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1000000048

第48章 消化系统疾病(1)

胃痛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应尽早诊断治疗。

(二)病因病机

胃痛病位在胃,肝脾起重要作用,胆肾也与之相关。其发病主要是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所致。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寒邪客胃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

3.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虚弱寒痛是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热痛为胃阴耗伤,胃失濡养,致使胃痛。

(三)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在心下胃脘,有时还可分为上脘、中脘、下脘,其疼痛性质常因病因病机不同而不同,可为胀痛、刺痛、钝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而以胀痛、刺痛、隐痛常见,疼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发作性,可无压痛,或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四)诊断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起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五)治疗

胃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主要为日常生活注意,包括勿暴饮暴食、勿平躺、勿睡前吃晚餐、消除生活压力、减肥等方面。

2.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帮助消化、抑制胃酸的药物,还可配合理气和胃止痛的中药、中成药以增强疗效。另外,还应避免服用一些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

(六)预防

对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劳逸结合,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可减轻胃痛发作,进而达到预防胃痛的目的。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合谷、内关、公孙、脾俞、胃俞。

配穴:肝气犯胃者加太冲,阳陵泉,期门;脾胃虚寒者加胃上穴、天枢、气海。

2.定位

中脘—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合谷—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公孙—趾趾本节后1寸,赤白肉际处。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冲—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阳陵泉一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胃上穴—脐上2寸,旁开4寸。

天枢—腹部,脐中旁开2寸。

气海—脐下1.5寸。

(二)自我按摩法

1.旋摩右手掌放于右下腹,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从右下腹起,顺时针在全腹反复环摩,手法要快而轻柔,使局部有较强的温热感,摩100~200次。

2.摩脾胃两手掌重叠放在腹部,从左肋下旋摩至右肋下,反复50~100次。

3.拇指揉在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关等穴反复揉压,每穴各2分钟。

4.疏通用两手四指从两侧腹后向前移动,大拇指合拢于腹部。再用右手抓住腹肌。再以左手全掌从剑突下往下推,反复6遍。

5.擦腰背由他人操作,沿第一胸椎,挟脊两旁向下推至骶部9次,再点压脾俞、胃俞、肝俞各1分钟。

呕吐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并称呕吐。

(二)病因病机

呕吐病位在胃,还与肝脾有关。其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郁气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气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虚不降所致。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外邪犯胃邪犯胃腑,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

2.饮食不节伤食滞脾,食滞内停,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3.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4.脾胃虚弱脾胃素虚,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成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脾阳虚、胃阴虚。前者为不能腐熟水谷,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后者因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不得润降,而成呕吐。

(三)临床表现

其主症为呕吐,具体症状不尽一致,或干呕,或无声而呕吐,或声高而呕吐,甚或呕吐如喷;或食后即吐,或良久复出,或不食干呕;或呕吐新人之食,或呕吐涎沫;呕吐之物或多或少。同时,常有闻及特殊气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寒暖失宜等诱因,并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嘈杂等症状。

(四)诊断

1.呕吐以呕吐食物、痰涎、水液诸物,或干呕无物为主症,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常兼有脘腹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等症。

2.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恶心欲吐之感,多由气味、饮食、情志、冷热等因素而诱发,或因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而致。

3.上消化道X线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常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

轻的呕吐对健康影响不大,无须治疗。重的呕吐不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电解质,出现脱水和酸碱失衡的症状,必须作紧急处理。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人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

3.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六)预防

避免风寒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内关、公孙、足三里、中脘、天枢、膈俞、膻中、太冲。

2.定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公孙—趾本节后1寸,赤白肉际处。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

中脘—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天枢—腹部,脐中旁开2寸。

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膻中—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太冲—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二)自我按摩法

1.掐揉穴位用拇指用力掐揉内关、公孙、足三里、中脘、天枢穴各1分钟。

2.擦腹直肌将双掌置于两侧腹直肌处,由上至下行擦法,约1分钟,擦至腹部微热微红。

3.叩背法半握拳,轻叩胸3至胸12脊椎两侧膀胱经约1分钟。

4.提拿脊背患者俯卧,他人由命门穴开始,提拿脊柱两侧骶脊肌,止于大椎穴处,反复20次。

泄泻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泄泻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泄泻易反复发作,有的随个人体质、季节、地域之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兼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将大便清稀如水而下者称为泻之说,现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另外,根据发病的缓急,现多分为急慢性两类。

(二)病因病机

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急慢性泄泻的发病又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急性泄泻饮食生冷不洁或受寒湿暑热,使邪客于肠胃,邪滞交阻,气机不和,胃肠的受盛和传导功能失常,致使水谷相混、清浊不分,发为泄泻。

2.慢性泄泻脾胃素弱,久病气虚,使得中焦健运衰退,食物难以消磨,宿食内停“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助脾熟腐水谷,完谷不化,水湿积滞泛溢肠间,均发生泄泻。

(三)临床表现

泄泻的病变部位在肠,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便次增多、便质改变)。急慢性泄泻表现又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急性泄泻发病较急,便次与数量增多。如偏于寒湿,则便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口不渴,身寒喜温,脉迟,舌淡苔白滑。如偏于湿热,则所下黄糜热臭,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象濡数,舌质黄腻,或兼身热口渴。

2.慢性泄泻发病较缓,或由急性泄泻转变而成,每日便次较少。可有脾虚、肾虚之不同。前者面色萎黄,或神疲肢软,喜温畏寒,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脉濡软无力,舌嫩苔白。后者每于黎明之前腹中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每晨一次或数次,脉沉细,舌淡苔白,又称为五更泻。

(四)诊断

1.以大便粪质清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状;或完谷不化。

2.常兼有腹胀腹痛,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腹痛,旋即泄泻,经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多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3.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结肠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4.需排除某些生理习惯性的便次增多,以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泄泻症状。

(五)治疗

泄泻的治疗一般可分为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注意,应避免一些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急性泄泻,全身失水较严重时,应注意水液的补充,必要时可予以静脉补液。

2.药物治疗可针对病情适当选用抗生素,并可服用有运脾化湿作用的中成药,如黄连素等。

(六)预防

泄泻应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居处冷暖适宜;并可结合食疗健脾益胃。对急性泄泻,患者应于每次大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并用温水清洗,以免肛门发生感染,粘膜溃破。对重度泄泻者,应注意防止津液亏损,及时补充体液。泄泻痊愈后还应注意饮食调养、精神调养和体育锻炼,防止复发。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1)急性泄泻取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

(2)慢性泄泻取脾俞、章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命门、关元。

2.定位

中脘—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天枢—腹部,脐中旁开2寸。

上巨虚—犊鼻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章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

命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二)自我按摩法

1.揉小腹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小腹用掌揉法按顺时针方向操作约2分钟,以温热为度。

2.按揉气海取坐位或仰卧位,掌心按揉气海约2分钟。

3.捏脊患者俯卧,他人从命门开始,捏紧脊柱部皮肤,一松一紧向上至大椎,重复操作9次。

4.推骶尾部患者俯卧,他人用掌根抵住尾骨,自下向上,推至命门穴,操作2分钟,至局部微红、微热。

肝脏疾病

一、疾病概述

(一)基本知识

1.肝脏在我们人体的什么部位肝脏在腹腔右上部(部分在腹腔左上部),分为左(小)、右(大)二叶,重1200~1500克。肝上界在右胸廓5~6肋之间;下界不超过肋骨下缘,有时剑突下可摸到,但不超过3cm。肝脏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其下面有肝门,为肝动静脉、门静脉、肝胆管、淋巴管、神经出入口,下面左侧有胆囊。

2.肝脏有什么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元及解毒等重要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被称作人体的化工厂。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均需要肝脏参加。其他物质的储存和代谢也需要肝脏参加,如:维生素、激素、胆红素等。另外,肝脏还有解毒和吞噬作用,能保护人体。

(二)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肝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不愿吃饭、容易疲劳、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或有黄疸、发热。

2.病毒性肝炎有多少种常见肝炎至少有5种:甲型(HA)、乙型(HB)、丙型(HC)、丁型(HD)、戊型(HE)。甲、戊型是经粪一口途径传播。其中,甲型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防治不力,可暴发流行;戊型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很少转为慢性。乙、丙、丁型则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以散发为主,容易形成慢性,且部分可转化为肝硬化,最后导致原发性肝癌。

同类推荐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症状繁多、轻重不一,故有学者称其严重的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前列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悄悄地蛀蚀着他们的家庭。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 名中医治病绝招

    名中医治病绝招

    本书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治病的经验、绝绍进行了归纳和简述,文字简练,资料翔实。由于其紧扣临床运用,有助于充实初涉医坛青年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者技艺,适合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伤城之爱

    伤城之爱

    十七岁,她爱他,爱得痴狂,爱得执着,却无意间害他锒铛入狱。十七岁,他爱她,爱得隐忍,爱得小心翼翼,却无意害她受伤失去了记忆。八年后重逢,他恨得深沉,爱得纠结。当后来了解了所有的真相,他才知道,一直以来,不配去爱的人原来是他
  • 伏羲令之千年绝恋

    伏羲令之千年绝恋

    他明明是学医的,暑假课题研究的不是人体解剖,而是去往海口调查沉没的72座古村落!但古村落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找的是消失不见的第73座古城。小菜鸟跟随众人寻寻觅觅,古城没有下落,却意外发现一座海底古墓。墓道里机关重重,九死一生找到的棺椁,里面躺着的竟然是一个仿佛沉睡公主一般白衣飘飘的女子……
  • 涅凡传

    涅凡传

    在这个世上有一种人,活的很卑微,要逆天改命;雷霆古剑一指,战妖,战魔,战天地;敢为苍生争命。
  • 他的猫我的你

    他的猫我的你

    “你们和她认识多久了”“一二三四.....十年了”余懿辰低着头掰着手指“你们什么关系”徐逸洋慢慢的抬起头看着他一秒两秒“她是我们的一生”五个人一起说道
  • 邪少掠爱:小妖精乖乖就擒

    邪少掠爱:小妖精乖乖就擒

    她是臭名昭著的豪门千金,他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男人。初见,她在虐渣,再见,她在手撕白莲花!直到有一天,“我们离婚吧!”某女淡淡道。某少立马不淡定了“你不是要睡我吗?”“我不睡你了”某女轻撇了一眼。“唔!那换做我睡你好了”“滚!”“滚什么?滚床单么?”不就是跟boss来了个一夜情么??咋从睡一夜变成睡一辈子了???某少邪笑“偷了我的种还想跑?”
  • 错过,才知我爱你

    错过,才知我爱你

    她追他六年,换来了他一个字“滚”当他们再次相遇,抱歉,她滚远了。时光荏苒。看一个女孩在爱情上面成长的故事。看痴痴爱了他六年的少女,换来他一句别缠着我的少女如何逆袭。
  • 王俊凯之忘不了你

    王俊凯之忘不了你

    她负了她,她离开了,五年后,她再次回来!他发誓他绝对不会再让她离开!(希望大家喜欢夏夏写的第一本小说!)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源:极品闺蜜

    王源:极品闺蜜

    “喂,你干嘛”“我们可是青梅竹马,以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还有,我吃醋了,快安慰我”王源一脸委屈对林可说。“好吧,谁叫你是我好男闺蜜捏,啧啧,哎,多大了还要我安慰。。。”
  • 乔木以楠

    乔木以楠

    我是叶楠,他我错过了十三年的爱情,青春就像一部电影,原谅了惨败的票房,却始终没有原谅两颗的不安心。曾听人说如果一件事让你为难了,就马上放手,否则只会一发不可收拾的为难下去;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没舍得放手的,于是我为难了,固执的将自己画地为牢,囚禁了大半生的幸福。我痛过,哭过,恨人世万般蹉跎,到底是爱你更多;人生的尽头不过长眠灵柩,你我的尽头可不可以是到老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