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0800000011

第11章 素书解译(8)

【原典】

败莫败于多私。

【注解】

注曰:“赏不以功,罚不以罪;喜佞恶直,党亲远疏;小则结匹夫之怨,大则激天下之怒,此多私之所败也。”

王氏曰:“不行公正之事,贪爱不义之财;欺公枉法,私求财利。后有累巳、败身之祸。”

【解译】

凡是在事业上有过挫折的人,不要怨天尤人,最好回头检讨一下自己,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自私。

一位信徒来找先知伊里亚,他想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但先知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将他领到了一个大厅里。大厅里挤了许多人,有穷人也有富人。大厅的中央有一个熊熊燃烧的火堆,上面吊着一个沸腾的大汤锅。汤锅周围拥挤着面黄肌瘦的人,每个人都努力确保自己得到一份汤。这位信徒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跟自己身体一样长的大铁勺子,长勺很长、很沉也很烫,尽管勺里装了汤,也无法将汤吃到嘴里。于是这些人互相责骂,甚至用长勺互相殴打。先知伊里亚对信徒说:“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地狱!”

于是他们又走进了另外一个大厅,这里也坐了许多人,而且大厅中央也有一个沸腾的汤锅,每个人的手里也都拿着同样一把长勺。但跟刚才那个大厅里的人不一样,这里的人总是两人一组合作:其中一人舀汤喂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吃饱后,再舀汤喂他的伙伴。若是其中有一个人拿不动那重勺,便会有另外两个人过来帮忙。先知伊里亚对信徒说:“这就是天堂!”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竟然是如此的简单:自私与无私。“私”犹同“食色”一样,原本就是人的天性,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自私也要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是“多私”,就会什么也得不着。癌细胞是最自私的,它原本需要寄主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结果它只顾自己,不顾一切而自私自利地发展繁殖,直至最终杀死寄主。因此,癌细胞实际上也是在自杀。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中,要想实现“自私”的目的,就需要有某种的利他行为,如果你能将这种利他行为发挥到极致,你的利益也就最大化了。老子从哲学的高度,从“正言若反”的角度,说出了另外一个真理:“夫惟不私,故能成其私。”

遵义章

【注解】

注曰:“遵而行之者,义也。”

王氏曰:“遵者,依奉也。义者,宜也。此章之内,发明施仁、行义,赏善、罚恶,立事、成功道理。”

【解译】

“义”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技巧,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律。而评论“义”与“不义”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人做事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如果一个人说话、办事,时时让周围的人感到很舒服,那他一定能成就大事业。相反,让人不舒服的人和事,谁都不愿意去理他。

“遵义章”从反面来讲“义”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出了四十六种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的行为、习惯。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己,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三省吾身”。

【原典】

以明示下者暗。

【注解】

注曰:“圣贤之道,内明外晦。惟,不足于明者,以明示下,乃其所以也。”

王氏曰:“才学虽高,不能修于德行;逞己聪明,恣意行于奸狡,能责人之小过,不改自己之狂为,岂不暗者哉?!”

【解译】

暗,昏昧、愚蠢的意思,历史上常将昏君称为暗主,《荀子》说:“上暗则政险”。经常在下级面前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领导人,是愚蠢的。图片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做事要适度,不说过头话,也不做过头事,处处为别人留有余地。知道故宫有多少间房子吗?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就是不敢满万,这就是留有余地。因为中国人从观察大自然中得到了一条真理:老则衰、极则反、满则损。残缺就是美的,花好月圆是危险的。《菜根谭》中说:天道忌盈,业满招损。事事留个余地,便是老天也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领导本来就所处位势较高,再加上聪明绝顶,那就更吓人了。因为自认为聪明的领导,一般犯两个毛病,一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刚愎自用;二是不相信别人,在工作上事必躬亲。

领导自认为聪明,下属就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工作起来就不会有归属感,而且时时会有芒刺在背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上天有好生之德”,即使你的智慧稍高于别人,也一定要给智慧不如你的人留下空间,这样大家才好一起做事。

所以,聪明的领导在做人上一定要学学老子的“大智若愚”,内明外晦。智慧是个好东西,但也要慎用之,一定要把它当宝贝一样深藏于心,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机下使用,而千万不要将它当枪来使,否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晋国岁饥,盗贼蜂起。当国者荀林父四处求贤,终于找到一位叫郤雍的高手,据说此人曾经在街上闲逛时,忽然指着一个人说“这是小偷”,抓来一拷问,果然是小偷,反扒经验相当丰富。荀林父问:“你怎么知道他是小偷?”他说:“我观察这人眉宇之间的神色,他看周围的东西显得贪婪;看周围的人显得羞愧;看到我便感到恐惧,由此判定他是小偷。”荀林父钦佩不已,马上命郤雍揖盗。郤雍每天要抓数十人,监狱人满为患,导致满城恐慌,结果小偷越来越多。

大夫羊舌职对荀林父说:“元帅派郤雍四处揖盗,盗贼没抓完,恐怕他死期就要到了。”荀林父很吃惊,问:“怎么回事?”羊舌职说:“以他一人之力,不可能察出所有盗贼,而合群盗之力,却可以轻易对付郤雍,那不是死定了吗?”没过三天,郤雍行于郊外,被数十盗贼合力攻之,割其头而去。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不是不聪明,而是聪明以后应该有的境界。心中有大理想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为全局负责,最终才能成为中流砥柱。

【原典】

有过不知者蔽。

【注解】

注曰:“圣人无过可知;贤人之过,造形而悟;有过不知,其愚蔽甚矣!”

王氏曰:“不行仁义,及为邪恶之非;身有大过,不能自知而不改。如隋炀帝不仁无道,杀坏忠良,苦害万民为是,执迷心意不省,天下荒乱,身丧国亡之患。”

【解译】

有了过错而不自知的人,是最愚蔽的人。如果将过错、缺点当成优点,那就不仅仅是愚蠢,而且是可怜之人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大圣人孔子自己,也常常为自己的过失而苦恼。他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再给我几年时间,从五十岁开始学习《易经》,就可以无大过了。所以在孔子的眼里,最让他赞赏的品德就是知错能改、闻过则喜。颜渊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聪明的一位,但是令孔子最念念不忘的,却是他“不迁怒,不贰过”的品性。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当中,几乎天天都有过错发生,有些小过错是很难察觉的,尤其是那些习惯性的过错更容易被忽略。概括起来有三大类:

口过:说了不该说的话,即为口过。宋代司马光五岁时。想弄开一个胡桃皮,怎么弄也弄不开,恰好有一婢女,用热水将皮泡开。家里有人问他,他问答说:我自己弄开的。正好司马光的父亲在旁边,看到了整个经过,就责备他说:你这个小子,怎么能说假话呢?司马光非常惭愧,终身再也不敢说假话。

身过: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行止不端,即为身过。宋代有个人叫徐积,著有《节孝集》三十卷。此人初见老师安定先生时,头容稍偏。安定厉声说:头容要直。徐积即刻领悟到:头容要直,心才能直。

心过:心里动过不该动的念头,即为心过。佛教说:一念一乾坤,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要想无过,就要去除任何邪念。

过错就如同谎言一样,如果不及时纠正,那就只有用更多的过错来掩盖前一次的过错。1986年底“伊朗门事件”在公众面前曝光,媒体揭露了美国总统里根的代表曾经秘密向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霍梅尼出售武器。里根的第一反应不是改过、而是尽量进行遮掩,他首先把责任推到国家安全助理头上,看着躲不过去,又把责任推卸给白宫办公厅主任唐纳德·T·里甘。里根的做法导致他在数个月中惨遭媒体围攻,并由此导致了国会调查。最终,4个月之后,在民意测验显示他的支持率降低2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他才承认了错误。

知过改过,看破放下。用坦荡的心,去迎接明天新的太阳。

【原典】

迷而不返者惑。

【注解】

注曰:“迷于酒者,不知其伐吾性也。迷于色者,不知其伐吾命也。迷于利者,不知其伐吾志也。人本无迷,惑者自迷之矣!”

王氏曰:“日月虽明,云雾遮而不见;君子虽贤,物欲迷而所暗。君子之道,知而必改;小人之非,迷无所知。若不点检自己所行之善恶,鉴察平日所行之是非,必然昏乱、迷惑。”

【解译】

纷乱的尘世常常让人迷惑,能够像屈原那样“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迷者自迷,成天被多欲、多念所左右,头重脚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智慧不足,迷于局。成功者都能准确把握时局,而不被形势所左右;失败者相反,常常错误判断形势,迷而不知,一错到底。抗日战争时期的汪精卫,就是错误判断了当时的抗日时局,结果成了汉奸,落个千古骂名。

心性不定,迷于物。人的心性就如同一棵树苗,需要不断地修剪、约束,它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否则就会是棵歪脖树。所以,凡是把持不了自己,追随自己喜好的人,最终都会一事无成。

春秋时,卫国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常常不理朝政,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齐国,齐王将女儿齐姜嫁给了他,又给了他很高的待遇。重耳因此迷恋上流亡生活,想老死齐国,而忘记了他重振晋国的责任。齐姜曾劝他“怀与安,实败名”,但他就是不听。随从都没有办法,还是齐姜想了个主意,将重耳灌醉,把他弄出了齐国。重耳回到晋国后,中兴晋国,成了春秋五霸之一,他就是晋文公。

所以古人总结说:玩物则丧志.玩人则丧德。

自我膨胀,迷于己。有些人在事业上做出了一点成绩,立刻就飘飘然,自我那颗心无限膨胀,结果把自己弄丢了,完全被自己迷惑了。此时的人,不像是正常人,都有些疯狂。前几年有位县法院的院长,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大言不惭:“我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人能膨胀到什么程度。

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在它顶盛的时候轰然倒地,结束了一个神话。虽然巨人倒塌的原因有很多,但史玉柱本人及团队的自我膨胀,导致盲目扩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现已总结教训,华丽转身。

【原典】

以言取怨者祸。

【注解】

注曰:“行而言之,则机在我,而祸在人;言而不行,则机在人,而祸在我。”

王氏曰:“守法奉公,理合自宜;职居官位,名正言顺。合谏不谏,合说不说,难以成功。若事不干己,别人善恶休议论;不合说,若强说,招惹怨怪,必伤其身。”

【解译】

现在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已经把“谨言慎行”、“沉默是金”等等古训丢到了太平洋中,人们推崇的是自我推销,满大街嚷嚷:快来瞧,快来看……而忘了言多语失、祸从口出,三国时的祢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祢衡颖悟过人,所见过目不忘。才思敏捷,下笔即成佳构。但他过于意气风发,恃才傲逸,狂放不羁,个性张扬,锋芒毕露,不知韬晦隐忍,逢迎附和,看见不如自己的人,理都不理。除了他自己,别人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尤其是那张嘴,对人往往“臧否过差”,“人皆以是憎之”。简直就是一个骂大街的愤青。

孔融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刘表也烦他,但没有杀他,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

到了江夏,祢衡还是老样子。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便立时把他杀了。

最冤的是汉末蔡邕,他被大老粗董卓重用,后来董卓被杀时,他只是叹了一口气,被一边的王允听到了,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结果他也被杀了,仅仅因为叹了一口气而已。

【原典】

令与心乖者废。

【注解】

注曰:“心以出今,令以心行。”

同类推荐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情出现奇迹,只要你随时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就能让自己活在正能量的气场中,你将发现,生活处处都会发生惊奇的改变。
  • 我的一生之老师

    我的一生之老师

    老师,你知道吗?人类这种东西,可是很容易记仇的。时间已过去快七年,这句话仍在脑中回绕。一切似乎如昨日发生。暴怒、贪婪、虚伪人类这种东西到底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说完这句话我杀死了班主任七岁的小孩。
  • 校草的守护:丫头我宣你

    校草的守护:丫头我宣你

    【男女主身心干净,IVI】灰姑娘遇上王子,就真的会逆袭吗?当大腹黑遇上小纯洁会闹出那些笑话?“寒雪~~”“收起你那贱贱的声音”某雪。某源眨眼卖萌“卖萌无耻,还我源少。”某雪
  • 17岁该爱了:你还在这里吗

    17岁该爱了:你还在这里吗

    “其实我们本来没关系,分开了也不伤心,不管哪样你还是我的哥哥,我最好的哥哥。”——给亲爱的哥哥。本以为的依赖,到最后却变成了羁绊。17该爱了,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20岁该懂了,感情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两个人的付出和努力经营。
  • 天域帝尊

    天域帝尊

    兰斯大陆,强者为尊,然而陈天却偶然穿成了家族的废柴,不能修炼的原因却仅仅是功法太烂,体质太好?灵修不成,我便修体!奇异双瞳,看破万法乾坤,最强功法,淬成修魔之体,控苍穹,霸寰宇,一代帝尊之路就此崛起!
  • 春梦几时休

    春梦几时休

    “我是得了怪病的男孩,而她注定是会把心丢了的女孩”我们在相同的花季里泪雨纷飞,命运将我两在适合的阶段放在了一起,但无奈的我却要先行离开。“我们分手吧!”这句话说得我心口不一,分手后我在自己的学校里一去不回,她却在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那座小县城;当我决定回去时,命运再次的组织了一场聚会,一次话别。命运的相似度让她紧紧的纠缠着我,自身的承诺让我无法割舍下她。我为了让她继续她的梦,我将自己的一半给了她,然后跟着另一个人离开了,为什么只是一半呢?一位另一半是另一个人给我的,所以只能说是一半。
  • 极品猎尸人

    极品猎尸人

    尸皇破封之后混天意的命运就此改变僵尸恶鬼应有尽有,恐怖的昆仑山,令人发指的东北万蛇洞,诡异的封门村。神秘的灵异调查局,猖狂僵尸,凶残鬼王?还不是被我踩在脚下,我是个猎尸人,绰号“司命”混天意:“学姐我知道我长得帅但你也不用这么看着我吧!话说你能把头安回去吗?我看着感觉怪怪的。”
  • 帝国首席强势爱

    帝国首席强势爱

    他是A市翻手云雨一手遮天的帝国总裁,她是走投无路以身为饵千方百计诱他入爱的危情小女人。“总裁,苏小姐的手被门夹了。”“把门给我卸了!”“总裁,耀华集团的老总扬言要苏小姐好看!”“把公司给我端了!”苏锦拍桌怒吼“贺辰风,还能不能好好玩了?”某人一眼扫过,桌子被人默默抬走劈了!他宠她如命,爱她入骨。一朝事发,他却踩她入泥,弃之敝履“你以为我爱你,苏锦,你不过就是个廉价的替代品!”她一无所有,被迫远逃。“这位先生,挡道了!”三载相思,她却视他陌路。某人忍无可忍终于一把将她压倒在床“嫁我和娶你,二选其一!”
  • 幻世尽头

    幻世尽头

    “六道轮回”是为圆满,六道既六界,神、仙、魔、人、兽、鬼六界有六界的生存方式。圆满、归属、荣耀、成就、信仰、欲望,六界有六界追求。六界历尽万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切就这样平稳的发展着。随着一颗飞星落地,一切却要改变,原来六界即不是开头,也不是结束,一切都是可以被替代的。为什么现有的是六界?六界的尽头会如何?一切都从一颗石头开始,但是远远还没有结束。。。。。。
  • 神倾城:天才五小姐

    神倾城:天才五小姐

    一个拥有绝世容颜的神族公主,私自打通了通住世界的通道,这本是一件喜事,可她却将此事瞒了下来,独自环游世界。却不料,还是被发现了,身为公主的她肩上背着巨大的任务,这是个不可惟脱的责任。随后,被女娲罚下凡十世,前几世的她,不但达到没有女娲想要的效果,反而让她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第九世杀手的身份,更是帮助了她,直至第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