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7600000021

第21章 民族、历史、朝代(1)

中华民族与龙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中国的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不但全世界的华族都熟悉“龙”这种形象,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也从“龙”这个标记中知道它和中国的密切联系。这些事情,真可以说是十分微妙了。

然而什么是龙?哪里有龙?

一般人心目中的龙,和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完全是两回事。

龙在中国这片大陆上,上古时代,的确曾经有过古生物学家心目中的“龙”,山东的莱阳、云南的禄丰、黑龙江的嘉萨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都曾发掘过完整的恐龙化石。我国是保存完整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洪荒时代这些曾经在亚洲大陆上纵横逞威的大爬行动物,和今天人们心目中的腾云驾雾的龙完全是两回事。恐龙生长在“中生代”距今1亿年以上,那时不但还没有人类,而且连人类始祖的猿类也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只出现一些有袋类的哺乳动物。等到原始人类出现的时候,恐龙早已在地球绝迹,只在地层里留下它们骸骨的化石罢了。

那么,本来在生物界全无踪迹的中国式的龙,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有一首歌曾风靡了台湾和大陆,名字就叫《龙的传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历史学、民俗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最精辟的,无过于闻一多先生了。他的3篇作品《伏羲考》、《龙风》和《端午考》有力地解释了3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为什么这样有势力?它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帝王的符瑞?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总之龙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各种动物的混合体。

龙的传说历史久远。从殷契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迄今已3000多年,而出现龙的图案和传说就更早得多了,它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氏、潜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白龙氏、墨龙氏、飞龙氏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龙氏”,与后来《山海经》中所说的“龙身而人面”、“人首蛇身”的诸神,实际上都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族徽图腾。这种“炎裔黄胄”之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从龙的造型中,我们可以揣摩到中华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斗争和联合,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逐渐形成华夏大氏族。它的图腾也兼取被融合、吞并了的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譬如:鸟图腾、马图腾、鹿图腾、牛图腾、鱼图腾等。最后拼合成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具有着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上可腾云驾雾,下可遁地入海,它无坚不摧,不可战胜。它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创造力的象征吗?

龙的形象,已经越过历史的门限,跨进现代社会来了。现在,这么一个头角峥嵘、矫健活泼的龙的形象,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的象征,而且,进而跨越国界,成为全地球华族人士的符号。过去,神话在支配人,现在,人在欣赏神话。过去,人匍匐在龙的图腾之下,现在,龙的形象增添了人间的生活情趣。

“中国”探源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不同含义:①京师,即首都;②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③中原地区;④国内、内地;⑤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彼此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严格地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当然,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他们的国号都不叫“中国”。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北京。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由我国古称华夏省简称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解上说:“诸华,中国也。”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渥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统一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另有一说是尧分九州)。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9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弁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区。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记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文人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成,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把外国叫作海外。

“汉族”探源

关于汉族的形成问题,一直是一个在争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下面的说法,仅供参考。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诸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400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的,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

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

由于中国自秦汉以来,虽经过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多次反复,然而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发展为更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已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才发展成为各民族人民的自觉的认识,汉族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华民族名称歌

有人将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编成一首很有韵律的诗歌,易读易记,琅琅上口,十分有趣:

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

满族人为何称旗人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奋、勇敢的民族。原聚居于“白山黑水”的祖国东北。

其源流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肃慎”,战国以后称“挹娄”,南北朝、隋唐时,相继称“勿吉”、“靺鞨”,至宋、辽时又名“女真”。

到明朝末年,女真分成海西、建州、野人3个部分,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始爱新觉罗氏,年轻时经常往来于抚顺的马市,又曾多次到过北京,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并且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把分散的女真统一起来了。

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废除“诸申”(即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满州系满珠转音,梵称曼珠师利,汉语为吉祥,崇德时达赖班禅献丹书,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现在称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这就是满族名称的由来。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为了扩大军事力量,改牛录制为“固山制”(即旗制),设黄、白、蓝、红四旗,旗皆纯色,各旗仍以牛录额真率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重新建立了八旗组织,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又增设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合为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弟子八人分统八个旗。每旗属下均为本旗固定旗民,旗民都有固定的旗籍。

到清世宗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和部落的南迁,随着辖属的蒙古人和汉人来归的日益增多,除改进原有八旗外,又增编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构成了清代军事上八旗制度的整体,从而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这就是八旗建制的简略过程。

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政权和统一全国,八旗的军事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清朝实行了“国语骑射”、“旗民有别”的政策,对于凡属八旗的人,无论旗籍、住址、挑兵、选官、诉讼都自有体制,与一般人民不同,满族人日常亦不说是满族人,而自称“在旗”。因而人们就把都有旗籍的满族人,以“旗人”相称。

回族为什么称回回

回族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回鹘人,唐代迁往葱岭以西,和中亚、西南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以及中亚其他各族人在融合过程中,遇到成吉思汗西征,他们又被送回“中原”故土,这些回鹘人的后裔回到了“老家”,故称“回回”。第一个“回”字,代表回鹘人的“回”;后一个“回”字,表示他们从西方又“回”到了中国。那种回族族源外来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次民族大融合

同类推荐
  • 成语300句

    成语300句

    本书精选了成语中的著名作品300首,按照作品内容绘制精美典雅的插图,加以精当的释义,从而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并通过诵读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
  •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 瞧瞧这些奇迹

    瞧瞧这些奇迹

    本丛书共8个分册,分别涉及考古学、海洋学、地震学、气象学、地质学、细菌学、地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一套具有活力、具有创新力的儿童科普读物。你见过弯曲的石头吗?你听说过能唱歌的沙子吗?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大自然的奇迹无处不再。作者在本书中告诉读者,世界上奇迹无处不在。比如,我们身边到处是水,我们对水司空见惯。可你是否知道,水的特性真是非同寻常:水没有一种固定的形状;无论多小的缝隙,水都能钻过去;无论遇到多么不规则的石头,水都能绕过去。但洪水也能冲倒房屋,海啸引起的大浪也能吞没大地。水不简单,水有很多故事,有很多传奇。
  •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书中不仅将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囊括殆尽,而且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崇敬之情,那就是——不论何种文化,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它所创造的辉煌,都值得钦佩尊敬。
  •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见到了小飞侠彼得.潘。他们一起飞去了幻想国,那儿有美人鱼、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胡克船长率领的一群凶残的海盗。温迪跟彼得住在树洞下的家里,幸福地照顾着一帮孩子。直到有一天,温迪开始想家了……
热门推荐
  • 另类教官

    另类教官

    杨关东走出那里准备在社会上生存,为了生存他不得潜藏在学校。尽管如此,他依然不违初心,稳扎稳打,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美女学生,漂亮老师,大明星,富家女等纷纷追赶着他的脚步。。
  • 情有不甘

    情有不甘

    他是功成名就的名律师,她是平淡无奇的落魄孤女。遇到傅其深,是温思凉这辈子的劫难。那年,她父亲身亡无家可归,他在大雨中抱起她将她带回了家中,他温柔地抵着她的额头轻语:“思凉,以后我来照顾你。”她看着他漆黑的眸子心莫名安定,用力点头。他因恩师照顾她十年,可是,一切的平静都因她心中萌芽的感情而被打破。“傅其深,我不要你和别的女人结婚!”她向来温顺,可当他要和别人结婚时,她倔强地如同浑身长满刺的刺猬一样。情人节,她准备好了惊喜在家等了他一晚,却等到了他深夜带着真正的情人回家。她眼眶通红地看着他:“为什么要带别的女人回家?为什么不回家陪我过节?”他只是冷笑,不似当年的温柔:“思凉,你从来不是我的情人,更不是亲人!”每一次她都咄咄相逼,而他总是恪守位置步步后退。她绝望地看着他:“你为什么不能爱我?”“我只答应替你父亲照顾你,没有义务爱你。而且,我们相差十二岁。”————————他结婚当天,她遭遇车祸。医院醒来,对上的却是他凉薄的脸:“这又是你的苦肉计?”当她最终决定黯然退出,嫁给深爱她的男人的时候,他却步步紧逼:“温思凉,只要是个男人你就敢嫁?!”她冷笑扬眉:“傅其深,我这辈子只爱过你一个人。可你不爱我。所以,嫁给谁都一样。”
  • 乱青春

    乱青春

    我没有70后的成熟,我也没有80后的稳重,但是我有的是敢于拼搏和奋斗的心,因为我九零后。青春的道路上我并孤单,总有那么一群人等着我。他们陪我哭、陪我笑、陪我闹,我们在一起势必将青春进行到底!
  • 绝世高手废材逆天三小姐

    绝世高手废材逆天三小姐

    他聪明一世不可一世,二十一世纪的绝世奇才,只愿与心上人比翼双飞,谁曾想,等待他的却是刺骨的疼痛,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亲手断送了他的生命。谁又曾想,命运转折让她穿越到一个废柴身上,尼玛、、、、、说好的报仇呢?这让他情何以堪,什么,花痴、废物、神经病,什么都不能练得蠢猪。让我来拯救他?嫡母给他下毒,庶姐把他打得残废,庶妹给她使绊子,还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花信世家上下三百多口人皆视他为蝼蚁,能否逆转,谁与争锋!
  • 如期予梦生九阳

    如期予梦生九阳

    他说,灭蒙是为了见到她;他说,娶梦文清是为了和她有牵扯;他说,我的宫主夫人,不曾属于过任何人,但从今以后只属于你,也只会属于你。灭了她的国家是为了见到她?娶了她的姐姐是为了和她有牵扯?她想相信,但是那一声声朝别人称呼的宫主夫人却一次次的刺疼了她的心。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没有去看倾云之舞,这样就不会遇见你。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新任创世神官

    新任创世神官

    “你是谁?”“我是世界最伟大的神。”“那个……”“我是创世神。”“说完了吗?”“嗯!”……从此那位叫做郭晚的少年签下契约成为了魔法少……不,创世神。永远不要相信qb的话……从此郭晚卷入了神的战争。本作中有时候会埋伏笔或间接透露一些事情,所以章末作者的话(注释)很重要作者:皇庭旌(原名BenjaminMaterla)第一部分破坏神篇分主线(对应第一卷)与外章(第二卷)第二部分司命神篇(对应第三卷)由皇庭旌与√ERROR共同完成第三部分不死人篇由皇庭旌主笔,√ERROR进行设定考证。结局有好结局与真结局两个,目前三卷手稿全部完结,将在春节期间进行重编发布,敬请期待
  • 我在异界的那段日子

    我在异界的那段日子

    我都快记不得自己到底是谁,为何会在这么个地方,每日每夜都重复着同样的一个梦境,恶心,慌乱...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多久...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随手点击加入书架即可~
  • 凤浴火:帝妻要逃

    凤浴火:帝妻要逃

    在二十一世纪,她本是天才小姐,万人追捧,但为了他,她愿放弃名利,与他相伴,她付出她的一切,却不料这场“真爱”原来是她的“好妹妹”为了毁了她策划的阴谋。她爱的那个男子却想杀她,她愤怒之下和他们同归于尽。今生,她是凤家大小姐,世人皆知她是傻子,人人皆可欺...直到遇到了他,他,冷血帝王,人人惧之,但对她却...
  • 傲然为神

    傲然为神

    宇宙洪荒,开天辟地。大陆成型的时候,赵异志却从黑洞空间穿越而来,附在了一块石头上。。。。。他将给这个无限可能的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傲然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