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400000027

第27章 时间深处的伤痕

自早年丧母后,阮殿文就像一只孤独的鸟,流浪在云南的大小山川河谷间,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生命与时间,思考着川流于春夏秋冬的各色事物。2003年夏天,又从昆明流浪到北京。阮殿文属于那种有思想和才气的、精神弥漫于万物之中且又善于书写的人,迄今已有数量可观的散文发表在《散文》、《民族文学》、《中华散文》、《中国作家》、《山花》等重要文学刊物上,而且这些散文大多受到读者的欢迎,不断被《作家文摘》等各种文摘类书刊转载,并入选很多部选集。

阮殿文是用诗人的敏感来书写散文的,但他的散文绝不是当下所流行的“情感加想象”的一类。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他脚下的泥土和大地,来自他行走其间的每天都在流逝的时间。他说他只是这一切的一个“记录者”,他甚至说“我只是这些文字的记录者,真正想说出这些话的人,并不是我,而是现实的我指不出来具体是谁的他们。”他散文的主题极其宽泛,并且由于诗人气质的浸泡而使得文字间闪烁着一种高蹈的意志。在这些文字中我们随处可以遇见宽容、洁净、亲情、忏悔、饶恕、仁慈、赞美、诅咒一类的词语。当然,这绝不是“高贵主题”的有意罗列与展览,也不是追求时髦的背后那无法掩盖的虚弱的影子。如果把阮殿文散文那不易统一的主题当作一条河流的话,那么,这些词语所关涉的内容就只能算是这些散文主题的风景线了,它们就像生长于河岸上的庄稼、树木和村庄一样,共同构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景。我以为,在这些极容易被读者抓住的主题词语的背后,有着一个不为人们注意的、更能统一他的大多数散文的主题:时间深处的伤痕。

由于早年丧母,阮殿文对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无法抚平的伤痛有着深刻的体验与记忆。而且这种体验与记忆一直与死去了的母亲和健在的年迈的父亲(有时他是母亲形象的另一种存在)有关。在《母亲的菜花》中他这样写道:

美好的时光都是转眼即逝的。离时光最近的我,首先尝到了时光远去的空虚和痛苦。正当又一季的菜花就要盛开时,母亲沿着来时的路去了,回到了她起身时的地方,和我离得远远的。

——《母亲的菜花》

这里的“时光”承载着美好和幸福童年,承载着慈爱母亲参与并耕耘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生命中“居家”的感受。然而,伴随着母亲的离去,美好的时光带走了一切的美好,留下的只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一条从此走上的流浪之路:

那时我还小,还不知道没有母亲,菜花就不会自己盛开;还不知道没有母亲,菜花只不过是大地上没有获得土壤的种子,不可能在我面前盛开出让我激动的金黄色的花朵;还不知道没有母亲,菜花只不过是没有得到太阳引领的光明,更不可能成为太阳的眼睛,照亮我,照亮我今后的生活。

——《母亲的菜花》

这里“菜花”的意象已经类似于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了,它凝集着作者对远去了的母亲的那种近似宗教般的情怀,是作者对生命中仅有一次的母爱时光的追怀。可是,今天,这美好的一切留给“我”的,只是一道时间深处的伤痕,“像一座荒无人烟的村庄”,时时提醒着“我”,折磨着“我”。

母亲过早的离去让阮殿文更加关注孤独的父亲。确切地说,他把对母亲的爱也投到了父亲的身上。这种关注与亲情让他写下了一系列让人为之落泪的篇章,《父亲相亲》、《父亲没有四千块》、《父亲挑书》可以算作其中的精品。这类作品虽不能说是用血写的,但绝不是用水写的。这些作品首先感动读者的,是弥漫其间的父子之情,是老迈的父亲无论何时何地都替儿子的未来着想的圣父般的情怀与形象。然而,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讲,这同样只是这类散文外在的“风景”,真正的内在“元素”依然是时间流逝后生命深处的伤痛。只是,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的伤痛来自人性的觉醒与自我批判。正是对这一主题的独特而又深入的探讨,让这些作品在每一位细心读者的手里显得沉甸甸的。

《父亲没有四千块》笔触直接伸向了“我”已变异的人性,揭示了在“爱”、“亲情”、“善”、“家”的外衣的裹挟下,“我”那自私、虚荣、冷酷的心理世界。在城里工作的我准备装修房子结婚,“在挖空心思左算右算最终肯定父亲确确实实有四千块钱后”,写信给乡下孤身无依的父亲要钱。然而,父亲迟迟没有寄钱来。开始,还以为是信上的话得罪了对“我”期望很高的父亲,所以才没寄钱来,于是“我”接着就打电话跟父亲要钱,才知道父亲手头根本没钱,而且连栽秧所需的肥料钱也没有,父亲正准备栽完秧后把唯一的耕牛卖了凑钱寄来给“我”结婚。听着电话里父亲焦急而且自责的声音,“我”终于哭了:

这是我在母亲病逝十年后的第一次最真实的哭。这个时候,我把一直在纵容我远离真实与良知的虚荣心忘了,我把一直遮盖我的这一虚荣心的面子忘了,我把只与我个人的安逸和幸福有关的私心杂念忘了……这个时候,我把一切都忘了带在心上,除了自责与愧疚。

面对父亲,我是多么的自私与贪婪……

——《父亲没有四千块》

这是人性觉醒者的自责与自审的哭声。在这哭声与眼泪里,人性的原初和真实得到了瞬间真切的释放,所有平日里披着的“外衣”、“面具”顿时失去了作用。这里,父亲不仅是施爱给我的圣父,更是立在我面前的一面透视人性的镜子。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随着个人自我奋斗的无限展开与膨胀,这种在“爱”与“亲情”的面纱下悄悄发生着的人性的变异肯定是作者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人的奋斗原本是要朝向人性的不断完善的,然而,现在的我却走上了与最初的期望完全相反的道路,把那个曾经真实的我抛在了遥远的过去,这是一种怎样的没有事先遇见的生命的疼痛呀。也许,它比失去亲人还让人感到疼痛。

阮殿文这类散文的深刻性非常容易被读者所忽略,在此论及,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另外,就当前不断引起讨论的“散文的真实性”问题而言,殿文的这类文章也是极有启示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恶”是在“善”、“家”、“亲情”、“友爱”一类的遮蔽下发生的,就不去深挖它,揭示它,甚而至于还去温柔、轻飘地歌颂它,那样,再真实的文法也只能抵达虚无的深渊。阮殿文的这类文章告诉我们,作家写作时,要以真实的人性作为内在思想艺术的支持,读者也要用自己的人性去品读作品。

几年前,当我最初接触阮殿文的作品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许多年以来,把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他在云南的高山与河谷间的漫游,一定是在寻找什么不为我们注意的东西。今天,我似乎已明白,诗人是用游走的方式来跟生命深处那时间刻下的伤痕抗争的,他作品中的深刻性正是这种抗争的结果。然而,作为一个用文字与一切对话的写作者来说,阮殿文生命深处的时间之伤不仅仅限于亲人的失去与人性的不完善,时间在多维方向上给他留下了铭刻于心灵的创伤。这里,我想谈谈另一种伤害——时间长河中的语言给他留下的创伤。

写作不是一项轻巧的活动,它是写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茫茫黑夜中的旅行”。在这旅行中,我们必须面对太多的陷阱和压力。语言的牢笼与所写事物的“意义的现成堆积”是最大最深的陷阱和压力,它们一起构成“影响的焦虑”的核心。

作家必须依赖语言,才能把自己从创作的言说冲动中解脱出来,然而,在强大而成熟的汉语传统面前,“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连接方式构成的网络,让我们经常感到,这与其说是解放我们的出口,莫如说变成了我们的牢笼”。“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我们真正地感受出来之前,早就被语言指定,或指示该怎样感受。说到底,有关这个世界的几乎所有事情,在几乎所有一切的层次上,全都被说尽了,而且说法已经僵化了,牢固地束缚了我们的头脑。”阮殿文对这种语言的痛苦有着深切的体验与反抗意识。他有意对这一切实行“解构”,从而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言说。他说:“任何事物都会浮出水面,只是每一种事物在它浮出水面时,动用了它与众不同的浮出方式。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打开神镶嵌在我们心上的那一双眼睛——我通常叫它心眼,我们才能通过这一方式,触摸到它的真实。”(《硕都湖深埋着神的眼睛》)刊于《山花》2002年第7期上名为《香格里拉,秋天的漫游与神话》的一组散文,可以看作是他应用自己的方式,对当代散文写作中由于语言的链接、互生而产生的“意义的现成堆积”现象的一种反抗,是对“宏大叙事”式的写作的一种反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传统赋予了“草原”太多的美和神话,尤其是当这草原还是处于藏文化区的时候,它更是变成了一种由神灵创作的美,一种与现实的世俗生活相对的美。这种美往往跟辽阔、高远、蓝天、白云、青草、自由、洁净、驰骋的马匹、浪漫的诗情一类的词语有关,甚至成为彼岸世界的一个象征。这种美往往在高处,在远方,只有极少的人能与它相遇。我把这种草原称为“文化草原”,它由历史长河中强大的汉语传统构成,并一直流淌在这条大河中。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论述并不是要否定“文化草原”的美学价值,相反,以理想主义支持人生的我,非常喜欢这种美,并常常陶醉于张承志《黑骏马》的草原,歌唱家德德玛、腾格尔的草原。像大多数人一样,由于长期生活在汉语传统中,阮殿文对“文化草原”充满了神往,因而,一次普通的依拉草原游便被赋予了不平常的意义:

在来依拉草原之前,我一直在谋划着怎样把依拉草原纳入我身体的最深处,怎样把它在我今后的光阴里,像对待花瓣一样,一瓣一瓣地拿出来喂养飞行在我的光阴里的每一只天鹅。我甚至还想怎样在今后的光阴里,向世人炫耀我已经拥有的依拉草原。真的,想到由神灵镶嵌在大地上的依拉草原,想到依拉草原将为我带来洁净与愉快,我简直激动得想哭,并且想大声地哭出来,让神灵都能听到……

——《依拉草原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在“我”出游前的想象中,草原完全成为了世俗生命的救世主。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想象是靠不住的,就像米歇尔·福科所言,“没有人真正分析过,在众多的语言表达中,在全部的语言中,这些话语(文学话语、哲学话语)是如何被神圣化并被赋予这种特殊功能的。”阮殿文在现实中遇见的草原并非神的创造物,作为一个尊重眼睛与良心的写作者,他有义务和责任,依据个人的情感经历,把所见的真实的草原从“文化草原”中剥离出来,因而他通过还草原真实的景象而使之与“文化草原”相区别,并得以把真实的草原摆在读者面前:

在秋天绵绵不止的细雨中,……我看见的依拉草原,只是一匹又一匹清瘦的马在冷风中低垂着头,眼皮耷拉,等待游人。它们的主人在远处招揽着生意……当然,还有牦牛,还有绵羊,它们不能像马儿一样驮着游人在依拉草原上奔跑,但它们可以让游人骑在自己身上拍照……接下来进入我的视野的,是很多的牛粪、马粪、羊屎,还有各种品牌的烟头,它们像一群失去海水后刚死去的鱼,杂乱无章地散落在依拉草原上。……入口处摆着许多烧烤摊上烟雾缭绕,却不像村庄上空的炊烟,让人觉得温暖,让人想到回家。

——《依拉草原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阮殿文在这组散文中实现了对“文化草原”的“解魅”,让自己从语言的不真实中解放出来,还自己一种生活的真实。其实,我们不能说这种真实的草原就不美,因而没有必要在创作中有意去回避它,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人的创作都让笔下的草原在既成的语言与感受的惯性与传统中生成,最终完全被“文化草原”的强大能量控制。因而虽有一千个作者写到了一千个不同地方的草原,但本质上依然只是一个“类”的草原。这确实是散文创作中的惰性与悲哀。阮殿文的这组散文让我再次想起散文的真实性问题,真实绝不只有一种可能,它可以在很多方向上得以实现,只是创作者若想获得这种真实,就必须首先处理好写作的价值归属问题,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还是福柯说得好,“知识分子的工作不是要改变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过自己专业领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对设定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问,动摇人们的心理习惯、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认可的事物,重新审查规则和制度,在此基础上重新问题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阮殿文不仅是一个“写作者”,还是一个当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语言的伤害在阮殿文的许多作品中得到体现。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一种欺骗,一种现成的语言逻辑和文化惯性带来的欺骗。在这些作品中,他总是期望去接近一种“真实”——一种由文字、阅读、现成的文化建构而成的真实,但生活中所能抵达的却永远只是这种“真实”的“仿制品”,让他分不清这世界的真假虚实,结果只能“像是站在世间之外……在我的体内,除了揪心的疼痛,什么也没有”。

也许,是到了清除当代散文创作中的“语言暴力”和“文化霸权”的时候了。可惜,这些奔腾于时间长河中的文化伤害不为我们大多数人认识。

我的解读或许有些残忍,竟试着去展开连作者有时也不太愿意明说的生命深处的伤痕。但是,我相信,阮殿文是愿意直面这些伤痕的,他作品中精神的火把正是在这些伤痛中得以点燃。从他的作品中我已经感受到,他生命的骨髓里有着担当甚至是追寻苦难与疼痛的品质。就像他在《火把》(《散文》1998年第10期)中所抒写的那样:“一条河必须弯曲,一条河必须咆哮。一条河必须把石头击碎,必须把山劈开。一条河必须弯曲,才能从南方进入北方,从北方进入南方。一条河必须弯曲,安详的水,才能从我的瞳孔流入你的瞳孔。一条河,必须是一条河。”我相信,这种品质正是读者所期待的,也是当代散文所期待的。我希望这种生命深处甘愿品味苦难的品质继续引领阮殿文,让他永远去直面、担当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经历和感受。

2002年12月,昆明

同类推荐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梦魇

    梦魇

    画家的理想鼓舞着年轻人,使他冲开种种阻力而靠顽强的毅力走出绘画人生路。
  •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无限江山,一晌贪欢:词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李煜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 展开李煜悲情的传奇人生。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热门推荐
  • 暖可可de微笑

    暖可可de微笑

    贝可的母亲宁乐是一个基督徒,贝可却从不相信神灵。但在见到靳安的时候,她愿意相信这个世上有神灵的存在。面前这个人虔诚的模样,就像超脱人世的神一样。后来,他是她的病人,他是她的心理医生。再后来,他们成了兄妹。
  • 穷途末恋

    穷途末恋

    【生产当天,她抱着死去的儿子哭的绝望,而他,却在隔壁病房抱着他和心爱女人的儿子笑得幸福】曾经,她以为他是天,是一切,可当婚礼那天他抱着全身是血的小三残忍的抛弃同样血流不止的她时,她才知道,原来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从此她选择逃避,可当一个个阴谋,陷阱,死亡接踵而来时,她才明白,这场游戏从来就没有她喊停的权利。悬崖,身着孝服的蓝静手握着水果刀抵在心口,神情崩溃,笑得癫狂的着着眼前的男人。“乔子夜,爱着你的心太脏,我不要!“
  • 音乐教室的献礼

    音乐教室的献礼

    在音乐教室里,她失去了她最宝贵的第一次。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你以后就会知道的。他拥有一切的完美生活,却还不甘心,威胁她,欺负她。她笑,笑他愚蠢。她不是任何玛丽苏里的傻白甜,她要让这个混蛋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复仇,成了她生命中的全部。(情节改了几次,人物性格更饱满了,欢迎阅读)
  • 魔道之王

    魔道之王

    {万丈高楼平地起,装逼要从小抓起。}{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飞进恶魔堆。}{中华男儿闯异界,身怀绝学破乾坤。}{吊打天下装逼狗,妹子宝物都收走。}
  • 帝之门生

    帝之门生

    上古天陨之战过后,东方和西方的融合共生过去多年。但因为当初东方损失过剩,上古传承的东方隐族只剩当年直辖天帝的密探天地玄黄四家,也被称为帝之门生,主收集、守卫、逮捕、刑讯。四大族长被外界称为提督。故事就要从人口最少也最神秘的一支玄字一脉说起。玄牌出,提督怒,掌缉拿,九门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枭霸娇妻

    枭霸娇妻

    一场酒醉,让她失去清白,失去爱人,失去家人,却得到万人景仰的斯总裁的宠爱。他阴冷,他铁血,他是无数女人趋之若鹜想嫁的钻石男,唯独对她视若珍宝。他宠她,爱她,让她忘记伤痛,但当美梦惊醒,她发现所有的一切,竟是无情的阴谋利用。她恨他,报复他,他忍着她,她逃跑,他追着她,她便再逃……
  • 绝命时刻之末世爆发

    绝命时刻之末世爆发

    当林逸从一个历经五年之久的末世梦中醒来,被一个搭载着【绝命时刻】的系统告知,真正的末世会在一周后到来,林逸又会如何抉择?
  • 熏衣草复仇公主

    熏衣草复仇公主

    这本书已改:当年明明是我救你的妹妹你却要说成她如果不是那一场车祸我真的不会明白你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她想代替我,可是你知道吗?因为那一场车祸我差一点活不下来那是因为我根本是一个己经死过的人这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不会揭穿她的面纱,不过,她害我记忆被抹去又伤害了当年你的妹妹那是因为她逼你的妹妹说,一定是她救了你的妹妹不然的话。她一定会杀了我于是你妹妹为了报恩就说成了她,那是因为你的妹妹不想我受到任何一点伤害。她的报仇还会怎么样?
  • 血云

    血云

    你想想过当英雄联盟与东方道士,西方法师,各种野兽,怪物战斗的场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