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51

第51章 读书篇 虽九死而犹未悔:民国苦学(2)

三儿很聪明,读书对他是一桩快乐的事。他喜欢在学堂门口徘徊流连,校舍旁的一朵花一丛草都令他神往,那朗朗的读书声,更是他百听不厌的美妙乐曲。

在舅舅的提议下,妈妈拿出所有的积蓄供哥哥去城里读中学。

家里只能供哥哥一个人上中学,姐姐只得辍学了。晚上,妈妈纺纱,就督促姐姐教三儿认字。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姐姐教了三儿许多字,也把自己知道的许多故事说给三儿听。妈妈还从一位老先生那里借来字帖,让三儿练字。三儿练得非常认真,他想,等自己的字写得越来越好,妈妈就会像送哥哥那样把自己送入学堂读书。

三儿虽只有五六岁,但由于一直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他也朦朦胧胧地知道,种地当农民,风吹日晒,面朝黄土背朝天,最苦!苦,还在其次,当农民最不堪的是,被人瞧不起,有钱有势的人,从来不拿正眼瞧农民,总是把他们呵斥来呵斥去。

从那时起,三儿就暗暗下决心,不管自己再穷,再窝囊,也要挣扎着去闯一回。他认定,读书,是挣扎的资本,如果不能读书,自己就像折翅的小鸟再也飞不出去了。

也许是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心性,也许贫穷日子对他的磨砺,三儿小小年龄就很好胜,而好胜又赋予了他不屈不挠的上进心。

后来,刘大杰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曾说:“好胜的心理,给我一种挣扎的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关系一个人的前途极大,尤其是对于年轻的人。偶然因为这种心理所驱使,自己便冒险地踏上一条另外的路,自然会不少人在这条路上失败,弄得寂寂无闻的,然而也有些人,因此而得到了另外的成功。”

本来,妈妈决意让三儿学做生意,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他念书。但在好心的舅母劝说下,妈妈还是把他送进一家私塾念书,因为这家私塾的方四先生,为人正派,学问好,收费低。

第一天上课,老师让三儿跟着自己念:“人之初,性本善。”三儿道:“这书我念过,我会背。”不等老师说话,他就熟练地背了下去。

老师又拿出一本《论语》,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三儿又说:“这书我也念过也会背,后面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师问:“这意思你懂吗?”三儿傻了眼,说:“我不懂,姐姐只教我念,没教我是什么意思。”老师道:“光背还不行,要明白意思。从今天起,我们就从这本书讲起吧。”

暑假到来了,哥哥从城里回来。当哥哥得知三儿对四书熟读成诵时,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三弟的书读得很熟,字也写得好,在小学里读了两三年的都还比不上他哩。”妈妈也是喜形于色,道:“他总算听话。方四先生时常夸这孩子天资好。这个暑假你在家里,多教教他。”

于是,每天,哥哥都抽出时间教三儿读书习字。

哥哥教三儿的不是四书五经那些高头讲章,而是一些内容有趣文字浅显的短文。哥哥的教法与方四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要三儿死记硬背,也不允他囫囵吞枣。他要三儿弄懂每一字每一句的意思。一次宁可少讲一些内容,但必须理解。

三个月的暑假转眼过去了。在哥哥的耐心教诲下,三儿的水平突飞猛进。他不仅认识了许多常用字,且提高了自己的读书能力,也能领悟一些写作方面的窍门了。那个暑假在三儿的读书生涯中至关重要,此后,没人点拨,他也能大致领会文章妙处了,写起文章来也越来越顺手了。如果没有这个暑假培养的一点自学能力,不能进正规学堂上学的三儿就无法通过自由读书来获取知识了。

一转眼,姐姐要出嫁了。待姐姐出嫁后,妈妈觉得再无理由呆在亲戚家里。三儿那时虽只有12岁,但长得高大、结实看起来像十四、五岁的少年了。在妈妈眼里,三儿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完全可以撑得住门户了。

回到阔别多日的故乡后,母子俩艰辛劳作,相依为命。

然而,不久,命运对三儿又再次露出狰狞的面目。母亲由于操劳过度,突发疾病,扔下四个子女,撒手人寰。哥哥回来奔丧,忧伤过度,也患上重病,熬了几个月,也去阴间找妈妈了。

十二岁的三儿只得再次回到外婆家,之后,他砍柴、放牛、插秧、割稻,一个农民做过的活,他在两年间也都“尝”了一遍。

十四岁那年,他再也不想寄居在外婆家了。他不想做一只苟且偷生的麻雀,为了一点口粮,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他要做一只海燕,在辽阔的大海上面飞翔,哪怕葬身惊涛骇浪,也在所不惜。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无论如何,住在外婆家里做寄生虫是不行的。从前年纪小,妈妈在世,还可以讲得过去,现在是不可以的了。就是做乞丐也要到外面去。漂流,永远地漂流,越远越好!”

当他脚穿草鞋,身穿破袄,告别外婆的时候,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没房住,就睡在树下;没有饭吃,就自己去讨。这既是自己的命运,就要勇敢地去承受。终于,他流浪到了岳阳城,那时,他口袋里只剩 下几十个铜板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他真的要做乞丐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打听到自己的一个舅舅在办一个贫民工厂。在舅舅的帮助下,他进了工厂的纺织科。在这里他巧遇哥哥的同学彭养吾。此人正是他生命的恩人。

彭养吾从三儿哥哥那里知道三儿读书聪明、勤奋,对他家庭的苦难也深深同情。他觉得,三儿这样勤勉、用功的少年,不读书实在可惜,就勉励三儿继续上学,他告诉三儿,有两个学校,不要学费,一个是长沙的第一师范,一个是湖南旅鄂中学。倘若考取这两个学校,就可进一步深造了。彭养吾还热情地毛遂自荐做三儿的免费老师,辅导他的英文和国文。

旅鄂中学招考了。在恩人彭养吾的安排和资助下,三儿才得以成行,前去应考。那年,旅鄂中学只招了20名学生,发榜时,三儿名列第十九。这成绩不算理想,但对于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孤儿,一个从未在正规学堂读过一天书的且一直在工厂做苦活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奇迹了。

1922年,刘大杰在旅鄂中学毕业后,随即考取武昌高等师范,此校后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当时郁达夫正在该校任教,并因发表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而广为人知。和其他文学青年一样,刘大杰对郁达夫可谓慕名已久,当然也就一见倾心。

郁达夫见刘大杰爱好文学,也就积极引导他从文学方面发展。刘大杰的处女作《桃林寺》是以逃婚为题材。这篇小说在郁达夫的举荐下发表于《晨报副刊》。刘大杰由此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1925年,武昌高师的一些观念守旧的教师排挤新派郁达夫。郁达夫愤而辞职,回到上海,刘大杰也追随老师来到上海,卖文为生。后,刘大杰想赴日本留学,但因家里贫穷,没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郁达夫知道后,便慷慨解囊,主动拿出这笔钱款,让刘大杰得以东渡日本求学

1927年刘大杰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科文学部,专攻欧洲文学。一个从未在正规学堂读过书的苦孩子,竟能考入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并于三年后顺利毕业。刘大杰的求学故事是传奇是奇迹,而他为读书付出的努力,即使用动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也不为过。

张竞生:状告父亲为读书

1888年2月20日,张竞生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区桥头乡大榕铺村。其父冷漠固执,一心宠爱娇妾,对结发妻子、亲生儿子漠不关心。

好在张竞生父爱匮乏,母爱却充盈。母亲对张竞生不仅关怀备至,也常常向他灌输一些虽简朴却重要的做人道理。母亲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他最初的教育即来自善良聪慧的母亲。

母亲的卧室有一张大眠床,眠床的脚,三只垫着红砖,另一只垫着的则是金钱龟。龟,生命力强,长寿,被当地人视为吉祥之物,殷实人家用龟垫床以求富贵、长寿。幼年的张竞生很好奇,问母亲:“金钱龟不吃不喝,不会死吗?”母亲告诉他:“龟的生命力强,定期给它喝些水,喂些蚊子,能活很久。”

母亲无意间的一句话给张竞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由此他想到,倘若意志坚强,再困苦的环境也能坚持下来。

八岁那年,张竞生开蒙入私塾读书。母亲想让塾师多指点自己的儿子,就在应缴的学费之外又给了老师六块大洋。老师心领神会,对张竞生的教育格外用心。

孩童的张竞生,外表清秀,又聪明伶俐,深得老师喜欢。老师特意为他取名为“张公室”,并对他解释,此名来自李斯名文《谏逐客书》:“强公室,杜私门”。

在私塾,张竞生和其他孩子先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浅显的读物,再循序渐进攻读《幼学琼林》《增广贤文》《龙文鞭影》《论语》《孟子》等内容深奥一些的典籍。和其他私塾一样,老师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必须熟读成诵,但几乎不或很少讲解课文。好在张竞生记忆力强,领悟力高,死记硬背对他不算难事。几年私塾他很少挨打,反而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1904年秋天,怀着志在必得的心情,张竞生参加了例行举行的童试,却出人意料地名落孙山。据说是策论写得太好而被阅卷老师认定是“枪手”所为,而张竞生生性倔强不愿花钱找人说情(也就是行贿),结果只能眼睁睁地落榜了。

毫不气馁的张竞生于次年考入由琴峰书院改为的县立小学。半年后改入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就读。天赋既高,又肯下功夫,张竞生在众多学生中很快脱颖而出。1906年,他顺利考入当时名闻遐迩的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法文班。

在这里,张竞生因思想进步,行为大胆赢得了学校副监督赵声的信任和好感。一次,两人谈论《聊斋志异》,张竞生说:“蒲松龄虽一介布衣,却很有胆识和骨气。《聊斋志异》表面上谈狐说鬼,实质上别有深意。‘鬼’字在蒲松龄的意义是‘贵’,即贵族、贵人的意思,而‘狐’字指胡人,暗指那些统治汉人的满洲人。所以《聊斋志异》在鬼狐满篇的背后,是对满清王朝和贵族阶层的讥讽与不满,有很强的战斗性和现实性。”

虽然赵声不完全同意张竞生的观点,但小小年纪却如此好学深思却令赵声不由得不暗暗赞叹。赵声视张竞生为知音,而张竞生则视赵声为精神导师。

当时陆军小学管理混乱,主管人员克扣学生菜金,学生伙食粗劣。开饭时,八人一桌,菜蔬没有油水不说,份量也少,有一些顽劣的学生上桌就抢,风卷残云将菜肴一扫而光,守规矩的学生则只能以残羹剩肴充饥。张竞生看不惯这欺软怕硬的现象,就联合几位同学,将就餐座位重新安排,把“抢食者”集中在一张桌上“自相抢夺”,其余同学就能够安安稳稳吃饭了。他的这一办法虽获得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但“抢食者”却怀恨在心,于是他们和张竞生发生了冲突,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桌子被掀,菜肴狼藉一片,就此引发了一场“饭厅风潮”。

校方追查此事,竟不风青红皂白认定张竞生是肇事者,欲严加惩办。若果张竞生服软承认错误,写悔过书,校方可从轻发落,让张竞生降一级,但可留校继续上学。可张竞生觉得自己的初衷是整顿就餐秩序,是“抢食者”寻讯滋事,自己无过可悔。校方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张竞生。

遭此打击,张竞生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就去找导师赵声讨教。赵声领他来到一座寺庙,看望一位俗名为陆龙杰的和尚。此人是黄埔陆军小学第一期学生,因反抗家庭包办婚姻,毕业前夕愤而出家。

三人交谈中,赵声赋诗一首,写成两张条幅,送给两个学生一人一幅。诗曰:

愿力未宏因学佛,英雄失路半为僧。

月明沧海归来日,万里蛮山一点灯。

随后,赵声语重心长对张竞生说:“公室,屡仆屡起,坚韧精进,是一个佛门弟子应有的修持。至于革命党人,不应只是做一个度己的的自了汉,应以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业。”说罢,赵声修书一封,介绍张竞生去新加坡投奔孙中山。

1908年3月,张竞生历经辛苦,风尘仆仆赶到新加坡,决心追随孙中山,做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党人。

在一幢掩映在树木深处的二层小洋楼的宽敞客厅里,孙中山接待了这个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张竞生讲述了自己被陆军小学开除的经过并表达了投身革命反抗清兵的渴望。孙中山听罢,沉吟良久,之后,语气缓和而坚定地批评了张竞生:

“你想错了!我们革命党人正应为满清军人,用他们兵器攻倒他们!你们先前受了一面宣传,以为做满清军人,就是欺负汉族的,这是指那班无知识、无民族心的军人来说的,例如曾、左、李,那班代满清打义和团的混账军人确实这样,但我现在所宣传的,是希望一班革命者去当满清的军人,然后乘机起义打倒清廷,恢复汉室,还是劝你回去做革命党吧。”

兴致勃勃满怀热望而来的张竞生,一时间很难接受孙中山的忠告。半个月后,当张竞生再次拜谒孙中山时,孙中山又耐心细致地向他阐述系统的革命观念和革命行为,并告诫他,一切学问都要有系统,还强调,有了系统的知识方能更好地革命。

孙中山的谆谆话语让张竞生开了窍,他意识到继续读书的重要性,可等他从新加坡返回老家请父亲资助自己北上求学时,父亲却一口回绝。

同类推荐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闲言絮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闲言絮语”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述说着生活的闲言絮语,他们闲话做人,纪事童年,他们对男人对女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对失恋各有态度,对生死另有认识……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激情挥洒青春的气息(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权妃重生,庶女也倾城

    前世夜轻云轻信家人,却是给嫡兄仕途铺路被推入深渊。以为是老天垂怜觅得良人,倾心相待,最后却落得千刀万剐含冤惨死的下场。重活一世,必当眼明心亮,灭仇敌,抱大腿,力争权贵荣华。视仇敌如蝼蚁狠狠碾于脚下,让他们求而不得,生不易死不得!为了复仇,她毅然走出深闺小阁,上沙场入朝堂,锋芒毕露绝世风华。一朝重生为复仇,从此良心是路人。幸而有那白衣铅华之人,始终含笑相陪,不离不弃。她说:“我助你盛世江山,你许我一世荣华!”他说:“成交!”
  • 皇帝太狠心

    皇帝太狠心

    想她楼小语,集自高、自大、自恋的“优点”于一身,还有那么些大女子主义,竟然,竟然这么衰,清天白日,活生生的掉到了这个男尊女卑,妇女三从四德的倒霉朝代。女人们说话细声细气,走路莲步轻移,言谈中笑不露齿,随便说两句很“正常”的话就花容失色,指责你大逆不道。天啊!杀了她吧……这就算了,还有一个自认为全天底下他最大,不过,好象确实他是最大的,天天摆着张“冻土脸”的家伙总是和她牵扯不清,还有痞子一样的外族王爷要强娶她,什么和什么嘛!!她愤怒,她反抗,什么时候老天爷才把她送回去啊!可是,为什么有点不舍?
  • 致命游戏:首席BOSS很危险

    致命游戏:首席BOSS很危险

    惨遭男友无情抛弃,她蓄谋计划,惹上A市最有权势的男人!传闻他冷酷无情,诽闻不断,身边的女人从来没有超过一周,却唯独将她捆在身边。人人都羡慕她得到了盛世般的宠爱,可谁又知道她天天苦逼得下不了床。终有一天她带球逃跑,他便开始追她到天涯海角;他说,“老婆,没有你,我就像离开水里的鱼,无法呼吸。”
  • 请还我一个轮回

    请还我一个轮回

    人世间有种叫做深蓝的颜色,在心中似海洋,蓝天,草原,似母亲,妻子,情人。不管是曾经相知相识的人,还是擦肩而过的人,活着本身是为找寻爱的过程,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的整个生命却要承受这份幸福过后的沉重之痛。因此,人可以选择静静地离去,抑或轰轰烈烈地离去,但留给活人却是永远的悲痛。林子注定从小就要承受现实带来的沉重之痛,但他还是在生活中坚强地找寻属于自己的爱与被爱。即使生活现实和残忍,他最终还是找到人活着与离去的真正意义……
  • 亿万娇妻:总裁大人我错了

    亿万娇妻:总裁大人我错了

    某女作案时失手,误“拿”在各行各界上只手遮天的程大少爷的东西。被追捕外加囚禁,再来个被扑倒,最后就是日夜缠绵……“老公,不要了~”“乖,我要就行。”等驮着一个时,才发觉那不过是逢场作戏。呵,程之言,你够狠!忍泪携肚横跨各种刀风剑雨,跑去异国他乡安心养胎。数年后,带子高调出场指着某男说:“你儿子,归你了。”
  • 光之尘

    光之尘

    黑暗与深邃的宇宙深处,无数的种族厮杀在一起,只为争夺那闪烁着七彩光芒的神秘物体,而我们的故事将从这个神秘物体降临地球后说起...............群号(531106512)
  • 才女痴恋

    才女痴恋

    明明是可爱萌妹子的她,暗恋温暖如阳的他。却因一次好不容易的相遇而灵魂出窍穿到他的上司身上!她那个欲哭无泪啊!上司还是个才女,老天,你让个萌妹子怎么活~~~~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为什么男神这么吓人!为什么我变成这个模样!怎么办啊!
  • 祸斗时语者

    祸斗时语者

    在间隙之间各种凝视,于镜面里位千般追寻。劫灾祸,无名之位,时御者,与魂伴生,一切的一切都在劫难逃。少年偶然触碰到了神秘,从此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 焰血烂漫

    焰血烂漫

    “灵殇”是异界与人界的结晶产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迅速衰弱的弱点。自古以撒大陆的人们创造了“缚咒带”来束缚灵殇,将他们作为公会战斗力。作为众灵殇之一,不愿受束缚的薛焰彦,自幼身上就拥有让所有人想将她占为己有的特异气场。在被人一路“追杀”的“逃亡”中,她邂逅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和人。
  • 我的修炼笔录

    我的修炼笔录

    准确来说,俺不是什么坏人,好人也谈不上,偶尔发一次善心,还是在被感动的不得了的时候!咳,比如有个天灾,地震啥的偶尔紧吧紧吧,用手机捐个一元两元滴!学历不高的俺也有梦想,只是很难实现而已,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原地踏步!木有学历一切都是奢望,就算去工厂打工最低的还要高中学历呢!更何况咱小学毕业,初中只上了一年的文盲了!学历不高咱就学习呗,自己学习,虽然不如学校专业,但还是能增长知识滴,英文ABCDE也就只认识这几个字符咱不指望,可是咱可以学别的!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有心就好,俗话还说,人生无绝路,只要肯拼搏,俗话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