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600000003

第3章 智读毛泽东诗词·励志智慧(2)

4月11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大屠杀,顿时白色恐怖笼罩开来。4月28日,李大钊等人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死。当时,毛泽东正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而在湖南长沙,一个多月后,当地势力何键、许克祥开始捕杀共产党员,可中共湖南省委一味地妥协退让,甚至取消了10万工农军进攻长沙的有利计划,自愿放弃革命领导权。在这之前召开的中共五大上,为了挽救革命,毛泽东曾提出了迅速加强土地革命,大力武装农民,建立农村政权的提案,该建议未能得到讨论,毛本人也被剥夺了表决权。会后,右翼势力抓紧机会得寸进尺,对工农运动肆意诬蔑。毛泽东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把妻子和3个孩子送回了湖南。果不出其所料,到了这一年的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清党”,撕开其“左派”的假面具,国共两党彻底分裂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遂失败,革命事业受到重创,一时间乌云漫天翻滚,诗人激越的情怀自然就难以平静了。

此时的毛泽东居住在湖北武昌都府堤41号,面对黄鹤楼和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不平。对当时的形势有着准确判断的他在大革命濒临失败的紧急关头,吟哦这首词以抒怀,排解被打击的苍凉、焦虑的心情。当时的南北铁路不能够通车,只能够靠轮渡,故诗中以纵横两笔来勾画长江及其支流。在对这首词中的“心潮”的自注中,毛泽东写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8月7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从该词基调上看,毛泽东的失望与以往诗人对黄鹤楼的吟哦不同,因为他要在愤慨中追问未来。尤其是诗人具有了伟人、哲人的品质,革命豪情和信念意志始终都不曾改变,其百折不挠的品格溢于笔端,百感交集却昂扬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般的事业,这是一种超然乐观的精神境界。后人有读后绝句:“满天烟雨九回肠,一线沉沉去远方。忽忆浏阳谭氏子,云何斋署莽苍苍。云横九派暗芳丘,独倚崇楼对浊流。黄鹤归飞终有日,登高作赋待秋收。”

【智读笔记】

面对着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景状,视野中一片雾气迷茫,不能不给人“黑云压城城欲催”的感觉。龟山和蛇山两山对峙,仿佛要锁住奔流的长江,无生命的存在在这里灵动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置身生死关头,毛泽东在运用自己高超的军事思想挽救中国革命。其实,当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旧中国的茫茫夜空时,怎样才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以及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将革命战争引领到胜利彼岸,还是个巨大的历史课题,而对这样的课题的解答绝不可能是简单的。

大革命的失败告诉人们,根本问题是红色政权如何求生存求发展。中国工农革命经历了火与血的奋斗,同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拥有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伟大气魄,开辟出通往胜利之路。“黄河不见古今愁”,黄鹤楼意象无关宏旨,该词的着眼点关键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契合。革命不应该毁于一旦,“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诗人的笔调冷峻悲壮,一股昂扬勃奋之气骤然爆发,扭转革命低潮的豪迈情怀在这里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深谙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毛泽东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参加到革命事业中来,从而构成胜利的保证。因此,“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伟人从来都看到光明,看到螺旋式发展的规律,看到民族精神超越自身的可能。

中华民族普遍觉醒之日,也就是反动派灭亡之时。诗人要突破迷雾苍茫,找到发展的契机,从而铸造历史。而伟人素来都耐人寻味,记得在电影《开国大典》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后,毛泽东回到中南海的家,心情很不平静。毛岸英走来点支烟送给他说:“父亲,你应当高兴才是”。毛泽东说:“当然高兴,不过心情从来没有这样沉重”。在沉重中捕捉到光明,在光明中不忘记沉重,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这时的毛泽东感到沉重的原因是想起在延安时期和黄炎培先生的一次谈话,他当时曾经对黄炎培先生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跳出周期律的道路,那就是民主。

毛泽东在《战略问题》中说:“我们的战争是从1927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然而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困境中不仅不怕牺牲敢于斗争,而且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善于斗争。果断决定放弃大城市,一步步沿湘赣边界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勇敢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采桑子重阳

采桑子①重阳②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③,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④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⑤,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⑥万里霜。

【语词注释】

①采桑子:词牌名,小令,本于古乐采桑曲。又名《丑奴儿》、《半登临》、《罗敷娟》等。

②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传统文人登高赋诗赏菊之日。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月日都逢九,故而两阳相重,1929年的重阳公历是10月11日。

③人生易老天难老:意即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的生理年龄短,变化快而“易老”。可自然界的发展时间长,变化慢而“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曾有“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句。

④战地黄花:战地即战场,见《孙子·虚实》:“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快,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黄花即菊花,《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季秋纪》中都有“菊有黄华”句,后称菊为黄花。词中指的应是野菊花,闽西一带野菊沿路皆是,这里表现了诗人对革命战争的赞美和乐观主义精神。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每年一次秋风猛烈有力,重阳正是季秋,因而诗人感到秋风遒劲有力。

⑥寥廓江天:空阔的江面以及江上的天空,这里极言秋天的壮美,指称革命的发展前景。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总题为《词六首》,没有标明写作的时间。当时的小序云:“这六首词,是1929—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搜集起来了寄给了我,要求发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1962年4月27日。”196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增加了词题以及时间,将小序略去了。该词起初两阕的顺序相反,后经作者修改,调整为目前的样式。调整之后,起句突兀凌厉横空而落,结句韵味悠长主题深刻,目前所见手书仅一幅。

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接受,甚至被批评搞“家长制”,也未当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暂时离开主要领导岗位,毛泽东随即到上杭去指导地方工作,在闽西差点死于疟疾。在创作该词前3个月,他曾在上杭一带的蛟洋指导中共闽西“一大”,经过上杭的大洋坝到达永定地区的金峰大山的一个村庄。在这段时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和指导农村基层开展土地革命,在重阳节前又坐担架抱病离开永定前往上杭。这时的上杭已由朱德率领红四军战斗而获解放,在途中诗兴浓烈的毛泽东对秋景感受颇深,于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该词。

据何为的《临江楼记》记载,毛泽东在1929年10月上旬,住在刚刚解放的上杭城“临江楼二楼一间明朗的前厢房内”。“据老红军回忆,那时临江楼的楼上楼下,确实种了很多菊花”,临江楼临汀江岸边,“汀江岸边盛开的菊花”“黄灿灿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养病期间的毛泽东使得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斗土豪分天地,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他们都在欢乐中耕耘,并在自觉地对文化的补充中摆脱落后和愚昧,经过浴血奋战后的闽西根据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尽管有关该词主题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歌颂人生观,兼写世界观和战斗观。有人认为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是充满革命情怀的抒情之曲,表达“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但是,词句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上杭战斗胜利的欣慰则毋庸置疑。纵观全词,格调高昂且感染力强,从中可见诗人“海阔天空的心胸气度”,尽管身体虚弱可精神仍然十分振奋。从暂时离开主要领导岗位一直到当年的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中央“九月来信”支持下恢复了主要领导职务。“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万里又重阳,正如后人对该词的咏作:“一路哼诗到上杭,秋风万里又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却喜黄花遍体霜。”诚哉斯言,诗人多角度深思,述怀的主题前所未有。

【智读笔记】

早在1917年8月,毛泽东就在《致黎锦熙信》中说道:“盖举世昏昏,皆是斫我心灵,丧我志气,无一可与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之大计”。又说:“近顷略阅书报,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12年之后,离职抱病的他坚持思考中国革命的出路,从词中可见一斑。

忧国忧民意识是中国历代有识之士的共同特点,毛泽东的忧虑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爱国主义传统一脉相承,而毛泽东从他崇拜的湖湘志士王船山、谭嗣同、杨昌济等身上,看到了“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的必要。

尽管人生一年比一年要衰老,但宇宙浩瀚无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战斗人生的颂扬。“战地黄花分外香”,红军打胜仗解放上杭,伟人要展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只争朝夕”地奋斗,无论处于逆境、顺境都要执著地进取,更何况,在革命处于“生死关头,间不容发之时”,有志者注定追求“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境界。

诗人描绘秋天的壮美、江天的辽阔,并展望事业、赞美奋斗、歌咏永远进取的人生,只有“秋风劲”才“胜似春光”。放眼望去,“寥廓江天万里霜”,这种对红色根据地光辉前景的赞美意境至为深远。殊不知,毛泽东思想早期正是从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入手,进而从维新派、民主派等众多思想流派中受益,最后完成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他注定要在难老的世界把握易老的自我。而忧国忧民意识延伸的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他始终坚持发展的主流,惟真理是从。

毛泽东给传统的重阳佳节赋予了时代内涵,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引发思考,革命的奋斗情怀舞动在欢庆的节拍中,鼓舞人珍爱自己生命每一天。其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外都曾有人发出过疑问:中国的红旗还能扛多久?历经艰辛之后,历史为毛泽东的判断做出了响亮的证明:寥廓江天万里霜。能够用简陋的指挥部打最大的人民战争,因为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发展的未来,同时从哲学的高度强调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激励自我。

因此,在恢复了高层领导职位之后,毛泽东通过深刻分析红四军党内错误的思想,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系统地解决了建党建军中的根本问题。

此后,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针对当时中央的主张指出“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从而明确地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新理论。诗人的判断是准确的,霜叶红,秋水碧,重阳后的秋风日益强劲,黄花愈显芬芳,革命根据地也正在这种歌咏中逐渐扩大,直至全国解放。

5.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①会昌②

1934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③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④,

颠连直接东溟⑤。

战士指看南粤⑥,

更加郁郁葱葱⑦。

【语词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小令,“乐”音“越”,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清乐、平乐都是汉乐府的乐调名。

②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与福建省接壤,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县治在湘江镇,为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位于红色瑞金南46公里。

③君:文言中第二人称的敬称,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④城外高峰:即会昌西北的会昌山也叫岚山岭,从回忆录中可知,诗人当时天亮就爬山。

⑤颠连直接东溟:山脉起伏不断直接连通东海,“颠”同“巅”,山顶处。

⑥南粤:古地名,也被称为南越,在今天广西、广东一带,这里指的是广东。

⑦郁郁葱葱:草木茂盛苍翠的样子,见王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舂陵气郁郁葱葱。”另见《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也是诗人于郁闷中励志之作,目前所见有4幅手书。

红军成功地完成了四次反“围剿”之后的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以及200架飞机,并自任总司令,采取“步步为营,层层为垒”的战术,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而且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此时中央苏区的兵力已有8万多人,可是,以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者依靠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具体特点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排斥毛泽东“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敌人”的战略,主张打正规阵地战,反对游击战和运动战,强行进攻白区内敌人重兵防守的据点,屡屡受挫后,又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分兵把守”、“全线防御”、“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而逐渐陷入被动局面。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人数锐减,根据地日益缩减。

1934年4月中旬,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遭到进攻,博古、李德调集兵力坚守,可是敌强我弱,经过18天浴血奋战,广昌失守了。“围剿”军步步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而在反“围剿”期间,毛泽东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而“留党察看”。正如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这首词的“踏遍青山人未老”所注的:“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德国人李德“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同类推荐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唐诗之美

    唐诗之美

    本书作者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并附有原作欣赏、诗人小传。
  • 杨万里集

    杨万里集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
  • 童谣与儿童发展

    童谣与儿童发展

    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三章为整体论,对浙江童谣的辑录历史及总体特征作了简要梳理,对童谣的概念从四个维度──童谣与儿歌、童谣与童谣文本、古代童谣、创作童谣进行界说,对童谣的整体特性──游戏性、随意性、音乐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部分四至六章为本体论,从内容分类、结构形态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把内容分为语音、语义和肢体游戏三类,结构形态依次从词性、句式、章法分述,表现形式从童谣文本和肢体游戏两个维度进行解析;第三部分七至十章为功能论,分别从童谣对儿童语言、认知、生理和社会性发展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作了学理探索;第四部分为应用论,分为亲子、伙伴、师生三类活动。
热门推荐
  • 永世仙皇

    永世仙皇

    鸿源时代,修仙鼎盛时期,修者都在为心中的‘道’而战。妖物横行,深渊恶魔临世,异界生灵来犯,天地动荡。平凡少年,斩妖魔,诛异邪,战天道,历生死,掌天地秩序,成就永世仙皇。
  • 总裁,再给我一次机会去爱你

    总裁,再给我一次机会去爱你

    第一次相遇,星峰集团总裁陈彭宇就爱上打扮清素却格外美丽的梦宁,可在他们往后的见面中,他却死活不肯承认自己喜欢她,而梦宁,也为了家庭不得不嫁给他…
  • 看脸时代

    看脸时代

    21世纪的看脸时代,这是一部在社会里充满无尽鄙夷的时代,他们到底是看脸还是一直在跟风。一场看脸时代的斗争现在开始
  • 青城天下幽-幽城侠影

    青城天下幽-幽城侠影

    隋末知世王王薄的义军就在这里活动。王薄是清玉道长门下大弟子,资质一般,但有任侠之风。清玉道长传授他本派玄门太极拳,经过他的演变,发扬了刀、枪、铲、斧等武功套路,并且在逆天扶义军中发扬光大,天下十八路反王之中惟独知世郎的军队有系统的武艺,因此征战沙场,有较大优势。但由于他只学得一套以柔制刚的太极武艺,因此外功力道较差,战阵之上遇见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这样有力举千钧神力的军队就难免吃亏了。
  • 竹林公馆1

    竹林公馆1

    竹林深处的神秘公馆,守护着千百年来中原最大秘密,只是馆主不在之时,众人又该如何应对外来之妖的窥视?
  • 盗墓笔记同人之雨童

    盗墓笔记同人之雨童

    雨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睡一觉起来就什么都变了,对于心大的她过了好几天才反应过来。这,这不会是电视剧版的盗墓笔记吧,那个,那个是潘子,那个是杨洋。
  • 宠妻:六夫临门

    宠妻:六夫临门

    她日盼夜盼终于盼到魂穿还阳,哪知干爹竟然一把将她推下女尊国,拜托,她不想要那么多相公!“什么?想要相公,没问题,干爹这就和月老商量给你多系几条红线!”凤凰朝日,女权至上,男多女少,颠龙倒凤?“什么?要她娶夫?”
  •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修真金仙

    都市修真金仙

    一场奇遇让他从普通高中生变成一名修真者从而生活不再简单,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大亨打压流氓、商业大亨、名声、法律、通通不在话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戏梦花都,飞度仙界!
  • 穿越之邪神屠天

    穿越之邪神屠天

    都市兵王奇遇不断~美女诸多,国家主席女儿也得给主角洗袜子,就在主角一次出门做暗杀任务时~天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黑洞,就这样无意间主角就穿越了异界,得知是一个通天大陆,主角在通天大陆美女怀里。手握神兵,脚踏仙界,神挡杀神,佛挡屠佛,吾要屠天,宇宙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