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1900000006

第6章 年的怀想(2)

可是,“哑”了的只是传统除夕热闹的气氛,却怎么也“哑”不了我们那些小伙伴们对除夕爆竹声声的向往。于是,一过腊月二十,一种自制“土爆竹”的手艺,就开始在无数小伙伴中间迅速地蔓延开来。

那时,农村打挡造田、开山炸石,使用的还是一种和制鞭炮一样俗称“黑药”的“土火药”。一开始是有炸石的人们发现上山带去的火药和药引,在孩子们来过一遍之后无端地开始变少了;然后是家里的人们每次给孩子洗衣服,都会见到孩子们的口袋全都黢黑一片;再后来是大人们想找一个孩子们用过的空墨水瓶来装点什么,是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那些丢失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都派上一些什么用场了?小伙伴们自然是你知我知大伙都知。其实,大人们的心里也知,只是不愿说穿而已。火药可是生产队集体的东西,到处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说穿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有大人捉住某个小伙伴,当着他众多同伴的面,故意凶巴巴地诈唬一番,无非是想间接提醒让我们懂得火药的厉害,多注意安全。

那时我们自制的“土爆竹”,现在看来,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最符合“爆竹”字意的“爆竹”了。现在市场上卖的爆竹都是用纸来卷成,可那时我们做出的爆竹却是用地地道道的竹筒来做的。我们常想,“爆竹”之所以称爆竹,或许其当初产生原本就是这种模样。

在拥有了火药和药引之后,要制成“土爆竹”,还得去找上一根粗细适中竹竿。那竹竿既不能太粗,太粗则费火药太多,且燃放起来威力太大也很危险;也不能太细,太细则装药又太少,燃放起来则声音不够清脆。然后带上小锯或是镰刀,躲在避人的角落,或锯或削,将竹竿截成一段段带竹结的小竹筒,最后再用小锥将竹结中间的隔钻出一个小“引”孔,这样就可以直接用来装“引”填药了。

钻“引”孔是一个极为细致的活,竹结间的隔很脆,稍有不慎,“引”孔就钻大了。钻大了“引”孔的爆竹,燃放起来只会象现在的小礼花一样“沙沙”地直喷火,不能炸响。那时的我们一直认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爆竹不能炸响,便是一件让人极为扫兴的事情。因而在钻孔时,每个“引”都钻得十分地仔细。

所有的竹筒准备完毕,再将深藏在某个角落里的那些装满火药和药引的旧墨水瓶一起找拢,就可以开始最后的制作了。先是掐上一截引信插入引孔,之后便开始慢慢地向竹筒里面灌火药,待灌到一定高度,再塞上几粒干土,最后用棍子捣紧。一颗自制的“土爆竹”就完全做成了。

到了除夕,当大人们已不指望这天还会有什么热闹可能出现的时候,突然听得孩子们在屋外“膨!膨!膨!”地燃起了几颗清脆的爆竹,愁苦了一年的皱纹就便立刻在这爆竹声中开始层层舒展开来……。

童年除夕的“土爆竹”,燃放起来,虽不能象现在的爆竹那样彩花飞扬,可燃放在那个特殊年月缺少响动的除夕里,它不仅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带来了除旧迎新的无尽欢乐,也让山里寂静的年夜保留延续了一丝传统的喜庆。

汤圆.元宝.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的那是城里人们的事。在我山里老家那个人户稀少且散居的村落,没有那个条件,是没法“闹”起来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元宵”这个特定的节庆食品,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也就先于城里的“元宵”,早早地就来到了家乡那些庄户人家的饮食生活之中。

“元宵”,那是北方人的叫法;对于我们南方则更多地是称之为“汤圆”。“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除夕围着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宿的年夜,初一的早上自然是起得晚。起晚了,做顿早饭又吃不下,做中饭又嫌早,不弄点东西填肚子又怕呆会饿,于是“汤圆”就在家庭主妇的巧手抚摩之中“闪亮登场”了。

不过,大年初一的“汤圆”不能叫“汤圆”,得叫“元宝”。虽然大伙平时都叫那东西为“汤圆”,然而初一这天,大人小孩都得称它为“元宝”。吃“汤圆”也不能叫着“吃汤圆”,得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的土话中,常常将闯了祸称之为“闯了‘汤圆’子”。为图个来年吉祥,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得必须禁禁口。

说到禁口,这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患口吃的小孩,大年初一围着灶台帮母亲端“汤圆”,按照长幼辈分一边端来一边高兴地唠叨:“爷爷吃了,爹吃。爹吃了,妈吃。妈吃了,我吃。”不想这孩子口吃,“吃”的音一发出来全都发成了“死”,气得爷爷和爹娘把碗都摔成了八块。小孩一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无可奈何地说了一句“这好!大家都‘死’(吃)不成了。”才将一家老小重拉回节日的喜庆之中。足见家乡父老对新年的忌讳之重。

家乡的父老乡亲待人的礼仪特长。正月里,不论什么人,只要是新年第一次上门,就非得留下吃过饭后再走。实在是吃过不饿,也会留下让你“过个中”后再走。而用于“过中”的食品又莫过于“汤圆”了。家道殷实的人家,会在“汤圆”中包上砂糖果仁芝麻花生之类捣碎的馅,待煮熟后再在其中打上几个鸡蛋,给你端上来。即便是家道再不殷实,也会将“汤圆”精致地整成指头大的小团,和着一碗酽酽的米酒端给你。面对团团圆圆的“汤圆”,即便吃不下,只是端一端,周身便立刻涌起一种无法言表的暖意。

“汤圆”在家乡是一种新年的吉祥和祝福,并不在意是否一定要吃在元宵节的那一天。到了元宵节,无论电费有多贵,灯是一定要多点的。无法“闹”起来的山村元宵节,自然有着山村人的过法。“腊月二十四是小年,三十除夕是大年,正月十五是把儿年”。家乡的父老乡亲是把元宵节当年过的。

长辈老人们呆在家里,让晚辈小字辈们拜了半月的年,也呆腻了。长辈老人们趁着过把儿年到孩子们家去走走,也不至于闹出长辈给晚辈“拜年”的笑话。过了正月十五把儿年,家乡的年也就算过完了。于是元宵节那天,就有姑娘、女婿早早地寻上门来,接了老丈人和丈母娘,隔得远的儿子、媳妇接了老父老母,回到家中热热闹闹的又过起了把儿年。自然,招待中少不了奉上一碗吉祥的“汤圆”。

陪父母过大年,接丈人丈母过把儿年。家乡的“汤圆”从大年初一,一直圆到了十五!

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

乡村的年,图的是喜庆,讲求的是热闹。而热闹是要靠人气给闹出来的。因而,乡村的年,人户密集的屋场就时常要比那些单家独户的人家热闹得多、喜庆得多!

伴我长大的山里老家,是一座前清遗留下来的古旧的老宅子。前后两进,共有三眼方方正正的大天井,宽敞而明亮,周围的乡亲们都俗称它为“大屋”“老屋”。老屋前后竹树环合,屋角古木参天,即便是在山里,这样的大屋、这样的屋场也是极为少见。于是,就常有附近散居的人们,尤其是小孩子们特意聚拢到这里来闲玩闲聊。一到过年的时候,那场景就越发显得更加地热闹。

——老屋里的人多,人多自然就热闹。山里的人们总是喜欢往人多热闹的地方跑!

那时,山里的老屋一共住着有四户人家,有近二十来号的人口。虽平时农忙各进各家门,各干各的活。可是,一到年关闲散了下来,大人们就开始散淡地忙活着置备年货、收拾屋子,不分你我地一齐清扫老屋周围的环境;小孩子们放假了,就嘻嘻闹闹,疯赶着从北屋穿到南屋,满屋地跑进跑出,整座老屋就顿时和谐得像是一家人。

那一年过大年,也不知首先是由哪一家提议,也不知这主意,究竟是出自于男人们的自愿,还是来自于老屋女人们的怂恿,还是老屋里的人们想来共同寻求一下过年的乐趣。总之,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屋里的几户人家全都乐呵呵地一致约定:大年三十的团圆饭,都一律不许让女人们来上灶,全由男人们来主厨。老屋里的男人们要在大年三十的喜庆中,来相互显显各自做饭的手艺哩!

在乡村,做饭似乎天经地义地就是女人们的事情,会做饭的男人总是极少极少。平日里男人老说女人做的饭不好吃,三十男人要做团圆饭,那做女人的自然就欢喜得不得了,顺水推舟,也好让全老屋的人们都来尝尝,看看自家男人做饭的手艺到底怎么样?做小孩子的就更是急于看热闹似地举双手赞成。过年不就是图个乐吗?看那些笨手笨脚的男人们来做团圆饭,不把人咸死哽死,也要把人给笑死乐死!

结果,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屋里的男人们还真的就忙活开了。戴上袖筒、扎上围裙就开始盘算起团圆饭上的那几只碗来。肉糕是必须打的,那是碗“头子”菜,一年伊始总得要有一个好头;圆子也是必须蒸的,那是“元宝”,吃了来年好进财;传统的“十碗八扣”除了蒸肉、扣肉、羊肉豆腐、猪脑壳肉等几碗主菜外,年年吃也吃厌了,也得换换新花样……。当然,香肠、猪肝之类的下酒菜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时,饭做也做了,手艺比也比了,好吃不好吃,到最后,男人们还得凑拢在一起,挨家挨户转着,消消停停地来喝上几杯。

男人做饭的架势一拉开,就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地不停吆喝,粗声大气地,把自家的女人支配得象只陀螺似地团团转,弄得不做饭的女人比做饭的男人还要忙。待女人麻利地将男人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找齐全了,女人就站在锅灶旁看着自家的男人笨拙的样子,闷闷地笑,只是不敢离开。女人知道,毕竟男人做饭做的少,不在一旁看着加以指点,到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弄下去了,最后还得扯着嗓子再喊她。

男人在锅灶前一时菜刀、一时锅铲地忙碌着,女人就蹲坐在灶门前帮忙着着火,啥时放油放盐,啥时放姜放蒜,关键火候还得时时注意要多提醒男人几句。小孩子们无事可干,就快乐地在屋前屋后、屋里屋外地嬉戏疯跑,不时来回地向大人们传递老屋里其他几家男人做饭的进展。说着说着,隔墙的一阵“哈哈”就响亮地滚了过来。原来是隔壁的胡家大爹做饭忙晕了头,将新蒸出来的一笼“豆腐圆子”打翻掉进了水缸里……。老屋里的大人小孩跑过去一看,水缸里还泛着朵朵油花呢!看到胡家大爹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笑,大伙就全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那一年的大年三十,老家老屋里的四家团圆饭,仿佛变成了一套流动的桌席。大人小孩是想上谁家吃,就上谁家吃。大伙捏着一双筷子,大呼小叫地从这家席上吃到那家席上,一轮一轮地来回不停地打着转。男人们一边吃一边喝,各自就对方做菜的失误相互打着趣。女人们则嘻嘻哈哈,不管饭菜吃到嘴里顺味不顺味,吃了就连连点头直叫好,乐得男人们端着酒杯,几家转着吃喝下来,饱嗝连连,醉眼朦胧。

如今,当年和父亲一同比试着做年饭的那些男人们,都已作古不在世了。山里的老屋也因数次房屋的改造,已干净彻底地完全拆除了。童年那些遗落在乡村老屋里的年,也随着老屋物事的消失,就再也寻不回来了……

同类推荐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 黑蝙蝠行动

    黑蝙蝠行动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起义军打开国库,库内仅存少许银两。十多万大军断了粮草,如待哺婴孩嗷嗷直叫。李自成下诏,追赃助饷。
  • 去日苦多

    去日苦多

    一本译余随笔,手持杯中物,看闲云飘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闲云野鹤般的闲适自得;如世外高人般的的仙风道骨全部跃然纸上。唯有大师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阅读享受。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热门推荐
  • 萌妃来袭:世子请接驾

    萌妃来袭:世子请接驾

    她是千元朝最最娇蛮的公主,不学无术,一个草包,只生得了一副倾世美貌,被称为五国一害。他是心机颇深的世子爷,风轻云淡间掌握了五国命脉。一个月前,公主失踪,一个月前世子失踪。“我们这是一贱如故吗?”她咬着舌头愤恨地问“不,是你贱,我故。”某回答。“我去你大爷的!”
  • 烟阁异事楼

    烟阁异事楼

    周云旗,一个富家公子,一夜间家破人亡,他韬光养晦,隐身于修真大派-树荣院,炼制仙器,服食丹药,只求能早日修行有成,报了那血海深仇后与红颜共度此生。
  • 旧时光,一顾无秦

    旧时光,一顾无秦

    我青春里的那股柠檬的清香,就像是你时刻为我准备的白开水,已成为了一个习惯,让我怎么戒掉?我曾说:顾秦,许我时光忘记你。让我抹掉属于你的记忆,将你悄悄的留在旧时光中,我用了一支笔,虚构了一个故事,述说了整个青春——一个属于我们的青春。可是后来我们为什么还要相遇?
  • 科技之光

    科技之光

    满地乱跑的智能机器人,思维掌控的全息投影。智能发展到了巅峰,这是一个全新的电子科技时代。倒霉王轩偶得电子百科全书,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走向时代巅峰!科技之光书友QQ群:29927432
  • 命阙

    命阙

    “这是一个变数,天地格局将要因此改变!”“或许这是一场浩劫,但也可能是我们人界的机遇!”“想那么多干什么,看下去就是了,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渡枉

    梦渡枉

    梦渡枉,一家贩卖梦境的小店,这里有抠到死的老板,有软萌的杂工,有高冷的员工,只要九九八,为您量身打造的梦境就能拥有啦!不满意也不会退款哦!(小剧场:“老板老板,我要申请放假!”某员工。“不许,你的工作还没完成。”某老板。“╭(╯^╰)╮哼!”某员工亮出杀手锏,“老公~你和老板关系好,说说情嘛!”某员工家属=_=“……老板,你看……”“去吧去吧,眼不见心不烦!”某老板妥协。排雷指南:全文苏苏苏,爽爽爽,亲,真的不来一发吗?)
  • 异都志恒

    异都志恒

    前世恩爱,此生争锋。八角玄器,又何惧哉!两世为人的杨婧与王楠,在仙魔争锋,六合分离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爱情火花!
  • 控股才是王道

    控股才是王道

    著名财经作家尹锋在《控股才是王道》一书中更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国的企业家可以通过国美“陈黄事件”来学习:在融资上市的新经济环境中,无论是创始人、投资人,还是职业经理人,都要在遵守市场交易规则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利益。
  • 悠哉日常

    悠哉日常

    总而言之,这就是四个少女的日常生活,轻松的,搞(无)笑(聊)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嗯,还有一个没有多少戏份的男主角简单的说,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没有主线,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换句话说就是想不到就不写了最后说一句,如果可以就笑一笑,如果觉得不咋地,请默默关闭,实在不行也可以吐槽,但请不要无下限的吐槽,如果无下限的话……那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