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3700000003

第3章 历史何以成为散文(下)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是一部独特的历史著作,与《国语》一样,是国别体史著,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的次序,辑录与十二国有关的史事497条,33卷。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迄于秦并六国之后,约当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216年之间,约二百四十年的历史。

它可能是秦汉间编纂的史书,作者及成书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原来可能只是战国时期史官们记录下来的史料和纵横家、策士们用于揣摩、演练口才的文稿。这样的拼盘形式的东西,名称也极多。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名称,后经刘向整理,并定名为《战国策》,这一堆芜杂而错乱的文稿才变得流畅可读。

刘向把该书定名为《战国策》,是极好极准确的。首先,“战国 ”二字说明了这是一部与战国的史事有关的著作;其次,“策”字则兼含二义:策士与策士们的策论。事实上,《战国策》确实有史书与子书的双重特征。

就史书言,它是叙事的,而且所叙的乃是 “史事”,至少它的作者是把它当 “史”来传播的。但它记事不记年月,且往往夸张甚至虚构事件,这就严重损害了它的史学价值。就子书言,它往往有大段纵横捭阖之辞(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等),这些说辞或谏辞,可能出自当时策士之手,是他们简练以为揣摩的范本,就其文采、结构、修辞而言,与先秦子书实属同俦。

《战国策》之虚构文章,最有名者莫过于《魏策四》中的 “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 ” 一节: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慧,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这是先秦时期的一场 “不对称战争”,一场在大国的武力与布衣之士的口舌与佩剑上发生的战争。秦王仗势凌人而终于自取其辱自挫于人,唐且不屈不挠气盖强嬴。如果说,秦王的不可一世是因为他背后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唐且的道义之勇则来自于当时士阶层的自信。当秦王说出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样视天下如草芥的下流话时,他不是如他所愿,吓住了唐且,而是激怒了唐且,这是 “布衣之怒”,是道义之怒。自“专诸之刺王僚 ”至“挺剑而起”,真是写得如火如荼,杀气腾腾。这段文字根本不是史实(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补正》、林云铭《古文析义》、缪文远《战国策考辨》都考定此事为虚构),文中 “挺剑而起”,使臣上殿而能带剑,更不符合事实。但我们试从文字角度看,在唐且那一段 “俊绝、宕绝、峭绝、快绝”(金圣叹语)的言辞之后,接之以 “挺剑而起 ”的动作,是何等风流、何等英雄,又是何等具有观赏性!

我们还要考虑的是,作者为何要虚构出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的故事?事实上,它正是激情的体现。这种激情,是作为士阶层的自豪、自信、自尊,甚至自大。是他们道德上的自足与才智上的自信。他们本来是无可凭依的一群,但在战国这样的大时代大风云中,他们发现,正是他们,才是真正的风云人物,才是真正的时代之子,才是真正的当代英雄!他们是策士,是谋士,是侠士,是壮士,他们进取不息,奋斗不止,尚气任侠,轻生重义。他们沽名钓誉,追名逐利,他们藐视传统,粪土王侯,他们杠杆天下,推动历史。他们一怒而天下震,安居而天下息 ———是的,他们就凭借他们的权变、机智、胆略与三寸不烂之舌,把一个时代变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把王侯将相都变成了他们的傀儡 ……《战国策》记事的特点,不仅有夸饰乃至虚构成分,还体现在它对史事的选择上。从《春秋》到《左传》,作为记事(或以记事为主)的历史著作,其所选记之事,必是历史大事或有历史学意义的事件,而《战国策》则站在写人的立场上,所叙写之事,往往与历史意义较远,而与人物形象较近。

如《齐策 ·齐人有冯驩者》一节,叙冯驩愿为孟尝君门客时与孟尝君的对话,及三弹剑铗以求待遇提高事:

齐人有冯驩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 “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君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适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驩不复歌。

《战国策》中的这段文字,作者想夸耀冯驩的才能,所以有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驩之计也 ”之说。但我们感兴趣的,可能更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这篇文章前半部分轻松,后半部分严肃;前半部分游戏,后半部分认真,好看的当然在前半部分。当然这样说只是相对的。若和《左传》、《国语》相比,我们可以说这篇《战国策》的这段文字通篇都是在游戏:前半部分是冯驩在戏弄孟尝君,后半部分则是冯驩导演,与孟尝君一起戏弄齐湣王君臣。

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要算冯驩弹铗而歌这一段了。这一段戏剧性太强,已经有了一些夸张的味道,但唯其如此,冯驩、孟尝君的性格才尤为突出。冯驩有大自信,所以才会有如此大表演;孟尝君有大胸襟(当然也需要有大家产),所以才有如此大宽容。他连鸡鸣狗盗之徒都能藏污纳垢,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行为有些乖张的冯驩呢?况且他心里也在纳闷:这家伙说不定是真英雄!且忍忍看!

从著史的角度看,这样的事,这样的叙,已与史无关轻重,孔子、左丘明定是弃而不取,而《战国策》作者却于此津津乐道且叙得津津有味。可见《战国策》的作者记事之目的乃不在记史,他的兴趣亦不在探究历史因果;但这样的事,却与凸显人物性格与形象关涉极大,这样的叙,其用意亦在夸饰人物及其成功。可见《战国策》记事之目的乃在写人也。若言先秦历史散文中,《左传》记事,《国语》记言,《战国策》记人,当不为太错。当然,左氏记史事而连类及人,是事终不可离人而独成事,故左氏笔下,春秋之际杰出人物亦能栩栩如生;《战国策》叙人物而自然涉史,是人终为史中之人,并终以其个人活动而影响历史。

就叙事写人的生动性而言,《左传》当然不及《战国策》。因为《左传》有两点限制:一是编年体,这种按时间而编排事件的体例,往往人为地割断了叙事的脉络,只能把事件按时间段拆散零售,从而影响了事件的戏剧性、情节的连贯性和我们阅读的连贯性。二是《左传》的作者是谨遵史学实录精神的老实人,他严格按照真实的历史事件本来面目来记录,他是历史的书记官。历史事件中严肃的偏多,而戏剧性、趣味性并不时时发生,更何况一个戴着道德眼镜去观察历史的老实人,在他的筛汰下,《左传》谨严、厚重,道德意味浓,而艺术趣味仅能次之。

相较之下,《战国策》就不同了,这是不老实人写的,它的作者可能并非史家,职业训练职业修养不够(如记事不记年月),甚至罔顾职业道德,夸饰甚至虚构、编造 “史实”,这就严重损害了该书的史学价值,但却又因此而增加它的文学性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战国策》的作者,乃是小说家。记事不记年月,则事可颠倒次序,从而可以倒因为果倒果为因地为人物吹嘘而神其事神其人;务求炫人耳目耸人听闻,夸饰乃至虚构事实,当然可以增加其戏剧性和文学趣味。可以说,《战国策》是以损害史学价值的代价,取得了它极高的文学成就。它的叙事较《左传》更生动,更曲折,更波澜迭起,更扣人心弦。它的结构更巧妙、人物更生动、语言更活泼,它在摆脱史学规范约束之后,自由无碍为所欲为地 “创造历史”,它一扫《左传》的古朴、典雅、厚重,而代之以新鲜、活泼、浪漫。一种新的风格已经形成并将对后来产生影响。

《战国策》不仅是先秦史学著作的重大发展,是先秦历史散文的翘楚,而且它还更直接地影响了《史记》,在很多方面,都是《史记》的先驱。

首先,《战国策》思想通达而不拘束于儒家伦理。通达的、宽容的思想和开放的、欣赏的眼界对一个史学家来说很重要。古人常说《左传》言义,《战国策》言利,并以此批评《战国策》“坏人心术”,但这种评价是明显有偏见的,事实上《左传》何尝不言利?如前所叙,烛之武退秦师,通篇一个 “利”字。《战国策》又何尝不言 “义”?即使冯驩,也讲究知恩图报的,也讲究 “为民父母 ”的。事实上,《战国策》的作者,眼界比《左传》的开阔一些,其所欣赏所赞赏的对象比《左传》更宽泛一些。后来司马迁 “多爱”,显然与《战国策》一样思路,在司马迁笔下,不仅有天子、诸侯、忠臣、孝子、将军、学者,还有商人、医卜、刺客、游侠,有这种眼界与胸襟,才能撰一部通史,囊括天下英雄豪杰,贩夫走卒,而成一人类生活全图。

其二,如果说,《左传》使史学成为了科学,那么,《战国策》就是使史学变成了人学,从而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文学。《战国策》写人,凸显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史记》纪传体,以人代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而《战国策》写人的种种手法,如在矛盾冲突中写人,通过语言、行动写人,通过细节写人,通过对比写人,通过对环境的渲染凸显人,诸如此类,也为《史记》所继承和发展,历史著作从而兼具了史传文学的特点。所不同者,《战国策》所写的人比较单一,大都为王侯将相、策士豪杰,而《史记》则推而及之于社会各阶层杰出人士。

其三,从文字风格上讲,《战国策》的浪漫气息、恣肆文风也对《史记》产生了很大影响。《左传》、《国语》的文风是古朴而典雅的,而《战国策》的文风则显得华丽而活泼、自由而洒脱。《史记》文风的省净、灵动、自由,是对《战国策》的直接继承。可以说,《战国策》是《左传》、《国语》与《史记》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过渡,它标志着古典的、朴实的、带有一定艰涩意味的古典历史散文的衰落,而充满浪漫气息的、文风流畅多变、生动活泼的新型历史散文开始出现,并由《史记》把这种文风发展到空前绝后的高峰,成为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作品,而影响深远,滋溉久远。

同类推荐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回龙山下

    回龙山下

    取名于作者三台县祖居老宅后的一座小山,主要收集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诗词文章159篇。作品分盛世微言、琴趣盎然、兴观群怨三个部分。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财哥的第一次婚姻

    财哥的第一次婚姻

    看惯了作家们正儿八经的庙堂文学,尤其是获国家大奖、被写进文学史的所谓主流之作,我总忍不住自问:到底是生活在按作家的指引延续,还是作品只配也只能作为生活的影像?
热门推荐
  • 法医俏王妃

    法医俏王妃

    大婚之日遭陷害又被退婚,纳兰云溪大概是史上最悲催的穿越女了,笑接退婚书,低调女法医拆穿阴谋为己正名,亮瞎你眼。能救活人,能剖死人,能和渣男渣女斗智斗勇,能不断的赚钱满足系统君的私欲,请叫她万能君!喂,病弱美貌国师大人,姐来帮你治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那段不曾回望的年华

    那段不曾回望的年华

    童年的相遇,易文的离开,忆冰因为一句承诺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误打误撞地认识了萧然和梦欣,平淡地过完了初中三年,高中的老师因为受不了萧然的整蛊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来了位麻辣鲜师,硬是把这群活宝给制服了。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宿命有意这样安排?易文回来了,可是他成了忆冰死对头紫涵的男朋友,忆冰的世界顿时停止转动。因为一场车祸,易文离开了,忆冰的世界一片黑暗。任泽不忍心看着忆冰陷入痛苦之中,于是和忆冰表白可是被忆冰拒绝了。易文的心脏移植给了另一个男生曜飞,可是曜飞是个“花心恶魔”,忆冰百般接近,最后只是他众多女朋友中的一个,可是在和忆冰的相处中,曜飞在不知不觉中也喜欢上了忆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忆冰和曜飞最后又会怎样呢?
  • 天启代

    天启代

    “观察者”的由来,神神叨叨的老道士,主宰命运的走向。这一切,在恍惚间这些东西落到了一个少年的头上。是注定还是偶然,是选择存在还是悄无声息。寻真理,论英雄,开天启。
  • 野人王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野人王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神王路

    神王路

    方古之时,上有神界,后黄泉自天降,自此东西相隔,名曰东西神界,自此道法传承相异。东神界,纳天地元气,取为后天先天,修本命元神,以期成仙。西神界,冥想天地之力,以为魔法,欲成主神宰人间。世有传说,破仙帝主神禁锢,可为神王,主宰三界!苏凡,华夏特种部队‘乾坤’中的一员,在被派到欧洲执行秘密任务时,被教廷关押在欧洲出名的第五监狱里……
  • 手气口袋

    手气口袋

    伸手摸进手气口袋,白运璋开始祈祷,希望每次摸到的都是好运硬币。一看是“壞”,卧槽。一看是“好”,喜出望外。
  • 魂摄

    魂摄

    去年战,桑干原.今年战,葱河道.万里长征战,征战无以时。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头起,挥战星古路,俯天立。
  • 修罗传说之问情

    修罗传说之问情

    有一种生灵,徘徊六道之内,游走于三界之间。血腥与罪恶是他们的象征,战斗与杀戮是他们的宿命,其所经之处,必将枯骨苍生,血染长天。世人皆传,他们是一群没有情感的野兽,可又有谁知道,无尽杀戮所掩盖的……情!修罗传说之问情!指定QQ交流群:309686240
  • 2007年亲历婚骗

    2007年亲历婚骗

    在2007年的下半年我亲身经历了一场婚骗,通过网友的帮助下最终抓到了骗取钱财的55岁的陈忠平。在此公布此事的真相,希望所有的大龄单身女性不再遭遇同样的事情。我的QQ:57512462声明:未经我本人许可,除小说阅读网以外其他网站不得自行转载,特此声明。
  • 十二行状

    十二行状

    众生轮回有十二行状,痴,傻,贪,恨,杀生,邪淫,偷盗,妄语,恶口,毁坏,罪食,每一行状背后都有一个魂灵的动人故事,我且给你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