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1900000011

第11章 鲍姑倩影

罗浮山,简单地说,撩动我心的,不是那朱瓦拂云、飞檐凌空的宫观,不是那宫观正殿中栩栩如生的神仙蜡像,而是那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萧森万木,珍奇花草,洞天奇景,怪石幽岩,林籁泉韵,奇云妙静;还有那楚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娓娓道来的似神像仙的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人物,既非仙,也非神,而是一千多年前曾经生活在罗浮山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历代的罗浮山人都称他们为“仙”人,在众“仙”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仙,令我陶醉。

她,美貌优雅,才艺卓然。

她,长于堆金累玉的土壤,身受世家门风的熏陶。

她,离我们很远,距今一千六百多年。

她,离我们很近,隐居罗浮山,著书立说,修身炼丹,行医治病。

她的传说家喻户晓。她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她为女仙。

她的头上似乎有很多光环:首创我国艾灸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史称鲍姑艾。

她的名字,承载着罗浮山人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和感情。

她叫鲍潜光(即鲍姑),出生于官宦道学之家,是魏晋南海郡太守(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分三个郡:南海、苍梧、象郡)鲍靓的女儿,晋代葛洪的妻子。

鲍姑,是罗浮山人的骄傲,也是岭南人民的骄傲。这位柔柔的女子,深受道教影响,先跟父在罗浮山修道学医,后从夫在罗浮山行医炼丹。

对于鲍姑的神奇医术,史书记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据传,清代文人宋广业有诗赞:

伟哉勾漏令,骖乘挟仙配。

频来琴瑟音,铮铮杂环佩。

晚归采灵药,晨起餐沆瀣。

行灸南海隅,仙宗混阓痯。

崔生有良缘,赠以越井艾。

蜿蜒玉京子,应手得无害。

然而,在罗浮山,这位从远古走来的仙女,却没留下著作,没有留下可资纪念之物。所幸的是《罗浮山志汇编》卷三《庵庐》留下了寥寥数笔:

山记黍珠庵在罗汉岩右庭宇弘邃创自鲍靓时为其女建(即葛洪妻)左壁有何仙姑所题诗宋末久废宋秘书张宋卿丞相魏公留正重构为游息之所我们无法判断《罗浮山志汇编》是正史还是野史,但“黍珠庵”位于罗浮山罗汉岩右侧,为官宦南海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所建,这一说法在很多资料中有所提及,因此关于“罗浮山罗汉岩右,有一座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说法,就有点不确了。所以,我在《问道罗浮》一书中提及这段话时,只能用上括号了。

又有资料介绍,黍珠庵在宝积寺之后罗汉岩右侧。于是,初春的一个周日,同几位以前的同事登罗浮山,进行了一次寻梦。在博物馆小张的指引下,我们从罗浮山南麓登山。春天雨多,刚进山,天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如珠如帘,大山阴霾笼罩,气氛有些阴森。我们徜徉在雾海中,穿过那片朦胧,触摸那份宁静,撩起些许回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仙姑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张调皮地吟诵着改动的古诗,得意洋洋地走在队伍的前面。然而,这幽默诙谐的举动,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多少乐趣。山高路陡,雨天路滑,加上寻梦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寻找千年古庵上。

到了,这就是宝积寺。

我顺着小张的手势,把眼光投向一处山丘。

宝积寺,在哪?我有点迷惑。

这就是。小张肯定地说。

啊!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这就是诸多史料和传说中提到的,由印度僧人智药禅师创建的苏东坡曾到过并在《题罗浮》中所记载的宝积寺。

眼前的宝积寺没有任何木质结构的材料,地上还有少量残破不堪的灰瓦片,但是寺周围的地基石却清晰可见,整个寺庙遗址的轮廓还非常明显,遗址杂草丛生,已经很少人光顾了。从随处可见的断垣残壁,荒草凄凄的寺庙遗址中抹去历史的尘埃,遥想曾经鼎盛的宗教文化,去探索出家人孤寂的精神世界。

停留片刻后,继续前行。我们攀野藤,钻岩缝,在荆棘和竹子中艰难地向上爬行。路越走越难,树木的密度越来越大,我们仿佛钻进了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林子深处不时传来野兽的叫声,让人有点心慌;一会儿浓雾袭来,周围白茫茫一片,让人无法辨认方向;一会儿又下起雨来,细细的雨水飘在箭竹丛中,那水珠在竹叶上来回滚动着,我们拨开竹子前进,那水珠不停地打在身上……

雨停了,太阳已挂在西面山的后面。眼前依然是一片荒凉,有的是石头,有的是树林,可还不见黍珠庵遗址的踪影。我们面对的是一片荒凉,一片沉静。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不是秋天,虽有点夸张,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之感觉,就是那样笼罩在我的心头。

夕阳下,山中升起了片片蓝色的雾霭,这蓝色的雾霭仿佛是卷卷历史记录的蓝本,透过这蓝本,我隐隐约约看到了这样一幕幕:

鲍靓父女相依为命,结庵修道。为父弃官从道,传经授道;为女挣脱了封建礼教枷锁,走出狭窄的天地,事从父教,艰苦磨砺,修身养性,学医炼丹,布道行医,济生救民,春去秋来,日落月出,年复一年,父亲留下一脸沧桑,女儿潜光已成鲍姑。

“羡煞鸳鸯共为仙”黍珠庵里,为父为媒,蜡烛见证,拜天地,入洞房,葛洪鲍姑结连理。琴瑟和鸣,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秉烛夜读,著书立说。高山深谷,蝴蝶洞内,洗药池边,炼丹炉旁,为人治病于寻常百姓家,中国“艾灸之祖”之英名由此飞出……

太阳下山了,想象被林子的鸟声打断,历史的记忆再次淹没在大山中,淹没在夜幕之中……然而,鲍姑的倩影仍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寻梦行动没有结束。

又是一个周日,同样是一个雨天。循着历史留下的痕迹,往广州三元宫拜谒鲍姑。南方的大都市热闹非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潮如海。虽有导航系统的指引,车子仍是好不容易才从人海车潮中脱颖而出,来到了广州越秀山下的应元路。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应元路中端,与中山纪念堂遥相呼应。三元宫是广州最大的道观,相传该观旧为赵王庙,奉祀南越王赵佗。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信奉道教,在原庙的基础上建造了越岗院,用于传授道教,以及作为其女儿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明代崇祯十六年改建后更名三元宫,主祀上、中、下三元大帝。清代康熙三十九年,时任主持杜阳棣在平南王尚可喜等人的资助下,先后扩建山门灵官殿、三元殿、钟鼓楼、吕祖殿、鲍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及道舍等建筑,使三元宫规模宏大。后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奉祀,称鲍姑祠。明万历年间曾经重修,崇祯年间扩为大殿,改祀三元大帝,改鲍姑祠为配殿,并改名三元宫沿用至今。

下车后,我们来不及擎伞戴帽,拾阶而上,眼前的三元宫笼罩在雨雾、烟雾之中。

沉浸在闹市之中的三元宫,粉墙黛瓦,古木森森,阶痕寂寂,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一个红尘之外的桃源隐身在大都市之中。

三元宫坐北向南,地势北高南低。登上四十二级石台阶可达大门。石门额上刻“三元宫”三个大字,“三元古观,百粤名山”两联苍劲楷书赫然入目,是为清同治二年(1863)翰林学士游显廷手笔。三元宫与其他道观一样,一进大门便是有护法神王灵官把守的灵官殿,入门依次是三元殿、吕祖殿、老君殿、斋堂、祖堂、钵堂、抱一草堂等。我拾阶而上,来到位于主殿三元殿的右侧那座小小的鲍姑宝殿,凝视着端坐案上的鲍姑,思绪却已翩然远飞,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追随着那飘逸的裙角流连于罗浮山、白云山的深林幽谷间。然而我知道绝没有这么浪漫,是心中的那份信念吧,那份悠然淡泊超然物外的信仰,依然停留在鲍姑宝殿。殿内不算大,但摆布得得体,以黄红色为主调的色彩,让这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地方显得有点壮观与辉煌。当我在鲍姑塑像前停留片刻后,眼光很自然地扫视周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殿内的四幅楹联:

南海建医功未就衣冠随蝶化,

东樵证仙籍长留委羽伴鹅峰。

仙迹在罗浮遗履燕翱传史话,

医名播南海越岗井艾永留芳。

鲍氏慈怀悬壶济世消顽疾,

仙姑施药灵丹一贴起沉疴。

粤秀灵藏有虬龙井,

越岗红艾妙手回春。

这些楹联记述了鲍姑行医之事迹,鲍姑在医术上擅长针灸和艾灸,相传她采集越秀山和白云山上的红药艾,晒干后配合穴位针灸,治疗各种疾病,往往能药到病除。在《鲍姑祠记》中就有关于鲍姑用灸法治病的记述:“鲍姑用越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赘疣,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为采集红艾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罗浮山、白云山和越秀山的每一处悬崖幽谷。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的灸术,不仅扬名一时,而且相传了好几代人,直至明清两代,也还有人不怕艰辛乞取鲍姑艾。有诗可为证:“越井岗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岣。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砂不疗贫。蹩躃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据《羊城古钞》记载,鲍靓“常行部入海,遇风而断炊,饮取白石煮食以自济”。

鲍姑还在三元宫内开凿了一口称作虱龙井的泉,用此泉的水煮药为百姓治病,药效非常灵验。相传当时广州曾发生严重的瘟疫,鲍姑和葛洪就曾经用泉水配药分发给百姓,驱除瘟疫,造福人民。传说,宋代方信孺有诗《鲍姑井》:为觅丹砂到海滨,空山废井已生尘。不将一滴苏焦槁,神艾虚传解活人。

寻梦还在延续。

仰首拾阶而上,低头踏级而下,鲍姑的倩影仿佛飘在眼前。

蓦然回首,夕阳在三元宫背后的越秀山渐渐下沉,大门上那几个银色的大字已经模糊,周围的高楼顶端已涂上了一层金粉色,这些高楼在逆光中定格成剪影,观中烟雾缭绕,将三元宫遮住……我的心情也像这暮色。然而,在朦胧中,我似乎看见了鲍姑的倩影:淡妆素裹,英姿绰约,衣袂飘扬,盈盈飞舞。

虽然时光已经逝去,但是葛洪和鲍姑在岭南、在罗浮山行医治病的故事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在人们的心里,他们是真正的羡煞鸳鸯共为仙。

三元宫由鲍靓所建,主要是为纪念他的女儿鲍姑,可见鲍姑行医救民事迹流传深广,为岭南人民所铭记。

(2011年4月)

同类推荐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热门推荐
  • 王俊凯我们的过去

    王俊凯我们的过去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包容包容!剧情不透露,就不透露
  • 阴阳玺

    阴阳玺

    我若为仙,当灭尽天下诸魔,还盛世太平;我若成魔,当诛尽各路强敌,于乱世独尊。不羡长生仙,唯恐离恨殇,若无逍遥意,枉为少年郎!
  • 小道士异界传奇记

    小道士异界传奇记

    叶天从小与师傅在上山道观中修行,而师傅重病离去。在走之前,告诉叶天在他离去的一年禁忌不要下山。千叮万嘱,而修行低微的叶天,却因为一场抓鬼法事。却离开道观下山,抓鬼做法时。却开启冥界之门。卷入通往冥界旋窝,却因缘巧合从冥界旋窝步入了异界。一场异界之旅,写下了他在异界上的传奇道路....
  • 改运者

    改运者

    见过鬼和人谈人生吗?见过会吹牛的屌丝吗?见过会怕死的鬼吗?见过僵尸被打了还会喊疼的吗?对,这里全都有,本文与原【屌丝道士】并无任何关联,有点相似!那么这篇故事就从现在开始,喜欢装逼的朋友还望多多支持,和理解,希望你们喜欢。
  • 那年青春我喜欢你

    那年青春我喜欢你

    “许诺,你不要喝酒了。”“好。”“许诺,你不要抽烟了。”“好。”“许诺,你不要打架了。”“好。”谁都没有想到,“三好学生”安宁,会和“不良少年”许诺走在一起,而他为了她也不再是“不良少年”。“遇见你之前,我一直不相信一见钟情。”
  • 八卦天后宫

    八卦天后宫

    她是史上最强的打工小妹,他是人气高涨的歌坛新星。她是为了自己的甜点之路而努力攒钱的有志少女,他是陷入恋爱危机的骄傲帅哥。她是无所不能的超级私家小助理,他是心有所属的超级恶劣老板。当恋爱经验为零的爱情参谋遭遇自己的恋爱战斗,她是否能真的将那个偶尔恶毒偶尔孩子气的家伙赢回自己的身边?一,二,三!打工天后的爱情战争,正式开始!
  • 网游之圣域圣者

    网游之圣域圣者

    一代最强散人惨遭背叛,圣域之中踏上新的起点,神秘守护者,圣阶宠物,战至巅峰,看我逆天而行,卧躺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 学渣,再爱我一次

    学渣,再爱我一次

    愿陪你吃饭的人酸甜苦辣都爱吃愿陪你回家的人东南西北都顺路
  • 鬼寝

    鬼寝

    鬼寝,即鬼冢,亦叫鬼床。人死后所葬身的地方,包括方圆几十里内的风水环境。男主重情,因女鬼之嘱托,开始寻墓探险,历大劫,得人鬼经,恢复记忆,破茧成蝶。人鬼经,医卜星象、风水秘术无所不及。特别是鬼学一脉,玄奥天成。阳有人,阴有鬼,人鬼殊途,阴阳相斥。心有灵犀,则殊途同归。得人鬼经全卷者,传闻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生死人肉白骨福泽天下。
  • 盛爱小萝莉

    盛爱小萝莉

    因为出国当交换生,她从萝莉变成了高冷御姐......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