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3300000032

第32章 心爱的树(3)

星移斗转,又过了许多年,日本鬼子来了。这一年,日本鬼子开进了峨嵋岭,开进了大旱塬。要说这小鬼子,还真是识宝呢。他们一下子,就被这峨嵋古酿吸引住了,那“对花鉴酒”的奇观,简直让他们看傻了眼。他们连连喊着,神奇呀,神奇呀,要—西!他们当然不是喊叫一番赞美一番就算了,他们要这绝技!第二年,柿子挂果了,丰收在望,酿酒的节令,就要到了,他们“请”来了,塬上最好的酿酒师傅,他们的人马,驻进了,有最好酒窖的村庄,就等着,收获的日子,采撷的日子了。他们的人,侵略者,已经按捺不住兴奋,嘴里咿咿呜呜的,唱起他们家乡庆丰收的歌谣来了。

忽然地,有一天,半夜里,刮起了大风。那一场大风啊,惊天动地,自古以来,这塬上,还从没有谁见过,秋天刮这样凶猛的风呢!只听见,满山满塬的树们,千棵万棵柿子树,在风中,呜呜地,吼了一夜,喊了一夜,狂哭了一夜。到早晨,人们爬起来,只见峨嵋岭,再没有一棵树上挂果了!这河东最大的旱塬之上,满山遍野的柿子树,万众一心地,坠落了它们的果实,它们十月怀胎孕育的孩子。一夜间,坠落的红柿,让峨嵋岭,变成了一片血海。事情还不算完呢,接下来,突如其来地,起了大雾,蓝色的大雾,铺天盖地,一下子,把峨嵋岭,给吞没了。这一下,白天变成了黑夜,黑夜比地狱还黑,人们伸出巴掌,连自己的五指都看不见了!十村八村的狗,惊得汪汪乱咬,还以为,天狗吞了月亮和日头,鸡也乱了方寸,大半夜打鸣报晓。这一场大雾,三天三夜不散,到第四天,天开了,出了太阳,太阳照见了,一个最惨烈悲壮的旱塬,只见,遍地坠落的红柿,无一例外,全部,烂了柿蒂,它们无一例外地在大雾中开膛剖腹自戕而死,它们万众一心自戕而死。峨嵋岭上,方圆几百里,横尸遍野,密匝匝,睡了一地的英灵。

鬼子酿酒的计划,就这么,成为泡影。

这就是,我们的河东,我们的宝地啊。你可知道她的来历?差不多,五千年前,有一天,一个人,来到了这里,来到这旱塬深处,举目四望,只见,四野一片浩瀚的黄土,两条大河,黄河与汾水,莽莽苍苍地,在这黄土的怀抱中,交汇。这里的地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诡谲、奇异和神秘,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女人的私处。这旱塬,大地,后土,在这里,毫不遮掩地,向着天宇,袒露出了自己最隐秘最神圣最蓬勃的私处。这个人被震撼了,他为这袒露感动,为大地这母亲般的袒露感动。他不能自已,他知道这是天地的大恩、大美和大善,他还知道这是一个启示和寓言!他扫地为坛,撮土为香,敬畏地,感激地,跪下来,对着这一片后土,长拜不起。从此,人们就把这里,称作是,汾阴,睢—大地的私处,也称作是,轩辕氏轩辕黄帝扫地为坛处。

过了许多年,差不多,两千多年后,又有一个人,来到了这里。这个人乘船而来,溯黄河,入汾河,来祭祀后土。那一天,汾河之上,万船竞发,箫歌齐鸣,秋风浩荡。船夫们齐声高唱着欢快的棹歌,雁阵则从他们头上飞过。这个人,他弃船登岸,来到了汾睢之上,当年,轩辕黄帝扫地祭坛处,如今已是一座壮观的祠堂。他登上后土祠,极目远望,两千年岁月,如风而过,忽然百感交集。禁不住,他放声吟唱起来: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这个叫刘彻的人,汉武大帝,那一刻,不再是一个君临天下的天子,而成了一个感时伤怀,领会着生命悲情的诗人,你听他唱道: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就这么,一首千古绝唱,《秋风辞》,在这广袤的旱塬之上,大地蓬勃的私处,诞生了。应运而生的,还有一座恢宏的建筑,秋风楼。

又过了许多年,差不多,又是两千年后,大先生来了。大先生登上了秋风楼。那一年,1939年,省城沦陷了,大先生在省城沦陷时携家小逃出了那座亡城,回到家乡峨嵋岭避难。谁想,没多久,家乡也沦入铁蹄。大先生的声名,不知怎么,连日本人也知道了,他们竟让大先生出任伪县长!他们搬来了一个又一个说客,说客们踏破了大先生家的门槛。这一日,又有说客登门,大先生不等那说客开口,就说,正要趁霜晴去登秋风楼。大先生他们村庄,和那秋风楼,相距不算太远。说客不知大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嘴里说着“好兴致啊”,一边就随了大先生,和二三友人,朝那秋风楼出发。说来,这秋风楼早已不是那秋风楼,这后土祠也早已不是那后土祠,由于河水泛滥、冲刷、改道,它们几次落架迁建,最终,落脚在了这叫做“庙前村”的村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那巍峨的秋风楼,仍然,在我们的土地上,屹立着呢。这一日,大先生焚三炷香,先拜了后土祠,又一级一级,攀了九九八十一级阶梯,登上了,秋风楼。立刻,黄河来在了眼底,汾河来在了眼底,广袤的黄土旱塬,来在了眼底。秋风浩荡,千万棵柿子树,坠落了果实,只剩下,霜打过的柿树叶,红如血海,也来在了眼底。大先生吁出一口长气,对那说客说道:

“这里是什么地方?想必你也知道,华夏大地之睢,轩辕黄帝祭祀后土的地方!这里,就连树,也知廉耻,不敢数典忘祖,你说,我莫非还不如一棵树?”说客目瞪口呆。

大先生又说:

“这秋风楼有多高?你可知道?我告诉你,它楼高三十三米,十一丈,人若从这楼上跳下去,想来神仙也救不活他!—今天,大不了,我从这儿朝下一跳!也学学,咱峨嵋岭上那些有情有义的柿子—”

说罢,大先生纵身一跃,被同来的友人拦腰死死抱住了。

说客吓跑了。

第二天,说客带着日本人,冲进了大先生的村庄,包围了大先生的家,却扑了一个空。大先生一家,人去屋空,只剩下一条看门狗,冲着那侵略者,汪汪乱咬。日本人里里外外,搜了一个遍,捣了水缸,砸了面缸,摔了酒坛,毁了锅灶,最后,掏出枪来,一枪撂倒了狂吠不已的大黑狗。

大先生一家人,逃进了中条山里。那里是大先生妻子的娘家,当然,是现在的妻子。

五、大萍、还有山中岁月

起初,谁也不敢在大先生面前,提“续弦”这档子事。他明显地老了,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一头墨染似的乌发中有了星星点点的银针。夜里,常听到他咳嗽,吭吭地,声音很空,在寂静中传得很远,有一种,让人不忍的哀痛。当然,在白天,他仍然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大先生”,重创和耻辱,最深刻的羞辱,没有改变他端正肃穆的夫子仪态。

四个儿女,最小的,只有两岁,还不懂事,时不时地,会迸出一句,“妈妈呢?”除了这个幼儿,再没有谁,在大先生面前,提起过这个女人。那孩子出麻疹是半年后的事,不想,竟把他奶妈给染上了,原来那乡下女人没出过疹子。大先生只好从家乡接来了自己年迈的姑母帮忙照料,那时,大先生的母亲也已经过世三年多了。姑母想,若是等自己再一死,这世上,就再没有谁,能主大先生的事,这世上,也再没有谁,心疼这个男人。姑母这样想着,心如刀绞,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从家乡,为大先生,接来了一个女人,大萍。

这大萍,一切,都和从前的那女人,反着来。从前那女人,是女秀才,女先生,这大萍,没上过学,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从前那女人,巴掌大的小脸,杨柳细腰,这大萍,却是脸若银盆,肥臀粗腰,墩墩厚厚,磨盘一样撼她不动。大先生哭笑不得,可这大萍,二话不说,进门来,先抱起了大病中的孩子,把这没娘的幼儿,裹在她肥厚温软的怀中,眼里流露的,全是怜惜的神情。这一下,把大先生要说的话,堵了回去。

那句话,拒绝的话,从此,再没有说出口,一辈子。

起初,这女人,大先生视而不见,只当她是没有。她出来进去,清早,用铜盆端来洗脸水,晚上,则是端来洗脚水。大先生在书房里看书,不管逗留到多晚,回到卧房,那一盆洗脚水,就悉心悉意地,等在那里了,并且,总是冒着热气。炕上,早已铺好了被褥,黄铜的汤婆子埋在棉被里,鼓鼓的,像孕妇的肚子。而几上,则是一壶热茶,那茶壶,套着保温的棉套,像穿了棉袄一样。棉套是用那种家织土布做的,红红的小格子,很拙,很亮,看着就让人一暖,是大先生家乡的风格。

渐渐地,这女人的气息,就无处不在了。先是三岁的凌天,有一天,突然穿上了虎头鞋,戴上了虎头帽,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把他写着“王”字、花红柳绿又拙又憨的老虎脚,伸给每一个人看。这只活生生的小老虎,在院子里,一晃,就晃了一个冬天。再后来,全家人,都换上了家做的棉窝或是俗名“踢倒山”的布鞋,千层底,刷了桐油。每一双鞋里,还都垫着花红柳绿的鞋垫,上面绣着,富贵牡丹、喜鹊登梅、月宫折桂,还有,万字不到头。餐桌上,常常会冒出一盘花馍,盘成各种花样,点着红绿的颜色,嵌着甜香的大红枣,这也是大先生家乡的面食。还有一碟红油辣椒,他们叫,油酥辣子的,喷香红亮的一小碟,是三餐都少不了的,用来夹热馍吃,那也是,大先生家乡最正宗的口味。这大萍,浑然不觉,却把这个家,这个宅院,用悉心悉意的日子,填成了实心。

腊月里,雪一场接一场,屋檐下的冰凌,挂了有一尺多长,耳朵都快要冻掉了。可是屋子里,却是暖洋洋的。炉中的炭火,烧得毕剥响,上面坐着铜壶。酒枣开了封,漤好的柿子,也开了封。那酒枣,是她秋天里一颗一颗挑选出来的,每一颗,都端正漂亮。柿子则是她一层一层码在坛子里,码一层,中间放一个苹果。酒枣和柿子,都用白麻纸,严严地,封起来。如今开了封,满屋子,酒香,枣香,还有那一股温软奇特的果香,扑面而来,氤氲着,是专用来填那些还没填满的空隙的。酒枣和柿子,盛在大盘子里,摆上了大先生书房窗下条案上,人一撩门帘,走进来,熏风扑面。大先生一阵怅然,一阵心痛:从前,这个节令,那条案上,供的是腊梅,或是,水仙。他望着这些朴素的、红火的、实打实的果实,眼圈红了。

这一晚,她端来了洗脚水,转身离去时,大先生伸手拽住了她的胳膊。

“你不嫌我?”大先生开口说。

她鼻子一酸,石头终于说话了,铁树终于开花了。泪光慢慢蒙住了她的眼睛,她问道:“嫌你啥?”

“老。”大先生哑着嗓子回答。

她摇头,眼泪流下来,她回身伸手抹了一把。这回身低头抹泪的动作,让大先生,心头一恸。傻女人哪!他怜惜地想,他知道他一辈子会对这女人好。

那一晚,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时辰。外面,鞭炮声响成了一片,噼噼啪啪,十分嚣张热闹,是个喜庆的日子。

现在,这一家人,都来在了大萍的娘家。那是个小山村,窝在中条山里,山根下面。那山,可是座宝山,埋藏着各种有色金属,铜、铝矾土,还有别的什么。那里,满山都生长着药材,黄芪、川芎、菖蒲。春天,惊蛰一过,采菖蒲的人就进了山。有经验有运气的采药人,甚至,还能挖到冬虫夏草。核桃也是那里的一宝,还有柿子树。冬天,第一场雪后,山洼里,或是,向阳的山坡上,柿子树的大叶子,竟然还未落尽,白雪一映,真是精神,就像,最红的玛瑙,美不胜收,人看了,就觉得抖擞和感动。

这山中的岁月,在大先生,是避世,在大萍,则是如鱼得水。她扶起磨杠推磨,拿起梭子织布,抄起扁担挑水,进山挖药,下地开荒,没有她不会的。男工女佣,到这时,已星散而去,只剩下,做饭的孙大两口子还忠心耿耿跟随着他们。山根下,几孔土窑,一个大院子,安置了这一家人。院子空荡荡的,来年开春,大萍就一镢一镐地开垦出来,撒下菜籽,捉来鸡娃,养了奶羊,是一户过日子的农家了。到夏天,南瓜开了花,茄子扁豆爬上架,也开了花,黄的黄,紫的紫,大朵小朵,竟也是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的气象。大先生挥毫写下了几个字:竹篱茅舍自甘心。没有宣纸,就写在糊窗户的白棉纸上,算是明志,其实是,满心的不甘,不甘心也没办法的事。

这一年,凌香十六岁了,高中还没有毕业。大弟凌寒也将满十五,两个人,都失学在家。夏天就快过去的时候,一天,有一个人,辗转地,从西安,来到了这山村里,要把凌寒带出去读书。这个人,当然也是大先生的学生,冒了风险才来到这里。本来,说好了,是只带凌寒一个人出去的,可是,事到临头,谁也没想到,突然冒出了个挡道的凌香。

“带上我。”凌香说。

凌香说话,从来,不会疾言厉色,可是却说一不二,掷地有声。一家人,除了大先生,人人都很有点怕她,佣人、弟弟们,包括大萍。其实,就连大先生,对这个长女,也是心存顾忌的,还有着,难以言说的心疼。她孤僻,冷漠,不爱说话,独往独来,和这家里的人,似乎,谁也不亲。大先生其实是知道那原因的,正因为知道,所以,尤其没有办法。一来二去,弄得大先生独自和这孩子面对时,就总有些小心翼翼,总有些局促和不自然。

兵荒马乱,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总归是不放心的,何况,眼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一下子,供两个人出去念书,哪里是件容易的事?大先生犯愁了,踌躇再三,说出两个字:“再说。”凌香听了,久久不语,忽然“扑通”一声,跪下了。这一跪,让大先生,悲从中来,万箭钻心一般。他从这孩子脸上、眼睛里,分明看到的,是另一个人的神情,是另一个人的复活。这一跪,是悬崖绝壁前的摊牌,是生死的摊牌,不容分说,决绝,大义凛然。

第二天,来人从山里带走的,就不只是凌寒一个人了,还有凌香。凌香走出去很远,一直不敢回头,她知道父亲就在村口那棵柿子树下站着,一头灰苍苍的头发,她怕他看见自己眼里的泪水。

六、告诉你一句话

但是,凌香是必然要走的。她一直、一直等待着这一天,从八岁的某一天起就一直等待着这一天,这是一个不能更改的命运,也是一个召唤。

她来到西安,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插进了高三年级,吃住自然都在学校,就这样,做了一名流亡的学生。读书在她,从来不算一件困难的事,许多隐秘的快乐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日子自然是苦的,流离失所怎么会不苦?可流亡学生千千万万,又不是她一个。她是很能吃苦的呢,这一点,连她自己原先也不知道!从家里带来的一点点钱,她花得十分、十分仔细,花每一分钱都让她又心疼又愧疚。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给报纸投稿,再后来,竟在一家报纸开辟了一个小专栏,“流亡学生日记”,写那些,沦陷区的所见所闻。这一来,就有了一点小小的收入,虽然不多,可是积攒起来,也是能派大用场的。

父亲的学生,能托付子女的学生,自然,不会是泛泛之交。她不喜欢拐弯抹角,有一天,当这学生来学校探望她时,她忽然单刀直入地发难了,她说:“你有我妈的消息吗?”

“妈”这个字,这个字眼,已经许多年,没有出口了。这个字,梗在喉头,堵在心口,吐不出,也咽不下。她从来没有管大萍叫过“妈”,尽管,她知道,大萍其实是当得起“妈”这个称呼的。有一年,她得伤寒,高烧不退,大萍在她身边,衣不解带地守了她七天七夜!她弄脏的内衣裤都是大萍亲手帮她洗净的。病中,大萍那张铜盆大脸,俯下来,热烘烘,带着身体的善意,贴近她的时候,一股一股的热浪,在她身子里汹涌着,让她眼热鼻酸。可是,她还是叫不出那个字,那个要命的字,那个字,若一出口,她就彻底崩塌了。

同类推荐
  • 满巴扎仓

    满巴扎仓

    在一种探秘解密的氛围里,手头阔绰而又神情专注地打开故事的宝盒。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哈森的译笔也精到流畅。作品意境如高原般深远,叙事质地则似草海般温润:任凭粗暴的风沙袭向无辜的秘境,那珍贵的遗产也必然坚韧地造福于大众民间。作品展现了十九世纪末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社会生活图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塑造了一群为保卫蒙古族文化遗产而舍生取义的医生喇嘛形象。小说结尾设计巧妙、浩然大气,将珍藏几代的蒙古族药典以手抄经卷的方式广布天下,治病度人,既有提倡各民族和平和谐的政治高度,又有仁爱天下的宗教情怀。
  • 雅观楼

    雅观楼

    《雅观搂》系清末风行的劝戒小说,叙善恶有报事:高利贷主吴某,刻薄成家,人送外号钱是命,昧着良心,赖得盐商在他家存放的十万巨资,自以为足够一生安享,岂知其子观保吃喝嫖赌,不数年间,数十万财产被骗、拐净尽,流落街头行乞。
  • 大学故事

    大学故事

    大学时光,飞扬的青春激起的尘埃已缓缓落定,日子混杂着留恋、无聊、茫然,憧憬的心情一天天过去,似乎只是弹指间;或晴或雨,或悲或喜的几年已是悄然而逝。那些年少轻狂,那些同窗共度的读书时光,那些触动心弦的校园歌曲,都将在新学期得以续写。大学是青春构筑的营盘,我们是流水的兵。大学的心情,有多少支歌唱过,有多少首诗写过,又有多少人曾经历过。华年在握的大学时光,有时真如一方魔镜,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夸张了自己真实的快乐与忧郁,放大了自己微小的智慧与激情。我们将纯真年代的一切悲伤与快乐淋漓尽致地演绎到底。我们要细细记下流光碎影般的校园往事。
  • 燃烧的马

    燃烧的马

    本书是温亚军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燃烧的马》、《驮水的日子》、《硬雪》、《游牧部族》等三十一篇佳作。其中《驮水的日子》还获得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 商不厌诈

    商不厌诈

    本书是一部商战小说。本书以国内某日化公司现实场景和真实案例为蓝本,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点,披露了日化行业的营销、策划、公关等内幕和生死博弈。
热门推荐
  •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因及经济后果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金字塔结构成因及经济后果

    本书主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对金字塔结构的成因进行解释,并从投资决策、资本结构、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等方面,对金字塔结构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经验验证。
  • 星空原罪

    星空原罪

    长久以来的安宁被打破,天道大陆再次面临战火。这一次胜利的是秘术师?还是妖魔?武域,兵冢,隐世的力量再次蠢动!未来上辈子没有活够。穿越过来,这辈子,只想安安静静的当个美男子……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合金异能

    合金异能

    没人知道他是谁,没人知道他来自何方,甚至连他自己也在寻找,身上唯一与众不同的是阔实的后背那一只张牙舞爪、栩栩如生的青龙纹身,从他在“楼兰古城”地下黑拳大赛中用他那钢如合金一般的拳头轰杀第300名职业拳击手之后,他便获得了伴随他后半生的称号“合金青龙王”,自此末世地球彻底沸腾前有了前奏,风云变幻,永无止境。尽在AlloyPowerWarrior合金异能。
  •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本书中的寓言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中的基本方面,诠释了现代企业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更实际地在经营活动中运用那些通俗易明的古今智慧。
  • 蝶缘

    蝶缘

    苏瑾的一生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也许以后他会碰到更好的人,但是却没有了所谓的青春。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但是要到最后才能发现。有些事明明做错了,但是到了最后心里却还是不肯承认。她为你浪费了八十年的光阴,却连碰都不能碰你一下......人潮拥挤,我也爱你。
  •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爆笑无良妻:质子毒妃狠嚣张

    穿越前,未婚夫和妹妹在自己面前OOXX,穿越后,又有人在面前上演一场免费的活春宫?“技术太差,需要本大师给你们画春宫图么?人物有保障,保证要你们欲求不满,只需999哦——”她,夜妖娆,21世纪金牌毒医,一朝穿越,竟成了被人弃之若敝的废材质子。且看她如何收宝物,练神功,打的渣男贱女满地找牙,只是,当她把睥睨全天下时,身边怎么会多了一只甩不掉的妖孽?“爷,王妃送你‘情书’一封,请签收。”某男疑惑拆开信一看,脸瞬间黑了一半,“来人,操家伙,抢王妃!”
  • 千古轮回殿

    千古轮回殿

    “你相信轮回吗?”文殊微眯着眼,斜靠着椅背,慵懒的问道。千古摇了摇头。文殊微微一笑,“曾经,我也不信。”“那现在呢。”文殊伸出手指,指了指头顶的这座庙宇,说道:“这轮回殿便是见证。”千古皱了皱眉头,疑惑道:“那究竟什么才是轮回呢?”文殊抬起手指,指了指千古,又指了指自己,轻轻开口:“这,便是轮回。”
  • 征程路

    征程路

    这是一个前期诙谐,中期感伤的作品。一个少年如何成长,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成为人中人,受伤也在所难免!
  • 暗武大陆

    暗武大陆

    “我一定要成为世间最强者”“得了吧,你丫一苦灵根,能修武就不错了,还有学期学费交了,站住,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