人,而唯一能作为证据的纬度数据满是错误和矛盾,后来的研究专家认为皮尔里同样通过造假骗取了荣誉。

这场争论造成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后果:“北极发现者”这个荣誉席位不再属于任何人了。尽管一定有个人(库克和皮尔里之外的人)是最先到达北极的,可是他或许永远得不到这个肯定了。

我对,你对,他也对

一枚硬币,除了正面和背面,还有第三个面:它的边。一张纸也是这样,即它的厚度(不管多薄)。非此即彼,常常是错觉。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能看到两面就不容易了。至少,还能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利取其大,害取其小”。但是,人总是一叶障目。

两个人为某一问题争执不下,要求一位哲人评判,哲人对第一个人说:“你说的对。”对第二个人说:“你也对。”这时一个旁观者看不下去了,质问这位哲人:“这两个人的观点针锋相对,只可能有一个对,或者也可能两人都不对,你为什么要说他们都对呢?这不合逻辑。”哲人点点头,对这个人说:“你说的也对!”

这并不是让你陷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糊涂账里去。世事不总是那么是非分明的,好人和坏人的两分法并不符合事实。

小说家昆德拉说:“人希望有一个世界,其中的善和恶清楚明白,一眼可辨。因为人有一个天生的、不可驯服的欲望:在理解之前判断……这种‘非对即错’囊括了一种无能:无能面对上帝的不存在,无能面对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相对性。”

不仅是无能或愚蠢,更是一种专横和权力:专横地行使愚蠢的权力。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口号是“不是兄弟,就是敌人”,所有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被送上断头台。在铲除公开的政敌之后,雅各宾派开始清除阵营内的“敌人”,甚至连雅各宾“三巨头”之一的丹东,也不免被斩首的结局。“纯粹”的结果是雅各宾派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在政变中被推翻。

胜者王侯败者贼?

我们崇拜英雄,他们的品质(如坚定、勇气、灵敏和精益求精)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这些品质也因此受到推崇——它们是“好的”。

可是,当坚定成为固执,勇气成为鲁莽,灵敏成为投机,精益求精成为吹毛求疵,它们就成了“坏的”,谁又能说清楚两者的界线在哪里呢?

老福特就是个例子,前期他无视技术人员的意见获得了成功,后期因为同样的原因却遭到了失败,我们就振振有辞地说他的前期是坚定,后期是固执,除了结果不同,还有什么理由支持这种划分?拿破仑也是如此,他冒险穿越阿尔卑斯山是果断和勇气,而远征莫斯科就成了刚愎自用,其实他的军事原则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伟大和渺小只有一步之差,那么这一步到底差在哪?

也许坚定和固执、勇气和鲁莽、灵敏和投机、精益求精和吹毛求疵其实就是同一种品质,唯一的区别就是环境和条件,说到底只是策略运用是否得当。就好像一个拳击手,在合适的时机打出钩拳就击中对手,在错误的时机打出同样的拳就可能一败涂地。围棋也是如此,你不能说棋盘上的某个点是好的或坏的,一切要看你下这个点时的局面。任何品质的好坏优劣,都要依当时的情况而定。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那么多自相矛盾却又都有道理的格言。在哪一个领域内,人类的努力在道德上不是模棱两可的?

忙中出错,是的,但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正确。

安全第一,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人如其面,但是你不能以貌取人。

省一文等于赚一文,但是你却不能拿走那赚到手的一文。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

曾几何时,人们就是依据这些自相矛盾的陈词滥调计划自己的行动,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谁都可能是对的,什么行为都可能有理,那么“标准答案”又在哪里呢?

决定论与“测不准”

阿西莫夫说过:如果要问谁是人类第二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找出一个公认的答案。爱因斯坦、达尔文、波尔……很多人都有机会、都有理由竞争这个位置。但是要问谁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牛顿。

牛顿的伟大贡献遍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他使近代科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解释了物质世界的运转规律。这个解释是如此的完整、圆满,以至于人们认为:自然的秘密已经被我们完全揭示了,它就像一架钟表那样丝毫不差地运行。

然而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决定论这个老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在牛顿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经过改造而风行一时的哲学上的决定论,今天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得到物理学的证明了。人们所称道的老的科学定律,今天已证明或者是我们插入自己的自然界模型中的公理,或者是概率的陈述。即令在本学科中涉及大规模现象或统计现象的那一领域中,科学家对于自己的预言能否得到证实,充其量也只能打一个稳操胜算的赌博,而对于原子与量子的运动,他根本就无法预言——这就是著名的“测不准原理”。

即令承认熟悉的定律,是或然的趋势的表现,这种定律所涉及的,也不是单个分子、原子或电子,而仅是统计的平均数。

我们如果加热某一气体使其温度增高一度,我们可知大量分子所增加的平均能量有多少;但是某一分子的能量,则视机遇的碰撞为转移,今日还无法计算。我们能预言在1毫克的镭中每分钟有多少原子要蜕变,而且我们的预言,也可证实到相当小的误差限度;但是我们不能预告某一原子在何时将爆裂。我们知道多少电子会在某一温度下发射一个能量子,但不知道某一电子在何时会坠入一个新轨道而导致发出辐射。

将来或有一日,有一种新的力学理论产生,使单个的分子、原子与电子有变得可以测量的可能,但至今尚无此种学说的征兆。

实际上,今日的趋势指着另一方面。测不准原理,似乎给自然界带来一种新的不可计算性。薛定谔和波尔的研究成果说明,物质中确有一种测不准情况:若将电子的位置计算准确,则其速度就不可计算。反之,若将其速度测准,则其位置就测不准。有些人认为,这种互相交替的测不准,似已表明:科学上的决定论的论据,归根结底,已经无效。但是也有人主张,这种“测不准”只说明用我们的测量体系去对待物理学领域以外的问题,是不胜任的。

这第一种测不准与研究有生命的机体的人所遇到的难题,有某种相似之处,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我们在一个小的误差限度内,可以预言一年将有多少婴孩死亡,或者预言某一年龄的人可再活多少年。但是我们不能预言某一婴孩是否会死亡,或者某一保险凭单何时会来兑款。这里也如上述,或有一日,新的知识与技术,有可能给予我们预知的新本领,但至今还没有征兆。

我们决不可忘记:为了求得有效的意志自由,自然界必须是有秩序的。最不幸的遭遇,莫过于受制于一反复无常而不可测度的暴君。要做我们自己的生命的主人翁,我们必须有驶过有海图的大海的能力和把持船舵的本领。

以现今的知识而论,在统计学上人类或许是命运的奴隶。但就个人言,他所必须服从的社会体制,虽然是决定了的,却仍然有自由意志的余地。

科学导致真理?

在纯粹数学领域,有一条与“测不准原理”差不多同时产生、内在精神也相似的“哥德尔定律”,它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我们是永远无法证明其对错的。我们对真假对错的评价,受限于我们的知识:如果从经验出发,错的是伽利略,而不是罗马教廷,因为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环绕太阳,只能看到太阳环绕地球转动。“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只在平面是这样,凸面大于180度,凹面则小于180度。

那么科学的不断发展,是否有可能在将来的什么时候将“绝对真理”这把宝剑送到我们手中?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一种尝试性的解决办法常常误入歧途,因为它把事情弄得更糟。继之而来的便是进一步的对解决办法的尝试——进一步的试错活动。

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甚至在单细胞有机体的层次上)为世界带来了某种全新的事物,前所未有的事物:问题和解决的积极尝试;评价、价值;试错。

活动、兴奋、寻求,对于生活,对于永不安宁、永不完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永久的寻求、希望、评价、发觉、发现、改善,对于学习,对于价值的创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永久的错误,对反面价值的创造,也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在于寻求真理——寻求客观上正确的说明性理论。它不是对确定性的寻求。人孰无过,一切人类知识都难免出错,因此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严格区分真理和确定性。人孰无过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与错误搏斗,而且意味着,甚至当我们最小心谨慎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确信我们没犯错误。

在科学中,我们犯的一个错误,本质上在于我们把不正确的理论看作是正确的(远为少见的是,它在于我们把一种理论看作是错误的,尽管它是正确的)。因此,与错误、差错作斗争意味着寻求客观真理,尽一切可能发现和消灭错误。这就是科学活动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科学家,我们的目标是客观真理,更多的真理,更有趣的真理,更易解的真理。我们不能合理地以确定性为目标。一旦我们认识到人类知识难免有错,我们也就认识到我们永不会完全确信我们没有犯错误。因此,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一切尽在掌握?

在完全掌握(或自以为完全掌握)世界的奥秘之后,我们已经取代了上帝的位置。过去,我们不得不受制于天,现在我们要一切自己说了算了。这是不是可能呢?

同类推荐
  • 中层领导艺术

    中层领导艺术

    无论哪一个行业或系统中的组织都是状如金字塔的层级组织。除非你身居金字塔的顶尖,否则,任何领导都是跻于组织层级间的中层领导。你永远不能恣意妄为,自行其是,因为你的头上还套着一个紧箍咒,随时要接受上级的管制和考验;你也永远不能老守田园,放任自流,因为你的身边还有许多同僚与你争强竞胜,你随时都有可能遭到他人的排挤;你永远不能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因为你的下面还有许多属员追随着你,并随时等待你的召唤和栽培。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本书介绍了人才管理方面的内容,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何为公司物色得力的人手、如何培养一批自己的业务骨干、如何留住并用好那些有本事的人等。
  • 推销人员手册

    推销人员手册

    随着信息共享的程度越来越高,许多推销员的推销手段越来越相似。如果说一个神来之笔的推销是通过“巧劲”战胜了消费者,那么注重推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则是这种“巧劲”的落实与体现。当推销无法靠出奇出彩制胜的时候,细节的较量便极为重要。推销在未来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细节的竞争,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通过对每一个推销细节细致入微的把握,最终战胜对手。从这一点上来说,成功的推销模式也不可复制。
  • 组织复杂性管理

    组织复杂性管理

    本书试图从组织复杂性研究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并逐步展开.提出用结构敏感性及行为逻辑通道分析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组织及复杂性形成机制,同时建立了专门化的解决方案,搭建起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理论架构,涵盖了组织复杂性研究的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包括界定了组织复杂性,给出了组织复杂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复杂组织的判断条件,构建了解决组织复杂性的基本方法等。本书主要适合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专业的组织复杂性研究的学者参考与阅读,对于复杂性研究的入门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下个路口是什么

    下个路口是什么

    现代文明打破,在繁华的城市,接受残酷的现实,命中必然的,走出了世人的认知,穿梭各个时空空间,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事,认识异界的朋友,仙神的出现,天道的存在,一个不能的存在,外挂般的实力,发现一个个惊天大秘密,无法接受的存在,颠覆五官凡人的命运,步步走向未知的震撼,平衡的混沌世界存在着魔界,仙界,人界,缝隙的幽冥界,核心的天道,天道的法则............
  • 安入她心

    安入她心

    她,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子,学习的时候认真,课余也很文静。如果没有身边的死党闺蜜,她甚至能再安静些。他,一直都在暗恋着她,却一直不敢说出口,只能默默的放在心里。但故事却不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他,是省城的公子哥,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个学校,但能从省城“下放”过来,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学生。但就是这个公子哥,给一直都很文静的她带来了变化,以至于,老师也不得不另眼相看。还好,有暗恋她的那个他,以及一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的闺蜜。故事没有什么好坏,谈情说爱也没有什么对错,校园里也不会有什么是非。青春就是这样,说走过了,也就走过了。重要的是,回想起来,记忆里是否有一个人。
  • 快穿系统:小哥哥,不要跑!

    快穿系统:小哥哥,不要跑!

    悦翎,游戏大神,名号“滥情”。可某一个雨天却出车祸而被系统“收留”,开启了任务之旅。情景一:悦翎:猪,喜欢吗?我赠你如何?猪小仙:宿主你对我真好!【吸溜鼻涕】情景二:猪小仙:宿主,你不爱我了!悦翎:我何时爱过你?我只爱我家娃!【眼中带着丝志在必得】情景三:系统002:嘿,猪小仙,你家宿主又在搞事了!猪小仙:别理我!(宿主啊宿主,你又去做嘛!以前不是说好不动手,只动脑的吗?我们之前的信任呢!!)【本文男主是同一个人】
  • 重活2016

    重活2016

    未来,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是什么?……未来,最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活动又是什么?……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的?……未来,崛起的异兽又是什么样的?……从2066年重生回2016年的多面宗师楚峰,对未来五十年了若指掌的他,会慢慢告诉我们这一切!(新建的QQ交流群:群号578283354。)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吞尽八荒

    吞尽八荒

    吞你血脉,铸我长生!少年吴非,身为饕餮神体,注定走上与世皆敌的道路。吞尽八荒血脉,铸就混沌无极,不正不邪,不死不灭!
  • 戮八荒

    戮八荒

    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灵丹妙药,诸天神器,逆天术法,一应俱全。这是一个属于修士的世界,凌空飞行,御剑疾驰,遨游天地,逍遥自在。且看一个杂役如何咸鱼翻身,迎难逆袭,登上人生巅峰,傲视天下。
  • Tattine

    Tat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夜咏叹

    星夜咏叹

    夏日炎炎。炎日下心如寒冰。殷红的血液在地板上肆意蔓延着。慈爱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在这个夏日的午后永远地离开了少年。美满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就破碎地只剩下兄妹二人。我错了。我错的离谱。但我今后不会再错了。叶莫在一片血色中抱紧妹妹。“哪怕拼上性命,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我发誓!”
  • 锦年有你

    锦年有你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是因你而存在的,不管时间有多长,不管距离有多远,总有一天,他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面前,在你耳边轻轻跟你打招呼,嗨,你好吗?在此之前,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和他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