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800000027

第27章 明太祖朱元璋孝陵之谜(2)

通过探测,结果发现竟是两种不同岩石所致。明楼以北的山坡,地下由两种不同岩石组成,西侧是下中侏罗纪的砾岩,东侧是稍晚的长石石英砂岩。这两种岩石本身的磁性差异很大,更奇怪的是,这两种不同岩体的接触界面,呈南北走向,并且位置也靠近明楼中轴线,开始时被误认为是墓道。由于西侧岩石硬度强,开挖困难,专家根据宝城内的地质特征,认为应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当年明孝陵的建筑工程主持者已注意到本地岩石的差异,而修改原有的施工方案。

明孝陵地宫确实在独龙阜下,其墓道偏于宝城一侧的做法,起因是什么,目前尚不知,但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明代后来的帝陵规制也是事实。如北京明十三陵中已发掘的定陵,其墓道入口便是偏向左侧,与孝陵墓道正好相反,但它们都避免把墓道开在方城及宝城中轴线上却是共同遵循的法则。

孝陵碑亭及布局的奥秘

过大金门向正北行70米,是一座碑亭。亭顶部已毁,内望通天,俗称“四方城”。碑亭建筑平面呈正方形,亭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浮雕碗花,上部砖砌,四面各开一洞券门。

亭内正中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龟趺座高2.08米,是南京地区明代碑刻中最大的一块。碑文由朱棣撰写,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长达2746字,楷书阴刻,书法优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原碑曾裂损,宣德十年重建。至于亭顶,已有重新加盖的规划,根据遗存结构判断,并结合北京长陵碑亭资料,推测这座碑亭的顶部原为重檐歇山式,覆黄色琉璃瓦。神功圣德碑亭是明孝陵的最后一项建筑工程,于明永乐十一年落成。但在永乐三年,明成祖曾下诏在阳山开凿最大最好的石料用于建碑亭。于是工匠们在阳山开凿出三块碑材,分碑座、碑身、碑额,合起来高度要超过70米,重约15000吨,是世上罕见的巨型石碑。但最后开采的石碑又弃置不用,原因不明。有人认为明成祖朱棣为改变自己“篡逆者”的形象,特别注重表白自己对父亲的无比崇敬之意和孝心,于是下令开采更大的石碑,无奈如此巨大的石碑根本无法运,只得弃置原地,形成现在南京市另一个著名景点——阳山碑材。

千禧年前夕,一座沉睡了600多年的石龟,抖掉覆盖在身上的泥土,以中华第一巨龟的雄姿破土而出。石龟是在美龄宫东侧的树林里被发现的,当时石龟与石碑身处二处,相隔数米,几乎被泥土与灌木丛湮没。据文物部门推测,这石龟的来历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该物就是制作明孝陵四方城中的“神功圣德碑”时留下的废品,因雕刻不满意而废弃不用。拿该物与现今四方城中的石龟相比,二者在雕刻手法上有所差异,前者粗犷而后者精细。

另外一种猜测,该物可能是原先为明孝陵制作的“无字碑”,与现今四方城内的“神功圣德碑”存在着对应关系。墓前立双碑,一碑有字,一碑无字,这种规制始于唐代帝陵,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前就立有双碑。建于明朝初年的凤阳明皇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所建的衣冠冢,墓道上有东西两座碑亭,西边碑亭竖立着朱元璋书写的“皇陵碑”,东边碑亭即是“无字碑”。朱元璋在为自己修建陵墓时对前朝帝陵规制作了一番改革,开启了新一代的帝陵形制,包括取消陵前双碑的形式。从此以后,北京明十三陵以及清代诸帝陵均仅一碑,但有的有字,有的无字。

孝陵的神道以弯曲悠长有别于历代帝王的宽阔直接,一直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并由此附会出很多传说。目前最流行的三种说法是:一、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皇帝,做事随意,包括建自己的陵墓也别出心裁;二、朱元璋要让孙权这条好汉给他的陵墓看大门,所以避开梅花山使神道变得弯弯曲曲;三、朱元璋尊重自然,顺应山水形势,设计出了这座前无古人的陵寝布局。

后来考古人员发现明孝陵整体布局呈“北斗星”图。这一新发现解释了这一离奇现象: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追求“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考古人员还发现,孝陵的地下玄宫也呈勺子状,而且朱元璋的安葬地确切是在明孝陵,而非民间传说中的其他地方。但这一说法遭到有关人士的质疑,其直接证据是弯曲的神道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而非其父朱元璋亲为,“北斗七星”一说是巧合。

有人从朱元璋一首诗“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考证认为,这首诗既显示了朱元璋君临天下、拥有四海的雄心,也隐含了朱元璋对天象的崇仰。尽管朱元璋出身寒微,又曾混迹于佛门,但天地神灵、阴阳“风水”、生死轮回等说都会对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他把自己的皇陵设计成“北斗星”图,幻想自己在百年之后还能关照自己的江山,保护自己的后代子孙。

专家认为,明孝陵作为当时的一项国家工程,整个陵寝建造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时间延续近40年。如此漫长的建陵时间,不可能没有一套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只不过其设计理念未能得到记载而保存下来。不会简单地像传说中的那样,一定有别的道理。无论怎样,有意布置成“北斗星”状,应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旧谜未解,新谜又来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现代科技的应用,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谜,有些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考察越是细致,等待探究的谜反而越多了。

太子朱标的东陵与孝陵有什么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曾被立为太子,这可能不为太多的人所熟悉。懿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为吴王时,立他为王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明太祖令他巡抚陕西。他中途患病,在病榻上还给父皇上书,大谈经营谋划之道和在金陵建都的事宜。第二年4月病死,终年38岁。明太祖命礼部讨论丧礼,侍郎张智等人提议说:“治丧礼俗,父为长子要服丧一年。今皇上应以日代月,服丧12日,祭奠完毕就消释平静。在京城内的文武百官要在公署住宿,第二天要穿素服到文华殿量制麻服,三天后穿麻服到春和门聚会哭丧;再过一天,穿素服行奉慰礼。那些应该参加祭礼和送丧的人,仍穿麻服系麻带举行丧礼。在京城内停止大小祭祀和奏乐,直到复土那天为止,停止嫁娶60天。在京城以外的文武百官换上素服在公署举哀,第二天穿素服行礼,停止大小祭礼和奏乐13天,停止嫁娶30天。那些内外使节致祭的,由皇上令光禄寺提供祭品,让百官致哀行礼。”

朱标本可做太平天子,可惜未登基便英年早逝。朱元璋诏令将朱标葬于孝陵之东,后世称东陵。历经600年的沧桑,东陵早已湮没无闻。1999年文物部门对东陵实施全面的考古勘探,探明东陵陵寝所在和建筑格局。东陵位于孝陵东约60米处,两座陵寝之间地下埋藏着大片建筑基址,护陵御河从东陵以东流经孝陵宫前的五龙桥。东陵陵寝总体布局与孝陵相似,由陵园、陵寝大门、享殿前门、享殿及地宫等建筑构成,享殿前门与享殿体积宏大,用材华美。陵寝围墙平面前尖后方,呈龟背形,格局特殊。

考察结果令人吃惊:经过实测资料的认真分析和推断,东陵与明孝陵共用一个施工作业面,施工的通道完全共享,因为这两个陵寝有共同的作业时间。另外,东陵太子墓的墓道西侧为“明挖”,东侧是“暗道”,半明半暗,一反常态。同时,其与太子殿等地面建筑物无直接关系。应该说,东陵太子墓的探明,为明孝陵的诸多谜团作出了释疑。但是,东陵这座“明代第十九座帝陵”自身的谜团还有多少呢?

朱元璋的妃子墓到底在哪里

现在朱元璋已基本证实被葬在独龙阜。但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这位老皇帝殉葬的妃嫔有46人之多,宫女达12人。这批如花似玉的妃嫔,都是在朱元璋死后被太监用绳索吊死的。由于明朝正史没有记载,殉葬的妃嫔、宫女葬在何处,成为数百年来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谜团。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朱元璋下葬时有46妃殉葬于孝陵,但妃嫔墓的具体方位一直没有确切说法。1998年,文物工作者在陵宫西侧百米处的中山植物园内发现一批大型柱础和少量刻有云纹的石刻,后又钻探此处建筑遗迹和周边相关遗迹,发现此处很有可能就是记载中提到的妃嫔墓所在。再将建筑遗迹的地面、地下遗存情况跟孝陵陵宫情况比较后,更增加了妃嫔墓在中山植物园内的可能性。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要破解这个谜,还需进一步发掘证实。

神宫监、孝陵卫等孝陵附属建筑在何处

明孝陵的附属建筑有很多,如专供太监祭祀用的神宫监就是其中一座,但它的建筑位置一直找不到。1999年,研究人员在神宫前金水桥内神道东侧钻探时,发现了砖结构和石构件遗址,附近还有一口砖头砌成的水井,水井四周有大型柱础暴露于地表。通过跟已经确定的孝陵别处的砖、石进行对比和比较,研究人员确定该处遗迹与孝陵属于同时期的建筑。由于该处遗迹是当时发现的靠近神宫的惟一建筑,所以文物工作者猜测该建筑很有可能就是神宫监的所在。然而,到了2000年春,研究人员又在神宫的西南角发现一片建筑遗迹——边宽一米左右的石柱础和少量的绿琉璃构件,这些绿琉璃跟孝陵里发现的一样。距这片遗迹20米左右处,他们也发现了一口明代的水井。都有生活设施——水井,而且靠近神宫,两处神宫监,到底谁是谁非?由于没有文献对神宫监的具体方位和数量作过记载,所以只有经过钻探、清理发掘以后才能对此作出正确判断。

还有南京市民现在都知道的“孝陵卫”,它真正位置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至今仍是一个谜。不过专家断定,这些附属建筑的地下遗存肯定躲藏在哪一角,但就是未见真迹。当时的孝陵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陵内植松10万株,养鹿千头,每鹿颈间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号称“长生鹿”。为保卫孝陵,专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军士5600人。若有樵夫误入山陵,即被“正法”斩首。

表面巨大卵石有何作用

在探陵中,考古人员还发现独龙阜山体表面至少60%的地方是经过人工修补、堆填的,宝顶上遍布有规则排列的大量巨型卵石。也就是说,独龙阜是经人工改造过的。这些巨大卵石是当年造陵工匠用双手从低处搬运上去的,这到底是帝陵美学的要求,还是为了防止雨水对陵表的冲刷和盗陵者的掘挖?或许两种功能都有,或许还有别的妙用。令人惊讶的是,考古发现,明孝陵前的动物石像竟然大多是距今约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这一秘密的发现者是当地银矿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这一结论已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这位工程师在22只动物石像上,发现藻类、珊瑚类等几类化石,其中有的凭肉眼可仔细看出,有的则要依靠放大镜的帮助。这一考古发现,使明孝陵神道石刻在具有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之后,又增添了科学价值。

明孝陵不仅有独一无二的宝城,还有绕着紫金山的外廓城,即俗称的红墙。据推测,当时是沿着现在的环陵路建的,但现在连其遗址都没有看到,这是一大遗憾。至于它的走向是朝哪里的,同样没有人能说得清;要恢复它,可能性也很小。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较大的几处帝王陵墓之一,自最前面的下马坊至后部的方城,纵深达2620米。据记载,孝陵的红墙周长22.5公里,相当于当时京城城墙长度的三分之二,可见规模之庞大。

除了大量的殉葬妃子外,作为一种恩赐,朱元璋还允许他身边的大臣死后陪葬在他的身边。目前仅发现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良、践桢等五六处功臣墓,而史书上记载的远远不止这几座,至少还有七八座。还有哪些人陪葬,这些人埋葬在什么地方,是否也是顺应天象来陪葬的,这也是尚需破译的谜。

自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岁的朱元璋归葬明孝陵开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已在郁郁葱葱的紫金山中长眠了600年。在孝陵幽冥的地下宫殿里,朱元璋是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漫长的6个世纪的呢?最近,记者从中山陵园管理处了解到,最近,北京十三陵文物科的王秀玲撰文大胆推测,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明代皇帝是以罕见的侧卧姿势长眠地下数百年的,而且这种侧卧姿势暗含着呼应北斗七星的诡异谶语。这个谜的解开或许只有等发掘地宫的那一天了。

相关链接

1.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很重视天象,朱元璋生前对他居住的皇宫就精心用天象设计,称之为紫禁城,其“紫”即取天宫的紫微星。朱元璋对身后之事,更是追求一种“魂归北斗”、“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孝陵建筑的整体布局上,便是一幅北斗七星图。

2.专家认为,孝陵地下宫殿的发掘在近20年内几乎不可能,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妥善保护墓葬品的条件和必要的经济实力。

3.2003年7月3日,从法国巴黎传来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中国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也收录到《世界遗产名录》中。

4.自2004年4月开始,中山陵园管理局开展对明孝陵大金门和明楼甬道变形情况的监测。

同类推荐
  •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6

    “这里曾经是汉朝”是一套全面解读两汉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它全景再现了中国古代第一盛世王朝的勃兴与衰落。本书是该系列的第六部,书中从马皇后入宫奋斗写起,到东汉末年军阀董卓被屠杀泄愤为止。东汉时期,自刘秀刘庄父子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皇族子嗣无能,外戚趁机揽权。皇族为对抗外戚,开始重用宦官。面对这种情况,多年垄断汉朝话语权和行政权的士大夫,纷纷提剑上马,联合外戚跟宦官战斗。在这场史无前例、打得难舍难分的政治势力斗争中,东汉犹如被人从内部掏空的巨山,轰然倒塌……
  • 长袍与牢骚

    长袍与牢骚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 最强兵王在元末

    最强兵王在元末

    追随他的人说,他是一个忠义情三全的大好男人,对兄弟足够忠肝义胆,对女人足够化骨柔肠。他的对手却说他是一个阴谋家,做事不择手段,生性多疑。在这动乱的年代,他是否能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成者王,败者寇,谁是谁过自有后人评说。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 羯胡的邀请杀胡令

    羯胡的邀请杀胡令

    五胡乱华时期,白种人羯胡在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白种人国家。在羯胡的残酷压榨下,汉民十不存一,汉民族近乎亡族灭种。汉人冉闵挺身而出,发布了“杀胡令”,斩杀羯胡无数。正在中原汉民获得拯救的历史时期,鲜卑燕国趁机进入中原,冉闵不畏强敌,以一万步兵对十万鲜卑燕国骑兵,十荡十决,接连击败强大的燕军。燕军持续增兵,一代名将慕容恪使用了“连环马”战术,终于击败了汉军,并擒获了民族英雄冉闵。冉闵在大棘城英勇就义,被他的敌人追赠为“武悼天王”。就是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前夜,刘玉洲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原,因为莫名其妙的身份,一直在逃亡之中。有一天终于觉悟,要承担拯救民族英雄的重任,重整汉家江山。
  • 霁虹录

    霁虹录

    ”言祸“既始,天下亦倾。看功臣后裔,寒门才子,草野公主,青楼花魁如何抗争命运,在血雨腥风的斗争中求得一线生机。大漠孤烟,江南盛景,九州芳华,长安风雨。今昔醉看生死,来世再续华章。看才子指点江山,佳人秀质蕙兰。
热门推荐
  • 仙荒传

    仙荒传

    他本是上古修仙者却在飞升的时刻发生意外,但却没有因为这次意外而陨落,反而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界,这个地方名叫华夏!在这个灵气稀少的华丽都市,如何的恢复到他自己原来实力?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 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

    她为情而死,不料却穿越成为了一国之母。为了能逃离这个时空,她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然而又被情所累,徘徊于爱情的边缘。想爱却不敢爱,想走却不能抽身------看了太多的穿越故事,忍不住心动,也来一次相似的穿越,不一样的精彩.第一次写文,请多指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巫兰诺

    巫兰诺

    生就命途多舛,为保命被寄养于他人,常年忍受针石药剂之苦,却也因此因祸得福,享人世亲情温暖,觅世间真爱相守。身为女子,却在忠义信善之间舍小我而成就家国安定祥和,民生无恙安康。
  • 异界之有个小官叫杨智

    异界之有个小官叫杨智

    骚年重生.异界为官.泡小妞.破奇案.历经磨难.抱得美人归
  • 宝贝,我不会再离开你

    宝贝,我不会再离开你

    三年前,她爱他,很爱他,而他却离开她,一声不吭地远走国外。她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好像心要裂开了一般,她以为他不要她了。现在,好不容易要忘记当初她带来的疼痛了。而他却回来了,俨然一副成功者的姿态。
  • 命运中的遇见:倾世绝恋

    命运中的遇见:倾世绝恋

    因为一场车祸,夏晴雪失去了最后的亲人,原以为,只有他林哲愿意陪伴着她,可惜,“林哲,这不是真的,你还爱我,我会陪着你,你不要丢下我!”回答她的,只有嘲讽的笑“夏晴雪,你以为我愿意和你在一起?要不是因为你爸的公司,我早和你分手了,现在,因为这场车祸,整个公司都是我在扛着,你干了什么?就只会哭而已,我本来就不爱你,我爱的是白亦欣。”她痛苦的滑下了两行泪,“这把刀给你,你要真不爱我,就一刀刺下去吧!反正我已了无牵挂了。”谁知,手起刀落间,竟然……
  • 拐个校草来恋爱

    拐个校草来恋爱

    自小认命不认输的优娴历经的生活的磨难,与妈妈相依为命。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生活着前路回有光明的。可为了筹备男朋友袁健的工作押金优娴不得不租自己的房子出去,她的房子所在位置的租金少之又少。就打起了经常与她作对的有钱校草的主意,一场凄美的爱情又随即萌动了······
  • 驯兽神妃:黑萌七小姐

    驯兽神妃:黑萌七小姐

    她本是南宫家族最年轻的驯兽师,不料却被自己的本命契约兽给坑穿越了。不过……到最后,找齐姐妹,找全小弟,还拐带了一个他!和姐妹们在这魔幻的世界里一起奔向和平幸福美满的日子!片段一:“我们交个朋友好吗?”女主一脸纯真的望着面前的小金虎。“当然,嗷……你为什么拔我的毛?”金虎刚回答完,就痛吼一声。“既然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你的就是我的,你的毛就是我的毛,我拔我的毛有什么问题吗?”女主郑郑有词的道。“……”
  • 醉红颜:盛世独莲雪

    醉红颜:盛世独莲雪

    最初的一个梦,冰冷的雪花在面前放肆地盛开,大漠的夜帝告诉我,会有一个人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成就一个传奇。所以在孤独中一直等待。当漫长已经不再漫长,当孤寂已经忘记孤寂。当未来浸染了夜的黑色,伤痛被冰雪化成透明。你一袭白衣而来,披着灿烂的星辰,跪伏在我的眼前,澄澈的眼神,乌黑的云发,却将生死枯荣摒弃在红尘之外。若人生只如初见……你是天山上最圣洁无瑕的莲花,而我是碧空之下翱翔的雪鹰,日日夜夜盘旋在苍雪之巅,看你含苞,看你绽放,直至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