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0900000028

第28章 知行合一的秘密

王阳明与众门人观白水,登杖锡,至雪窦,上千丈岩,本来打算从奉化取道赤城到黄岩与黄绾会合,再去同游天台、雁荡。

但此时久旱无雨,从千丈岩下来,看见赤地千里,山田尽皆龟裂,心中惨然不乐,游兴顿消,便取消了黄岩之行,径直从宁波乘船返回余姚。

这一趟四明山之游,徐爱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王阳明先生在登山观水时,所阐发的“心即是理”及“知行合一”理论,使他眼界大开,洞悉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本来想趁与师归越这段时间,好好向老师请教学问。然而他在外为官,亦久未返家,父亲非常惦念儿子,听说他这次回家省亲,但抵越已久,却还未见其踪影,便托人捎信催他尽快回去。

既已陪师同游余姚山水,加上老父督促甚紧,省亲假期已过大半,是该返家看看了。

得知爱徒即将离开,王阳明心甚怅然。不过徐爱陪同自己返回余姚,眼见返越已三月有余,而假期有限,老父思儿心切,回家看望一下父母也在情理之中。

五个多月前,徐爱在京师初见王阳明,接触了心学理论后,亦曾与黄绾、顾应祥他们就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展开过辩论,却没有什么结果。

在游山观水中,经王阳明因机缘巧加点化,徐爱虽觉极有收获,不过终究还未透彻。

这天晚上,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乡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已入睡了,唯有王家的一间书房还亮着灯。

徐爱与王阳明相对而坐,明天就要离开先生了,他对于“知行合一”的说法,还有些疑问要向先生请教。

听说徐爱尚没有完全领会知行合一的精义,王阳明很理解,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弄懂的。

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看着徐爱,和蔼地说:“你试举个例子,我们来分析一下。”

徐爱说:“如今人人都知道对父母应当孝顺,对兄长应当尊敬,但实际上却不能做到,这便说明‘知’与‘行’分明是两回事。”

王阳明感叹道:“很多人都有这种看法。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由于人们的心被各种私心杂念所隔断,已不再是那个知行的本体了。

“到达了心灵的极高境界,是没有知而不能行的。如果知而不能行,只是没有真正知道而已。古圣先贤教人不论是做治学致知的学问,或是做修身实践的功夫,其目的正是要恢复那知行的本体,而不是只要你那样去做就行了的。

“要恢复这个本体,即是要恢复自己心灵那种最本能的反应。如《大学》里就举了一个真知真行的例子给大家看:真正的知与行,就如同见到了漂亮的东西,出自本能地就喜欢它了;也像闻到一股极臭的味道,马上就起恶心欲呕的反应。

“看到美好的事物,这个过程属于‘知’;喜欢美好的事物,此过程属于‘行’。当你一见到那美好的事物时,你的心就出自本能地喜欢了,而不是见了后,又另起一个心去喜欢。在那见到美好事物的一瞬间,就是知行本体的呈现。闻到极臭的味道也是如此。”

王阳明在这里所说的“知行的本体”,正是“心”的本来面目,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无意识”或“本体意识”概念与之类似。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心的本来面目与“道”相通,也就是说,达到一定的境界,心能够洞悉大自然的规律,并与之合而为一,是创造天地万物的源泉。

一个人的思维、意识越接近这个层次,“知”与“行”的差别就越小,所具有的能量和智慧就越大。当发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后,“知”与“行”就完全没有分别了,这时所展现的智慧和能力是无穷无尽的。

而有时我们很想去做一件事,但又不能付诸实施,这就是因为许多乱七八糟的杂念充塞着我们的大脑,将想做这件事的念头与本体意识间的能量通道隔断了。如果一个想法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是无法采取行动的;即使采取行动了,也很难坚持下去。

要想做成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达到“真知”的状态,也就是要抓住最初的那个念头,把它放大,保持住那种喜悦的感觉,让这件事在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生动的心理意象,从而启动一个威力无比的能量系统,让整个身心围绕着这件事行动起来。

那些最初的反应,往往就是知行的本体在空灵的状态做出的,不曾有私心杂念隔断过的反应,如不及时抓住,以行动进行巩固,很快就会稍纵即逝。

王阳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假如一个人鼻塞的话,虽然那股极臭的味道就在身边,他不曾闻到,就不会起厌恶的反应。但这只不过是他未曾真正闻到臭的味道罢了。就像说某个人真正懂得孝、悌之道,必定是这个人已经能笃实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总不能是他只是知道说些孝、悌的话,就可称为懂孝、悌之道。

“我们自身的感觉也是如此。如知痛、知寒、知饥等,必须真正是自己身上痛了、知道冷了、肚子饿了,方才是真正地知痛、知寒、知饥。如此来说,知行如何分得开?”

圣人教人做修身的学问,必须在平常具体的行动和感觉上下功夫,即要抓住内心美好的、本能的、自然的反应,不断培养它,方才可以称之为“真知”,不然就是不曾知道。

同类推荐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热门推荐
  • 十八未满红嫁娘

    十八未满红嫁娘

    年少被弃,沦为他人养女,本以为会是幸福的开始,却不想噩梦潜伏。虽年未及18,却已成了那看似幸福的红嫁娘。
  • 化天斩仙

    化天斩仙

    主角本是地球人,穿越异界遇故乡人。传授逆天功法,天才尽出的世界,看凌钺如何壮大炎黄魂!谁敢阻其证道脚步,必化天斩仙!
  • 魔葫天尊

    魔葫天尊

    真灵大陆,强者为尊!亿万生灵,干戈不息!一个从天而降的紫金葫芦带着江陵重生到一个落魄少年身上,从此一个绝世妖孽横空出世,一只葫芦熔炼万千神丹,一柄葫中剑横扫九天十地!“什么?我为何如此妖孽?因为我的脑海里有一只葫芦精……”
  • 穷开心

    穷开心

    中国有数百万贫穷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后踏上社会,面对的是高物价、低收入,花钱地方多、挣钱渠道少的窘境,以及无限多样、不断攀升的各种需求,他们变得更加贫穷……财富的匮乏,使他们丧失更多:机会、名声、地位、尊重、力量等等。本书以此为背景,讲述两个穷苦出身的亲姐妹,正经历着贫穷所造成的各种痛苦,但因为个性与价值观的不同,更因为遇见了不同的爱人而在人生的关键问题上做出不同的抉择,最后走向不同道路的故事。书中的穷大学生们,有些人能看破一切、乐天知命、从容生活;有些能不断投资与超越自我,走向美好未来;有些却争强好胜、如狼索取,落得众叛亲离……每个人都有不同命运,这又能给寒霜苦读之后的寒门子弟如何的人生启迪。
  • 穿越之绝色三妃

    穿越之绝色三妃

    慕容华“嘿!听说有个地方特别神奇,那边的人穿的都是古装,空调、冰箱、电脑样样没有,要啥没啥。”云菲“哇塞!那不就是活生生的古代嘛!?想不到21世纪还有这样的地方!”云冰“Ohmygod!我的论文就写这个了,那些老古董就等着接招吧!”但是......这不是'好像'古代,这就是古代啊!!!谁来告诉我这些妖孽都是谁!?啊啊啊!!不要抢我闺蜜!
  •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暮光的救赎

    暮光的救赎

    【萨麦尔,简称赛尔呢。】简单的一句话,自己的名字就被如此的敲定。脑海中关于自己的事情已没有太多的印象,是的,我的存在已经被剥夺了。但是,究竟那残缺的记忆片段中的悲惨,是以我为主人公的吗?为了自己的记忆以及存在,必须得——【如果你不去讨伐魔王的话,我就不会告诉你关于你的记忆哟?】明明是为了自己,却不得不背负起全世界的命运,这种矛盾……(或许,偶尔客串一下勇者也不错呢?)是的,为了自己,为了一直渴求着的记忆,为了得到救赎——让这本讲述关于异界而来的勇者,已不再平凡的少年的故事书翻开扉页吧……
  • 魔武无极

    魔武无极

    自幼没有亲人,机缘之下拜了一位高能为师,跟着师傅一起修行!看主角如何踏上巅峰,
  • 魄灵元

    魄灵元

    世间,强者为尊;功法,造就众派;灵纹,泯灭苍穹。世间有两种灵力,一为光,一则为暗,可分五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包罗万象,败者为寇;看窗外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谁主沉浮?当神界功法落入凡间少年手中,又将会与传统功法擦出怎样的火花?
  •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小说,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当代青年的精神现状,揭示了社会公共问题在人的生存中折射出来的真相,并具有探索和追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