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2300000048

第48章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的选择问题

一、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的两种思路

一种是,继续按照老思路,把“放权让利”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由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起步,到城市以“减政放权”、“减税让利”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是走了一条以“放权让利”为基本指导思想的路线。这一改革对冲破旧体制束缚,对在旧体制下未能发挥的积蓄能量得到释放,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另一种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到理顺经济关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系上来。改革实践发展却表明,“放权让利”的思路有很大的局限性。单纯地“放权让利”,不着重理顺经济关系,就无法形成一套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而没有这样一套机制,任何经济体系都不能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转。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各受益单位相互攀比,竞相取得“放”、“让”的优惠,从而造成轮番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和总需求不断膨胀的局面。沿着“放权让利”的道路走下去,会使改革的路子越走越窄。因此,应当把改革的重点,由“放权让利”转移到理顺基本经济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商品市场,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经济机制方面来。

坚持“放权让利”思路的出发点是:商品生产者(包括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乃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本因素。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只要用“松绑放权”和“给好处”的办法调动起劳动者和企业的积极性,一切经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于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和个人主动性的经济。而对于社会化的现代经济来说,仅仅有个别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的快慢首先取决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建立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高效率运转。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三种配置资源的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市场;第二种是通过预先确定的计划;第三种是通过有调节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这是一种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通过一套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体系来配置资源。这种方式在特定时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它的动力结构和信息结构的内在缺陷,难于避免经常发生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使整个经济处于低效率运转的状态。正因为这个缘故,社会主义国家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转向通过有调节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轨道。

二、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法的两种选择

一种不要总体设计,“边设计,边施工”,边走边看,单项突进。经济体制改革采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好像干得也很轰轰烈烈,然而,由于各项改革措施之间不相衔接和协调,难免产生巨大的摩擦和漏洞,其弊端越来越明显。例如,近年来,搞扩大企业自主权,各种“扩权”规定多达数十条。但是在价格严重扭曲,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条件下,企业实际上是很难真正具有自主经营的活力和财务上的自我约束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宏观控制和避免企业间的“苦乐不均”,往往在“放”了一段时间以后,又不得不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把已经交给企业的自主权一一收回。

另一种方法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由旧模式过渡到新模式必然是分阶段进行的,各方面的改革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种分阶段的配套改革有两项基本要求:一项是要保持各项改革的合理顺序;另一项是要在各个关系密切的环节上同步进行。只有做到了这两项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才能前后有序、左右配合地得到贯彻,保证经济体制从旧模式比较平稳地过渡到新模式。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利益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着社会经济关系,必定会触及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并改变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表明,人们对改革总的说来是赞成的、支持的、抱有希望的。但是,由于改革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们从各自的经济利益考虑出发而对改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抱怨、牢骚以至不满,这也是难免的。对此,应该分别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是有少数人在改革中失去了权力,从而也失去了这种权力带来的某些既得利益,或者一时未从改革中得到实际利益,其中有些人有抱怨、牢骚和不满。这情况各种各样,有的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例如懒惰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者得不到奖金,甚至受到惩罚。又如,由于企业严重亏损甚至破产,使职工的收入减少,等等。有的则是改革中暂时出现的情况,例如,有极少数人的工资没有变动,等等。

二是有些人获得经济利益相对较低。在改革中,人们的经济利益不可能也不应该等速或等量增进,必定会发生有些人的经济利益增进得快些、多些,有些人的经济利益增进的慢些、少些。由于攀比心理的存在或者由于长期来平均主义影响的作用,或者由于这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不合理,有些经济利益增进得慢些、少些的人,虽然他们从改革中得到利益,也会有抱怨、牢骚和不满。这是一类情况。另一类情况是,在改革中,有少数人的利益增进太快、太多,造成人们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三是由于人们开始对改革所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未能实现时,有些人就会有抱怨、牢骚和不满。不仅如此,随着改革中人们的经济利益的增进,人们对增进经济利益的期望也在增进,例如,人们开始对每月能得5元奖金是高兴的,后来渐渐地对每月5元的奖金看不上眼了,产生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当这种日益增进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也会有抱怨、牢骚和不满。

四、经济体制改革根本目的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轴心而展开的。改革就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的经济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幸福。改革的内容包括社会有机体的三大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就要革除不利于这三者协调发展和互相促进的旧体制,建立有助于这三者的有序联系、优化组合的新体制,使其相辅相成。由于这三者当中,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变化的深刻动因或动力源,因而改革的目的集中到一点,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改革中就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而必须以社会有机体的整体运动规律和生产力体系内部矛盾运动规律为客观依据。

社会整体运动规律也叫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它反映了社会有机体的三大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稳定的、必然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或交互作用)的机制或方式是:一方面是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另一方面是,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与此相适应,作为反映三者的本质联系(交互作用)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的规律(恩格斯《论意志意识形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规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

(此文系1985年8月在浙江省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同类推荐
  •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主席工作手册(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重新解读孙中山

    本书对孙中山的思想智慧进行了解读,内容涉及:“岭南开放氛围——早就伟人的特有环境”、“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强音”、“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高远理想的美好憧憬”、“宏大的系统建设工程——世界视野的蓝图勾画”等。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分为时局与对策、发展与改革、政党与政府、思路与对策、决策与战略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改革进入新周期、加紧构筑社会建设和管理升级版、法治政府建设三大“样板间”等。
热门推荐
  • 人生的足迹

    人生的足迹

    生活的稳定他很知足,他用尽所有的精力去维护,但是妻子的出轨,朋友的出卖,工作的失意,情感的纠缠,打乱了一切。生活又当怎样继续。。。。
  • 纳魂石

    纳魂石

    上古大战,妖魔界之主修炼奇异灵石——纳魂石,吸取亡灵魂魄,炼化成为鬼兵,为己所用,盘远大神拼尽神力法术,夺取纳魂,妖魔界之主与之相拼不下,运转纳魂,两人和纳魂消失在空中。3560年后,盘远法会上的一场战斗,让人在意,比试台上的两人在战斗,附近的亡魂却被吸引到场。是否是消失千年的魔物,重现人间?还是另有原因?
  • 境域:初生

    境域:初生

    黑暗的地方并不一定冷,但冷却可以衍生出黑暗。
  • 青色青年

    青色青年

    在那时,泛着的青色年华,透漏着不为人知的忧伤。在那时,十七八便认定了的那个人,却悄然离去。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敞开双手变成翅膀保护你。一首歌,一场地震,一次偶遇,十个年头,少年变成了青年,恰到好处的段瑾轩、不漏声色的韩萦纡,还能不能回到彼时?青色的年华,这群少年,这群青年,还能不能找回最初的自我?
  •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

    《童年·在人间》取材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当中的前两部,以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青少年生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以其凝练朴素的笔调和冷静执著的个人情感著称于世,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书中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阿廖沙的形象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读者。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一个被种种令人作呕的丑事和腐蚀人灵魂的恶势力所包围的环境中,但他并没有被压倒、被毁灭,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
  • 无限之枪兵的世界

    无限之枪兵的世界

    不小心被主神这个基佬给选中,成为一名可怜的枪兵。枪兵就枪兵,谁说枪兵幸运E。这种命运,就由我来打破!在无限的轮回之中,少年一直努力的挣扎,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宅男,变成了可靠的战士。只为了挡在她的前面,为了她不再孤单。想要成为她的英雄。少年抱着这样的决心,握紧了手中的枪。……………………………………………………………………新人新书,文笔不好,多关照。看书不知太监苦,下笔方知写书难
  • 圣诏

    圣诏

    亿万星辰深处,尘封着一片神土,上古时候,它被称为华夏神州。奔月、射日、补天、填海、封神、西游……无数传说自这里始起。岁月的黑暗之幕,将神话掩藏,埋于无尽虚空。鸿蒙中,生有开天圣诏,为铭碑,记载一切,等待开启。少年龙天宸重生碎落之界,怀盘古神血,承载天命,肩负寻复华夏之重责。龙,主宰之王,列于首。天,至高无上,位于中。宸,君王称谓,排于尾。
  • 豪门盛宠:财阀大少的娇蛮妻

    豪门盛宠:财阀大少的娇蛮妻

    订婚前一天,她被闺蜜挖了墙角,然后误撞帝国大少,被压了身。第二天,原本吃干抹净各自走人,某男却撂下一句话,要娶她为妻。他是南岭帝国的继承人,翻手云覆手雨,是整个江城市女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然而,凌宸轩睡她,娶她,全然是因为商业利益。只是后来不知心的方向,居然想要给尽她无限的宠爱。
  • 万千轮回:倾世桃花妃

    万千轮回:倾世桃花妃

    她,是名动六界的第一美人千梦嬅姻,一袭白衣上金边绯桃朵朵盛开;只是,艳冠六界的她却被迫和亲魔界,最后魂飞魄散!她,是吴越女帝,谈笑间诛杀叛臣;只是,坐拥天下的她却失去了心中所爱。她在绯桃林下守护着他的最后一缕魂魄道:“上一世,你耗尽修为换我一世轮回,这一世,就由我来候你归来,如何?”他,是高高在上的六界之主帝俊,白衣上绯边金龙盘旋而上霸气非凡;只是,掌管六界的他却将她亲手推开,最后失去所爱!他,是吴越丞相,言语间安定江山;只是,盛世轻握的他却带给她无尽等待。他将手递给绯桃树下的她,温柔一笑:“这一次,我们生生世世可好?”本文保底两更,评论被染染加精的加更一章,五百字以上长评的加更两章!
  • 悠香古韵:茶典故

    悠香古韵:茶典故

    本书将中国茶文化分为茶史、饮茶习俗、茶典故、品茶赏艺四部分,介绍了茶事在我国各个朝代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我国茶叶品目的分类以及各种名茶的概况、饮茶方面的各种讲究和规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