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500000004

第4章 有用与无用(2)

我们同样可以反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世界上什么东西是有用的呢?什么东西我们得到了它就可以幸福呢?回答当然是没有。金钱似乎最有用,可是有钱就一定幸福吗?权力似乎最有用,但有了权力就一定幸福吗?这些都是没有定准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有用的,有用的是我们的心灵;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我们幸福,使我们幸福的,是心灵。

当大众认为哪个东西有用的时候,我们倒是应该警惕它,它很可能是有害的;当大众普遍认为一种东西无用的时候,就该引起我们注意了,那里很可能就是庄子所说的“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即自由之境域。

谁会去暗算一个乞丐呢

【原文】

山木自寇①也,膏火②自煎③也。桂可食④,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注释】

①寇:砍伐。②膏:油脂。膏火,古人用油脂点火照明,所以叫膏火。③煎:燃烧。④桂枝可做药用。

【译文】

山上的树木自招砍伐,油脂自招燃烧。桂枝可做药用,所以人们就砍伐它;漆有用,人们因此就割它。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日常思维总具有僵化的特点,它执著于现成的东西,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表面的、当前的用处,而看不到那些隐藏着的或未来的用处,这些当前的用处大多是无关紧要的,而那些隐藏的用处却是根本性的。庄子讲了几个故事来说明这种无用之用。

有一个叫石的木匠,来到了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被尊为土地神的大栎树。它的树冠投下的阴影可以遮蔽几千头牛,树干周长有一百尺,它的树干高出山顶七八十尺之上才分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就有十几根。来看这棵树的人很多,好象赶集一样。但是,这位木匠却不屑一顾,在大树前连停都没停。

他的弟子对这棵大树欣赏够了,追上师傅,问道:“自从我跟随师傅以来,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师傅却不屑一顾,这是为什么呢?”木匠说:“算了罢,这不过是棵无用的木材。用它造船,船会沉到水里;用它做棺材,棺材会马上烂掉;用它做家具,会很快毁掉;用它做门,它会流出液体;用它做柱子,则会生虫子。”他最后总结说:“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由于它无用,才活了这么大年纪,长成这么大的树。

到了晚上,栎树托梦给木匠说:“你将把我比做什么呢?你也许会把我比做好木料吧?也就是梨、橘、山楂之类的树。可是,这些树果实熟了以后就被人摘折,大枝常被折断,小枝也被牵拉。它们的才能和有用使它们遭受一生的痛苦,以致不能终其天年而夭折。这都是它们自讨世俗之人的打击啊。世界上的事物无不是如此。我追求无所可用已经很久了,有很多次几乎被砍死,如今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正是这无用终于有了大用。要是我也是有用的,能够长得到这么高大吗?恐怕早就被人砍倒,制成了有用的东西。而且,我和你都是物,何必要把对方看做可用和不可用之物呢?你不过是一个快要死的无用之人,怎么知道什么是无用的木材呢?”

不独树木如此,人也是这样。人如果有才或者有用,也难免遭受祸害。如果你有才却不愿意为人所用,便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如嵇康,即使没有杀身之祸,生活也失去了自由,不能自由自在地活着,如阮籍等人。若是为人所用,也同样是进入了危险境域,或者遭人妒忌,或者因不合于主子之意而被杀。人一有了才能,有了用,就被抛入了险境,生活便如履薄冰。如果嵇康、阮籍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灾祸和危险,谁会去杀一个没有用处的人呢?

《庄子》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个叫支离疏的人,长相怪异、丑陋。他的下巴藏在肚脐里,肩膀比头顶还高,后脑上的头发朝天撅着,后背朝上(因为他驼背),大腿几乎与胸下的两肋并生在一起。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不正常的人生活得却不错,甚至还免除了许多正常人所遭受的祸患。他自己缝缝补补,足以糊口。他摆摊算卦,赚来的粮食能够养活十个人。朝廷征兵,他就跟无事的一样,在大街上闲逛,因为他这样的人无法当兵;朝廷里要征徭役,他由于残疾而被免除。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东西,国王救济残疾人,他得到了近二百斗谷子和十捆柴草。

支离疏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不会有的,庄子不过是用他来说明无用之用。但生活中有残疾的人很多。有残疾的意思就是残缺不全,即生理上有缺陷。残疾人通常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是应当避免的。可在特殊情况下却不然,这种残疾可以避免更大的祸患。支离疏因为残疾不能当兵,而那些正常的人去当了兵,就有可能战死,即使死不了,也要经历生死攸关的危险,免不了胆战心惊。相比之下倒是支离疏的生活更安逸,也保住了最宝贵的生命。在离我们不远的半个世纪之前的战争时期,就有许多这样的残疾人因祸而得福。当时我们村子里有个人略有残疾,他的大拇指被铡刀切掉了一块,无法抠扳机,结果无论哪一伙军队来征兵他都不在考虑之内。于是,要嫁给他的姑娘几乎成群结队,而这在和平年代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还有白前额的牛、高鼻子的猪,“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巫师认为它们不适合于扔到河里做祭品献给神。然而恰恰由于巫师认为它们是不祥之物,它们才得以存活,这种不祥倒成了大吉祥了,它们因此而能够延续余生,而那些被认为吉祥的牛、猪却半道夭折,吉祥于是变成了悲剧。

贫穷,一般被认为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很少有人认识到贫穷也有贫穷的“用处”,而富有却有富有的害处。贫穷是人人躲避的东西,贫穷的人因而也较少受到恶人、歹徒的伤害,伤害一个贫穷的人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相反,由于财富的有用,富人就常常成为被攻击、劫掠的对象,因为对他们的劫掠可以带来好处。于是就可以看到:穷人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富人的孩子却时时担心被人绑票;穷人家不锁门也是安全的,富人家居住在高墙大院里也不放心;贫穷的人虽然生活艰难,但却好好地活着,而许多富人却死于非命。

权高位重几乎是人人向往的,但权力的辉煌必然伴随着无数的危险,因为权力太有用了。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权力的宝座上,多少皇帝不能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床上。由于权力,许多人死于亲人之手。因为是李世民的兄弟,流淌着皇帝的血液,就成了最危险的人物,终于死在自己亲兄弟的刀下,而那些没有高贵血统的人是绝对不会有这种灾祸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因为身上有个皇帝的名号,就被儿子杀死!

世界上地位最低的人大概要数乞丐了,恐怕不会有人把当乞丐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乞丐却具有最高级别的安全,因为他一贫如洗,没有“用”。皇帝的危险来自他的权力和财富,而乞丐的安全来自他的位低和贫穷。皇帝经常遭到暗算,但是,谁会去暗算一个乞丐呢?

有用和无用都是不可靠的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①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②。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③;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④;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⑤。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山木》)

【注释】

①雁:鹅。②本句意思是说:看上去符合天道,实际上却不符合,故而难免受累。③本句意思是说:如果掌握了天道,按照天道而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这时,已对荣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可为龙,时而可为蛇,能上也能下,而不固守于一端。④本句的意思是:可退可进,与外物相和谐,自由地畅游于虚无的境界。⑤本句的意思是:万物实际状况就是这样,而人类的习俗却相反。

【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株大树枝叶茂盛。伐木者只立在旁边观看而不伐。庄子问其原因,他们回答说:“没有用处。”庄子因而得出结论:“这棵树因为没有用而得以终其天年。”

庄子走出了山中,居住在一个相识的人家里。主人高兴,叫儿子杀鹅招待客人。儿子问:“一个能叫,一个不能叫,杀哪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那个。”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的山木由于无用而得以生存;而主人的鹅却因无用而死。您将站在哪个方面呢?”

庄子回答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有用和无用之间,好像符合天道,实际上却不符合,所以难免受累。如果掌握了天道,按照天道而活动,就不会被拖累。这时,已经对荣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可为龙,时而可为蛇,能上也能下,而不固守于一端。因此可退可进,与外物相和谐,自由地畅游于虚无的境界。这样,人超然于物外,而不为物所役使,哪里还有什么拖累!这是神农氏和黄帝的法则。这就是万物的实际状况,而人类的习俗却相反:有了聚合就一定会有分离,成功意味着毁坏,锐利的东西必定遭受挫折,尊贵必会导致非议,有为必致亏损,贤能会遭到谋算,不肖则受人欺负。……真是可悲啊!弟子们,请记住,只有大道才是最终的归宿。”

庄子曾经特别强调无用的用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执著于无用和有用的分别还是不能避免被伤害。就像这段故事所讲的那样,有时是由于有用而受到伤害,有时又因为无用而受伤害。由此看来,有用和无用是没有定准的,有时无用是有用的,有时有用是无用的(是有用还是无用取决于主体的主观判断和所处的客观条件)。

因此,当庄子的弟子问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庄子说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但这只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执著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仍然是一种固执一端的做法,一个人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奔跑,“故未免乎累”,还没有达到大道的境界,当然难免被拖累,处境被动。

面对有用与无用,人们也常常感到无奈。你执著于无用,与世无争,想过一种安静的生活,但往往不能达到目的。你躲避恶人,可恶人会找上门来。你觉得很好的事情结果却很坏,而当你绝望的时候可能正面临巨大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见有用与无用是无法把握的,要想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有用与无用的拖累呢?庄子主张,只有超越有用与无用的区分与判断,顺应自然,“与时俱化”,随时应变,才能够摆脱这种拖累。所谓“与时俱化”就是要顺应自然,不执著于有用与无用的区分,也不追求这种区分。根本不在意荣誉还是诋毁,为龙也可以,为蛇也可以,该进取就进取,该退却就退却。这样,人就不会受到外物的控制,相反可以控制外物,不会受到名利的牵累。

庄子所说的这种状态就是自然的状态。从自然的角度看,一切都是超越是非、有用和无用这些价值判断之外的,事物本身只是存在着、产生着并消逝着,无所谓好与坏,无所谓有用与无用。庄子的这个看法当然没有错,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来看,人的生生死死,都只是一种大自然自身的变化,无所谓好与坏。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就如地上的路,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同样的,认为是好的人多了,无所谓好的东西也就好了。

作为一个人,恐怕不可能超越对于自然事物的判断,因为他有意识,总要进行判断,有判断就有了是非,有了价值倾向。那种完全自然的不动心,不仅一般人难以做到,就是庄子本人也没完全做到。他那样愤世嫉俗,批判着普通人的见识,但仍然判断了是非。尽管他的境界比普通人不知高多少,但仍然难以摆脱是非的判断。由此可以看出摆脱是非是多么艰难。

随顺自然,与时俱化,就更难以做到了。从理论上来讲,这当然是最佳的状态,但实际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其困难在于: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呢?从概念上我们当然知道这样做是最理想的境界:人应该做应该做的事,不该做不该做的事。可问题在于我们难以知道什么是这个“应该”。这里的关键是要进行判断,一旦进行判断就免不了判断者自身所具有的局限,这个判断里一定包含着他的视野上的局限,从而使他的判断难以“与时俱化”,难以知道这个合适的“时”。

我们这里并不是指责庄子说的不对,而是说的很对。我们的意思是,不要把庄子所说的这种境界当做一个实在的境界,它只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是不可能在现实上达到的,或者说,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无穷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细心体会。庄子的本意是要人们不要走极端,而是要居中。

普通人总是执著于一端,他的判断总指向有利于自我的方向,但这个所谓的“有利”却未必是有利的,很可能是有害的。其原因在于人们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即所谓当时对“我”有利的方面,但当“时”有利等时过境迁以后却不一定仍然有利。他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有了聚合就一定会有分离,成功意味着毁坏,锐利的东西必定遭受挫折,尊贵必会导致非议,有为必致亏损,贤能会遭到谋算,不肖则受人欺负。

这些道理是不难体会的。聚合已经蕴涵着分离,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成功和有为意味着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必定导致自身的某种亏损。同时,你的成功和有为也会损害过去的种种关系或情谊,如友谊之类。所以,得到也常常意味着某种损失。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会一边倒。这就是常说的“两极相通”。“两极相通”不能理解为越穷也就是越富,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去追求财富了。它的意思是,现在虽然很穷,但不一定永远穷下去;同样,现在富也不意味着永远富。穷和富是可以相互变转的。

这些道理提醒我们,不要走极端,时时要牢记中庸之道,和为贵。走极端,必定会导致暴力,而这种暴力会反过来伤害自己。这些道理还提醒我们要时时约束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不必盛气凌人,欺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谁知道你将来不会变成那些你现在瞧不起的人呢?遭受厄运的时候也不必灰心失望,谁也不能断定你将来不会时来运转,平步青云。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恶魔崇拜

    恶魔崇拜

    夜游、日行、百里、统帅、一世之尊、三生三世、千古流传、万世先河!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头恶魔。越强大,越怯懦;越闪耀,越卑微。夏野算不上一个好人,但却不想让小火苗崇拜和信仰的家伙成为一个坏人!所以他坑杀命官、调侃使臣、秒斩天骄、声呛域主。城外英山一剑封神,拜月祭典狂临诸生;开疆拓土盖压三代,衣锦还乡灭绝千城!当崇拜成为一种信仰,我想做个好人!【签约作品,必入精品】ps: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逆天龙神

    逆天龙神

    上古时期,龙族主宰天下,天地万族受尽了压迫。裂穹剑帝李玄道,为了摆脱龙族的统治,率领整个人类奋起反抗。就在他耗尽心血,将龙神斩于天玄山的时候,却被自己的兄弟和未婚妻联手偷袭杀死。转世重生,已经是五百年后,仇恨仍然在延续。而且巧合之下,他还得到了龙族至宝,荒龙精血,踏上了一条修炼龙族传承的道路。
  • 魔法的悲鸣之抉择

    魔法的悲鸣之抉择

    诅咒之主终于被消灭了,但故事却依旧没有结束,等待魔法师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 雨痕之逆鳞

    雨痕之逆鳞

    穿越另类的世界中,以五行支撑的世界默默的崛起,五行的力量之强开天辟地,以五行变化为无形的均衡力量使得五行相生相克,本书以作者所遇所梦改编而成,以五行灵律管辖范围以外的小村为故事的起点,所见所闻所想即时编写,以雨为名,化雨为身,所踏之处,雨破天惊!
  • 绝世神医:邪皇逆天宠

    绝世神医:邪皇逆天宠

    Why?我第一杀手,第一神医竟然穿越了!什么毁容,什么废柴,还被庶妹欺辱?是吗?那我让你看看什么叫天才!神兽?四大神兽叫我老大!丹药?我一抓一大把!神器?我一炼一大堆!可身后的妖孽是怎么回事??“娘子!我情爱你!我要娶你”“滚,谁爱嫁谁嫁去!”“没关系,谁嫁不重要,能娶到你就行!”当强者遇上强者,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本文独家首发,绝无抄袭,1对1专宠,大家敬请期待(^3^)】
  • 絜斋集

    絜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你们别想跑

    TFBOYS你们别想跑

    她,在人类世界是个普通的女生,而其真实的身份则是个杀手,因为一次高考中取得了优胜的成绩而去了重庆,从踏进这所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她和这三位少年的人生轨迹就从平行线慢慢的转为相交线。温柔学长、呆萌学弟、腹黑社长,她究竟会和谁在高中时光里共同书写她们的故事?温柔学长、呆萌学弟、腹黑社长,她究竟会和谁在高中时光里共同书写她们的故事?
  • 问道无声

    问道无声

    道不可道,可道非道。道之永存,只在内心。一个道的故事,一个人的传奇。
  • 只有两个人的世界

    只有两个人的世界

    C市学生洛羽在学校举办的郊游中意外发现了一艘外星太空战舰并按下了它的一个按钮,导致世界上只剩下他和他的妹妹:洛兰.
  • 江湖崛起

    江湖崛起

    一位身世迷离的少年,从血狼谷开始自己不一样的传说故事。是什么是原本单纯的他变得嗜血,又是什么使原本可爱的他变得邪气。江湖凶险,看一位传奇少年怎样踏上至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