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①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②。其人存③,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④。人道敏政⑤,地道敏树⑥。夫政也者,蒲卢⑦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⑧,亲亲为大⑨。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⑩,尊贤之等,礼所生也B11。”
【注释】
①哀公:即鲁哀公,姓姬,名蒋。春秋时鲁国国君,在位二十七年,谥号哀公。
②布在方策:布,陈述,陈列。方策,指典籍。方,方版,古时书写用的木板。策,同“册”,书写用的竹简。
③其人存:那样的人存在。人,指贤人。
④息:息灭,消失。
⑤人道敏政:人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这里指以人施政的道理。敏,迅速。
⑥地道敏树:意为用沃土种植的道理。树,动词用法,指栽培树木。
⑦蒲卢:即芦蒲,“卢”与“芦”同。因芦苇容易生长,所以比喻君子从政如能得到贤臣会很快成功。
⑧仁者,人也:意思是说,所说的“仁”,就是指人们之间相亲相爱。孔子所说的“仁”,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各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了。而以“忠、恕”为实行的方法。《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⑨亲亲为大:这句是说,人们虽然相互亲爱,但都是以爱自己的亲属为主要方面。亲亲,前一个“亲”字为动词,意为“爱”。后一个“亲”字,意为亲人、亲属。《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⑩杀(shài):降等。《礼记·文王世子》:“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这里指亲爱亲族要按关系远近有所分别。
礼所生也:这句话是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都是从礼仪中产生。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好政务。孔子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令,都写在木版竹简上。像他们那样有贤臣,那么政令就会得到贯彻实行,如果没有贤臣,政令就会失效。以贤人施政的道理在于使政治迅速昌明;以沃土植树的道理在于使树木迅速生长。贤人施政最容易取得成效,就像种植芦苇那样容易生长。
“因此,国君治理政务取决于贤臣,贤臣的获得取决于明君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遵循天下的大道,遵循天下大道取决于仁爱之心。
“所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亲爱亲人最为主要。所谓义,就是人们相处应当适宜得当,尊敬贤人最为主要。亲爱亲人时有亲疏之分,尊敬贤人时有等级之别。这些都是从礼制中产生出来的。”
【原文】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①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②也。所以行之者一也③。
“或生而知之④,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⑤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
①昆弟:兄和弟。昆,兄长。也包括近房的和远房的弟兄。
②知、仁、勇:这三者为儒家的伦理思想,被誉为通行于天下的美德。《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又:“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同“智”。达德:通行于天下的美德。朱熹注:“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③行之者一也:一,专一,诚实。
④生而知之:一生下来就知道。“之”,指代上文“天下之达道”。这里三句参见《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⑤所以:怎样。
【译文】
“在下位的人臣,如果不先得到君主的信任,就不能得民心,就不能治理人民。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品德。想要修养品德,不能不侍奉亲人。想要侍奉亲人,不能不尊贤爱人。想要尊贤爱人,不能不了解天理。
“天下普遍共行的大道有五项,实践大道的美德有三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这五项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爱、勇敢这三条是天下的美德。实践这些大道和美德的关键是诚实。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经过困惑后才知道这些道理,虽然人们知道有先有后,但最终掌握这些道理,他们却都是一样的了。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实行大道,有的人贪图利益而去实行大道,有的人则是勉强去实行大道。最终他们成功的时候,却都是一样的。”
孔子说:“喜好学习的人就接近智慧了,尽力行善的人就接近仁爱了,知道羞耻的人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的人,就知道如何修养品德。知道如何修养品德,就知道如何治理别人。知道如何治理别人,就知道如何去治理天下国家了。
【原文】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①,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②群臣也;子庶民③也;来百工也④;柔远人也⑤;怀诸侯⑥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⑦;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⑧;子庶民,则百姓劝⑨;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⑩,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B11,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B12,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B13,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B14,既禀称事B15,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B16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B17,举废国B18,治乱持B19危,朝聘B20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注释】
①九经:九条准则。经,常规、准则。《孟子·尽心下》:“君子反(返)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
②体:体察、体谅、体贴。
③子庶民:意为如同父母爱护儿女那样对待庶民。子,动词,即“爱……如子”,庶民,众民,普通的百姓。《诗经·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