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1900000003

第3章 诗意罗浮

这是一座仙山,禅宗道教,在历史的长河中铸就了厚重的宗教文化。

这是一座文山,文人墨客,在峥嵘的岁月里留下了深沉的诗情画意。

一首首诗篇,一幅幅画卷,绚丽多姿!

当你走进罗浮山,仙风拂面,仙境迷人,神秘和凝重的宗教氛围伴随着你,那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那令人瞩目的诗、词、赋、铭、联、画,汇成了罗浮山灿烂的人文景观。仙山文化、宗教元素和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令游人展开遐想的双翅。

我一直以为,美在空与灵、远与近、似与非似之间,罗浮山的美正恰合这种景致,更加重了这种美的程度。其“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的仙境,为罗浮山的“出身”营造了高贵的神圣血统。“八仙风流游罗浮”、“安期神女醉酥醪”、“地行仙逍遥名山”、“仙姑下凡闹罗浮”等神奇和空灵的传说,虽是荒诞不稽,但这些从远古走来的神话和故事,为素有神仙洞府之称的罗浮山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提到罗浮山就是“名山五千,五岳坐镇。罗浮、括苍辈十山,为之佐命”,这是“罗浮山”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国家的典籍。

罗浮山自古就被称为五岳之后十大名山之首。《后汉书·郡县志》载:“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来傅之,故名罗浮。”清代屈大均有诗曰:浮山泛海自东来,嫁与罗山不用媒。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莱。“罗浮山有432峰,是”罗浮“这对”夫妻的432个儿女,山上有峰,峰中有山,山峰相连、相叠、相衬,以达无极的境界,这更能为道教所推崇。中国道教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罗浮“道”之渊源。罗浮山道脉源远流长,罗浮山的道教遵奉于老子,其两千多年的道教历史,铸就了岭南道教祖庭。从秦代的安期生、桂父、霍龙,到汉时的朱灵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左慈、葛玄、郑隐;从魏晋的鲍靓、葛洪、黄野人,到唐宋的苏元朗、轩辕集、陈楠、白玉蟾;从元明的徐子明、梁可澜,到清代的曾一贯、杜阳栋、李明彻、陈铭珪等都曾在罗浮山修道炼丹。传说中阴长生居于铁桥峰,苏元朗居于青霞谷,葛孝仙居于飞云顶,郑隐居于泉源福地,葛洪居于麻姑峰。徜徉在历史长河,众多名道士的身影把罗浮山的道教文化点缀得厚重无比。“开山祖”葛洪,曾两度南下,栖隐罗浮,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在罗浮写下了《抱朴子》等著作,既确定了我国的道教理论,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真所谓:沧海桑田,葛洪从容寻道;仙风道骨,铸就罗浮文化。

罗浮山不仅道脉源远流长、连绵不断,而且道宗清晰。中国道教是诸多道派的集合体,道教的派别,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裂变”和“聚变”,因而道派之间是复杂的。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罗浮山道教的脉宗主要是源于道教的金丹派和符箓派,在这原始的两大派中形成了金丹派和金丹派南宗,以及符箓派的灵宝派和全真龙门南宫派。罗浮山道教的宗派源流兼收并蓄,彼此吸取,在罗浮神仙洞府之中安身立命,彼此共存,打造了辉煌的罗浮道教文化。

在这样的境界,吸大山的灵气,食泉水之殷富,更能体现道教“天人合一”的元初道理和“道法自然”的宗教逻辑。罗浮山风景优美,仙境禅意,郁郁葱葱,古柏森森,给人一种飞天的感觉。这就与道教的炼丹修行、羽化升天的宗教向往相吻合。所以,自古以来,罗浮山道士云集,观庙林立,香火旺盛,被人们称为神仙洞府,闻名遐迩。有诗为证: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这首词,是道家葛长庚以词的形式表现他在罗浮山洞天福地修炼的体验,为典型的道教文学。但它却客观地描述了罗浮山自然风光的悠长,道人的洒脱,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作者回归自然的静谧心境。

中国的道教,往往和文人的辞赋、诗画融合在一起。这方面在罗浮山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非常道家。

罗浮山不但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名山。早在东晋升平三年(359),敦煌僧人单道开为避战远离京师,进入罗浮独处茅次,仅比葛洪上罗浮山炼丹修养迟二十多年,几乎是同代人。后来,单道开卒于罗浮山舍,北宋唐庚贬惠州时曾作文《二贤赞》,这“二贤”就是一道一僧的葛洪和单道开。至南北朝,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正式把佛教引上罗浮山,在山上建延祥寺,在山下建资福寺。同时景泰禅师亦结庵小石楼,卓锡为泉;隋开皇中,禅宗三祖僧畅游罗浮,度沙弥道信为四祖,付以法衣后返故居合掌而逝。因罗浮山位于岭南中部,很多进入中原传法者都寄寓此山。至盛唐,罗浮山先后兴建了十八间佛寺(入明前,罗浮山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之说),与道教平分天下,盛极一时,道士僧人云集于此,有“五百花首游罗浮”之盛会,并涌现出了一批高僧大德。

罗浮尊崇的宗教地位,不仅吸引众多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同时也有许多文人雅士登临题咏。自晋以来,不少著名的文人墨客为访求罗浮仙境,追寻葛仙遗迹,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在神秘的罗浮山上,为之吟咏,或凿于崖,或题于壁,或见于书,或赋于诗画……

萧誉、陈尧佐、赵希婴、赵汝驭、王胄、周敦颐、陈称、陆贾、苏轼、杨万里、汤显祖、王宗沐……这些文人矫健而又浪漫的身影都曾在罗浮山的天空划过,留下经世的辞赋和歌吟。譬如陈称的《入罗浮》、陈尧佐的《罗浮图赞》、赵希婴的《见日庵记》、赵汝驭的《罗浮山行记》、汤显祖的《游罗浮山赋》、王宗沐的《游罗浮山记》等,都不约而同地赞叹了罗浮山的风物之美。

最出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他贬官到惠州,登罗浮山,置身于吐纳烟云的罗浮,观赏天地万象,体悟自然的妙谛,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旨,心中久孕的诗兴大发。苏轼寓惠州两年,寄情于山,挥毫创作了大量诗文,为罗浮山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吟罗浮山: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他饮罗浮酒: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他赏罗浮梅: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他食罗浮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很多人知道,罗浮山因为有了这些风格高朗、气势博大的诗,才得以名扬天下。但人们却不知道,在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中,罗浮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胸怀天下的儒家入世观点,归隐山野的道教隐遁思想,仗剑天涯的侠义精神,苏东坡的一生与这几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反复地羁绊纠结。就是这个东坡居士,桀骜不驯的做派,豪迈奔放的风格,摧枯拉朽的热情,浩荡山河的气势,都未因挫折与困顿而改变,尽管这可能是命运对苏东坡的捉弄,但他仍然谈笑风生……

还有曲江诗人余靖,潮州文人李南仲,宝安诗人陈琏,蕉岭诗人丘逢甲,惠州进士江逢辰,番禺诗人李昂英,“南园五子”中的王佐、黄哲,“南园后五子”中的欧大任、黎民表,“岭南三家”的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粤东三子”中的黄培芳,番禺进士张维屏,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这些名人先贤,倾情于罗浮山,跋山涉水,寻找山水之幽趣,那名篇佳作,以飘逸充盈的灵感,展现了罗浮山的优雅,描绘了罗浮山的神韵。以浓墨重彩的画卷,展示了罗浮山的美丽风采。

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他爱罗浮胜境,久居罗浮山的酥醪观,触景生情,写了一首《有酒诗》:有酒漉漉,百年电速;渴骥奔泉,枯鱼上竹;神离绛宫,鬼瞰华屋;醉饱优倡,饥寒戚族;前堂高歌,后户低哭;镜花春红,墓草秋绿;谁欤慧业?识字忧伏。纸蠹低功,尔蚕自缚;索米一囊,呕血一斛;老佛攒眉,上仙捧腹;与尔灵丹,并非草木;尔病自医,尔药自服;病在有求,药在无欲;大笑咽之,百骸如沐。道出了人生如梦和无欲无求的境界。

连从未来过罗浮山的谢灵运、李白、杜甫、徐陵、李贺、刘禹锡、朱熹、陈献章、宋广业、朱彝尊等人都慕名赋诗文。李白、杜甫分别写下“余欲罗浮隐,海上同飞翻”和“结托老人星,罗浮振衰步”的名句,渴望晚年归隐罗浮。他们至少在梦中来过这充满仙风道骨的罗浮山。谢灵运有《罗浮山赋》,李贺有《罗浮山人与葛篇》,陈献章诗有《罗浮》等,这些词、赋、诗对罗浮雄奇的山水风光,描写得宛如身历,美轮美奂。李南仲的《罗浮山赋》,陈澧的《罗浮睡了》,陈恭尹的《罗浮绝顶观日出》等诗文篇章,都引人入胜。

李南仲写的《罗浮山赋》也很有意思。他不仅把这座崛起于沧溟之边的罗浮山,赞为“乃百粤群山之祖,与南岳以齐肩”,而且以极其生动简洁的语言,把此山写得出神入化。他形容山景是“开者如盖、覆者如钟;銛者如戟、转者如弓;尊者如老、卑者如童;曲者如臂、乱者如蓬;排者如掌、碧者如瞳;平者如几、圆者如笼;展者如凤、猛者如熊;睚者如虎、蟠者如龙”,真是妙不可言。

白玉蟾,这位诗画兼修一身桀骜的高道,博览群书,学问丰富,道行高深,自然笔法超然不俗,非同凡响。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其画迹有《修篁英水图》、《竹实来衾图》、《紫府真人像》、《纯阳子像》,著述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

论诗重性情,品画先神韵。这风雅之地,其承天地独存之尊严、神韵和霸气,自然激发起不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令他们在此挥洒丹青,创作出绝妙的书画作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陈汝言,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字惟允,号秋水,临江(今江西清江)人,随父移居吴中(今江苏苏州)。擅画山水,曾游罗浮,绘有《罗浮山樵图》、《山居图》、《百丈泉图》等。《罗浮山樵图》非常大气,图中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大小山岗,密林丛生,山庄村居隐现于其中,一派草木繁茂、生机勃发之景。一股飞泉自远处山峰飞泻而下,至山脚变为潺潺细流,注入大河。笔法沉着而秀朗,用墨严实而苍浑。

王蒙,元代画家,浙江湖州人。其工人物,尤擅山水,纵逸多姿,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且又变古创法,自立门户,与黄公望、吴镇、倪瓒等合称元四家。对明清及现代山水画影响极大,传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及《中国历代名画集》。其中《葛稚川移居图》,是一幅描绘归隐的富有情节性的山水人物画。此图描绘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故事,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整个画面谨严、深秀,营造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环境。王蒙与葛洪虽然年代相隔久远且身份迥异,但在许多方面却有着相同之处:二人皆出自名门,都欲入世做官,却均遭世弃,最终都选择了避世隐居。此画作是反映王蒙避世隐居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王冕,元代画家,诗人,浙江人。少即好学,但试进士不第,存翰林院不就,携妻孥归隐深山,卖画自给,首创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所作之梅花,繁花璀璨,风姿绰约,千丝万簇,珠脂隐现,生机盎然。绘有《南枝春早图》、《仿佛蓬莱群玉妃》。《南枝春早图》是王冕的代表作,画面上,一枝老梅虬枝如铁,从左上方以S形直插向右下角,粗壮的主干以书法的笔意奋力写出,挺劲洒脱,浑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枝干的末梢长短粗细各有不同。正所谓: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

丁云鹏,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人。工画人物、佛像,得吴道子法,白描迷李公麟,设色学铖选,以精工见长,董其昌曾赠印章毫生馆,逢其得意之作尝一用之。他作有《罗浮花月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项圣谟,明代画家,浙江嘉兴人。他出生于收藏世家,擅长画山水,笔意淳雅,设色明丽。也画花木竹石和人物,尤其善画松,有项松之誉。后来家道贫寒,但不附权势,以卖画为生。曾游览罗浮,作画写照,赋诗纪胜。

何裕夫,罗浮人。工画,学诗及水墨戏图卷仿李俊明(昂英),为题七言古诗于卷末,以话笔称之。

宋广业,清代诗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澄溪,他欲游罗浮未果,乃取山志,以想象为卧游,于是搜索山志,凡有涉于罗浮之书悉汇致之,详细披阅,纂取其说,作《罗浮山图赞》。《四库全书总目》称“后来罗浮诸志,多以是为蓝本”。《罗浮山图赞》为罗浮山总图及分图,并附图说,共有插图三十一幅。总图为秀水陆奇绘,分图出自苏州画家杨点之手。线条精细,繁缛缜密,绘刻俱佳,堪称清初版画之精品。宋广业图赞:天作高山,神灵之宅。第七洞天,佑命南极。福地泉源,二山若一。铁桥亘虚,丹梯接迹。远瞩增城,辉煌金碧。俯视沧海,空蒙荡涤。按图索骥,眼观耳食。卧游神往,心空境寂。

此外,历代不少知名的书法家均曾在罗浮山留下其足迹及作品。如张萱、赖镜、张墲、石涛、汪后来、许仪、黎简、韩荣光、上官周、谢兰生、苏六朋、费丹旭、居廉、黄宾虹、齐白石、卢振寰、关山月等。

这风雅之地,人文荟萃,不仅翰墨飘香,而且石刻丰富,楹联工整对仗。镌刻在秀谷幽岩之间的摩崖石刻,是罗浮山文化遗产中闪亮的明珠,题挂在各处庙观中的牌匾楹联,其艺术价值更令人赞誉……

(2011年4月3日)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造物狂潮

    造物狂潮

    也许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的确有人进化出能感知光、场和各种离子微粒的器官,而这些器官除了声音和热辐射外还有能影响物质的能力。拥有这样的躯体,但是心智还没有健全,从小“看到”的和我们不一样,教育的偏执无法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怎么办?注入一个心智健全的灵魂!来吧!真科技狂人,来分享我们的奇思妙想。(因为精力较少,每月六万字压力有点大,就不签约了。缺钱要工作,哈哈。为保证作品质量,我还要查阅一些资料,磨一磨文笔,我会慢慢更新的。感谢大家支持,最近整备了一下之前上传的文字,慢慢改一改,再上上来。)
  • 典狱诅咒

    典狱诅咒

    我一直想写关于典狱的这个小说,它就在我们的这个城市,开车十分钟就能到这个地方,我几乎每天都在那儿停留上几分钟,因为我在那儿接一个人上下班。前面试着写了一些,总是觉得不成功,这次勾起了我的冲动来,我要写出来,关于典狱这里面的故事来。
  • EXO指尖上的星空

    EXO指尖上的星空

    我希望,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至少那些喜欢过,或者正在喜欢着他们的人,都来看一看,虽然,他们有些人解约了,但是,他们永远是“weareone”我们心中的偶像,既然,我们当初我们喜欢上了他们,就要坚持下去,不管还剩多少人,他们永远是我们的Lucky
  • 对不起,我是天蝎座的

    对不起,我是天蝎座的

    。。。缘起缘灭——钟情白首再期时,相望如路人只叹望无期。。。
  • 长恨书

    长恨书

    人活一世,总有些执着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个人,他一直苦苦寻找他儿时的玩伴。我曾笑他傻,直到有一天。我手中执剑,不远千里跋涉,只为杀一个已死之人。
  •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侯门弃女:养个包子钓王爷

    穿越成侯府嫡女,却被赶出府门,年仅六岁,便要肩负起照料怀孕母亲,养家糊口的责任。小小人儿,只好发挥天赋异禀,护母教弟,扫荡仇敌。好容易长成美貌少女,正要笑看天下,做一个人家赢家,不巧肚子里有了馅。一干人跳出来说:“娃儿生下来,我会负责的。”某王爷把一干人全扔出去,宣布道:“既然有了,就做本王的王妃吧!”女主:“等等,还不知道娃儿的爹是谁呢?”某王爷:“当然是本王!”女主:“……”
  • 末世重生:娇宠丧尸皇

    末世重生:娇宠丧尸皇

    上一世,被贱女抢了空间灵泉,被渣男推入丧尸群这一世,踩渣男,虐贱女;夺回空间灵泉,走向世界巅峰!不过......这男的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冷酷无情呢?说好的不近女色呢?你在逗我玩么?“你!过来!”某男坐在床边诱惑般的勾勾手指,被点到名的某丧尸瞬间懂了“早晨的大好时光可不能浪费在床上啊”“那......我们可以去书房”“......"
  • 一品皇女太妖娆

    一品皇女太妖娆

    啊喂,本姑娘可是西岑的大皇女哎!你要不要这么无视我,要不要这么高冷啊。不要忘了,你可是本姑娘的皇夫哎。还夜不归宿??哼~~不听话,本姑娘分分钟休了你。某男一个杀气腾腾的眼神丢过去,我就静静的看着你,不说话!呃……你不要用这么深情的目光望着我好吗?本姑娘害怕
  • 倘若你还在:昙花一妃

    倘若你还在:昙花一妃

    风铃再次响起,可是人呢?都不在了。往日里的温情似水,已冰凉消逝。那段誓言一直存在,只不过再也不会有人去看,去慢慢体验。”一步错,步步错,错的不是你,是世间。“一句戏言,却酿成了不可能再相见,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但这也是最好的果实。因为昙花,始终只是一现。
  • 东田遗稿

    东田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