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6300000004

第4章 吃到灵魂都醒来(4)

“西”方人的乡愁

文/苏美

锃亮的铜壶闪耀着烫手的光芒,火在炉膛里,香气直冲鼻腔,茶的浓郁混合着奶的浓郁把人的心敲得叮当响。茶壶盖哱哱跳动时,我爸就提着铜壶把手,把煮好的奶茶从火上拎开,放在桌上垫着的抹布上。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今天这么精致而琐屑的生活,热茶上桌也没有杯垫或者隔热垫,只有干净而且干燥的抹布。冷却片刻的奶茶被打开,我爸用指头捻些盐粒撒进壶口,再盖上壶盖,像摇晃一个宝瓶似的摇晃几下,就把妙不可言的奶茶倒进我们的瓷碗中了。

好啦!喝吧!

我爸伸手在大盘子里拿起一只馕,用力从中间扯开,将圆圆的馕扯成几牙儿,分给我们。

好啦!吃吧!

我们就着浓郁火热的奶茶,吃着刷着羊油、嵌着洋葱粒和芝麻的馕,开始了慢慢长大的一整天。

这是关于我爸为数不多的几段安宁的回忆,不用“温馨”或“安静”,是因为记忆虽然极不可靠,事件经常被主动或被动地删减、筛选,但那气氛是无法伪造的,它肯定不是温馨或者安静的。事实上,我家的饭桌上从来安静不了,不是我爸褒贬菜色,就是挑剔子女们的吃相难看,再加上我妈对他的反驳,哄着我们多吃两口蔬菜,再不就是谁起身取一柄勺子,谁呼喊着顺道带来几瓣蒜,谁让谁递过来烟灰缸要吐一吐花椒粒,谁的汤匙叮当敲着碗边又被我爸训斥,总是这琐琐屑屑的动静和习以为常的训斥。但只有在早餐时,气氛完全不一样,没人挑剔什么,没人忙活什么,也没什么需要反驳和训斥,大家都很放松,垂手垂脚地等着我爸分完奶茶和馕,所有人就都安安宁宁吃起来。

三十年过去了,我爸依旧保留着给大家分饭的习惯,虽然在我妈看来这既不卫生也略显父权。我爸已经老了,即使看不顺眼也不太说话,可能是示弱了,可能是绝望了,也可能是宽容而后彻底看开了,或者是体力精力跟不上懒得操心了,子女的事除非涉及他,他很少评断。五六个人围一桌吃饭倒很安静了,少有人说点什么,偶然谁提起什么话头,也是三言五句就收官了,急着吃完喂孩子的,赶着看韩剧去的,边吃边刷手机的,惦记吃完晚上还有聚会的,最吵闹的就是电视机和小朋友,一桌子菜倒也被吃得精光。相反却是有奶茶和馕的早餐时光颇有生机,睡眠充足,一早上也没有什么社交安排,饭桌上倒也是安安宁宁。老两口就着眼前之物回想起当年在新疆的日子,又感慨又悲叹,子女们嗯嗯啊啊地敷衍着,突然也就想起小时候在喀什和乌鲁木齐的一些趣事,向父母打听儿时玩伴的下落。活泛的女婿们借机给老泰山抬抬轿子,惊异于新疆的壮美与艰苦,而孩子们只觉得好奇,“为什么奶茶是咸的啊?我要喝甜的!而且为什么里面没有珍珠!”喝着热腾腾的奶茶吃着馕,我爸会说“吃吧!”“喝吧!”,我们也就安安宁宁地边吃边聊。可是这样的机会都很少了,子女们早都四散而去,一年难得回家几次。而且我们全家早已搬离新疆,在中原区定居,这里既没有好牛奶,也没有足够糙的砖茶,更没有像样一点的馕,我爸所能力保的恐怕也就是这分分食物的传统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各自西进新疆,后来相遇结婚,生下了我,所以我是标准的疆二代。而后父母开始想尽办法让我离开新疆东进中原,这也是典型疆二代的际遇。作为疆二代,我会面临很多奇妙的问题,比如切糕你吃过没吃过,比如本着开锁找贼的逻辑向我咨询如何防小偷,假如有足够的幽默感,我甚至可以调戏他们一下,因为这对我不是困扰。我离开新疆后,最大的困扰是:早饭吃点啥呢?

早饭最不好伺候:大睡等于小死,初醒的朦胧裹挟着“白死一回,我怎么依然是我”的起床气,让人食欲寥寥。早饭也最不好铺排:据说早餐应该吃得像个皇帝,但除非鸡鸣即起,到底难免到车站来一套煎饼,慢说像皇帝,不像翻垃圾箱又被追打的野狗就算好了。在我还笃信心灵鸡汤、并践行女性励志法则的年轻时代,曾经辗转在中原的油条豆浆和西洋的面包黄油沙拉之间,想要在早餐里寻求自信、自尊、自强的鸡血蓬勃感和确定无疑的归属感。但结果令人沮丧。你的胃才是你的经纬度和归属感:虚假繁荣的油条,居心叵测的沙拉酱,无聊寡淡的稀饭,过度膨胀的面包——相顾无言唯有烦满腔。据说内急之际选书,可以一窥潜意识内对书籍的偏好,那么初醒之时和食物的关系也可以这么描述。睁眼喝不上一口奶茶,吃不上一口馕,简直觉得生无可恋。

我的故乡是新疆喀什,1991年我离开喀什北上乌鲁木齐,1994年东进西安而后一路颠倒,最终定居青岛,再没回过新疆。从地图上看,喀什和青岛的距离就是整个国土的纵深,从沙漠游荡到大海边,相隔了二十年和一万里。二十年完全有资格被描述为“斗转星移”,可惜我不识星象,对其移动方式缺乏认识,但二十年前某个夏天的夜晚,我似乎确实立在自家小院,透过葡萄架见过哪里来的一天星斗,这些星斗照耀过无数活过然后死去的人,它们在某个夜晚扑进我的眼眸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也很有可能它们此刻正在践行科学法则,探照灯似的旋转过二十年,正照耀在青岛我居住的小区里,连同那些瘦骨嶙峋的树、门前的垃圾站,以及小超市门前的象棋摊。一万里的距离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找不到哪里有卖馕的。青岛作为沿海城市,不唯“阔”而且“洋”,满街的西点屋星罗棋布,甜腻之处难与君说。好容易在一处土里土气的大集边上找到一家烤馕店,不久也就人去馕不见,令人扼腕。

有了年纪,就爱下厨房倒腾点儿吃的。糊弄外人这叫“热爱生活,关爱家人”,打一幅正能量女性的幌子,其实这幅大斗篷里藏着的不过是那么点小心思: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从前以为能掌握命运,征服自然,超越自己,而今人生过半狂心早歇:得啦,快别一惊一乍啦,连自己家里的几十平方米都征服不了、掌握不了,不如倒腾点好吃的,激发一些稍纵即逝的幸福感也是好的。风吹一棵树二十年树也歪了,一股长风吹一万里也消散了。我离开新疆这么多年,别说破烂家什,就是语言、记忆和亲人都走一路丢一路。假如我今天还能说自己是新疆人而不心虚,那就是我还能做三两道新疆菜。遇到重大节庆,羊肉是一定要的,大盘鸡是老少咸宜的,拉条子因为费时费工尤其能显示待客的诚意。可是早餐我始终解决不了,奶茶我可以自己煮,无论是茶不对劲还是奶不是味,多少有几分相似用来解解乡愁,但打馕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土豪活儿。因为它不是在锅里倒腾出来的,你得先打出来一座馕坑才能在里面捣鼓些名堂。你想想“坑”这个物件有多大体量,我小小的厨房怎么敢奢望。

经常遭遇这样的说法:网络开启了全民非理性时代。大概是一旦出现公众话题,开放的网络讨论就让人瞠目结舌、眼界大开。这些公众话题中既涉及高官落马、对敌一战等要求相关知识才能参与讨论的事件,也不乏明星绯闻和当街便溺这类参与门槛不高的故事。百态人间,世情温良,大概都在排山倒海般的评论里一页页被刷个明白。但我不得不说,我见过波及面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广且绝无定论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吃。豆腐脑是甜是咸?粽子里该不该有肉?五仁月饼是不是欺师灭祖?这些话题都曾掀起过欢乐的吐槽大赛,其基本阵营大致是南北为界,南方人和北方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和方法迥然不同,但到底也是各有滋味。而我竟然无法参与任何一方,因为我是“西”方人。作为一个“西”方人,我的疑问一直是:奶茶是甜的,你们不觉得有问题啊?!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烤箱烤馕?我只好这么回答,这就和你们中原人身在美国用烤箱烤红薯是一个方向上的悲鸣。乡愁是愁,跟饿不饿的关系不太大。也有人更异想天开,说你去买个比萨,把上面七零八碎的东西去了,底下那个不就是馕?这都把我逗乐了。

乡愁不是病,而是病症。它夹杂着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心思。异乡人,漂泊感,这都是虚无缥缈因此不得不精炼的,因其精炼所以难免抽象,又因其抽象必定大而无当的概念。丢了魂儿的人在哪儿都是异乡,去哪儿都是漂泊,离家在外百般不适,过年真回趟家恐怕也是度日如年,看什么都是恍如隔世,和谁都是格格不入,生出很多相见不如怀念的狠心思。但故乡的吃食却始终实在可感,既朴素又热腾腾的,透着暖和劲儿,在那些“怎么都不对”的日子里,像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你感觉一切都还没那么糟,吃饱喝好睡一觉起来,原来也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

岂曰无肉,岂曰无酒

文/JX

距离上一次在姚先生家微醺夜归已经三年了。在他那美如桂林山水的寨子前,我曾经说,希望下次能直飞在他们寨子就能看到的荔波机场,这样就可以直接上山访旧了。我希望有机会重回黔南,重回坡顶寨,我希望在姚先生家再啖酸肉,再饮梅酒。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却意外在报端看到荔波机场因为客流不足而遭关闭的消息。

在水族聚居的黔南地区,无论是荔波还是三都,都急切地呈现出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县城面貌,在这种景观里寻找地方风味食物并不容易。荔波毫无悬念地新建了宏大的县城广场,夜间的广场上也毫无悬念地闪烁着大型电子显示屏,播放着狂野嘈杂的音乐,挤满了广场舞铁粉,旁边的小吃夜宵街上都是些酸汤鱼、烤肉串、炒田螺、炒米粉之类大路货。寻找真正的水家食物可能需要走出已经迈上现代化道路的县城,回到村寨之中去。令人惊异的是,在数年之后,为了帮助记忆,我试图寻找当年在水族村寨中拍到的食物照片,却发现所得寥寥无几。一定有什么原因阻止我举起相机,我努力回想,可能是食物的匮乏、平淡和缺乏视觉冲击力,光线差,颜色暗淡,食具也毫无美感。虽然山清水秀,但是水族村寨缺乏食物,尤其是肉食。我记得在访问一个山寨时,当地陪同者提醒我一定得在乡镇街上买肉,否则可能中午就只能酸汤白饭了。地图上看起来不过是数公里之遥,绕行山路却费时近一个小时,村寨里的人们不会每天都去街上买菜的。当天带进寨子的十斤肉成为我们和应邀而来的村民的主菜,也是大家酒酣饭饱、情绪高涨的助推剂。在阴凉潮湿的山里,猪肉的最佳烹法永远是火锅。山里的火锅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就是红泥小灶上的一口铁锅。餐桌则是专门制作的低矮而且窄窄的环状桌面,拆装极为方便。火锅配料简单甚至单一,山中什么野菜正当季就吃什么。当时我吃的是一种长在屋前屋后的不知名大叶蔬菜,看起来和观赏植物一样,但是美味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同类推荐
  • 细微的声音(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细微的声音(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本书收集了作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与文坛名家交往的文章约七十篇,包括近眸名家、名家故事、名家书信、怀念名家、名家说我、我与名家、我“读”名家有感等七个专栏。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白是一种重

    白是一种重

    诗集分“魂系潇湘”、“缘于真爱”、“源头的水”、“无关风月”、“返回真实”共五辑,收录了作者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部分诗作。他写故乡,写亲人,写爱情,写永州的山山水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之情。为什么取这个书名?一番的解释是他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念,他认为诗歌是一种信仰与追求,白色是一种最干净纯洁的接近于灵魂的颜色,而他一直强调的是用灵魂与心在写作,所以白色又是一种诗歌追求的高度。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热门推荐
  • 倚天伏魔传

    倚天伏魔传

    (要龙套的评论说一下)老子纵横天下,爱恋妻子,一起闯天下!……辱败?笑之九霄,得师狂修,日月如梭逝如水,百年因所皆知,待时日到来,实力因炼皆果,只待震撼世界,统之天下,可好景不长,吾师之心孽薛破之,主师之战……!
  • 没有军籍的战士2

    没有军籍的战士2

    本书接着第一部描述“特殊年代”结束,欧阳娜、文婉相继返城后,主人公文欣的生活经历和他家乡发生的故事。
  • 小人物的修真传

    小人物的修真传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你最想改变什么????一位平凡少年偶然间得到一件穿梭时空的神秘之物,却不曾想这一切并未如预想的那般简单.
  • 郎在江湖

    郎在江湖

    来到大明,他是一个官二代;在清官老爹的严苛要求下,他的前程一片美好。但权阉当道,一夜之间他家破人亡,奢靡风流的少爷生活顷刻破产。他不得不远遁江湖,踏上复仇之旅。沉冤得雪之后,他又承担起家门崛起的重任,奋威朝堂,文治武功,谱写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侠义之歌和种马一生。惩恶扬善、开疆拓土、乾坤逆转……还有那无尽风流,尽在本书中。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霸道总裁之伤不起

    霸道总裁之伤不起

    被称为恶魔之子的十二月暗黑骑士,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但为啥她婉容的经历就辣么的坎坷?好吧,但她收获了很多,但不代表她要收获辣么多的烂桃花啊!好吧,但她还有一份真挚的爱情,但为啥?明明在现代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最后终于在一起,美好的结局不应该是从此公主啊呸!她和他在一起生活么?可是,她欲哭无泪的看着古风家具,接受着无法接受的事实?她!就这样穿了?!唉,振作起来,找到自己的男人,到达实力最巅峰撕破虚空回去!但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双手在推进这一切的发展,终于,一切真相大白,幕后黑手竟然是!咳咳,辣个啥,要想知道是谁,就看去吧!
  • 残狼血志

    残狼血志

    曾几何时,有人问我。你提起过的残狼血志是什么?是古书典籍?还是民间小说?又或者是某个神话延续衍生出来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许久,却依然没有答案。因为自己根本不知该如何回答。说各种因素都存在?说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还是我自己臆想出的神话故事?其实,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一部让人觉得会有无限可能的小说.里面有自己的故事,也有他人的传说,甚至于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残狼孤月,夜语还殇,风轮月转,血志命天!
  • 域殇

    域殇

    有人说:天上的鹰,地上的人,彼此看对方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站在珠穆郎玛的峰顶上,他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有大智慧。极目远眺,山下的世界竟也如同天空一样,变得那样的遥不可及。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身体随着飘散的白气剧烈的颤抖了起来。望着山下的世界,他淡淡的吐出两个字,仿佛用尽了一身的力气:好冷。
  • 邪王追妻:异世折翼天使

    邪王追妻:异世折翼天使

    她,是新晋神王,表面上要历练,实际上却是上天一次又一次对她命运的考验。“等我……”他这样说。殊不知,这一句话却成了虐心的阻碍。她徘徊,她心痛,放不下他,又拒绝不了“他”。一场追妻计划悄然开始……
  • 猫之泪

    猫之泪

    据说黑猫通灵,据说黑猫是邪恶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据说猫有九条命,每一次死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的都是新生……假如猫真的有九次生命,假如我可以回到我们相遇的起点……一切是不是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