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①乎!以王季②为父,以武王③为子,父作之④,子述之⑤,武王缵大王、⑥王季、文王之绪⑦,壹戎衣⑧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注释】
①文王:指周文王,西周开国君主古公亶父的孙子,商末周族的领袖,姓姬名昌,在位五十年,统治期间,国力强盛,晚年自号文王。
②王季:古公亶父的儿子,文王之父,名季烈,号称西伯,为殷纣时西方诸侯之长。周太王古公亶父卒,季烈嗣立,修太王的遗业,笃于行义,传位于文王。文王之子周武王即位后,追尊季烈为王季。
③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姓姬,名发,他继承父亲文王的遗志,灭掉殷商,建立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沣水东岸)。
④父作之:指父亲王季为文王开创了基业。作,开创。
⑤子述之:指儿子武王继承文王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述,继承。
⑥缵(zuǎn):继续,继承。大王:即王季之父古公亶父。这里“大”字古读“太”。
⑦绪:事业。这时指前人未竟的功业。《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绪。”缵,继承,继续。
⑧壹戎衣:即歼灭大殷。因为“壹”同“殪(yì)”,歼灭。戎,大。衣,“殷”之误读。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人言殷声如衣。”据《尚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另一说,一披挂战袍就伐纣取胜夺得了天下。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殷,取得了天下。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保祭祀不断。”
【原文】
“武王末①受命,周公②成文武之德,追王③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④,及士庶人⑤。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⑥,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注释】
①末:老,指周武王的晚年。
②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姓姬名旦,武王同母弟,武王死后,其子成王诵继位,因年幼,由周公代行国政。故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地(今陕西岐山北),又称“周公”。周公曾帮助武王灭纣,武王卒时,成王尚幼,于是他摄理朝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便与武庚及东方夷族联合反叛,周公出师东征,平定了反叛。东征之后,周公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在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还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章中都记载有他的言论。
③追王(wàng):后代加封先祖以“王”的称号叫追王。王,动词用法,即尊……为王。
④达:到,至。诸侯:指西周、春秋时天子分封的各国国君。按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并定期向天子朝贡述职,而且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按礼规定,其所属上卿应由天子任命,但在其封疆内,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国语·周语上》:“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大夫:古代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⑤及:推及。士:在古代商、西周、春秋时期,士是级别最低的贵族阶层。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国语·晋语四》:“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其地位次于“士”而高于“工商皂隶”。周王常以庶人作为赏赐臣下的礼物。
⑥期(jī)之丧:一周年的守丧期。期,指一整年。丧,丧礼,指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拜跪哭泣的礼节,古为“凶礼”之一。
【译文】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以及士和庶人中间。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的,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的,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守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整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
【朱熹提示】
右第十八章。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