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6300000010

第10章 诗的哲理,人生的真谛(1)

纵览我国古代诗发展的历史长河,无论是以表现人思想为主的“言志”诗,还是偏重于表现人情感的“缘情”诗,都离不开“理”。它们虽不一定直接表现理,但寓理于其中。因为纯粹说理的诗,常失去诗歌的特点,必然味同嚼蜡,而一点理也不表露的诗则不足以醒世。另一方面,读者在鉴赏古代诗时,往往要从哲理方面进行联想,要得到人生的启迪,必然会赋予原诗句以新的哲理。于是古诗中那些说明生活经验和人生意义的诗句,在具有美学意义的同时,又具有了借鉴价值。

诗中的哲理,并不是勉强写进其中的,也没有主观地想强加于读者的企图,而是由于诗人写了许多自己的真实感受,其中包蕴了许多人生真谛。它成为诗的艺术的一部分时,就具有典型意义,人们在欣赏这些诗时就得到了感发的力量,就能激励自己去奋斗、去追求,逐渐走向人生的完美。

哲理与时代

人们对古代诗的阐释和欣赏,就其思考和想象而言,是不可能与古人创作时的思维轨迹完全吻合的,都带有再创造、再认识的性质,因而具有时代性。这并不意味着古诗的不可认识,也不说明可以对古诗的精髓随意曲解,恰恰说明在欣赏古诗时要古为今用,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诗句准确地说明这一道理。它取自《诗经》中《小雅·鹤鸣》一诗。说的是物质世界的现象,即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被用来磨玉。诗人想通过这一现象表现什么思想感情,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时代的论诗者歧说不一。有“教诲说”、“治国说”、“言理说”等等,不一而足。

汉代毛亨说《鹤鸣》是“诲宣王”之作,唐代孔颖达从儒家政治角度解诗,联想到借鉴异国经验治理自己的国家。南宋朱熹则从理学角度联想到对可憎的人,也应知其善而用其所长。南宋与朱熹齐名的程颐从道学的观点理解为,此句是以石喻小人,以玉喻君子,君子与小人中“磨砺”方可成就义理道德。不同一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的不同人,都从各自的角度,用不同的生活经验赋予这两句诗以各异的哲理意义。文学鉴赏是个再创造的过程,自然包含鉴赏者的主观成分。因而,不同时代的鉴赏者,赋予文学以不同的时代精神不足为奇。

现在,时代变了,人们针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所体现的事物间相辅相成的道理,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两句诗的哲理意义在于,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接受别人的批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要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代意识敦促人们要从世界的角度看问题。这两句诗的哲理意义又在于,学习、利用外国先进的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

我们进行文学鉴赏所遵循的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本质上说,也是取用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哲理。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优秀遗产,我们要努力继承,大加弘扬,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对于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则要将它视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需要服务。

为了说明哲理的变化及时代性,再欣赏一些实例。

《诗经》中《大雅·旱麓》一诗第三章写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恺弟君子,遐不作人。”

意思是说,鸢鸟飞上蓝天,鱼儿跃在深渊,善良的人鼓舞人们要各得其所。哲理在于鸢飞鱼跃各得其所。汉代人评论此诗有上下观察教化的意思,这已经改变了原诗的哲理。唐大历末年,荆州陟屺寺僧侣玄览将“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两句诗演化为“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中记载了玄览题在竹子上的一首诗: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玄览在这首诗里,以大海鱼跃、长空飞鸟来比喻佛家之“道”,佛法无边,其本身包含着深邃的哲理意味。后人引用他的诗却很少保留原诗中的哲理内容,而是赋予了更多更广的新的哲理内涵。在流传过程中,这两句诗又被改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并不影响原意。由于原诗的意象为鉴赏者留下了广泛的再创造的余地,新的哲理意义也便自然产生。

人们从“鱼跃大海、鸟飞天空”悟出的哲理是广阔天地,自由自在,大有作为。

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其内容与形式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而从“大海”到“海阔”,从“长空”到“天高”,乃至“天空海阔”则又经过一系列的推陈出新。这些诗人和作家根据自己时代的要求,从《诗经》开始的对婚姻状况的不满,到变为佛学哲理,进而推出自由自在、大有作为等新的、更为积极的哲理意义,这不能不说又有了时代的印迹。

诗中的哲理不仅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新,也常常随着世情的变化而演化。

汉代无名氏《古诗》云:“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甜瓜是从苦瓜蒂上长成的,总要连着苦蒂;甜枣是从枣树荆棘里长出的,同样连着荆棘;犹如“利”这个字,它边上有倚刀(“刂”),贪利者要为“刀”所伤。诗的本意是警戒贪人,因为好的东西往往同坏的东西纠缠在一起,利和害也是相互依存,因此,想得利,便有可能受害。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原诗的哲理意义与老子《道德经》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脉相承。植物生长的这种甘苦对立统一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祸福倚伏的利害对立统一,异曲同工。无名氏诗人正是抓住这二者哲理上的相似,警戒贪人的。后人断章取义,在不同的时代,进行不同形式的再创造,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哲理意义。

元代白朴《阳春雪·题情》(又名《喜春来》)云:“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瓜儿苦后甜”是只取“甘瓜抱苦蒂”中先苦后甜这一事理,再赋予其哲理意义。现代我们称那些经过艰苦奋斗而取得成功者,那些先穷困潦倒而后安乐幸福者,得以苦尽甘来,也有这种哲理。另一种哲理意义是说事物无完美无缺的。清代翟灏《通俗编》卷三十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意思是说甜的瓜连着苦的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事物有利有弊。说明对人、对事切不可求全责备。这种哲理的变化表明,原诗中对于人们行为的劝诫,已发展为对于客观事物的评论。

诗的哲理的上述这种转化、更新的现象,在我国历代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极为普遍。历来引用或解释欣赏前人的诗句或文句,经常偏离乃至脱离甚至背离原诗的意义而标新立异。在欣赏古诗原句中的哲理时,自然应该包括后人借古人原诗句表述出的新哲理。由此可见,诗的哲理意义不是永恒不变的,或者消失、或者再生、或者发展,它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哲理与写景诗

纵观中国古诗中的写景名句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曹操北征乌桓时写下的《观沧海》一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是写景的名篇。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何等雄伟、壮阔。唐代诗人许浑在傍晚登楼远眺秦苑、汉宫,满目荒凉,心中生起今昔盛衰的感慨,写下《咸阳城东楼》一诗。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云日风雨、景物风候之象格外清新。杜甫在漫游东岳泰山时,为其雄奇的气势所倾倒,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望岳》。诗中最末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悬想登临极顶俯视众山的情景,令后人望尘莫及。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写景名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说是家传户诵,脍炙人口,短短四句诗,仅仅二十个字,将登楼后美不胜收的景色写得有声有色,气势磅礴,尽收眼底。李白在由白帝城出川直下江陵时,乘船沿江而下,犹如乘奔御风,因而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抒写江行景色的情景交融的名句。这些写景名句,或因虚实相间、或因借景抒情,都有惊风雨、泣鬼神的魅力。

这些写景的名句之所以能震烁古今,除因为给人以感情的陶冶、美的享受以外,更重要的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使人回味无穷,悬想不绝。正如清末学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所指出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在欣赏这些写景的诗句时,并不限于对原诗的体会和理解,还包含着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而再创造的意境往往要超出作者所创造的境界。虽然上述这些诗句主要是写景抒情,并不直接表现抽象的人生哲理,可是读者在再创造过程中,常常赋予上述古诗以新的哲理。这种创造不仅为古诗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也使读者得到更高层次的享受,更深层次的教育。

曹操的写景佳作《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把大海塑造成一个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红日似从海面跃出,明月犹如潜入海底,群星映辉其上,星移斗转其里,寥寥数语,写尽了浩瀚的沧海吞吐日月、释纳星辰的壮丽景色。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吞吐万象、志在统一的博大胸襟。然而读者,尤其是近世的读者,都从中悟出某些人生的哲理。有时人们可以从日月星辰和大海的关系联想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没有集体的存在,就没有个人的一切。有时可以从星汉之光和大海之亮联想到自己的成绩不能离开党和国家的培养。一句话,人们从中看到了个人的渺小,世界的伟大,在大千世界里看到了小我。

唐代诗人许浑《咸阳城东楼》诗,即景生情,似乎并未寄寓什么深刻的哲理。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却时常被今人引用,以其令人警醒的哲理普遍流传。“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写城楼在山雨前有风来的景色。这种景象有其必然性,即雨前多半有风,风雨相随,在山区尤其如此。这种带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常被后人借以喻指在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发生前的预兆和紧张气氛。其实,该诗句在宋、元、明、清诸代,未见有谁在评论时提及什么哲理。只是到了当代,人们常用风云雷雨来表现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山雨欲来风满楼”因此也被自然而然地表现为阶级敌人在政治运动之前有某种新动向的代名词。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迁,这种哲理内容也被改变得轻松自如了。它只是指某些事情发生前的必然征兆,并获得新的哲理意义。

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作者悬想登上泰山俯视众山的情景及登高俯视的感受。借写东岳泰山的气势以抒发自己的襟怀。然而近人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不是取原诗的意旨,而是把写景抒情转化借境明理。其寄寓的哲理是说,努力创造出某个领域的最好成绩,达到最高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我们所要托喻的思想,主要是强调积极进取的精神,即强调“会当凌绝顶”,尤其是“会当”二字所表示出的“将然”语态和“决然”心意。“凌”字则是这句话的重心,是决心攀上高峰的心理表现。可用以自勉或勉励他人,要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一览众山小”只是一种烘托,因我们提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文明,自然不能将这句话作为重心。从事物的真理性来分析,也不能说登上泰山,即可达到最高峰巅了,可以藐视一切了。

屹立于黄河之滨的鹳雀楼是中国的名楼之一,虽然现已不存,但许多文人墨客描写它的雄伟壮观、俯视万里的气势,使它千古流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格外令人叫绝。其诗的耐人寻味之处,并不在于对仗的工整流利、雕琢至极而又归于自然,而在于其诗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人能作出各种带有哲理性的联想,从而不断在欣赏的再创造中发掘出日日常新的思想。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意味无穷,越嚼越有滋味,有顿悟或豁然开朗的体会。两句中的“欲”、“更”两虚字,运用到画龙点睛的程度,不仅表现了登楼的感受,而且符合推理分析的逻辑,远望想登高,登高必远望,这是常人普遍的生活体验。而这“欲”、“更”二字,正是使人产生哲理联想的关目。人们从中要表达出某些人生哲理,常言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反之,要看得远,必须站得高。借助于登高临远的感受表现精神境界,格外生动。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简单的哲理:要想在事业上视野开阔,必须在较高的起点上看问题,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同类推荐
  • 呵护朦胧身心

    呵护朦胧身心

    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同学们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眼泪。他们就像土中刚刚发芽的种子,摸摸索索地想要冲破土地的束缚,想望一望蔚蓝的天,要看一看五彩斑斓的世界,想特立独行地干自己想干的事。
  •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学原理新编

    政治是与阶级和国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存在于一切国家之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政治一直处于控制、调节和整合社会关系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但人类把政治当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则是19世纪末才开始的。由于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对政治本身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政治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提供的政治知识和研究方法也随着政治内涵本身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名为《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着重点主要放在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了解这些,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根源从哪里来,从而引发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生活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被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综漫之平行的世界

    综漫之平行的世界

    英灵卫宫,在第五次圣杯战争后,恢复了其守护者的身份,继续为拯救世界末日而奔波。最后,本作中的英灵卫宫,为UBW线中的卫宫,而非HF线或Saber线,所以有些事情他并没有经历,请大家不要误会。祝大家阅读愉快。(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守护远古墓陵

    守护远古墓陵

    父母失踪!最后的线索竟然是墓陵!女友离开!情敌竟然是资深盗墓高手!寻找父母!踏上盗墓之旅!心态改变!保护远古墓陵与恶势力斗争!疑团重重!父母在哪?兄弟背叛?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迷茫!该信谁?该怎么办?
  • 大千世界之纵横剑域

    大千世界之纵横剑域

    大千世界,位面相连。自炎帝、武祖成为下位面至尊之后纷纷接受使命来到大千世界共同抗衡外界邪魔的入侵。空间碎裂,异界少年身踏龙纹巨剑破空而出,来到新生位面“幻之剑域”,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能否守护这片大陆,成为大陆至尊。上古浩瀚之战,五千年之后即将再度开启。大千邪魔,为吾纵横剑域,碎邪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浮世沉情3000年

    浮世沉情3000年

    一次意外,言祝因身负重任而空间穿越到地球,这是一个群雄割据的乱世,尔虞我诈的权利中心与国宗秘术的巅峰对决,然而身负异能且心地善良的他与褚国昌乐公主私定终身,却不幸在私奔日被围剿,此后,昌乐为救言祝香消玉殒……然而三千年后,那个她,似乎又出现了。
  • 当初不经意的你

    当初不经意的你

    某天晚上,两人一边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探讨《论:男的地位在女的之上是不是更有利于婚姻生活》的问题。他伸手把她捞进怀里,捧过她的脸:“关于我在你之上的这个问题,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让你体验一下在我上面是什么感觉。”他的声音带着喑哑的蛊惑,在她看来却是满满的深情。她伸出双臂紧紧搂住他的腰,脸埋进他结实的胸膛:“我知道你比我聪明,比我厉害,我要一辈子都在你之下。”他既开心又无奈,他吻了吻她的头顶,然后起身,把她从沙发上抱起。既然语言沟通比较抽象,那就只好付诸于行动了。“干嘛?”她惊慌道。“言传,身教。”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两人就已经纠缠在kingsize的大床上。“让你体验一下在上面的感觉……”
  • 冷少枭宠小萌妻

    冷少枭宠小萌妻

    16岁那年,她爬窗户进入他房间,在浴室门口偷偷的看他洗澡……结果华丽丽的流鼻血了。18岁生日那天,某个脸黑的已经不行的冷少看着酒吧上跳着钢管舞的女人,直接抗下来丢回家好好‘教育’一番。他是A市呼风唤雨的爷,是狼’战旅的最年轻的长官,还是……但是他觉得他此生最大的麻烦,就是顾小檬!但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却觉得这个麻烦在身边,自己甘之如饴。
  • 王爷妖孽之妖妃很倾城

    王爷妖孽之妖妃很倾城

    世间宿命本就让人不可琢磨——“其实,我并不是清心寡欲,而是我不敢。”紫汐染艳极,魅极,似仙似妖。“染染,即便是你清心寡欲也好,不敢也罢,我也绝对不会弃你。”东方云锦明极,亮极,似神似魔。他们相遇,对兮?错兮?
  • 光羽微澜

    光羽微澜

    她是掌控生命的生命之神,他是终结一切的毁灭之神,截然不同的使命却让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毁灭之神被内心的黑暗所掌控,肆意杀戮,神王做出的封印毁灭的决定却让生命之神堕落。巧合的是,毁灭的封印和生命之神的堕落竟在同一片大陆上。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驯兽大陆上,五年一度的光羽争夺赛开始了。一位带着龙猫(可以变成龙的猫)的神秘驯兽师夺得了光羽。按照赛规获胜者可以加入灵族,但她却不屑一顾。她究竟是谁?命中注定的结局又能否改变?
  • 逆天修炼

    逆天修炼

    这是一片异世大陆叫玄力大陆,在这里是丛林法则强者为尊弱者只能任人宰割,且看主角林皓是怎么从一个废材历练到巅峰强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