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500000020

第20章 有为与无为(1)

以无为击有为,如弱水推石,石虽不动根基已消;以有为击无为,如巨石入海,虽浪花与水声共舞,石却消失于瞬间。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以无为的心做有为的事——不在乎胜负的人才能胜利。

伯乐改造马的后果

【原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草饮水,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③,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④。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⑤,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⑥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而马之死者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⑦。”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马蹄》)

【注释】

①龁(hé):咬。②陆:跳跃。③义台路寝:指举行仪式的高台和居室。④指用烙铁在马身上烙印记,剔马毛,修理马蹄子和戴上笼头。⑤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带上马勒和绊足的绳索,圈养在马棚里,拴在马槽前。⑥橛饰:指马嚼子和马缨子、铃铛等装饰。⑦埴(zhí):黏土。

【译文】

马的本性是以蹄践踏霜雪,以毛抵御风寒;渴则饮水,饥则吃草,怒则奔跃。这就是它本来的生活状态。即使有豪华的庭院它也不愿意去居住。可是,伯乐却说:“我会训练马。”怎样训练呢?在马身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印记,剪掉人们认为不好看的马毛,削马蹄;然后带上马勒和绊马索,牵到马棚里,拴在马槽前。经过这番修理,马差不多被折磨死了十分之三二。接着再用各种方法训练它们的技能,用渴它和饿它的方法使它听从命令,逼迫它们飞驰和快跑,训练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马的前边有马嚼子的控制,后边有鞭子的威胁。经这一番训练,马几乎已经死掉一半了。工匠说:“我善于用黏土制造陶器。”他能够使圆形的陶器符合标准的圆形,使方的陶器方方正正。木匠说:“我善于用木头制造器具。”他可让弯的符合标准的弧线,直的符合标准的直线。然而,黏土和木头的本性哪里是要符合什么标准的图形和线段呢?可是,人们却世世代代称赞伯乐会训马,制陶工匠和木匠善于整理黏土和木头。治理天下的人之过错与此没有什么不同。

人类的功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改造,二是对人的改造。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开始了这两项活动,它们也成了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常常为之沾沾自喜。但在庄子看来,人类的这些行为恰恰是对真正的文明的破坏。它所破坏的还不是枝节的东西,而是事物的根本。

马本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原野上,无所拘束,根本不懂得什么“规矩”。经过这样一些训练以后,马的确成了有才能的马,成了有用的马,但也成为人的玩物和工具,这种种的规矩不是束缚它的镣铐又是什么呢?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依其本性而生长,随着境域而伸展,绝对不会、也不可能长成符合什么“标准”的木材。经过木匠的整治,有用倒是有用了,但其生命也就终结了。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老百姓也与马一样,有着自然的本性。“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马蹄》)百姓如同马一样,其本来的状态不过是织布而衣,耕种而食,这就是他们的共同本性。这时他们没有什么偏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庄子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至德之世”。那个时候,老百姓悠闲而质朴,山里没有凿开的通路,河上也没有架起桥梁;大地上没有人为划分的界线,还没有被区分为你的、我的。万物一起生长,土地连成一片;禽兽成群,草木茂盛;人和禽兽生活在一起,不必相互害怕。人们可以拴着野兽游玩,鸟窝可以任由人们爬上去窥视。人们哪里知道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分!这时的百姓由于没有知识,所以没有失去本性,由于没有欲望,因而保持着原始的淳朴。

那么,百姓是怎样失去了这种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混乱的状况呢?是由于仁义礼乐的提倡。圣人(即治理天下的人)用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的行为,倡导仁义以安慰人心。于是人们的疑惑也就产生了,不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天下的分化也就出现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欲望、知识,人人都开始为自己。人们开始费尽心机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追求自己的利益,以至于不可遏止。所以说:“残朴以为器,工匠之过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马蹄》)劈开木头而制造器具,是木匠的过错;而破坏原始的道德降而为仁义,则是圣人的过错。

因此庄子大声疾呼:“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马蹄》)如果完整的木头不被破开,如何会制造出酒器来!白玉要是不被打破,怎能雕琢出玉器来!假如道德没有丧失,怎么用得着仁义!如果本性真情没有丢失,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假如没有被破坏,怎么会有图画文采!五声要是不被搞乱,哪里用得着去应和六律!

总之,人类的各种灾难都是统治者和圣人积极有为的结果——他们的本意是善良的,但结果却是恶的。

庄子的这些观点不一定符合历史的事实,但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历史之所以演进到这一步,恐怕不是几个统治者或圣人所能够左右的。打破原始的宁静和淳朴的,是人类智慧本身的发展和社会机体的运行。就是说,这一过程缘自人性本身,出自社会内部,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不是某些人从外部施加影响造成的。这就意味着,道德的破坏在先,而统治者和圣人的各种人为的措施在后,是出于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历史的发展也确实昭示了这一过程:既然道德已经丧失,就只能退其次而推行仁义;既然仁义已经丧失,也只能退而次之推行刑罚;而当刑罚不奏效的时候,就只有暴政了。

庄子这些观点所蕴涵的道理在于:

其一,人类的灾难大多是人为造成的,人祸多于天灾。假如统计一下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灾难,那么人为的灾难肯定远远大于自然的灾难。自然的灾难大多是短暂的,对人的伤害是较轻微的,而且伤害的多是肉体。但人为的灾难就完全不同了,往往会持续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之久,伤害的是人的精神和尊严。

其二,对人的改造是野蛮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改造的结果几乎总与改造者的愿望相反。历史上种种对人的改造运动几乎都是对人性的摧残。这种改造的野蛮性在于,它必定是按照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见而进行的,而这就意味着要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整齐划一的模式,其实质是改造者以自己的强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中世纪的基督教运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人的改造运动,持续达上千年的时间,其理想是把人塑造成道德高尚的人,甚至是一尘不染的神,但最终却导致了道德的败坏。

其三,对自然的改造也同样是灾难性的。在中世纪,我国西域地区有十来个国家,那时这个地区是一片郁郁葱葱,森林遍野,河流密布,经济繁荣。但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广袤的沙漠,这不能不说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有为”有关。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随处也都可以看到这种改造的恶果,河流日益干涸,不干涸的也是污水;野生动物日渐稀少;人的各种疑难病症越来越多。人对自然的改造是其根本原因。我们不尊重自然,自然也就不可能尊重我们。

当然,人不可能放弃对自然的改造,但庄子所说的道理至少可以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慎重。因为,既然大自然是无限的,那么我们现有的认识就不可能穷尽它的秘密,以这有限的认识去改造无限的自然,难免会出问题。人类在这个无限的自然面前怎么会是主人呢?在自然面前谦虚一些,对于人类没有害处。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管得太多

【原文】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应帝王》)

【译文】

适应事物的发展,自然而然,无心而为,则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

这里所讲的是无为的道理。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干,而是要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不要人为地进行干预,用自己的私见以偏概全。

老子对此也有过精辟论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三十八章)最高的境界是顺物自然无心而为,而较低的境界是顺物自然却有心而为。这个“心”,也就是私心,是出于“知”的一种行为。它的方向与求道的方向相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学习知识,所采用的是增加的方法,每天学习新的知识,知识不断得到积累;而学习道的方法相反,采取的是减少的方法,是不断地减少情欲和各种人为的僵化的观念,以至于最后达到消除“人为”的东西。以这种无为的态度去有为,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因此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六十三章)以无为的姿态去有为,以无事的态度去做事,以无味的心境去品尝有味。这样才能够成功,否则,过于执著,急于成功,那么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这种无为的思想,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没落人士的一种自我安慰,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相反,它是一种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精妙的,其意义非常深远。不仅对于治理国家,就是对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部门的管理,也都具有深刻意义。

一个国家,尤其是土地广袤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纵横交错,经济状况差异巨大,文化观念多有不同。而国家的政策几乎总是一刀切,很难制定出一种适合于所有特殊情况的政策——如果是这样的话,政策就失去了普遍性。因此,国家的作为或干预应尽可能减少,即使有干预也应该顺势而为。否则,干预越多,国家各方面的秩序就越容易混乱。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一个单位的领导,无为的品德就更加珍贵。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再高明,也难以把握国家所有方面的状况,更难以预知整个国家的未来。若是把个人的爱好、理想付之于实施,就可能使个人的错误变成国家的错误,损失就难以计量了。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把自己的个人嗜好和意图明确地暴露出来,那么就会脱离实际。因为领导者权高位重,下属就会有意无意地投其所好,只说他爱听的话,只做他喜欢的事情,他永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因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一些君王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却犯下致命错误的原因。反之,如果领导者少些作为,学会沉默,那么下属就对你的内心难以有真正的了解,这样他们就无法去投其所好了。

历史上和生活中的许多经验都说明,过分喜欢有为的人不见得成功,而那些少有作为的人却有可能路途平坦。这其中的道理在于,一个人的作为过多,犯错误的概率也就多,即使你做了十件事,只错了一件,也可能会使你前功尽弃。因为人惯于看到别人的过失,而不是成就,况且总有对手在盯着你。他们是不会放过你犯错误的机会的。

我们常会看到,那些大刀阔斧地干事的人往往得不到提升,而那些什么事不干的人反而晋升很快。历史上那些有作为、有才干的改革者多没有善终的,而那些庸碌之徒倒是稳坐钓鱼台,原因就在这里。他没有做事情,所以没有犯错误,就显得“稳重”。人们对他也就没有意见,他于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而有作为的人必定会得罪很多人,起码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这都说明,有为是需要慎重的。

作为个人来讲,有为的害处在于容易被他人利用和控制。在你的有为中,你的意图暴露无遗,同时你的短处也容易为人所把握,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在与他人的交往和辩论中,处于守势的人或者说消极的人其实处于主动的地位。你对对方并不了解,如果过早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就处于劣势。在辩论中,你所说出的观点就会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如果你什么也没有说,对方就无可攻击。而等到对方说出自己观点时,你就处于主动的位置了。

在经济活动中,先说出自己想法的人往往吃亏,对方由于知道了你心中的定位,就处于优势地位。有一个人想卖掉自己的旧房子,当一个买主要询价的时候,他还没有先说出自己的期望值,对方就说愿意出八十万美元,他立即答应了,因为他的期望值只有五十万!这就是消极、被动中的积极和主动。

无为的境界,是领导或管理水平的最高层次,而有为则是较为低级的层次,由此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帅才和将才的区别。最好的领导者并不是那些事必躬亲的人,而是那些远离第一线的人。他们运筹于帷幄之中,却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只是在那里思考,他思考的问题都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他只是确定大的方向,所以显得很空灵,并不直接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表面上看,或者从形体上看,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但整个团体离开了他就会失去灵魂。而后者,所谓的将才,只是技术型的人才,是实干家,只适合于做具体的工作,解决具体、局部的问题,一旦遇到全局性的问题就会手足无措。

这种人才的特点是善于领会帅才制定的战略,把它落实为具体的操作。因此,这两种人才的地位是不能颠倒的,否则必败无疑。因此,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究竟是帅才还是将才,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给自己的定位不准,成功就比较困难。

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当无为型的人才(即帅才)把握了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权的时候,不仅这个领导者气闲若定,非常轻松,而且整个单位也井井有条,几乎不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当技术型的人才(有为型的人才)占据了一个单位最高领导权的时候就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他自己窜里窜外,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插手,以致劳累不堪,因为总是有干不完的事情。不仅如此,他的单位也不安宁,总是忙乱无序,一会儿这里出事,一会儿那里又有事。最高领导忙得不亦乐乎,而各级领导倒显得很清闲,各在其位,但不谋其职。

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最高领导者管得太多,没有弄清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把应该由部下干的事情当成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结果当然是费力不讨好。管得太死,手下当然就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不敢自作主张,而是事事都来请示。这个道理在和平状态中不太明显,但在战场上却显而易见:那些在第一线上的人由于身临其境,能够直接感受到身边出现的局部战机,然后作出相应的决策。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就可以抓住机会取得胜利;而那些身处后方的最高领导,远离前线,不可能体会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战机,因而无法指挥具体的战斗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管得过死,手下没有主动权和自由度,事事过问,那么必定会贻误战机。

同类推荐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

    名字与文化密不可分,名字透射着社会秩序、礼节礼仪、价值判断、宗教信仰、群体审美等文化信息。一些人的名字简直就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关键词,透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体味不同时代的风貌。本书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西人名,包括真实名字、绰号、外号、笔名、庙号、谥号、年号等。通过对名字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精彩纷呈的文化表征。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本书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介绍了河南人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为河南人正名的同时,理性、全面地分析了河南人的生存、发展哲学。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热门推荐
  • 凰迦奥特传

    凰迦奥特传

    在光与黑暗之间迷茫的奥特少女。因为告知地球即将发生一场灾难而选择相信‘奥特之母’,她离开监狱径直飞往地球。游历在外的梦比优斯得知凰迦被人带走,匆忙的返回光之国,亲自去每个行星一一寻找。到达地球后的凰迦究竟会经历什么?她会让那个邪恶的宇宙人阴谋得逞吗?
  • 盘说

    盘说

    初,天衍大道五十,众生之命概莫定数。后,有盘古氏开天辟地,力证混元,灭其一,故天行四九。自此,天道有缺,始有变数。————————————————————————一名市井少年,一面造化命盘,如何破去盘古大神布下的开天杀局?
  • EXO之那些花季错过的人

    EXO之那些花季错过的人

    离开这座城市的那天,她没有去和任何人道别。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无暇,她的心却完全像是透明了,她的身体轻盈剔透,脚步蔓蔓。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每个人都看不见她了,她冲撞着每个路过的人和车,可惜什么都是虚幻的,;什么都是奢望了;什么都错过了…………满天飘雪的时候,那片花海再次扬起青春的气息,她的眉眼,她的唇角,她的身体终于在千年冰榻上有了生命的迹象……“我来了,你们还好吗?”再次苏醒的她,只为前身的一个梦,可截然不同的她们却意外都爱上同一个他们,是注定还是错误……
  • 鬼妃驾到:王爷请让道

    鬼妃驾到:王爷请让道

    她是孤儿,父母抛弃,造成她扭曲的心灵,她誓要人间不得安生!一朝穿越,变异空间异能在手,天下我有!前有大陆最强杀手组织,后有皇帝撑腰,小日子过的狠幸福!日日夜不归宿,某妖孽王爷不爽了!“小狐狸,若以后再这样就立马滚!”“滚床单。”某女蛋定甩出一句。妖孽王爷邪魅一笑,扑倒腹黑女……且看恶搞女主如何玩转古代,俘获妖孽王爷!【本文男强VS女强,】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因为遇见了你

    因为遇见了你

    本小说的主人公是由本人的真实校园生活改变而成
  • 虞美人花的灵魂:赖上校草哥哥

    虞美人花的灵魂:赖上校草哥哥

    一株生长在野地里的虞美人花,在一块小小的土壤中生活了千百年,因为听多了游客口中关于‘爱情’的美好,使得它也跟着向往,它与众不同,它不甘当一株花,它向往成为聪明的人类!终于有一天,它努力盛开的花朵,惹来了一个漂亮男孩的注意,他将它从野地里,带回了家,并养在了房间窗台,精心的照顾。五年过去了,当他的哑巴兼得了厌食症的妹妹突然死去,当他悲伤不已,彻夜难眠时,它这一株普通的植物又该如何安慰他?妹妹复活、食量大增、哑巴开口说话、、、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她的哑巴妹妹齐小桐身上展开、、、且看花儿妹妹如何赖上校草哥哥、、、
  • 他那么遥远

    他那么遥远

    我们的高中时代总有那么一个人住在了你的心中
  • 燎原之源

    燎原之源

    2015年的一天,一名生活在地球的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微胖教师遭雷劈,没想到一道小小的闪电,给了他一个未知的世界,也给未来带来了无尽的变化和生机!超级电池,星际母舰,下一代发动机,下一代芯片,宇宙拓荒,让一个无名小教师走上变成巨无霸财团的道路。
  • EXO之恋曲

    EXO之恋曲

    Babyyouaremine.这一辈子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