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3400000026

第26章 端灯

从童年到青年,我在河南农村老家生活了十九年。在我离开老家之前,我们家照明一直使用煤油灯。这种灯是用废旧墨水玻璃瓶制成的,瓶口盖着一个圆的薄铁片,铁片中间嵌着一根细铁管,铁管里续进草纸或棉线做成的灯捻子,煤油通过灯捻子沁上去,灯就可以点燃了。在我的印象里,我们家的灯头总是很小,恐怕比一粒黄豆大不了多少。“黄豆”在灯口上方玩儿杂技般的顶着,颤颤的,摇摇的,像是随时会滚落,灯像是随时会熄灭。可灯头再小也是灯,它带给我们家的光明是显而易见的。吃晚饭时,灶屋里亮着灯,我们才会顺利地走到锅边去盛饭,饭勺才不至于挖到锅台上。母亲在大雪飘飘的冬夜里纺线,因灯在地上的纺车怀里放着,我们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纺车轮子的巨大影子在房顶来回滚动。

关于灯,我还听母亲和姐姐说过一些谜语,比如:一头大老犍,铺三间,盖三间,尾巴还在门外边。再比如:一只黑老鸹,嘴里衔着一朵小黄花,灯灯灯,就不对你说。这些谜语都很好玩儿,都够我猜半天的,给我的童年增添不少乐趣。

最有趣的事情要数端灯。

为省油起见,我们家平日只备一盏灯。灯有时在灶屋用,有时在堂屋用;有时在外间屋用,有时在里间屋用,这样就需要把灯移来移去,移灯的过程就是端灯的过程。从外间屋往里间屋端灯比较容易,因为屋里没风,不用担心灯会被风吹灭。而从灶屋往堂屋端灯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家的灶屋在堂屋对面,离堂屋有二十多米远。从灶屋把灯端出来,要从南到北走过整个院子,才能把灯端到堂屋。当然了,倘是把灯在灶屋吹灭,端到堂屋再点上,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可如果那样的话,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关键是要把明着的灯从灶屋端到堂屋,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不间断,这就让人难忘了。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母亲这样端灯是为了每天省下一根火柴,我是用游戏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觉得母亲大概是为了好玩儿,为了在我们面前显示她端灯的技术。的确,母亲端灯的技术是很高明的。她一只手五指并拢,遮护着灯头,一只手端着灯瓶子,照直朝堂屋门口走去。母亲既不看灯头,也不看地面,眼睛越过灯光,只使劲向堂屋门口的方向看着,走得不急不缓,稳稳当当。这时灯光把母亲的身影照得异常高大,母亲仿佛成了顶天立地的一位巨人。母亲跨进堂屋的那一刻,灯头是忽闪了几下,但它终究没有灭掉,灯的光亮直接得到延续。

刮风天或下雪天,端灯要困难一些。母亲的办法是解开棉袄大襟子下面的扣子,把灯头掩藏在大襟子里面,以遮风蔽雪。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飘扬起来,雪花落在母亲肩头,可小小的灯头却在母亲怀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的大姐和二姐也会端灯,只是不如母亲端得好。她们手上端着灯,脚下探摸着,走得小心翼翼。她们生怕脚下绊上盛草的筐子,拴羊的绳子,或是我们家堂屋门口的那几层台阶。要是万一摔倒了,不光灯要灭,煤油要洒,说不定整个灯都会摔碎。那样的话,我们家的损失就大了。我注意到,大姐和二姐端灯时,神情都十分专注,严肃,绝不说话,更不左顾右盼。她们把灯端到指定位置,手从灯头旁拿开,脸上才露出轻松的微笑。

我也要端灯。在一次晚饭后,锅刷完了,灶屋的一切都收拾利索了,我提出了端灯的要求,并抢先把灯端在手里。大姐二姐都不让我端,她们认为,我出门走不了几步,灯就得灭。我不服气,坚持要端。这时候,我仍不知道把灯端来端去的目的是为了节省火柴。母亲发话,让我端一下试试。

我模仿大姐二姐的姿势,先把端灯的手部动作在灶屋里做好,固定住,才慢慢地向门外移动。我觉得院子里没什么风,不料一出门口,灯头就开始忽闪。我顿感紧张,赶紧停下来看着灯头,照顾灯头。我的眼睛一看灯头不要紧,四周黑得像无底洞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待灯头稍事稳定,我继续往前走时,禁不住俯头瞅了一下地面。地面还没瞅到,灯头又忽闪起来,这次忽闪得更厉害,灯头的小腰乱扭一气,像是在挣扎。我哎着哎着,灯头到底还是没保住,一下子灭掉了。

大姐埋怨我,说你看你看,不让你端,你非要端,又得费一根火柴。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端灯的事是和节省火柴联系在一起的。母亲没有埋怨我,而是帮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家每天省一根火柴,一月就能省三十根,一盒火柴二分钱,总共不过五六十根,省下三十根火柴,就等于省下一分钱。一分钱是不多,可少一分钱人家就不卖给你火柴啊!听了母亲算的账,我知道了端灯的事不是闹着玩儿的,它是过日子的一部分。我们那里形容一个人会过日子,说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而我们的母亲呢,却把一分钱分成了二十瓣,三十瓣,每一瓣都代表着一根火柴。我为自己浪费了一根火柴深感惭愧。

我感到欣慰的是,后来我终于学会了端灯。当我第一次把燃着的灯完好地从灶屋端到堂屋时,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功感是不言而喻的。

同类推荐
  •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神奇的太极星象村

    俞源古村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俞源古村落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貌、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古韵氛围必将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具魅力的新市场。本书从神奇的太极星象村入手挖掘其古村落特有的魅力。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热门推荐
  • 清水寒

    清水寒

    帝位空悬,四子夺位。民间隐士,奇幻传说。好似这个王朝都变的不一样了。清水一样的心境,却被逼着一步步的走进帝王之尊。
  • 逍遥小圣

    逍遥小圣

    顾思轩,立志成为一代后宫王的男人。但他人生中第一次表白却被拒绝。在此之后,他按照她所说的拒绝他的人所说,想要成为强者,挽回他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恋情。从此,他踏上了成就后宫王的道路上。无论贵族小姐、公主、风雅才女、天才军师,还是猫女、美人鱼,甚至吸血鬼公主、魔族郡主、天神之女……
  • 异界之修真者在此

    异界之修真者在此

    因执念而成魔,放下执念何处是归途何处又是归宿,迷途之人何去何从
  • 相信爱上你是最美的执着

    相信爱上你是最美的执着

    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到自己原来早已习惯了有她在身旁,自己爱的那个人是她。
  • 金童玉女:龙凤配

    金童玉女:龙凤配

    她本是一届草鸡,没想到偶然遇见了“龙”而攀枝变凤。家族压力,姐妹反目,门不当户不对。她曾试图挽留那一份温柔,可是结果呢?他娶了别人,她给了别人。据闻龙凤本是一对,后来谁飞走了,只留我一人孤独寂寞?
  • 只因为我还爱你

    只因为我还爱你

    她凄美的爱恋该何去何从,一段甜蜜的爱情,一个注定的结局,从头到尾,只因为我还爱你------
  • 斗魂气魄

    斗魂气魄

    在另一个次元,有着这么一个大陆,在上面生活的人拥有一种名为斗魂的神奇能力,而且每个斗魂都拥有属性,因此随属性分为金风木水火土六个部落。。。。
  •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绝世荣华:后宫无妃

    【纯虚构,勿模仿】新婚之夜,他轻轻将她拥在怀中,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天上的星辰,即便陨落,也只能落在我的心里面。
  • 一字佛顶轮王经

    一字佛顶轮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帝王棋

    盛世,帝王棋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将军府的嫡小姐,千宠万宠于一身,但却只活在人们的传言之中,即便在闺阁女子的各式宴会上,也不曾见她露脸。有人艳羡,这位四小姐除了有三个妹控的哥哥外,连当今圣上对她也格外恩宠;有人嫉恨,倾城绝色居然从她娘传到她,别人半点捞不着;或许同情的人最多,自幼体弱双腿右臂不良于行。某日,俏佳人厚颜无耻的听墙角,啧啧啧,这些女子格局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