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08

第8章 金刚经(7)

①善法:与“恶法”对称。指合乎千“善”的一切道理,即合理益世之法。一般以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深浅之差异,但皆为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

译文

佛继续说:“再者,须菩提,诸法是绝对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只要不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的妄想分别心去修持一切善法,那么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它并不是真实的善法,只是假名为善法而已。”

原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

佛进一步说:“须菩提,如果有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种珍宝,有人用这些珍宝来做布施。然而如果有人以这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则前者以七宝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说清楚的无数分之一。”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①,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②。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注释

①我:通常佛教中所说的“我”,大抵可分为实我、假我、真我三类。有常、一、主、宰等义之实在我体,称为实我,乃凡夫所迷妄执情的我。假我为真我之对称。以佛教的立场而言,所谓“我”者,实际上并无“我”之存在,仅由五蕴和合所成之身,假名为我而已,故称假我。真我意指真实之我,就是诸法平等的真性,不但诸佛已依此得到了归趣,即一切众生也是依此为最后的归趣,所谓“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

②凡夫:指未见四圣谛之理而凡庸浅识之人,也就是指迷惑事理和尚流转于生死大海的平常人。

译文

佛再次询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样的意念:我应当度化众生。须菩提,不要如此生心动念。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众生让如来度化,如果真有众生让如来度化,那么如来就落入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相状的执著之中。

“须菩提,我虽口称有我,实际上并不是真实的我,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须菩提,所谓的凡夫,如来说他并不是真实的凡夫,只是假名为凡夫而已。”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①。”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注释

①转轮圣王:又作转轮王、飞行转轮帝、转轮圣帝、轮王或飞行皇帝等,是佛教政治理想中的统治者。依佛典所载,与佛一样具有三十二相,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具足四德(大富、端正姝好、无疾病、长寿),成就七宝(轮、象、马、珠、女、居士、主兵臣)。常乘轮宝巡视所统一的须弥四洲,以十善法治世的大帝王,故称转轮圣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又将佛陀说法称作******,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吗?”

须菩提答:“是的,是的,可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佛说:“须菩提,若能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

须菩提对佛陈白:“世尊,如依据我对佛陀所说之佛法的理解,是不应该依三十二种殊妙身相来证见如来。”

这时候,佛陀以偈说道:“若想凭色相见我,若以声音寻求我,此人修行邪魔道,必不能证见如来。”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①,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注释

①断灭:又作断见。主张众生在死后,生命即完全断灭、空无的看法。有七种断灭,所以又称作七种断灭论、七断灭论。这种看法,与“常见”相对,持常见者主张世界为常住不变,人类的自我不灭,人类死后自我亦不消灭,且能再生而再以现状相续,即说我为常住。佛教既不偏于常见,亦不偏于断见,而主张远离有、无两边,而取中道。“断、常”二见,俱非中道。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认为如来不以具足三十二种殊妙相的缘故,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有这样的念头,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就会说一切诸法都是断灭空性,你不应当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者,对一切法不说断灭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断灭相。”

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①,是故说不受福德。”

注释

①贪著:即贪爱执著。属于六烦恼(根本烦恼)之一,三毒、五盏、十恶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染著五欲之境而不离。凡夫对于自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著心,逐而引生种种的苦恼。

译文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倘若又有人透彻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便能证得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胜过前面所说的那位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的。”

须菩提向佛提问:“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佛回答说:“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的福报功德,不应贪求而生起贪著执取,所以才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等相,这个人就是没有透彻我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之为如来。”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①。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注释

①一合相:指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以佛教之观点言之,世间的一切法,皆为一合相。世界也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的,故也称世界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因此人身也是一合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捣碎成粉末微尘,你有什么看法?这些微尘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实际上这些微尘都是真实存在的,佛就不会说这微尘很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呢?佛陀所说的很多微尘,实际上并不是真说很多微尘,只是一个假名的微尘而已。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只是一种聚合的形相。如来说一个聚合的形相,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只是假名为聚合的形相。”

佛说:“须菩提,所谓一个聚合的形相,妙不可言喻。可是一些凡夫俗子却偏偏要贪恋执著有个真实的聚合的形相。”

原文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文

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陀宣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呢?你认为这个人透彻了佛所说的佛法义旨吗?”

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这个人没有透彻佛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佛说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只是假名的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

佛说:“须菩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人,对于一切万法,应当这样去认知,应当这样去见解,应当这样去信仰理解,心中不生起任何的法相。须菩提,所谓的法相,如来说它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相,只是假名的法相。”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①?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②,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③。

注释

①如如:又作真如、如实,是五法之一。指正智所契合的真理,即不变不异一切存在的本体。诸法虽各有差别,然此真如法性,乃是平等不二的,故称之为“如”。此“真如”乃是万有诸法之真实本体,万法不离真如,因此,万法彼此也是平等一如的,所以又叫作“如如”。

②比丘、比丘尼: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比丘又作苾刍、备刍、比呼等。据《大智度论》卷三记载,比丘有五种语义。即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和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又作苾刍尼、备刍尼、比呼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语是从“求乞”一词而来,也可以被解释为破烦恼者。优婆塞、优婆夷:此二词原为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名称,原义为“侍奉者”、“服事者”,指侍奉或服事出家修行者。佛教取之以作为男性及女性在家佛教徒之专用语。优婆塞意译为近事、近事男、近善男、信士、信男、清信士等。即在家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男居士。优婆夷意译为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宿女、信女等。即亲近三宝、受持五戒、施行善法之女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佛的四众弟子。若再加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则为佛之七众弟子。

③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到佛法的希有,都能法喜充满,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并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要远远超过那位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的人。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著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为什么呢?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的观照。”

佛已经圆满宣说这部经,须菩提长老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无不法喜充满,信受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同类推荐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热门推荐
  • 四叶草,的青春

    四叶草,的青春

    一个人类世界的他,打动了来自恶魔世界的伪天使她。后来她发现他就是六岁时承诺娶她的澈,原来他没有死!最后他们一起掌管恶魔界和天使界,两个正值花季雨季的少年开出了一片天。
  • 欠你的最后一滴泪

    欠你的最后一滴泪

    台湾首富千金——欧阳雨焉,竟然是奇胜无人不知的黑色天使——泪。是什么让她掩藏真实的自己,成为了黑色天使,又是什么让她埋藏自己的爱?可是爱真的能埋葬吗?这个像毒药一样的女人,真的只会为爱自己的人带来伤害吗?那么她爱的呢?是上天嫉妒她的美,还是命运开玩笑?她,注定无爱!而爱你没有深度,因为早已成为无底洞。专属你的泪,是我对你最深的爱,欠你的最后一滴泪光,是我爱你最后的见证······
  • 勋鹿的爱

    勋鹿的爱

    如果彼此出现早一点,也许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地学会了包容与体谅,善待和妥协,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任性地转身,放走了爱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本书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最好礼物,指引青少年渡过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探究青少年成长的心径,揭示他们内心的奥秘,挖掘他们问题深层的根源。这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让青少年看到自己波动的情绪下涌动的暗流;让父母看到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了解青少年最需要什么;让老师看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实质,理解青少年的困扰!对儿童青少年的家长、中小学教师和其他青少教年教育工作者也极有参考价值。
  • 凝聚点滴

    凝聚点滴

    女主是某位韩国成员的妹妹,因为被拐到了中国,被某位中国成员带回了家…终于,她成年了,来到了哥哥的公司做他们的助理…她和成员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樱雨香缘

    樱雨香缘

    她是某女口中的妓女,她是香水界里的魔术师,她还是欧洲最畅销红酒庄园的主人。她面对工作时沉着冷静但面对爱情她就像个胆小鬼。
  • 邪魅女王:专属复仇计

    邪魅女王:专属复仇计

    她是家族中人人皆知的废物,遭人唾弃,是家族的累赘,是家族的耻辱;被同父异母妹妹当做玩具一样的打骂,当做下人一样的使唤?只有她的孪生哥哥才对她温柔体贴,当做至宝一样看待?原以为会一直陪伴的哥哥,却被送往了国外,而她在同一天,却被家族抛弃在一场大火之中?可是她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恢复了神智,并且成为天才少女;并在火场中遇见了同样遭遇的她?她们结伴而行,带着属于她们都仇恨前去训练,最终??
  • 重生之转世皇者

    重生之转世皇者

    秦天宇身为转世龙皇,却因一怒为红颜,闹东日毁尼印,因而遭到天谴,被众神合力封印在天地之极的困龙山上!其子秦枫为救父亲专心修炼秦天宇留下来的龙皇剑决,劈困龙,杀众神,救出被困十八年的亲生父亲,美女,金钱,权谋,热血,一个也不能少。
  • 爱是场骗局

    爱是场骗局

    外界传闻:他,高冷如冰,他也是鼎鼎有名夜氏集团总裁。她,活泼开朗,有时淘气,谁都不知道他是谁。当这两位成为情侣,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