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6200000025

第25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北枕长江水,东临鄱阳湖,襟江带湖,是大自然的造化。登含鄱口远眺,水依山而显神韵,山临水而显灵气,山水辉映,神灵相济,浑然为一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百年来,庐山引无数仁者、智者竞折腰。他们来山中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雄才、志趣,为庐山浓妆淡抹,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在这色彩斑斓的人文光彩照耀下,你会发现庐山那朦胧幽静的山水美景,并不是庐山秀美的内涵。而她那绿荫摇曳中的禅水长流,她那磅礴云海中的日出日落,她那乱云飞渡中的横峰侧岭,才是庐山最有魅力、最有价值的美。

(一)

庐山,集古今中外六种宗教于一山,因而有人称它为宗教山。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佛教。

“自古名山僧占多。”可是,中国最初著名的寺院都是建造在繁华的城市。这样不仅方便社会上层人士礼佛,而且有利于得到权贵者的支持和宗教影响力的传播。这种情况直到东晋年间,因为一位高僧和一座山的偶然历史机遇出现了转折。东晋高僧慧远,为避战乱离襄阳计划去广东罗浮山。当他途径庐山时,庐山的幽深空灵感动了他胸中的佛主旨意。于是,他变更计划,率众弟子入庐山建造东林寺,并创立因修行方法简捷易行而独树一帜的佛教净土宗。慧远在庐山36年,以其清新的禅风,一扫庐山的沉闷与寂寞,他修禅弘法,收授门徒,译经释典,撰文立说。一时间庐山上下,丛林鹊起,袈裟如云,以东林寺为核心的庐山名扬大江南北,与长安齐名,被公认为当时的中国南北两大佛教中心,而东林寺也成为中国寺院走进山林的代表。

其实,慧远不仅仅是一个博通多识的虔诚高僧,他更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宗教人物。在庐山,他牢记恩师道安的“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的教诲,凭借自己兼通儒、释、道的广博才识和在上层人物中的影响力,穿梭于东晋朝廷权贵之中,协调世俗与空门,沟通政治与宗教。他得到当权派的认可,为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他以诗交友,以文会官,深得广大文人和士大夫的欢迎和敬重,形成了一个以东林寺为基地、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的佛教研究中心。同时,他注重修行,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动为弟子做出表率,培养了一批学识俱佳、能独挡一面的传播净士宗教义的高足。慧远高僧在庐山虽然拒绝出山做官,不介入政事,摆出超脱世俗的姿态,但是他敏锐观察,准确把握山外社会的政治气候,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广博学识,终于使东林寺成为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名冠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无限青山行不尽,白云深处老僧多。”东林寺是为始作俑者。

庐山,云雾缭绕之中,除了佛教外,还有源自中国本土的道教和从西方传来的基督等教派。道教徒最早来到庐山,他们扛秦皇汉武祭拜庐山之大旗,在庐山为道教摇旗呐喊,书写了庐山宗教史的首篇。他们以神为体,以空为宅,道合无为,欲将庐山营造成一个寡欲清净的道家神仙之庐。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以至于清代戏曲家李渔在庐山废弃的简寂观仰天长叹:“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三千妙谛,出我先师”。基督教是挟帝国主义列强势力进入庐山的。传教士李德立不仅巧取豪夺,将西方的别墅规划到庐山上,而且使基督教势力在庐山甚嚣尘上、不可一世。教堂十字架后的触角延伸到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被赶出中国,庐山上的基督声音日渐衰落,风光不再。除了基督教外,近代在庐山传教的还有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岁月沧桑,星斗变换,当年各领风骚的六大宗教将它们风格各异的建筑遗迹留在了庐山,如今老树新枝,重显生机。信奉神灵的人来到庐山,看香火袅袅,听梵音阵阵,于是他们心中油然共鸣,哦,庐山,宗教山,神灵的伊甸园。

近代学者胡适上庐山考察东林寺后曾这样评说道:“东林寺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胡适当时的评说,经过社会历史检验,应该是言之有理。因为佛教目前在中国、在庐山,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推而广之,对传播在中国土地上的其他宗教,如果要生存、要发展,胡适的评说不知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

庐山,苍润高逸,秀出东南。自古以来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来这里挥洒文采,寄托情志。然而,面对同样的山水,因为他们的思想志趣、观察角度各不相同,他们笔下的庐山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白居易由山里山外的气候差异看到了人世间“别有一番天地”的理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在山中看到的是哲学。“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第三次登庐山时写下的。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他眼中的庐山就是山水之美,可是他把山水的气势与悠然流自胸中的感受交融得大气磅礴、浪漫飞扬。1201年后,当代伟人毛泽东来到庐山,他从众多吟咏庐山的诗歌中独独挑出李白这四句诗,亲笔书赠庐山党委诸同志。后来,毛泽东又书写这四句诗送给痛失爱人的儿媳刘松林,籍以安慰。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许诗人对庐山灵性的感悟是相通的,毛泽东初登庐山即诗兴大发:“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与李白浪漫的山水诗歌不同的是,毛泽东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笔下的庐山不仅有山水田园,更有领袖的治国理想,他把这种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庐山风景的动静、虚实结合得如此清新,让我们读之,一咏三叹,品味无穷。

中国的文人雅士不仅喜欢寄情于山水,而且还有隐居在山林的爱好。其中,生于庐山、卒于庐山的陶渊明独树一帜。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曾读书明志要“大济苍生”,他也曾五进仕门,后来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去彭泽县令回归庐山。在庐山,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了官禄,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于是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田间劳作虽然比较艰辛,庄稼种得也不好,但是心情看来还不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与仕位上的物质生活相比,陶渊明隐居乡里穷愁潦倒,有时甚至需要靠借贷来维持,但是恬静悠然、高雅淡泊的庐山似乎暗示了他对桃花源里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于是,在他的笔下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诞生了。陶渊明不仅开创了田园诗派,为中国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也将中国文人的隐逸文化推向了顶峰。

中国的士大夫历来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说陶渊明归隐庐山是独善其身,朱熹在庐山办白鹿书院应该是兼济天下了。

白鹿书院源于南唐时代的庐山国学。南唐中主李璟登基前曾隐匿庐山筑台读书6年,他登基后,“未尝一日忘庐山”,在白鹿洞建庐山国学是他回报庐山的礼物。然而随着短命南唐的灭亡,庐山国学也在兵火中灰飞烟灭了。直到南宋,朱熹出任南康知军时,他开始了白鹿书院的修复工作。他首先申奏皇上得到恩准,然后不辞辛苦地去筹措院田,修建院房,制定学规,聚集名师高徒于洞中讲学。朱熹亲自制订了白鹿书院《学规》,提出了书院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章程,他把《学规》中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他探索用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来落实和推进这种教学实践。他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把学院作为他理学教育的示范和试验基地,从而把白鹿书院带上振兴之路,冠嵩阳、岳麓、睢阳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同时《学规》也为中国封建教育的最高法则。直到现在,《学规》中规定的五个学习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仍然受到众多学子的推崇。

南康知军官位并不显赫,朱熹在此位置也仅仅是为官三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在于官位,而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文化、教育、传播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泱泱五千年文明中国的厚重文化底蕴离不开文化的累积、教育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庐山是中国的一座文化高山,并没有丝毫的拔高。

(三)

庐山的恬淡灵逸在大自然岁月的轮回中亘古不变。然而,活跃在她的风景中的历史人物,却在不断地消散和聚合。庐山的史卷翻到了近代。近代的庐山上翻卷更多的是中国的政治风云。1895年,一个叫李德立的英国人依靠大英帝国的强权向腐朽的清政府施压,“租借庐山牯牛岭之东长冲谷999年”。此后,18个国家按照李德立的规划,在牯岭先后建起了近千座别墅、宾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政治人物走进了庐山。1926年12月4日,北阀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登上庐山,他与国民党要人住在一家叫做仙岩饭店的宾馆里开会。4个月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屠杀共产党人的“4.12”政变。“4.12”政变三个月后,还是那家叫做仙岩饭店的宾馆,中共领袖翟秋白、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一行九人在这里举行秘密会议。会后,中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击国民党的第一枪。从此,庐山卷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漩涡。

与仙岩饭店相比,牯岭长冲河畔的“美庐”别墅名气更大。因为掩映在庐山绿荫深处的“美庐”,在更辽阔的时空领域中,见证了国共最高领袖的政治风采。

“美庐”曾经是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他在这里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制订围剿中央红军的计划。后来,他又在这里与中共谈判,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他在这里酝酿和决断对日全面抗战:“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决心。”后来,他虽然被迫离开庐山去重庆,但是,他在这里发出的历史强音,最终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又回到“美庐”,他在这里规划建设国民政府的“夏都”,他在这里8次接待美国特使马歇尔对国共两党的调处。后来,调处失败了,内战爆发了,而他也永远地告别了庐山。蒋介石一生中有20余年与庐山有关,他在庐山的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主要在“美庐”里,他情有独钟这个夏都行宫。当他离开了深深眷恋的“美庐”时,他在别墅院内的一块天然裸露的岩石上题刻了“美庐”二字。美丽的别墅,美好的庐山,美妙的时光和佳人。岩石上的“美庐”两字凝固了蒋介石的无限怅惘。蒋介石,有人辱骂他是独夫民贼;有人尊崇他为民族领袖;有人称赞他为追求基督信仰的民主捍卫者。众口虽然纷纭,盖棺尚未定论。但是,有一点评价应该是一致的,蒋介石是一个非凡的人!

蒋介石离开庐山十年后,中共领袖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庐山。他在这个清凉世界里召集中共的高级领导人开“神仙会”,不知安排会议住宿的人是否有意为之,毛泽东不经意地走进了“美庐”。刚在“美庐”歇下,毛泽东就开始读《庐山志》,之后,他在二楼居室蒋介石当年使用过的雕花檀木书桌上,一气呵成了那首著名的《七律·登庐山》“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对庐山的喜爱,以及他理想主义的激情洋溢在他的诗歌中。由于中共领导内部民主机制的缺陷和中共领袖性格上的缺陷,这次庐山会议不仅偏离了预定的目标,而且毛泽东和他共同开国的功臣、战友彭德怀彻底分手了。两年后,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庐山,他在这里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一次,毛泽东入住新落成的芦林一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规划中的“夏都”总统办公室、中央大礼堂就集中在芦林。毛泽东虽然白天在芦林一号工作,晚上依然住在“美庐”,工作之余游览庐山风光。这一次毛泽东在庐山住了两个月,充裕的时光,轻松的心情,壮丽的风景,毛泽东不由得又诗兴大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波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的情怀,一个理想主义、一个革命斗士的情怀,跃然于纸上。毛泽东说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70年8月,毛泽东第三次上庐山,他准备在这次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逐步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国家秩序。然而,他的法定继承人公然违背他的意志,坚持设国家主席。自信永远不会被击败的毛泽东震怒了,他在庐山又一次击败了对手。然而,毕竟年事已高,又是与法定继承人的分道扬镳,毛泽东从此衰老了许多。下山后,他再也没有机会登临庐山了。

“美庐”是中国唯一一幢国共最高领导人都曾经住过的别墅。徜徉在这里发现,“美庐”不仅是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政治领袖温馨的家园。宋美龄在这里种下了她所喜爱的美国凌宵花,蒋介石则从奉化老家专门移植了他所喜爱的竹子。宋美龄是在宁汉分裂蒋介石下台的失意之时嫁给他的,她相信蒋介石终有崛起之时。她说蒋介石对她就象是温柔的词客,而蒋介石也因为她皈依了基督教。他甚至感叹道,有了美龄女士的爱,才让他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美庐”至今还保留着宋美龄早期的三幅油画作品,画中风景一幅是庐山,一幅是南京莫愁湖,一幅是浙江溪口——她夫君的故乡,每一幅画都是她心境的写照。还是在“美庐”,毛泽东在这里秘密会见他20多年没有见面的前妻贺子珍。那一夜,我们不知道毛泽东在“美庐”内是如何思绪万千,但是我们知道,兴奋的贺子珍一夜未眠,与陪同她的老朋友水静不停地讲述她与毛泽东曾经的患难岁月。第二年夏天,贺子珍坚持再上庐山,她又一次来到“美庐”,她心有所思,喟然长叹:“毛主席爱庐山,他还会来的。”

庐山,掩映在绿荫中的近千座别墅,与周边山水树林浑然一体、迷雾朦胧,是一部尚未编印成册的近代中国政治画卷,“美庐”仅仅是其中最经典的一座。在老别墅中阅读百年风云人物的活动,品味其中的一件件趣闻轶事,一丝感触悄悄爬上心头:哦……庐山,中国的政治山。

初登庐山,匆匆行走在山水寺庙之中,感觉到它和中国的其它名山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再登庐山,细细品味那些老别墅,我感受到这些老旧房子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建筑和风景,而在于别墅中主人的故事。后来,在庐山中行走,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与这座大山有关的那些历史人物,是他们把遗迹留给了庐山,把故事留给了游客,把评说留给了历史;是他们赋于庐山以灵魂、生命、独特的魅力,淡泊恬静的庐山也因此变得如此丰润和神秘,足以让天下名山为之倾倒。在庐山,最常见的风景是阳光和树木,每当太阳悄悄地把霞光投进林木花丛下的山径上,每当山风轻轻地伴着你从林木花丛中穿行而过,眼前,林木摇曳,光影散乱,仿佛是一片绿海、一片幻海。我喜欢在这绿色的幻海中行走,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庐山是什么山?宗教山、文化山、政治山……我探索,我审视,但我仍然不敢评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风是年少的故乡

    风是年少的故乡

    本书精选了作者创作的数十篇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书评、影评等作品。全书分为四辑,包括:我们的青春似水流年,散落在记忆里的时光碎片,早晨掠过的翅膀,解构阅读。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热门推荐
  • 都市兵王至圣

    都市兵王至圣

    为兄弟两肋插刀,为至亲血溅五步。出手时,荡气回肠,风起云涌;停手时,温柔如斯,百转千回。
  • 旋风少女:花之恋

    旋风少女:花之恋

    电视剧结局是什么自己去了解吧,我就不用笔墨了,进入正文。
  • 流花剑

    流花剑

    诞生于凡间的莫云在成年后开启了亡父从次天界”中天域“家族带下来的血脉传承。并以此成长,一步步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任务。最后傲立九天。多少爱恨离愁,多少腥风血雨。且以身闯之!流花剑下亡魂泣,唯留桃花落满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轮回尸

    轮回尸

    孤儿云天问,无意间获得屈子传承,勘破五行之术,脚踏万千奇门!邪蛊,僵尸,鬼魅,妖怪,统统灭杀!女鬼,女妖,女神,女人,来者不拒!窥阴阳,炼元神,参天机!逆生死,踏轮回,傲苍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创世神之梦

    创世神之梦

    大家好哇这里小萌新,还请多多支持!过去与未来的冲撞,黑与白的争执,一切回归原点,不过一场繁华旧梦。
  • 绿医皇后:腹黑太子也风华

    绿医皇后:腹黑太子也风华

    她,一袭绿衣,医毒双修,能驭百兽,却被师兄师姐当成人人喊打的小怪物。他,一人之下,天之重华,腹黑狡诈,但一朝不幸从云端跌落遭遇八方追杀。当他们惊艳相遇,金风玉露,天雷地火。她助他重登权顶,他给她一世繁华。伤他者,万蚁噬身,毒入三脉,各路美男都只是过眼云烟。害她者,千刀凌迟,诛灭九族,三千后宫只愿她一人居住。众臣:“皇后乃国之妖孽,请陛下废后!”皇帝:“好啊,顺便也废帝吧,本人不干了,老婆咱扑蝶去!”
  • 王俊凯莫离晓

    王俊凯莫离晓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白衣血染,你依最好。王俊凯,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要爱上你,再也不要
  • 安燃岁月

    安燃岁月

    清冷孤傲,是自己的外表,自私自利,是自己生活的准则。我只想安静平淡地幸福下去。外表高冷却逗逼忠犬的程南,温暖却带着淡淡忧郁的张宸宇......世界那么大,何苦为难我?末世来袭,看这群学生如何在末世求安护己,看这个“自私”的女主又是如何一步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
  • 商埠雄魂

    商埠雄魂

    长夜神州,嵌明珠,赊店古镇。明清代,水旱码头,商贾蚁进。三百多载笙似歌,七十二条街如阵。鼎盛时,茶道通中外,四海近。春秋楼,烈火尽;长河水,流遗恨。莫忘却,浩劫人神共愤。济世经邦赖忠义,贸货易物靠诚信。舒长叹,千秋功与罪,从头论。——调寄《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