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心。情感活动于心中,就在声音上加以体现。声音形成文理,就叫做音乐。所以,治世的音乐安适而欢乐,反映政治祥和。乱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反映政治乖戾。亡国之音悲哀而忧虑,反映人民困苦。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分别象征君、臣、民、事、物。宫音为君,商音为臣,角音为民,徵音为事,羽音为物。五音协调不乱,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了。宫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荒散,反映国君骄纵。商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颓废,反映官务败坏。角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忧愁,反映人民怨恨。徵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悲哀,反映国事劳苦。羽音乱,整个音乐就显得危急,反映物资匮乏。如果五音全部紊乱,相互侵陵,这就叫做慢音,慢音是极端放肆没有规矩的音乐。这样,国家就面临灭亡没有几天了。古代郑、卫两国的音乐,就是乱世的音乐,接近于慢音了。濮水之上有个地方叫桑间,那里的音乐是殷纣王的亡国靡靡之音,反映着国政荒散、人民流离、欺骗上司、各行私欲而不可禁止的时代。【原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①。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注释】
①几:音基。
【译文】
一般说来,音是产生于人心的,乐是通于人情事理的。所以,禽兽只懂得声,而不懂得有节奏文理的音;民众只懂得有节奏文理的音,而不懂得反映人情事理的乐;只有君子才能够懂得反映人情事理的乐。所以,审察一般声借以进而了解有节奏文理的音,审察有节奏文理的音借以进而了解反映人情事理的乐,审察反映人情事理的乐借以进而了解国政民风,从而也就具备了治理的途径。所以,不懂得声的就不可以与他研讨音,不懂得音的就不可以与他研讨乐。理解乐的功效,就接近于理解礼的真谛了。对于礼乐都深有所得,就可以称作有德。德的意义就是在精神、理智上的完美获得。【原文】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①,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②,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③。
【注释】
①食:音嗣。
②大:通太。和:音贺。
③好:音浩。恶:音物。反:通返。
【译文】
所以隆重的音乐,并非极其动听的音乐。贵族们举行的食礼、飨礼,即隆重的宴会、酒会,也并非最精美的滋味。周代宗庙大祭,用以伴奏《清庙》乐歌的瑟,张上朱红丝弦而疏通瑟的底孔,一人领唱而三人应和,用乐十分质朴简单,自然有许多美调遗而不用了。宗庙合祭先王的大飨礼,玄酒即清水与醴酒并设,而玄酒设在上位,俎中置放未经烹煮的生鱼,铡中的肉汤不加盐、菜调和,这样安排,自然有许多美味遗而未用了。由此可见,古圣先王制礼作乐,目的不是极力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将用以教导人民摆正好恶之心从而返回做人的正道。【原文】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①,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②,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③,有淫泆作乱之事④。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⑤,勇者苦怯⑥,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注释】
①知知:上知同智。
②夫:语助词,音扶。下同。
③悖:音背。
④泆:音益。
⑤知:同智。
⑥怯:音窃。
【译文】
人生来就心静,这是天生的本性。感受外界事物而心动,这是本性派生出的****。外界事物纷至沓来,心智加以感知,然后心中形成了爱好和憎恶两种****。如果爱好和憎恶在心中没有适当的节制,而为人感知的外界事物又不断的诱惑,不能反躬自省,那么天生的理性就要灭绝了。外界事物无穷: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的好恶的****又不能加以节制,那么就等于外界事物的到来而竟人随物化了。所谓人随物化,就是灭绝天理而尽情人欲。这样一来,人们就要产生悖乱忤逆、欺诈虚伪的念头,就要发生纵情放荡、为非做歹的事情。因而强者胁迫弱者,多数欺侮少数。聪明的诈骗愚昧的,胆大的苦害胆小的,疾病的人得不到调养,老幼孤独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这种灭绝天理、放纵人欲的做法,是导致社会大乱的歪道。【原文】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①,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②。昏姻冠笄③,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④,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注释】
①衰:音崔。
②乐:音勒。
③昏:婚的本字。冠:音贯。笄:音基。
④食:音嗣。
【译文】
为了防止人欲横流而酿成大乱,所以古圣先王制礼作乐,人为的加以节制。丧服的等次,哭泣的礼数,是用以节度丧事的。设置钟鼓和作为舞具的盾牌、巨斧,是用以协调宴乐的。制定婚姻制度以及男子成人加冠、女子成人加笄的典礼,是用以章明男女各自的本分的。制定射礼、乡饮酒礼、食礼、飨礼,是用以规范人们交际接触的。用礼来调节民心,用乐来协和民声,用政令来推行,用刑罚来防奸。礼乐刑政四事通行而不相悖,那么君王的治道就完备了。【原文】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译文】
乐是为了和同人们的情感,礼是为了区别等级的差异。情感和同就能互相亲近,等级差异就能互相尊敬。不过,乐过分了就会招致放荡,礼过分了就会产生隔阂。联合人们的情感,整饬人们的仪容,这都是礼乐方面的事宜。礼仪建立了,就显示了贵贱的等级;乐章相同,上下情感得到交流也就互相和睦了。好恶的标准昭明彰著了,那贤人与不肖之徒就有了显然的区别。用刑罚严禁凶暴,以官位拔举贤能,政治就均平公正了。凭着仁心来爱民,依据道义来匡正,仁义并施,这样,民众大治的局面就得以实现了。【原文】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译文】
乐从人的内心发出,礼在人的外表兴作。乐从内心发出,所以显得平静;礼在外表兴作,所以就有文饰性的姿态。隆重的音乐必定平易,盛大的礼仪必定简约。乐教通行了,就彼此无怨;礼教通行了,就彼此不争。所谓揖让而治天下,就指这礼乐的效用说的。暴民不作乱,诸侯恭顺服从,兵器不使,各种刑罚不用,百姓没有忧患,天子不再恼怒,能够这样,就是乐教通行了。四海之内,融洽父子的亲情,显明长幼的次序,都来敬奉天子,能够这样,就是礼教通行了。【原文】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也①。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注释】
①□:同沿。
【译文】
盛大的乐与天地有同样的和气,盛大的礼与天地有同样的节序。有了和气,所以万物才不丧失生长本性;有了节序,所以才按时祭祀天地,来报答天地生成万物的功德。明处有礼乐教化,暗中有鬼神监护,这样,四海之内就能相敬相爱了。所谓礼,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仪节形式使人互敬的活动;所谓乐,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乐曲形式使人互爱的活动。礼乐教育人们互敬互爱,基本情致是相同的,所以历代明王圣主都相沿遵用。因而,所规定的礼事与其时代相符,所命名的乐曲与其功业相称。【原文】
故钟鼓管磬,羽篱干戚①,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②,乐之文也。簠簋俎豆③,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④,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注释】
①籥:音月。
②缀:音赘。
③簠:音府。簋:音鬼。
④还:同旋。裼:音西。袭:音席。
【译文】
因此,钟鼓管磬等乐具和雉尾、笛形的六孔筲、盾牌、巨斧等舞具,是乐的用器;屈伸、俯仰、舞蹈的队列、舒缓急速的动作,是乐的表现形式。盛稻饭粱饭的筻,盛黍饭稷饭的簋,盛牲肉的俎,盛肉酱、酶菜的豆,各种规格、文饰,是礼的用器;升阶降阶、上堂下堂、转身行走、袒开外衣、掩住外衣等等,是礼的表现形式。所以,理解礼乐的情实的人,能够制礼作乐;懂得礼乐表现形式的人,能够传述礼乐。能够制作的人称作圣,能够传述的人称作明。所谓明圣,就是指传述和制作说的。【原文】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译文】
乐体现天地的和气,礼体现天地的秩序。有了和气,所以万物化生;有了秩序,所以万物又都显出区别。乐是依从天的和气化育万物的道理而制作的,礼是根据地的高低上下生成万物的道理而制作的。制礼产生偏差,就会造成混乱;作乐发生了过错,就会导致暴慢。认清天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够制礼作乐。【原文】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①,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注释】
①庄敬恭顺:刘台拱云:“‘顺’疑‘慎’字之误。”王引之云:“《正义》日‘谦恭谨慎’,则所据本作‘慎’不作‘顺’可知。”
【译文】
符合伦常而无害,是乐的情理;欣喜欢爱,是乐的职能。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敬恭慎,是礼的准则。至于君主将礼乐通过钟磬,播出声音,用于祭祀宗庙社稷,事奉山川鬼神,这便是与民众所共同应用的了。【原文】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①。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②,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淞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注释】
①辩:通遍。
②孰:熟的本字。亨:通烹。
【译文】
帝王创业成功就制作音乐,政治安定就制作礼仪。那功业大的,所作的乐就完备;那治绩广的,所制的礼就周全。单用盾、斧的舞,不能算是完备的乐;仅用熟牲的祭祀,不能算是完具的礼。五帝彼此时代不同,不相沿用前代的乐;三王各自朝代有异,不相因袭前王的礼。嗜乐过分了,就会有沉迷废事的忧患;行礼粗略了,就会发生不诚不信的偏差。至于厚爱乐而没有沉湎之忧,完备礼而没有徒具形式的偏差,那只有大圣人才能做得到吧!【原文】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①,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注释】
①长:音掌。
【译文】
天高在上,地低在下,万物散布而品类殊异,礼制就依据这种尊卑差别而实行的。天地万物,流动不息,和合化育,乐就依据这种合同变化而兴作的。春生夏长,这体现着天地的慈爱:仁;秋收冬藏,这体现着天地的严正:义。仁和乐的性质相近,义和礼的性质相近。乐贵在和同,遵循圣人的精神而顺从天道;礼重在区别事宜,遵守贤人的精神而顺从地道。所以圣人作乐来顺应天,制礼来配合地。礼乐昭明完备,犹如天地各尽其职了。【原文】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①,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②,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注释】
①齐:音基,通跻。
②暖:音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