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46

第46章 尽性至命超越生死——王阳明之生死智慧(3)

但是,作为旷世大儒的阳明,学养深厚,功夫精湛,很快就从“俟死”进入了“俟命”的状态。所以《年谱》中记之为“俟命”,亦反映了阳明悟道之进程,不应视为无意识的改动。从一般的意义来说,“俟命”是一种消极地听任命运的安排。但儒家的“俟命”超出了这一意义。孟子云:“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尽心下》,《孟子译注》,第338页。所谓“君子行法”是说,人们行其所当行,做其所当做,至于现实的结果如何,则听天由命了。因此,君子“俟命”并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它颇有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在儒家学者看来:“天命”并非是一种盲目的必然性,而是内蕴“天德”、“天理”的,当其化为人性和伦理道德时,便成为人们一生中应该努力践履的仁义道德。因此,儒者在活着时,能奋发勉力于修仁行义,而对富贵与否毫不挂念在心,是谓“富贵在天”;儒者又能在面对死亡时,因具备了充实的德性,完成了人间的道德使命而理得心安,是谓“生死有命”。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将“知命”规定为君子的前提,视为道德修养的一个较高境界,可见知“命”是不容易的,连孔子自己也说是“五十而知天命”。儒家的“知命”,实际上是将盲目的客观必然性经过人之知性或体知的方法,转化为应然之必然,也就是人生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必然法则。后来,《中庸》将这种努力概括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章句》,《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页。“天命”与人之心性本就相合,人们顺性而动停行止,其实也即遵循了“天命”。所以,面对生死之交,人们可能会产生两种状态:一种是人们并无道德的觉解,只是意识到人之生生死死是必然,故而被动地等待时光的流逝,“俟”人生结局的到来,无所用心,此为“俟死”。另一种是人们已觉解大化流行之真谛,明确人一生中所应该及必须做之事,故而能够在世间孜孜努力,而不在意于人生的结局何时与何处降临。孟子当然是提倡后一种“俟命”的,阳明“龙场悟道”也是进入此一状态,即由“俟死”进而“俟命”。谪居龙场十三年后,阳明对此有明确的说法。正德十六年,阳明已五十岁,平定朱宸濠之乱后,于八月归越省亲,此后有六年的时间居家讲学,主要内容大部分收录在《传习录下》。在《传习录下》,有这样一段语录:“问夭寿不贰。先生曰:‘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语录三》,《王阳明全集》,第108页。所谓“夭寿不贰”之问,语出《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译注》,第301页。这是从人生内涵上来确立生死态度。人们只要能“天命”、“天理”在握,“生”则汲汲于仁义道德的修养与实践,那么,即便“早夭”亦可无怨无悔,是为“不贰”。一般而言,“早夭”是人间的大悲痛,人人极力远避之。但儒者们因为沟通了“天道”与“人道”,又致力于“人道”的推行与践履,所以长寿也好,早夭也好,皆不在意,此谓“立命”。朱熹释道:“‘夭寿不贰’,是不疑他。若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百年未死,百年要是当,这便是‘立命’。‘寿夭不贰’,便是知性知天之力;‘修身以俟’,便是存心养性之功。”《朱子语类》卷六十,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29页。在“龙场悟道”的过程中,应该说阳明先是从一般人皆持有的“宿命”出发进入到“俟死”的状态,后则逐渐地能将“天”所涵蕴的万物流行发育之条理,转化为人间的人伦道德之准则,就由知“天命”进入到“俟命”的状态了。从根本上而言,即是把外在客体“天”与主体“人”贯通为一,阳明从内外相合的“天之命”中获得了践履人伦道德的坚定性,从而获得了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突破了“生死念头”。于是,从感性的物质欲求到精神的名誉荣辱,再到生死之念等等都可以放下,就可以进入到真正的悟道阶段,即所谓“胸中洒洒”的状态。此处所谓“洒洒”,就是阳明常谈的“洒落”。他说:“君子之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答舒国用》,《王阳明全集》,第190页。“心体”是“天理”,明此“天理”者,本心之“良知”也。当人们不仅摆脱了一切声色犬马之物质欲求,也超越了一切名誉权势地位等精神欲望,直破生死之念时,“天理”便由“良知”整体映照而出,这是一个即知即行的过程,人们的一举一动自然皆中礼中节,直入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化境。这即是阳明“龙场悟道”第三阶段的主要内容。可见阳明所悟之“道”应该是:只要自明本心就可以解决一切人生困厄,完成道德人格的矗立,止于至善;也可以化解“生死之念”,这就叫做“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具体而言,当人们通过自明本心之良知达到“天理”之本体境界后,借助于本体之无限而超越了生死之有限,亦即所谓“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那么,“惧死恋生之念”也就消弭于无形。再者,当人们的良知“和融莹彻,充塞流行”之时,自然会为人们现世的人生构建出社会及伦理责任,这即是曾子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论语译注》,第80页。的意思。如此,人们“求死解脱之念”也将消失于无有。后来,阳明“自径宸濠、忠、泰之变,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王阳明全集》,第1278页。阳明认为,自己悟出之“良知”,“实千古圣贤相传一滴骨血也”,并且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年谱二》,《王阳明全集》,第1279页。

至此,阳明可谓彻上彻下、彻里彻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怎不中夜“呼跃”,让“从者皆惊”呢?可见,“龙场悟道”之悟,突破“生死之念”是个中的关键,而“良知”之心性本体的构建又成为阳明离开龙场后接受新的人生挑战的无穷无尽之精神资源。十年后,阳明在南都讲学。有学生问“死生之道”,阳明回答:“知昼夜即知死生。”学生再问:“昼夜之道”是什么?阳明说:“知昼则知夜。”学生还是不解:“昼亦有所不知乎?”阳明之意是:以昼喻“生”、以“夜”喻“死”,如果人们视生死更替尤如昼夜相代,于是便不会有死之恐惧了,而要知“夜”(死)则需要先知“昼”(生)。可是,学生仍问:人人都在“生”,何能不知“生”呢?又为何透悟不了“死”呢?阳明再论:“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什么死生?”《语录一》,《王阳明全集》,第37页。这是说,虽然人人都活着,但如果只知求食求衣,其余一概不知,一概不求,那便是“梦昼”——活着尤如睡着了,不省人事。一个人只有不唯清醒时孜孜于“天理”、睡梦中亦归之“天理”,涵养成自我之“天德”,这样便与“良知”合为一体。如此“更有什么死生?”(超越生死);亦可以“昼夜生死”(生死象昼夜一样自然交替),从而对死亡毫不畏惧。生死之履:“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是儒家最重要的生死价值论,也是儒者生死践履的观念支撑。真正的儒者担忧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得是否有意义与价值。正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论语译注》,第163页。;亦如孟子所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第265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就是“死得其所”。阳明云:“生死常道,有生之所不能免也。”《答张淑人文》,《王阳明全集》,第1213页。每个人都不免一死,人不可能改变死的结局,但却可以改变对死的态度,在追求某种神圣而崇高的价值过程中,死亡这一人生最大的痛苦会转化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状态,甚至还会成为人们勇于投入其中的人生归宿。阳明在阐释、践履儒家“死得其所”的生死价值观时,还指出人们要珍惜自我之生命,不要去做无益之牺牲,这样才符合天地的“好生之德”。在这里,阳明吸取了老庄、道教珍惜和重视生命的思想。庄子云:“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庄子浅注》,第42页。阳明不仅对庄子的“保身全生”思想非常熟知,而且本人也长期修道,珍视生命的思想在他脑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应该说,道家“保身全生”的观念是“死得其所”另一面的表现,它要求人们不要做无益的牺牲,不要为获取外物而伤身害体,尤其是不要为获取功名利禄而扭曲、残害人的“天性”。

同类推荐
  • 学思集

    学思集

    《学思集》按文章内容,分类编为:拔乱反正、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乡镇企业、个私经济、对外开放和决策咨询等10篇。其中除拔乱反正篇内容涉及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等方面外,其它9篇均专属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
  • 历练党性的熔炉

    历练党性的熔炉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发展历程的史实类著作,反映了该校创立、探索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一代代党校人奋斗拼搏的足迹。该书共分六章,即创建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和“文革”前期、恢复时期、正规化和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时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训时期。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热门推荐
  • 忘途郁

    忘途郁

    “我知道这样不对,可虚度年华真的好过瘾啊。”
  • 妖孽重生:第一坏蛋

    妖孽重生:第一坏蛋

    她是史上第一妖孽,杀伐果断、狠辣无情。他是黑暗深渊之主,翻云覆雨、举世无双。当她重生在被追杀的废女身上,所有人都以为七小姐死了,却不知废柴重生,妖孽归来!复仇的血雨腥风由她掀起,还有这只貌似无害的绝世大腹黑,你还能伪装到几时?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僵祖

    僵祖

    穿越为一具僵尸的沈东,在机缘巧合之下吃了一株血红的植物。再次醒来竟变成了曌明之体。从此踏上了一条伏仙屠魔的不归路。
  • 最后的人类之寻找人类

    最后的人类之寻找人类

    在茫茫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还有没有像人类一样有智慧的生命?地外文明到底存在吗?如何正视他们的存在以及如何同他们联络?所有这些问题不但是普通大众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众多人类学家,哲学家,神学家所关注的话题。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运用最新的技术设备和手段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但是,对地外智慧生物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神秘的宇宙,被两个小孩子的特殊遭遇给予了大揭秘,更没有想到的是,三年后当黎幽伦和蓝炳信驾着飞碟回到地球时,地球已过去三千余年……全书分三部:第一部《河外星球》第二部《寻找人类》第三部《重建地球》主要人物表黎幽伦:本书主人公,原地球清水市记卢中学初二学生蓝炳信:黎幽伦的同学,原地球清水市记卢中学初二学生淮莫瑰:X星球的首领舵舟宇:黑洞人,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想要称霸宇宙禹查斯:恐星球的首领,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小脸:X星球人,黎幽伦和蓝炳信的好朋友小花仙子:身世神秘的一个人,黎幽伦的好朋友和平老人:星球和平联盟主席老君:宇宙之外的古老人物,太极图拥有者郁郁公主:唐朝李建成之女,玄武门事件后从地球消失,来到宇宙之外
  • 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领生存法则《米落职场日记》

    白领生存法则《米落职场日记》

    在职场中如何保持长青不败?新人又该如何少受同事的排挤,得到上司的青睐从而迅速提升职位?面对职场中司空见惯的八卦如何抽身? 米落初入职场,凭借着一条条黄金法则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她的心得体会,是一本从实践得来的职场不二生存法则。
  • 极品前任:由宝邂逅霸道总裁

    极品前任:由宝邂逅霸道总裁

    由宝左耳旁的一律发别着鸡蛋花,右手微微握拳,挡在右眼,阳光好刺眼啊,左腿搭在右腿上,躺在白白的沙滩上。旁边的男人左旌睿附身轻吻她的嘴唇合上曾经的相册,两滴眼泪,两路留下来左旌睿左手放下钢笔,低头打开三年都没有触碰的抽屉,拿出以前的相册,上面早已都是尘土,这份爱,陈旧了,他的左手轻抚上面的灰尘,没有急着去洗手,打开,翻开那一页页的初恋记忆,猛地合上,丢进垃圾桶,消失在办公室“由宝你就是个混蛋。”“左笙尔,你搞清楚,是你的哥哥提出了分手。”……无论是否互相折磨对方,哪怕是一辈子,你也别想逃出我的怀抱左旌睿你也给我听清楚,我对一个人的爱只有一次!
  • 十二神肖

    十二神肖

    曾福是一名孤儿,一步步走向武林盟主的故事!
  • 那首对不起我爱你

    那首对不起我爱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一个文静的女生遇到一个乐观活宝的男生,她变成了脾气暴躁的女汉子一枚。从初中到高中中间经历太多坎坷,她的性格也因他一变再变……直到现在她还记得他说的那句:“对不起,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