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5800000046

第46章 思想宗教(3)

根据法显的记载,船只在下海15天后曾经在一小岛停靠检修船只,随后的100余天则是行驶在“海深无地,又无下石柱(石锚)处”的汪洋大海中。此后商船的航行,则很可能是顺洋流进入茫茫太平洋。尤其是在法显的记录中,有“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的文字,这正是在太平洋深海航行时大浪相搏激发的一种发光现象,而前文提到的“鼋鼍怪异之属”,则很可能是乘客们见到了近海浅滩少见的鲸、鲨、海豚、玳瑁等异类海洋生物。法显西归航行时遇到的“黑风暴雨”、“天多连阴”正是春夏之交北太平洋自东向西的大风雨。如果结合太平洋洋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会发现,法显所乘商船最终的抵达地只能是美洲大陆了。

在海上漂流了100多天后,法显等人终于到达了陆地。北太平洋暖流的终点是墨西哥的瓜德罗普岛。事实上,1000多年后,从菲律宾而来的中国明清商船也正是在这里登陆的。这里距离十多个世纪后哥伦布在美洲大陆的登陆地点只隔一道窄窄的巴拿马地峡。

公元1492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美洲东海岸外的某处小岛。10年后,哥伦布才因机缘巧合登上美洲大陆。而离他登陆地点几百公里远处,在他之前1000多年,可能已有一位中国高僧涉足了。

8.摩尼教何时传入中国

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宣扬光明与黑暗斗争的摩尼教。摩尼在波斯传教时,与当时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相对抗,结果摩尼被国王巴拉姆一世处死,并禁止国人信奉摩尼教。摩尼教徒从此闻风而逃,将教义传向各地,使摩尼教成为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和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地区,以及中国内地的重要的世界性宗教。

此教传入中国后,也称明教、明尊教或未厄教,其基本教义是男女平等,分财互助,不吃荤酒,死后裸葬,反对儒学、道教和佛教等,所以曾被一些农民起义借用来作为组织形式,从事秘密活动,所谓“吃菜事魔”,“夜聚晓散”。据史书记载,北宋方腊起义军中就有许多人信仰摩尼教。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对此没有进行过探讨,是因为摩尼教资料本身的缺乏。直到20世纪初,中国新疆吐鲁番和甘肃敦煌发现了大量摩尼教文物后,才开辟了摩尼教研究的新天地,关于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时代问题也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那么,摩尼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呢?

宋朝释志磐撰《佛祖统纪》云:“延载元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纪》伪教来朝。”现代史学家陈垣在《摩尼教入中国考》一文中认为,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莫先于《佛祖统纪》所载之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

宋朝宋敏求在《长安志》中说:“怀远坊东南隅大云经寺,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一些研究者据此又出一说,认为大云寺就是摩尼寺,北周、隋朝之际摩尼教就已传入中国。

清末著名学者罗振玉引《长安志》中的上述文字,并以《老子化胡经》、《凉州卫大云寺碑》等为佐证,指出摩尼教传入中国绝非在唐朝,而应推前到晋代。

由上看来,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有武周朝、周隋之际以及晋代三说,而以武则天延载元年摩尼教初传中国的说法,流传最广。但是,有人经过研究,认为延载元年拂多诞来武周朝,至多只标志摩尼教在中国公开合法传播的开始,而在此之前,摩尼教早已在民间流传多时,可能在4世纪初内地便已感受到摩尼教的信息。

明朝何乔远在《闽书》卷七中记载道:“慕阇当唐高宗朝(650~683)行教中国。至武则天时,慕阁高弟密乌没斯拂多诞复入见……”慕阇就是摩尼教高级僧侣的称呼。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的十卷本《老子化胡经》残卷,同样有摩尼教僧侣活动于武周朝以前的记载。据考证,《老子化胡经》是公元300年前后王浮的作品,敦煌本则为后人的增修本。此书抄袭摩尼教教义,应远较摩尼教在中国公开合法传播为早。此外,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宗纪》中记载白铁余起义,有“自称光明圣皇帝”等语,显然这带有摩尼教光明崇拜教义的痕迹,而其时间则早于延载元年。

从摩尼教东传途径来看,3世纪末它已进入中亚地区,而4世纪初至6世纪,中西陆上交通并未被排斥佛教和摩尼教的移民所阻隔,故摩尼教徒继续东行,并伴随因战乱入居塞内的西域人,在中国内地民间传教,应当是不成问题的。摩尼教与祆教、佛教极易混同,难以辨认,但借助摩尼教的信仰特征,考察唐以前一些农民起义,就会发现诸如“圣王”、“明法王”、“建明”、“圣明”、“净居国”等术语,以及崇尚白色、燃灯祭祀等等,都与摩尼教有关。总之,唐以前,大约4世纪初,中国内地民间可能已受到摩尼教的影响。

所以,围绕摩尼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诸说并出,各有道理。然而,究竟何种说法符合史实,还有待新资料的发现和进一步的考证。

9.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是我国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回族等少数民族主要信奉的宗教。伊斯兰教对中国的民族关系与社会心理均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对它传入中国的初始年代问题,历来意见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在各家说法中,以“隋开皇中说”时间上限为最早,此说主要出自明清时期的记载。《明史·西域传》及《一统志》说:“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斡葛始传其教入中国。”就是说在隋文帝开皇年间(587~600)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传入了中国。其资料来源主要是杨受益撰定州《重修礼拜寺记》和吴鉴撰泉州《重建清净寺碑记》两篇碑文。我们对此说稍加分析后就可发现伊斯兰教断不可能在隋开皇年间传入中国,因为此时穆罕默德(570~632)还未创建伊斯兰教,在时间上尚有一段距离。众所周知,穆罕默德是在40岁(610年)时才开始创教的。所以,此说以讹传讹,毫无依据。

在明代还有一种影响至今的说法是“唐武德说”(618~626)。明人何乔远在《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条》中说:“默德那国有吗哈叭德圣人,生隋开皇元年,圣真显美。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中来朝,遂传教入中国。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这种说法在我国其他正史中均未记载,依据尚嫌不足。

“唐贞观说”。据马子实在《中国回教概观》中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徒中有一种普遍说法,即唐太宗曾夜梦一猛兽来扑,正在不得脱险的时候,忽见一人身着绿袍,头缠白布,手持素珠,急驱猛兽,这才使得太宗脱险。第二天,唐王召集群臣,诉说梦境,请求解释。有一人说:“猛兽乃乱臣贼子之象征,将谋叛国;异人乃天方圣人也。此梦之意,天国舍此圣人之恩泽,将不得长治久安”。于是唐王遣使臣至天方国,请至圣穆罕默德派人到中国去传教。至圣同意后便派了3位大弟子与使臣同行,不幸因风尘劳苦,途中死去了两人,第三位幸存者见了唐太宗后,颇受尊敬和优待,特地为他在京城修建了清真寺以宣扬伊斯兰教。对于这个故事,历史学家们多不以为然。

另据清初刘智《天方至圣实录》说,穆罕默德曾“命其徒赛尔德宛歌斯以真经三十藏,计销勒114篇,分6666段来献。云‘诵此经能灭诸邪’。太宗撰之,颁诸天下。而其教遂大行于中土焉。”(见该书卷20《真教寺碑记》)另外,韦尔斯的《世界史纲》、中国的《回回原来》等皆持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伊斯兰教入华说。张星则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主张“唐贞观六年,穆罕默德之母舅依宾哈宾哈姆撒率徒众3000人携《古兰经》来中国,哈姆撒道高品善,太宗皇帝见之大悦,并其徒众,悉优礼之。”

总之,伊斯兰教在贞观年间已传至中国是颇有影响的观点,它究竟是否可靠呢?实际上,研究中国伊斯兰教源流必须先弄清中国历法与回历之间的差异,否则“若照中历计算,则无不错”。因此,《回回原来》所主张的贞观二年伊斯兰教入华之说“非有意作伪”,而是“误算年数”所致,“所谓贞观二年者,实永徽二年也”。因为回历纪元,中国自明以来都误认是始于隋开皇十九年己未(599),结果造成实际相差23年的错误,“此二十三年,为研究中国回教源流者一大症结”。根据《旧唐书》、《册府元龟》等书记载,阿拉伯确有遣使来朝,所以贞观二年“其说本不谬,特误算尔”。《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代矣”。可以断定中国与阿拉伯正式通使,是从唐永徽二年开始。其通使情况是公元651年8月25日,奉穆罕默德第3任哈里发奥斯曼之命,前来中国的第一个阿拉伯使者到达长安,朝见唐高宗,介绍了大食帝国的情况和伊斯兰教的教义。所以,伊斯兰教由此时正式传入了中国。之后,学者们一般都把永徽二年阿拉伯来使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永徽二年说”提出后,成为伊斯兰教入华时代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朝贡使与传教使是有区别的,朝贡使来华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宗教,出使唐朝的大食人多为商业而来,贸易利益重于宗教,所以,不能把这种交往看作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那么,伊斯兰教究竟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

中国人开始了解伊斯兰教“可能始于初唐,而该教在华有所流传,当是在中唐以后,且表现为一个漫长的渐进的渗入过程”。中国最早的穆斯林是“华化”的阿拉伯、波斯人。中国伊斯兰教的产生是中阿友谊的结晶。自唐初以来,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往来,大批穆斯林商人东来侨居中国东南沿海商埠要地,过着集体的宗教生活,建立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有不少人在中国娶妻生子,永久安居,置产任官。这样就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源流,为13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总之,伊斯兰教在唐前叶已传至中国是不成问题的,争论的焦点是以哪一年为标志,所以,要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还有待学者们的继续努力。

10.云居寺为何有佛教文化圣地之称

北京房山区历史悠久,各类古迹有559处。这里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占地7万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和唐、辽塔群构成。因藏有14278块石经而被誉为“北京敦煌”、世界最古老最庞大的“石刻图书馆”的云居寺,更是蜚声海内外。

始建于隋末唐初的云居寺,宏伟壮观,气势不凡,经历代修筑,现有五大院落、六进殿宇,正中为佛殿,旁边有配殿,南北侧路是僧房和帝王行宫。可惜的是原有的10余座造型独特、雕刻考究的唐、辽时期的砖塔、石塔,历经战火,除尚存的天王殿石券门和北塔外,均成为废墟。

同类推荐
  • 回三国之为家

    回三国之为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家回三国,拯救家庭,拯救国家,拯救华夏!
  • 承运奉天

    承运奉天

    “还请公公里头坐,饮一杯茶罢。”那公公将玉轴轻放在牧野两手:“牧将军客气了,今咱家是为圣上传旨,怎好意思。”牧野摩挲着手中温润浑然天成的卷轴,三龙腾飞之图。卷末六字:锦衣卫指挥使。
  • 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宋代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宗室之祸,没有外戚之祸,没有强藩之祸,从治理国家来说,赵氏家族确是人才辈出、科技文化发展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如此强大而且得到良好治理的一个国家却因昌文偃武而变得孱弱,以致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无还手之力。 本书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主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家族的长久统治的故事。书中全面刻画了宋十八帝的性格、命运,从中勾勒出了宋代320年的风云变幻、喜剧悲歌。
  • 布医圣手

    布医圣手

    中医之道,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互济,有阴有阳,五行相生相克,才是万物生存长久之理。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五脏者,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以藏为用;六腑者,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为用。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阴与阳,血与气,阴阳对流,平衡则安。“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浴血皇权

    浴血皇权

    传国玉玺,你争我夺,屡易其主,辗转两千余年,五代十国,销声匿迹,杳无音讯,令人扼腕,终成千古之谜。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皇权频繁更迭,伦理丧失殆尽。战乱与人祸,投机与背叛、献媚与折腰、屠杀与灭绝……从黄巢入京到赵匡胤建宋,五代十国,浴血的皇权之下,最廉价的是人命,最昂贵的是忠诚!
热门推荐
  • 小人物的末世生存

    小人物的末世生存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没有那么无敌的超强变异,也没有复兴人类的智慧与决心,有的只是在末世到来之后一个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 引君入瓮:相公,约吗

    引君入瓮:相公,约吗

    成亲前夜遭人暗算,被退婚后的凤飞扬不得已之下嫁给了人人避而远之的鬼王,谁知游戏由此开始……某王冷哼:“不要妄想本王宠幸你!”她淡淡的,“你最好信守承诺!”看似相安无事,可是……“王爷不好了,有人讨好王妃!”“打断他的腿。”“王爷不好了,有人送东西给王妃!”“给他送终!”“王爷不好了,王妃收拾包袱走人了!”“什么?”某王抬脚飞奔:“本王亲自去把她扛回来!”
  • 杨柳依依方出旭

    杨柳依依方出旭

    “柳依依,本王要定你了!”“你这个凡人,真够麻烦。我不老不衰,百年之后便会离开,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柳依依,你当真不知道本王的心吗?”冰山王爷恋上小狐妖,这个故事有点甜!
  • 从前有个修真者

    从前有个修真者

    当白锋带着任务走下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了。从此僵尸,忍者,修真者……层出不穷……天庭,佛门,道门,护龙人,连传说中的玉皇都出来了……
  • 现代的荒诞

    现代的荒诞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现代的荒诞》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宅男玩转战国

    宅男玩转战国

    一个叫陈冲的年轻人,默默无闻,整天耕耘与电脑桌前,为的只是那微薄的工资,可是上天就是这么捉弄人,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就是他的故事。
  • 凝眸只为你

    凝眸只为你

    我们从误会开始,又从误会结束,缘起缘落,酒醒终究是一场梦,但却无悔,用一切换取你的回眸,今生甘愿沉沦在爱的泥泞里,从此以后,你于天涯,我于海角。――凝柠如果爱可以从来,那么凝眸只为你。――南易
  • 易烊千玺遇见你多幸运

    易烊千玺遇见你多幸运

    当你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应该会誓死爱他,追他吧。——by傲娇大总功易烊千玺,从未想过我是这么的幸运,遇见你,是我一世攒来的幸运,
  • 洪武圣政记

    洪武圣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晴可待成追忆

    此晴可待成追忆

    爱情里有她出现,其他人便不过如此……即便错过,即便恨过,即便一切都是阻隔,流转经年,岁月星辰,这份情仍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