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300000029

第29章 熊经鸟申——运动养生(5)

古代中国人认为,气为生命之本。元阳子解《清静经》指出,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盛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气绝则物死。此即是说,天地间各种变化规律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气就不能使万物生长、摄养和变化。由此可看出,有了气的变化才有物的生成,有了气的转变才有物的变易,气强盛可致物硕壮,气虚弱可致物衰败,气正常可使物平和,气紊乱则物将发病,气耗竭则物将灭亡。正因为如此,调息养气就成为传统养生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语意:怒则气逆而上升,喜则气行迟缓,悲则使气消减,恐则气多下坠,惊则气行紊乱,思则使气郁结。意谓气功养生者,情绪要稳定。

语见《黄帝内经》。古代养生家认为,人的正气旺盛则邪气不犯,若是正气紊乱,病邪之气就会有可乘之机。情绪过激,会令正气乖乱,不利于保气养元。

只有心平,气才能和。明代养生家袁黄的《摄生三要·养气》指出,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故道家最忌嗔心。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此即是说,人的真气应是柔而不强,顺而不逆,安定而不乱,积聚而不离散的。故道家养生最忌怕的是暴怒动心,因为暴怒之心一起,则气变得强而不柔,逆行而不顺,散乱而不安,离散而不聚结,这样就会引起疾病。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戒怒》指出,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焕然冰释。这也就是说,人是依靠元气来充实身体的,故平时应善于养气。而养气最忌怕的是发怒,只要怒从心头起,则气逆行而不顺,滞涩而不疏通。如伤害了我身的元气,就足以伤损我的身形。年老之人当遇某事要发怒时,应当先衡量一下身体与外物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一些呢?只要有这样一个念头,那么无论多重要的事都会如同融冰一样被放下来。由此可见,养气需要调心。精神修养不达到一定的层次,修炼气功也难有什么效果。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语意:一吸气便提肛,每次都用意念把气引到丹田;一提肛便吞咽口中的唾液,使心火与肾水相济。

语见明代养生家冷谦的《修龄要旨》,此为道家长生十六字诀。这十六个字精练地概括了修炼中应注意的要点,被修炼养生的人称为十六锭金。这个功法简便易行,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只要稍有空闲,集中意念即可修炼。

古人认为,心气五行属火,性热;肾气五行属水,性寒。在《易经》中,火在水上,为未济卦,意味着事未成;水在火上,则为既济卦,意味着事已成矣。气功修炼中,若能引心气下降,肾气上升,即成水火相济之格局,意味着内丹成矣。具体来说,首先应当鼓漱唾液三至五次,用舌头搅动上下颌后,抵住上颌,满口生津时,分次将唾液汩然有声地咽入丹田。然后,鼻中吸入清新空气,并用意念将其引入胸中的膻中穴,接着送入脐下丹田穴,在此略停一下,这叫一吸。接着提肛并用意念将气引归丹田,同时经夹脊、双关、肾门沿督脉上提,直冲玉枕穴而入泥丸穴。向上提气时,呼气却不能感觉到气从口中冲出,这是一呼。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气至泥丸穴时,同前次一样汩然有声地将唾液咽下。然后,再如前法以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略停一下,接着提肛用意念将气引归丹田而上,这就是气气归脐。如此长久地运行,即能长寿。凡是咽下时,口中有唾液更好,如果没有也要发出汩然之声,这样一咽一提,或者练三五回,或者练七九回,也可以是十二或者二十四回。想练就练,想停就停,作为正事,只要能天天坚持,便会得到益处。如果感冒,练习后病情会马上减轻。修炼时间长了,就不容易得病,令人不饥不渴,青春永驻。这个功法的妙处,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割嗜欲,所以固血气,然后真一存焉,

三七守焉,百害却焉,年命延矣。

语意:割舍过多的嗜欲,可使气血稳固。然后,真元之气可存,三魂七魄安守,各种危害难犯,人的寿命得以延长。

语见晋代养生家葛洪的《抱朴子·地真》。一个人的身体,就好比是一个国家。胸腹之位,正如宫室;四肢之列,就像郊境;骨节之分,好比百官;神就好比是国君一般,血就如臣子,气就是老百姓了。所以知道了如何养生的人,也就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了。作为国君,热爱自己的臣民,就会使国家安定;作为养生者,使气聚集起来,就可以保全其身。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散去了,这个国家也就灭亡了;同样,如果一个人的气尽了,这个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所以会养生的人,在身体还没有得病的时候,往往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生了病之后才去想办法治疗。百姓不安,国家难以治理;气血不安,身体也难保全。而割舍各种欲望,有助于气血的安定。

《养生要集》引《服气经》说,重视养气的人才会得道,得道的人才会长寿。此书又指出,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是生气,从日中到半夜是死气。一般在生气之时,仰卧闭目,握紧拳头,闭住气不呼吸,在心中默数到二百下,再从口中吐气,每日逐渐增加闭气的时间。坚持这样练习,身体和神气都安在,五脏皆宁。如果能这样闭气默数到二百五十下,就会感到两眉之间畅美无比,从而使人耳目聪明,全身不生疾病,邪气就不会侵犯人了。

人能终日不唾,含枣而咽之,

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

语意:人如果能整日不往外吐口水,在口中含一枚大枣,使口中产生大量唾液,并把唾液咽下,使人体精气津液得以化生,这是养生的重点。

语见《医心方·用气》所引的《养生内解》。《元阳经》指出,“常以鼻纳气,含而漱,舌撩唇齿而咽之,一日夜得千咽甚好。当少饮食,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换言之,经常用鼻子吸入空气,并含着唾液鼓漱,当唾液盈满口中时,则咽至丹田。若能一日一夜咽一千次最好。应当少饮少食,饮食太多会使气机上逆,全身经脉闭阻,致使气血不通而生病。《养生要集》中引《老君尹氏内解》说,唾液可凑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液,降为甘露。所以口中有甘美的泉水,鼓漱而咽之,能滋润脏腑周身,疏通百脉,化养周身之气,全身肢体关节、肌肤毛发,也都随之而得以滋生。

枣原产于中国,早在西周时的《诗》中即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古人食枣有悠久的历史,民间一直把枣看做“铁杆庄稼”、“木本粮食”。自古以来,枣就被列为五果之一,人们对其养生疗病的认识不断深化。《神农本草经》即已收录,历代药籍均有记载,时至今日,枣仍被视为重要滋补品,有“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之说。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益脾胃、滋阴养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口中含枣,有生津益气之效,但枣吃多了,反而会令人腹内胀气。

凡服气及符水断谷,皆须山居静处,安心定意。

语意:凡是行服气之法及服符水辟谷的人,都必须要居住在山中的清静之处,安定心境。意谓养气需要有安静的环境。

语见《医心方·用气》。《养生要集》载,彭祖曾说修炼行气时,应当在密室闲房中进行。令床舒服温暖,枕头高为二寸五分,正面躺下而眠,闭上眼睛运气于胸膈之中。此时,如果把鸿毛放在鼻孔之前,由于呼吸极其细微,连鸿毛都不会飘动。如此呼吸三百余下,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心无所思,寒暑不能害,蝎子等毒虫不能蜇,就能活到三百六十岁,这便是真人了。若不能做到没有思虑,应当慢慢地使思虑消失。如果不能长时间闭气,可以慢慢练习,先经过闭气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再吐气,然后再吸气,这样逐渐增加闭气的时间。若能闭气十二息而不吐,这就是小通了。一百二十次而不息,就是大通了。又说,若是遇上大雾、恶风、猛寒、大热的天气,千万不要采气,只要闭气就可以了。或者稍微吐出气后,再慢慢吸入气、闭气。服气之时,应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若是受到惊吓,则容易使人失去理智。不能多说话,说笑与行动都会损耗精气,这是服气的大忌。

安静舒适的环境对练功有益。一般而言,练功的环境要求幽静,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但是在事实上,绝对完美的环境是很少遇到的。所以练功者应当耐心锻炼,逐渐适应,以期于闹中求静。

调气法治万病大患,

百日即生眉发也。

语意:调气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百天之内就可以使眉毛与头发重生。

语见《医心方·用气》。古人认为,夜半之后至日中之前为阳气生发之时,可以进行调气;日中之后至夜半之前,是阳气衰弱之时,不能进行调气。《医心方》引《备急千金要方》指出,调气时要仰卧,床铺必须又厚又软,枕头的高低要使头与身平,舒展开手和脚,两只手都握住大拇指,离开身体四五寸,两脚也相距四五寸。从鼻吸气,满足后就停止。如果有力量,可以长久地屏住呼吸。气细细地吐出,气吐尽后,再从鼻细细地吸进来。每天早晨起床,面向南方展开两手,放在膝上,心想着气从百会穴下注,到达足心涌泉穴。每天早晨都这样,名为送气。常以鼻吸气,以口吐气,且吐气时动作轻微,不宜张口。

气功修炼的门派很多,不同的门派功法有很大的差异。但所有的功法都有调身、调息、调心三个基本步骤。调身,即采取正确的姿势,如早期佛家要求跏趺坐,道家要求盘腿坐,儒家要求端坐。后期因静功与动功有异,姿势有坐、立、卧、行等不同要求,但无论哪派,总有个固定的姿势才可练功。调息,即调整呼吸,使其自然、轻松以至于做到呼吸气息细而柔、绵绵不绝,即悠、匀、细长。调心,即使思想入静,常用意守法、意念法和意想法。意守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体内某一部位,意念法是默念某种字句以集中注意力,意想法是想象某些境界,如看到佛像的意境等。不论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要引导意识进入清虚的状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语意:菩提本来是正觉成佛之意,并无此真树;明镜本来是高明识见,也无此真正的镜台。本来就没有这些物件,哪里又能惹下尘埃呢?

此偈文为禅宗六祖慧能所作。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渐渐年迈,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于是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写一首偈诗,看谁写得好就传衣钵给谁。大弟子神秀大师写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意思是,要时时刻刻地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与种种邪魔。此偈强调修行的作用,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不太吻合。正当弘忍的众弟子热议此偈之时,一个干粗活儿的不识字的僧人慧能听到了。慧能请人代笔写了一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即是说,世界本来就是空的,人心也是空的,哪里有什么诱惑,哪里有什么尘埃啊!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顿悟了。后来,慧能得五祖衣钵,成为禅宗六祖。

佛教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为了达到脱离苦海的最高境界,佛教要求其信徒坐禅。所谓禅,即是静思、深虑之意。禅宗弟子在禅房里坐禅苦修,达到极佳状态时,气息十分微弱,俨如气绝一样,甚至脉都摸不着。练功者可以多日不食不动,甚至可以逾月。佛家认为,此种禅已经入定,达到上乘的境界。从养生的意义上讲,坐禅可谓是佛家气功。

一日之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何曾分子午卯酉也?

语意:一日之内的十二个时辰,只要意念到了,都可以进行修炼,不必分子午卯酉。

语见明代养生家万全所撰《养生四要·慎动》所引《入药镜》。一般方术之士教人打坐调息的功夫,讲究子时之前进阳火,午时之后退阴符,卯酉之时为沐浴时间,就不能练功。万全认为,这种做法是不了解天地之化、阴阳之道,为旁门左道所迷,以伪乱真。《悟真篇》指出,不要向外去寻找子时、午时,身体之内自然会有一阳发生的时候。一念所动之处,便是活子时,何必非要夜半之后才算是子时呢?人所动之处便是阳火,意念动过之后就是阴符。所谓的阳与阴,就是动和静。活子时到的时候就开始练功,这就是进阳火;活子时过去了,就停止练习,这便是退阴符。所谓的进与退,也就是一时的事,祖师不肯说破这一层,是让练习者自己领悟。万全认为,阳与阴就是善与恶。人的一念之善,就是阳火发动;趁人的善念发动,把它推广到对万事万物都有善心,这就叫进阳火。人的一念之恶,就是阴符起动;趁人的恶念刚起动就把它摒弃,这就叫退阴符。人的阳火常进,那么人的所思所想都是善的,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人越来越高明,就是入仙之道;阴符不退,人的所思所想都是恶的,人就会日趋污秽卑下,就会进入鬼道。卯酉为沐浴,所谓卯就是阳之中,酉则是阴之中。这是教人用功不要太过分,也不要不及,到了中这个程度便停止。太阳正中之后就偏西,月亮盈满之后便亏损。古人养生,也有以日月沐浴这种说法。

练功要选择一定的时间,这是公认的原则。子、午、卯、酉是表示时间的地支,然而万全却给予了道德的解释。欲养生者,须先养德,这种观点值得提倡。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亦可养生。

语意:调息的方法,极为儒教、道教、佛教所重视。从大的意义上讲,调息可以使人修道成仙;从小的方面来说,调息可使人强身健体。

语见清代养生家汪昂的《勿药元诠·调息》。佛教中,把眼观鼻端、心中默数呼吸次数的方法作为扫除杂念、修习止观的入门之径。道家中,庄子所著的《南华经》上说,修炼境界极高的人,可以用脚后跟呼吸。《易·随卦》里说,君子应当保养真气而在晚上呼吸缓慢。王龙溪说,古代修炼境界高的人,需要休息却不用睡眠,这就是《易经》里所谓的“响晦入晏息”。晏息的修炼方法是,在晚上要使耳中听不到任何声音,眼睛看不到任何事物,四肢停止运动,心中什么也不想,如同晚上将炉火封起来一样。使体内先天的元神与元气不向外走泄,互相补益,与自然相通,所以能够长寿。世上的人们每天被各种俗事所困扰,使精神困顿疲惫,靠夜间的休息勉强使精神有所恢复。先天的灵气被后天的浊气所掩盖,这就是阳困于阴的道理。

调息不拘时间与地点,方便的时候可以随意而坐,将上身伸直放松,衣服解开,使身体感觉不到有所束缚。口中用舌头搅动数次,令唾液产生。然后,轻轻呼出体内的污浊之气,再用鼻子缓缓吸气。如此可做三五遍。当口中充满津液之时,可分几次咽下,叩齿数次,舌抵上颌,唇齿相依,两眼轻闭,使神志处于朦胧的状态,然后渐渐地调息。气息出入不可粗重,心中默数呼吸次数,以使心神集中而不散乱。调息中如果想站起来,宜当动作缓慢。

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永夜

    永夜

    京都城外五十里有座夷山。连绵数百里,山势险峻,高耸入云,多奇峰峡谷,有夷山夕照、繁台春色、吹台秋雨等著名景致。夷山出名的不仅仅是这些风景,更因为有一座百年古刹开宝寺。暮春时节,往来踏青赏景、上香还愿的游人络绎不绝。这日山下突然开来一队官兵,游人纷纷避让。队伍中一人身着蟒服,高坐马上,不时侧身与软轿内的人说话。有人识得此人正是当今端王爷李谷,众人当下认定轿内之人便是端王妃无疑。想起最近从陈国传来的消息,安国出使队伍遇袭,百名豹骑无一生还,而永安侯下落不明,众人都摇头为端王叹惜。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冷血公主复仇史

    冷血公主复仇史

    她们的妈妈因为一场阴谋而丧失了生命,而她因为受不了打击变得冷漠,无情。当6岁的她出国训练,只为变得更加强大起来。目的就是为了一个:替她们的妈妈报仇!当他闯入他的世界后,许多事情接踵而来,他们会擦出火花吗?她会放弃报仇吗?一切都会像从前一样吗?
  • 异界兽语者

    异界兽语者

    弱冠少年横穿异世界,一部神奇功法,三只奇幻小兽,在苍茫大陆一步步争锋,那么到了武界之后呢?究竟是为了兽的生存而活,还是为了人的尊严而活,就让异世界的这番大地,整个翻了天地吧。新人新作,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多多点评。
  • 天风世界

    天风世界

    小说男携鸿钧之《混沌决》穿越异世。超强功法更兼分裂能力,子功法一样逆天。从此人生不在平凡,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你的未来可以预示

    本书共二十六章,内容包括:生命教练从战争中开始、让“死火点”成为你的成长机会、大众的心理教练、学会“与自己较劲”、从你的经历中创造你的信念、忘记你生活本身的状况、透过受害者的过滤镜看处境、你可以设计你的未来等。
  • 大预言

    大预言

    得到预言水晶球,从此就是金口玉言。他说:“要有光!”黑夜中便会出现光明。他说:“要有雨!”瓢泼大雨便会倾刻而下。利用大预言术还可以预测未来、洞悉过去;强壮自己的身体;控制他人的寿命;可以让人幸运加身,也能让人霉运连连;加快古武的修炼速度,快速让异能进阶,就连修真也能一日千里;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神奇作用。有了大预言术,生活从此与众不同!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陌上离

    陌上离

    你是我心上那一株陌上离草我要陪着你天荒地老
  • 当代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多思维模式探索

    当代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多思维模式探索

    广告是艺术,也是科学。它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在服从艺术和文化原则的同时,还必须符合科学和市场的原则。这是本书作者在其著述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想,广告的魅力正是在于它能将未知变成已知,将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