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04

第4章 金刚经(3)

须菩提回答说:“就我所了解佛所说法的义理,没有固定的法可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为是如来所宣说的。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义都不可以执取,也不能用语言诠释,它不是佛法,也不是非佛法。为什么呢?一切贤圣皆因为在所了知的无为法方面,因证悟的深浅不同而有深浅的差别。”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干世界七宝①,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②,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③,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注释

①三千大千世界: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世”指时间,“界”指空间。又作一大三千大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三千世界等。指由小、中、大等三种“千世界”所成的世界。古代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然据正确推定,所谓三千世界实则为十亿个小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实为千百亿个小世界,与一般泛称无限世界、宇宙全体之模糊概念实有差距。佛典的宇宙观认为,三千世界是一个佛所教化的领域,所以也称为一佛国。七宝:即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大智度论》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颇梨(水晶)、砗渠、赤珠、玛瑙。

②福德性:即真正、超越、无相的福德,亦即自性中的智慧福德。

③偈(jì):又名为首卢迦,是印度人对于经典文字的计算法。音译伽陀、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偈、颂、歌谣等。汉译经典中,多处提及偈颂,但各经却没有一致的说法。《百论疏》卷上指出偈有两种,一种称通偈,即首卢迦,为梵文三十二音节构成;一种称别偈,由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在禅宗,禅僧开悟时,也常有人将其悟境以偈颂的形式表现出来。

译文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将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全部拿来进行布施,你认为此人因此而获得的福德果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佛陀。为什么说福德多呢?因为这样的世间福德本身是空性的,而非无相的福德,所以如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多。”

佛又说:“如果又有一人,能够虔诚信受此部经,即使奉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解说,那么此人所获得的福德果报更要胜过布施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七种珍宝的人。什么缘故呢?须菩提,因为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皆从此经缘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故非佛法。”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①,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②,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③,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④,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⑤,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⑥。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注释

①须陀洹:旧译为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为预流,是声闻四果中之初果,已断除三界一切见惑,初得法眼者。全称须陀般那,又称须毵多阿半那、章路陀阿钵囊、宰路多阿半那等。有三种意义:一、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二、逆流,是断三界之见惑,逆生死之流的意思;三、预流,是初证圣果,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得此果位者,再经七番生死,必入涅槃。

②斯陀含:又译为一来果,也作沙羯利陀伽弥。意译为一来、一往来,是声闻四果中之二果。又分为斯陀含向与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或称一来果向,即初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修所断惑中前五品;若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还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受生,方得究竟,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一来就是一度往来之义。

③阿那含:旧译不来、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等,意译不还、无还、无来、不来、不来相。从名相上看,无来果可以有无来的概念,是声闻四果中之三果。又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若断尽欲界九品之惑,则称阿那含果;若断除七品或八品,则称阿那含向。修到此果位者,未来当生于****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④阿罗汉: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哕啰帝等,略称罗汉、啰呵。意译为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等。是声闻四果中之四果,属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又可分为阿罗汉向和阿罗汉果,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称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则指断尽一切烦恼,解脱生死,不受后有,而应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约阿罗汉的恩德说,阿罗汉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为世间作大福田,名为应供;约他的断德说,阿罗汉杀尽一切烦恼之贼,故曰杀贼;约其智德说,阿罗汉彻证无生寂灭性,解脱生死不受后有,故谓之无生。广义而言,也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也为如来的十种称号之一。

⑤无诤三昧:谓住于空理而与他无诤之三昧。诤,即诤论,为烦恼之异名。在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最通解空理,故于众弟子中所得之无诤三昧,最为第一。无诤三昧,从外在表现来说,即不与他诤执,处处随顺众生。觉得人世间已够苦了,我怎么再与他诤论,加深他的苦迫呢?如从无诤三昧的证境来说,由于通达法无自性,一切只是相依相缘的假名,所以自不烦恼、无欲无念、不起争辩、争胜之心的一种精神状态。无诤就是能令诸有情不生贪嗔痴等烦恼之智慧,而且有止息他人烦恼之力,也指离烦恼之法。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意译为正定,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

⑥阿兰那:原意为“树林”,意译为寂静处、空闲处、无诤处、远离处等,指适合修行与居住的场所。乐阿兰那行者,即是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人;喜欢在清净的山林修清净行、无诤行的修行人。“阿兰那”也意为寂静,即身体寂静,烦恼调伏。玄奘译《金刚经》时,将此处译为“无诤住”。

译文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须陀洹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须陀洹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人圣流,而实际又是无所人的,不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证悟对五欲六尘无有执著的境界,因此才叫作须陀洹。”

佛接着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斯陀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斯陀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而实际又是无所往来的,心中已没有往来不往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斯陀含。”

佛又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那含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那含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而实际又是无所不来的,心中已没有来不来的分别,因此才叫作斯陀含。”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证得阿罗汉圣果的修行者,会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心念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法叫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心念,那么,就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世尊,佛说我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亦为罗汉中第一离欲的阿罗汉。世尊,我不起这样的念头,说我是一位远离各种欲望的阿罗汉。世尊,如果我生起‘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念头,那么世尊就不会说我是个乐于在山林中寂居静修的阿兰那行者。正因为须菩提并不存有修行的执著心念,只是假名为须菩提,所以才称为是欢喜修阿兰那行的修行者。”

原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①,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②?”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③,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④,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注释

①然灯佛: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等,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为于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成佛的本师。锭光本为提和卫国圣王的太子,国王临终前将国家付托给太子。但太子知世间之无常,复将国家授于其弟,自己却出家为沙门,后终成佛果,也就是然灯佛。据说释迦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天,见城中市容整饬,街道洁净,问起路人,才知是预备欢迎然灯佛的。于是买得金色莲花,至诚而欢喜的去供养然灯佛。见到佛及弟子的威仪,从心灵深处生起虔诚的敬信。进城的必经道上,有一滩的水,他就伏在地上,散开自己的头,掩盖污泥,让佛踏过。佛知他信证法性,得无生忍,所以就替他授记曰:“过后九十一劫,等你修满三阿僧祗时,你应当作佛,号释迦牟尼。”

②庄严佛土:庄严,有庄盛严饬之意,即布列种种宝物、鲜花、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或国土等。将浊恶世界净化,即庄严佛土,这是以愿力为本的。菩萨立大愿,集合同行同愿的道伴,实践六度万行功德、四摄的善行,并以之回向,庄严成时之依报国土,谓之庄严佛土。

③清净心:指无疑净信之心、远离烦恼之无垢心、自性清净之心。胜鬘宝窟上本曰:“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这里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即指应该无执干任何所缘的境界、超越能所对待、有无分别,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

④须弥山王:即是须弥山,音译为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等,意译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四王天则居于山腰四面。此山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因此山高出众山之上,故称山王。

译文

佛陀再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有没有得到什么成佛的妙法?”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如来往昔在然灯佛前,实际未得到任何妙法。”

佛陀接着问:“须菩提,你有怎样的看法?菩萨有没有庄严清净佛土呢?”

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庄严佛土,非胜义中存在实有的庄严,不过是庄严的外在名相罢了。”

佛说:“所以,须菩提,诸位大菩萨都应当像这样生起清净心,不应该对眼识所见的种种色法生起执著心,也不应于声、香、味、触及法等尘境生起执著心,应该于无任何所缘执著而生起离一切边执的清净心。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身体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你有什么看法?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高大?”

须菩提回答:“很大,世尊。为什么呢?佛说的并不是实有的身体,只不过假借一个名,称之为大身而已。”

原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①,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同类推荐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铜鼓书堂词话

    铜鼓书堂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化身不朽

    化身不朽

    武道之基,炼体为先,炼皮炼肉炼筋骨。极致体魄,引元入体,三元之力锻神魂。三元圆满聚阴阳,阴转阳,阳转阴,九转阴阳。阴阳丹碎凝清符,上清始,太清末,道符三清。三清合一窥生死,三世生,三世死,轮回生死。生死玄关,一朝勘破,方化身不朽。这是一个少年从零开始,破茧成蝶,化身不朽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仙死劫

    仙死劫

    仙?对于30世纪的人来说,是个可笑的存在,现在是个科技时代,汽车都可以不走斑马线的飞起来,仙?谁还信于他们的存在……可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沈一一,她得到了一本《修仙记》,自己的生活就变的很不可思议,而且她的身份让她不得不开始自己的使命……
  • 极道师者

    极道师者

    古有美人,皓腕卷轻纱,撩拨英雄少年水中有卧龙,横眉怒目,故步自封北方有山庄,青衣挂玉璧,檀郎谢女,比翼齐飞雪山下有痴人,欲踏破这天险,羽化登仙中海有极道者,拖刀而舞,会与天下英雄豪杰!路漫漫,极道哉?极道也。
  • 暗夜血族之契约少女

    暗夜血族之契约少女

    她,弥生是一个被他人当成异类的迷糊少女,一直都相信吸血鬼、魔女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尤物是真正存在于世界上的,在暗黑森林中探险与命运魔女——铃音相遇,在学校遇到新同桌——伊凡时却发现他与失踪多年的命运魔女铃音有着一些联系,为了朋友可以牺牲一切的迷糊少女与为了找寻竹马而来到这里的冰山血猎将会上演一段怎样的恋情呢?
  • 君不器

    君不器

    他是穷山僻壤里的一名小猎户,为了给朋友报仇,踏进了这缤纷繁华的世界。一个喜欢讲奇怪故事老头告诉他,世界很大;北边有个书呆子盖了座草堂爱看书;南边有个酒鬼修了座石亭喜喝酒;西边有个疯子站在阁楼里善舞剑......让人无奈的世界里,还是会有一些感动的故事、让人敬佩的精神。这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更没有纯粹的坏人,只是大家坚持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 洪恩灵济真君祈谢设醮科

    洪恩灵济真君祈谢设醮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末刍狗

    汉末刍狗

    大汉统治时期出现了二条大蛇:白蛇现(汉高祖斩),汉兴;青蛇现(汉灵帝逃),汉亡。东汉末期到三国动乱,消耗了我大汉民族多少人力、物力。而这段时间外族养金蓄锐,偷偷迁移到关内,等待机会,挥兵南下攻占我大汉族人民之地。八王之乱,给予异族人机会,五胡乱华,汉族人口损失了二分之一,几乎将要被灭族。一个平凡的现代人带你们去经历那些惨痛的历史,如何抉择?是为生存放弃尊严?还是为尊严而抛弃生命?本书主要以描写小人物为主,存在一些夸大的事实。新书新人,里面有些为了剧情需要而进行小幅度的历史改动,希望各位看官不要见怪。作者在这里还征集三国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者人物,然后征集一些不为人知的三国人物人名。
  • 我亲爱的外来弟

    我亲爱的外来弟

    十年后,盛世集团董事长的小孙女叶小白神秘消失。竹马哭寻。谁知,他的青梅爱上了自己的竹马,不是他!傲娇竹马,放开人家男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