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300000012

第12章 巴蜀古镇(3)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20年(1283年),废永康、江源两县入崇庆州,横渠易名“四界镇”。元末社会动荡,群雄逐鹿,元惠宗至正23年(1363年),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夏)复置永康县。明洪武后,省永康入州,仍袭用四界镇旧名。由于元末明初兵伐扰攘不止,生产力遭到破坏,加之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人烟渐稀,百业萧条。到万历42年(1615年),仅存河街子一条街了,故更名“街子场”。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由崇庆、灌县分管。灌县管上场,崇庆管下场。到清乾隆55年(1790年),因“盗贼潜踪,州捕逃县,县捕逃州,改归崇庆县管”,清末属怀远镇,1935年设立街子联保。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镇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

街子最出名的人物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其诗名虽然不及同朝代的大小李杜,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里都能找到他的踪迹。唐求出于味江,引李洞、顾非熊等才子常来盘桓,山水之胜,在诸人笔下得以流传。

街子博得青史一顾的大事,是北宋淳化4年(公元993)街子人青城茶农王小波高喊着“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揭竿而起,弄得宋王朝手忙脚乱,更没有勇气再跟辽作战,两宋积弱始之;还株连了青城茶的极品“青城道茶”:王小波率茶农起义被镇压后,此茶也因此失传。

建文帝与光严禅院

去青城街子,不能不去光严禅院。光严禅院古寺坐落在街子镇凤栖山密林深处,始建于晋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在这里任主持时,其后在此坐化为肉身和尚。大约正因此,古寺在明代备受官方青睐,朝廷特赠送古寺《洪武南藏》官版经书一部、銮驾半副,皇锅、龙凤旗各一对。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拟传位于孙子朱允炆,却看中了皇四子燕王朱棣。在两难之中,曾经出题试探这叔侄才华,题为“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俩接下联。朱允炆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沉思片刻,对出“日照龙鳞万盏灯”。朱元璋一听,心中暗想:这老四欲夺皇位,野心不小。于是他决定传位给朱允炆,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传位之际,朱元璋预感朱棣将来必夺皇位,于是密授朱允炆锦盒并嘱咐临危开视,可免大难。后来朱棣真的兴兵谋反,建文帝临危打开锦盒,内有剃刀、袈裟,悟出皇意,便弃位逃走,遁迹空门。往哪儿走呢?他想到祖父朱元璋的一个叔叔曾经在四川崇庆州的光严禅院出家,就逃到这里避难。

建文帝被东厂暗探侦得在古寺的下落后,遂在其禅房壁上留诗一首,诗曰:“沦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主家何在?江河无声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上。青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 未休。”然后背负行囊,连夜逃走,翩翩消遁在山岭之中,向彩云之南而去……后又潜回古寺,住了10年,死后便葬在寺后高坡上。

“一瓢诗人”唐求

唐求,唐末蜀州味江山(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后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唐求为人纯悫,笃好雅道,放旷贤达,犹如方外之士。他每次到市集,都骑一匹青牛,到了日暮西沉才酒酣而归,不与一般的人结交,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青城山至今尚存他写的一首七律诗,即《范贤观》,诗云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燃新丹。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瑶花月满坛。”记述其清心寡欲、悠然自得。

唐求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每次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日积月累,诗文颇丰。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已浸润损坏,仅得诗数十篇,为其所写诗稿的十之二三,后人因此称唐求为“一瓢诗人”。

这种怡然自得的日子让人好生羡慕!每天日出而游,日落而归,兴致来了写诗作对,还颇有新意的把诗文放到葫芦里,在归仙之际,将这满腹的诗文化作漂流瓶一只,任其流浪,直到了解他的人发现,或者就这样永远漂流下去,好个清心寡欲、无为而乐的浪子!

王小波与农民起义

北宋时期,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农民大多数是茶农。官府垄断当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边茶”贸易,广大茶农在封建官府和地主豪绅的压榨下,生活陷入绝境,很多人只得逃亡。

993年5月,西川青城街子人王小波发动了武装起义。王小波向群众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革命口号,向地主阶级发起了猛攻。“均贫富”的口号既是对唐末农民起义的发展,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王小波领导起义农民攻克青城县,“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接着又攻克彭山县,将贪赃虐民的县令齐元振处死,剖开他的肚皮,塞满了他平日贪污来的钱币。这年冬,王小波率众攻打江源县。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幸被流矢射中额头,伤势过重牺牲。在这个紧要关头,起义队伍没有动摇,他们共推王小波妻弟李顺为统帅,继续实行“均贫富”的主张。李顺号令严明,所到之处,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来,命令他们如实申报各自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按人口给他们留下够用的数量外,所余全部征调,发放给贫苦农民,得到人民拥护。李顺领导农民军连克蜀、邛二州,队伍已增加到数十万人。接着,他率领部队挥戈东下,从西南和西北两面向成都逼进,“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994年正月,起义军攻克汉州、彭州。经过浴血奋战,又于5月16日攻克成都。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发展革命形势,起义军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李顺自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并铸造“应运元宝”(铜钱)和“应运通宝”(铁钱)货币。起义军战士还在脸上刺“应运雄军”四字,以纪念胜利……

古韵悠然的街子

走进街子古镇,浓郁的文化气息尤为强烈,400米长的青石板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古香古色的吊脚楼、石雕,错落有致,甚是美观。漫步古镇各条街道,大部分都是青石板铺地,目之所及处,无不是青瓦粉墙的川西民居建筑,美人靠、悬鱼、翘角、雕花撑弓精美无比。全镇人文景观20余处,给古镇增添许多遐想。街子的山、水、桥、树、塔,无不透视深厚的历史文化感,形成了有诗、有史、有画,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可谓“廊外青山山外镇,江镇如画自留人”。

街子镇闸子巷位于街子场口临江处,这里至今保存着一楼一底的10多间清代民居,如果您细心观察,就连民居房檐下起支撑作用的木板上,都雕刻有许多的装饰图案。这些雕刻难度大的木雕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雕工十分精致,叫透雕,有不同季节的花卉,也有丰富的人物造型,一些画面还组成了有意义的故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市井文化气息。走进街子镇真武街的一个叫段林的人家近百年历史的铺面,您还会有惊奇的发现。他家的房里竟藏着一堵两人多高的木墙,木墙高约4米,分为6格,每格都像是木制屏风中的一扇,木墙有被类似于石灰的东西涂抹过的痕迹,而木墙的最右边的那格木板上已现出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上的美女裙裾飘舞,衣带生风,极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而坐落在街子镇旁凤栖山密林深处闻名遐迩的古寺,据说始建于晋代。尽管藏在深山,历朝历代,在凤栖山逶迤的山道上,香客僧众往来不绝。明太祖朱元璋的叔父和孙子都曾来这里长住,大约正因此,古寺在明代备受官方青睐,朝廷特赠送古寺《洪武南藏》官版经书一部。该经书迄今仍保留在古寺,堪称佛门经典中旷世之珍宝,亦可视为古寺镇寺之宝。古寺的寺名亦几易其称,至明代定格为“光严禅院”,但民间仍习称为古寺。禅院原分上下两寺,上古寺已于“文革”中尽毁,而今残余的下古寺至今仍有三重佛堂,内有一座“藏经楼”,楼名乃于右任手书。寺门的悬匾是清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寺内又有清末四川总督尹昌衡的禅意对联。寺中一株千年古楠,根干直径几达两米,树冠高耸入云,抬眼看去,只见枝繁叶茂,翳天蔽日,树身犹自青滑光亮,通体透出勃勃生机,毫无老树景象。

街子最古的老字号茶馆当属长春荣,茶铺中镶嵌一石刻对联“闲看门前车马闹,坐听寺庙钟鼓声。”老板是个小伙子,从店中的摆设到小老板泡茶的一招一式,百年茶叶世家沉淀出的丰富茶文化底蕴尽情流露。而街子古镇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字库”塔是川西现存不多的“字库”塔,建于咸丰3年。

游客来到街子古镇,可以选择在“天水归源”听戏,在水木闲庭看山,在西川禅院说禅,唐求笔下“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岸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尘,持竿到日斜。”的古朴意境均在古镇一个个景点中再现。一山、一水、一花、一寺都呈现出“诗礼故园、画境兰乡”清幽而独特的韵味。

《元通古镇:千年前的“小成都”》

清末民初,崇州元通号称“小成都”。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从元通镇粮站大门进去,爬上一栋6层楼楼顶,从楼顶可以看到,大片青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元通古镇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曾经繁华一时,用“古老”来概括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1600年前元通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在不赶集的日子里,街上很安静,走在石板路上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从麒麟街上的黄氏和罗氏故居能依稀看到元通曾经的华丽,临河小巷口的哥特式建筑展示着小镇曾经的华丽。

历史中的元通

元通古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当追溯至东晋时期,其建置已有1650多年。不过当初名非元通,而为水渠乡。而元通称谓之由来,光绪3年的《崇庆州志》曾有记载,意为与古寺有关。明英崇正统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水渠乡,由于此地居水陆要冲,僧侣商贾云集,买卖居家渐聚于此而繁华起来,故清代便在此兴场建镇,便以寺名为场名。上世纪40年代改为元通镇,意寓兴业经商“圆和通顺”。

历史上,元通镇作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繁华一时。从本地运出去的有州烟、棉麻、粮油,五通桥的盐、叙府的草席、铁制品等则从下游运上来。据说,旧时元通每天至少有60艘船只运行在江面上,入夜后,江上每每帆影林立,渔火点点。早在明代元通就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兼之物产丰富。至清代,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于是便有“小成都”之称。今天,在东盛街、双凤街、麒麟街上还能看到昔日陕西馆、广东馆、江西馆、湖广馆依稀的模样。

据历史资料记载,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从苏州乘船沿长江来到四川,随长江支流岷江来到风景秀丽的元通镇(今名),诗人游完当时的集镇后,为集镇仅有四条街道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东盛、双凤、麒麟、增福”街名,在元通上场有名的古刹圣佛寺留宿,并留下了歌颂元通风景:“江水分流,滩声聒耳。人家悉有流渠修竹,易成幽趣。”美好的诗篇。诗人在寺的一天早上聆听了当时圣佛寺主持的佛学讲演后,对主持说:主持听说过西域的佛经嘛?主持说:没有!范成大把唐朝玄奘大师从西域取经回来,对西域佛经的博大精深向圣佛寺主持做了介绍,圣佛寺主持深感西域佛经的伟大,并在念佛堂上派了聪明的圆通小和尚随范成大乘船从都江堰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宋都府长安,拜于玄奘大师名下潜心学习西域佛经,圆通(“通”字今仍是光严古寺众多佛门弟子之佛名)小和尚经过20多年的精心研究在中年时期回到了四川故乡圣佛寺,圆通大师后来在圣佛寺对西域佛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博学经深。后写出佛学专著(此经书有四大卡车之多,于20世纪40年代藏于光严古寺,50年代转藏于今四川博物馆),由于圆通大师研究西域佛学到了至高无上境界,圣佛寺后来成为川西第一禅院,由于圣佛圆通大师圆寂于99岁,后人为了纪念他对西域佛经传到四川,将寺改为圆通山长寿寺,并且在文井江上修了长寿桥——川西第一廊桥,将靠长寿寺的街道命名为长寿街。解放后,人们为了书写方便将圆通简写为元通。

三面环水的元通

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千百年来,滚滚江水滋润着这方神圣的土地。江岸之外良田万顷,古镇街头院落森森。大小不一的街巷保存完好,木板房、青瓦房相连成片,遗存至今的古老民居,泱泱然散发着浓浓的古韵,挪动着每一寸脚步,推开每一扇窗棂,似乎就闯开了历史的大门。自己便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地走进去,走进了历史。走进元通古镇深处,一幢幢民房,一条条街巷,触摸着这历史的厚重边角,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同类推荐
  • 清徽吟

    清徽吟

    本书为作者的诗词作品结集。共收集作者新近创作诗词作品300余首,或写景,或写人,或写情,或写事,内容丰富,品味高雅,思想内涵深刻,其中一些诗词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二者相得益彰,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经典中国书系·新世纪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乡土卷:叫一声老乡好沉重》主要内容包括:卖白菜、父亲的树、土地、莱山之夜、家在瓦窑堡、那些天,吃饭不要钱、空中农家院、一块土地、村庄笔记、返乡记、农具的眼睛、老水车旁的风景、逛巴扎、磨坊目击记、我的大年我的洞房等。
  •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海子经典抒情短诗精选)

    《那幸福的闪电》由海子父亲和弟弟独家授权,首次收录全集之外的五首轶诗,囊括海子最好的经典抒情短诗100余首,读最好的诗,零距离接触海子的诗意生活。
  •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本书作者在重庆市移民局“卧底”近7年时间,跑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多次亲历移民第一现场,了解并掌握了许多移民过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披露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采写了三峡移民之后的生存状态,道出了移民资金的幕后故事,歌颂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者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偶像计划

    偶像计划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可这群贵族少年少女却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 我的书记老婆

    我的书记老婆

    衰透了的李小富迎来了奇遇,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笑话王中王:幽默益智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益智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绝色倾城,这个妖孽不好惹

    绝色倾城,这个妖孽不好惹

    她是凤倾天,风靡全球的绝世天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一世,她无人能敌,却在机缘之下,穿越了。这一世,她受尽欺辱(原来的凤倾天),却在自己的努力下,步步逆袭,成为一代强者。他,则是云纵国的君主大人,是凤雨晴的未婚夫,却发觉凤倾天超乎常人的天赋,从此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便再也没移开过。
  • 复仇姐妹的不归路

    复仇姐妹的不归路

    两姐妹踏上复仇不归之路,虽有令人羡慕嫉妒的身份,却被心腹出卖……她们究竟会走什么结果
  • 宇宙航海王

    宇宙航海王

    暗黑的大地,有阳光普照着。枯黄的大树,有雨水滋润着。而未知的星域,我将用鲜血铺就一条大路。辱我者,死。辱我同伴者,死——丁龙我会让整个大宇宙知道我们的名字——丁龙
  • 盛世医妃

    盛世医妃

    她穿越前是一名私家侦探,是发现暗恋的人魏之远一个惊天秘密,不慎滚落楼梯穿越。穿越后为石兰谷神医的唯一徒弟唐雪晴,医术高明。一次绑架,她遇见了他,遇到与暗恋的他长得一样的人东方野,可是物是人非,她渐渐死心了,只想隐身在深谷中,可是命运再次把两人纠葛的一起,他会再次背叛她吗?她陷入深深的抉择中,而他却深深的爱上她,可是二世的冤孽能最终修成正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白手永不分离

    tfboys之白手永不分离

    三个女孩遇上了tfboys后,度过了重重挫折之后在一起了,可因为。。。。。。。。。。。。。。。。
  • 极限刺客

    极限刺客

    所谓“天道”所谓“命运”!真是可笑。天本无道,苍天无眼!何来道,何来天!我亦是道,我亦是天。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声明:作品相关章节是原极限刺客文章,因情节太拖,潇十三郎决心果断放弃。新文已有十一万字完整大纲,放心阅读,每天一万字保底更新。此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月下美人》《星霜篇》《神魔变》
  • 浪心剑道

    浪心剑道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异世少年从社会底层慢慢爬起,最后站在大陆之颠的故事,其中有温柔缠绵的爱情,有荡气回肠的兄弟友谊,也有激烈无比的战斗,如果你愿意一看,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