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84900000029

第29章 荷塘秋露(4)

茶友听后都笑了。大X却说:“不不不,我们这是在品茶德,因为池老师认为茶德须‘粗茶淡饭两相宜’。”

还没等大家反应,老Z也接着说:“这茶水虽然没有刚才那么香,但确实有池医生说的那种‘茶汗香’。”老Z的幽默,让听者哈哈大笑。

此时我也调侃道:“‘茶汗香’的取意源于我们汉字的现象。”

几个人年轻人齐声问道:“老师,‘茶汗香’跟汉字有什么相似?”

我呷口粗茶后说:“品茶品茶香,也得品茶汗香,是因为茶香有多层含意,就如汉字往往有多种含意一样,譬如‘天’字,有日子的含意,也有宇宙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我曾将‘天’字拆解,可以拆解为‘一’和‘大’,这里头的意思,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天是‘一大’空间吗?更有奥妙的是,这‘天’还可以拆解为‘二人’两字,这‘二人’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指男人和女人。因为《圣经》里有这样的说法: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是的,汉字‘天’确有‘二人一体’的现象,《圣经》的这句话有意思。”一位女茶友说。

“这种说法我不能接受,‘天’由‘二人’构成,只是文字构造的巧合而已,男女二人岂能成天?”另一位男茶友提出反对观点。

“年轻时我也不信,直到明白‘女人是半边天’时才信服,因为这男女‘二人’不仅构成了天,而且还经常闹翻了天哩。”我幽默的回答,使大家哈哈大笑。

听了我的“谈天”,很少说话的阿D也开口说:“老师,我不知道《圣经》,但我知道‘我爱她’不能理解成‘她爱我’,但如果只是一声‘爱’,却既能表达‘我爱她’,也能显示‘她爱我’。”

众人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谈天”只是拆解文字的雕虫小技,而阿D的“说爱”却是男女情意的奥秘。不过,《圣经》对爱的诠释是“爱是恒久忍耐”,绝不是文理所能透析的。

哦,粗茶的韵味。在品尝中渐渐香甜起来,是的,也许此乃茶话笑声所致,但有位茶友却说:粗茶虽淡有余甘。

品茗“不及犹过”

为了学习陆羽“茗翁之意不在茶”,我与友人喝茶时,也经常穿插着讲人生,遇到高人,也与之来点“之乎者也”。

有一天,一高人来喝茶,在茶话中,他与我谈起孔子,我正在茶兴之中,因他的“之乎者也”激发,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兴致勃勃地说:“不及犹过也。”

“咦,孔子说的是‘过犹不及’吧,你怎么会说成‘不及犹过’呢?”那高人及时地纠正我。

“哦,‘过犹不及’首先是否定不及,其意思是:如果‘过’过头了,就跟‘不及’一样,只有不偏不倚才能中正,才能靠得住。这是老孔中庸思想的表达式。可见,‘不及’与‘过’都是不好的,所以我的‘不及犹过’与‘过犹不及’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中庸思想。”我认真地回答他。

高人听了我的辩解后,有点认可,但却有似懂非懂的面色。于是我接着说:“孔子的‘过犹不及’,强调的是‘过’,因为孔子说话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消沉的‘不及’是不受人尊重的,所以,孔子在那又好胜又爱竞争的时代,为人们指出:喜欢‘过’,与‘不及’一样不好。孔子能针对这种现象,冷静地指出‘过犹不及’,确是切中时弊的高明言论。”

高人还在认真倾听,于是我接着说:“但是,现代这句话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现在针对‘过’作指责的,几乎处处可见,如:‘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等等。如此一来,‘做好没赏,打破要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类的思潮,已经变成了人们的‘共识’,更成为许多人的潜意识,于是麻将、围棋、喝酒、聊天、跳舞、泡妞、游山、玩水已成世风。”

“你的见解不错,请继续讲下去。”高人鼓励我。

我接着说:“如此国情,若不扭转,对富民强国颇有阻碍,所以,现在应该要将孔子的‘过犹不及’,改装为‘不及犹过’才切合时弊。”

高人听罢应道:“嗯,句中‘过’与‘不及’的位置虽然作了对调,但那文字、句式依然还是孔夫子的原装,相信读者见了也不至于误会。我们作为文弱的笔者,没有什么高招,唯能用笔来传达己见,为社会文明尽一点绵薄之力,兴许这‘不及犹过’的道理,也能引发部分同胞的共鸣,但愿你也把这句话整理成文。”

有了高人的肯定,于是我就冒昧动笔写成此文。

生命须吃苦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好的食物都不好吃,好吃让人上瘾的都不是好食物,你信吗?其实这是真的。

比如,大米饭就不好吃,所以才要配菜,菜可比饭好吃多了,但光吃菜不吃饭不行,因为饭是主食,菜不能当饭,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再好吃的菜都只是副食品。

众所周知,人参、燕窝是很高级的补品,但比饭更不好吃;鹿茸、熊胆也是好东西,可一点也不好吃;黄连、熊胆是苦口良药,但更难吃啦。反之,罂粟壳、摇头丸是会让人上瘾的,但上瘾就糟糕啦。

许多事由于司空见惯了,所以人们大都不会去思考,比如,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一般人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可牛顿对这个问题不仅作了苦苦的思索,还做了深层次的探求,结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最近我也学牛顿,经常想“为什么好食物都不好吃呢”,请别笑话哦,鄙人经过思索,也发现了一条生命定律,即:生命需要吃苦。

哦,请不要误会,说吃苦是生命的需要,并不等于说享受就不是生命的需要。享受是很美好的,相信谁都喜欢享受,但享受不需别人提醒和推荐,唯吃苦是生命的需要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再说,就是知道了也不容易接受,所以这个问题倒有必要说说。

其实,如果只有享受没有吃苦,享受久了就会转为难受。近二十多年,找我治疗的颈椎病病人,很多都是因躺在床上看电视造成的,可躺在床上看电视就是享受。就说看戏吧,老百姓在辛苦之余看看戏,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但笔者年轻时搞文艺创作,曾经参加省级调演,有一年被指定要观看大赛的所有剧目,每天看三场戏,连续看了十多天,哎哟,头晕背疼眼睛花,好不辛苦。

那时候我才二十几岁,在矿务局搞文艺,因为自己身体好,不生病,看见别人生病住院,既可以不用上班,又能得到护士呵护,哇,这对于矿工而言,也是一种不赖的享受,有许多矿工都没病装病。有一次,我看了心痒,也学着没病装病,跑到矿山医院去看“病”,并且要求住院。正好那个医生认得我,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却知道我是作曲的。于是,我住院了,许多护士也欢迎我,因为她们不仅爱唱我的歌,还喜欢听我讲的相声,所以我大受欢迎。不过她们一眼就看出我是没病的,所以都特别关照说:“上午医生查房可严了,你必须躺在病床上,不能起来,我们送药过来,你还必须当场把药吞下去,不然你就得出院。”不用猜,为了享受,我可听话了。但头三天还行,到第四天时,我竟发了高烧,一病病了三天,打那一次起,我再也不敢贪图享受了。

当然,与上述相反,有些事看似不好,其实却是好的。有一回,我买了一个七元钱的面盆,买回来后总觉得太贵,舍不得用,第二天又去买了一个四元钱的面盆,觉得比七元钱的划算,但买回来还不到半个月,不小心碰了一下就破碎了,而那个七元钱的面盆同样碰了好多回都没问题,而且使用了多年还都好好的。

五四时期的一批优秀文人,反对“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于是把那些经、史、子、集的传统国学经典给否定了。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后,近年来有不少的学子发现问题了,怎么自从丢掉白话文之后,再也没有了文坛巨星,这不对劲呀。于是有许多学者开始清醒,重新提倡国学经典,台湾学者王财贵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不但想到了,而且还做了,十多年来,他倡导让孩子读“四书五经”,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七年前他跑到清华大学来做学术演讲,想不到清华学者将他的演讲誉为“百年震撼”,并作为演讲光盘的碟片名进行推广。

其实,读书人学白话文,就像我买四元钱的面盆一样,看似合算其实亏了,而学文言文就像我买所买的七元钱面盆,看似亏了其实合算。

人生的享受与吃苦也是这样,享受看似合算,其实不合算,吃苦的确很吃亏,但对生命却有益,因为,吃苦是生命的需要。

读“人生之盐”有感

平时只爱钻书堆不善结交的我,真有点孤陋寡闻,原来只知陈侣白是老一辈的词作家,哪知道,原来他还是诗人、作家、电影家、散文家。

受古人“开卷有益”的误导,年轻时我什么书都看,但到了而立之年后,开始明白必须要择卷才会有益,所以,如今已近耳顺之年的我,除了经、史、子、集和有关自己专业的书籍,一般的书不容易打动我。最近,一位好友给我带来了一套《陈侣白文集》,出于礼貌我就随便翻翻,没曾料想,其中的一些诗、文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有一篇题为《缺陷--人生之盐》的散文,很是让我深思、共鸣。

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缺陷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同人生之盐。”这“缺陷是人生之盐”的说法,实在是一种很生活化又很富哲理的妙喻。

首先,人生不能缺盐。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人体缺了盐,就会全身发软。如果缺陷就是人生之“盐”,那么,困苦的历练当然就有利于锻造人的骨气,因为困苦就是缺陷。其次,盐是最主要的调味品。人生如同五味斋,其甜、酸、苦、辣、咸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咸是五味中的主味,因为即使好一段时间没了甜、酸、苦、辣也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可咸却是一天都不能没有的。文章接着指出:“缺陷的无所不在,说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说得好,这就是无所不在的缺陷与人生之“盐”的共性所在。

当然,说人生不可缺盐,并不等于说盐对人生是越多越好,相反,如果人体纳盐太多会伤肾,但事实上对盐贪多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说这是妙喻。就如人不能没有盐一样,人生也不能没有缺陷,所以作者认为人生有缺陷不尽是坏事。整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历史名人经历的哲思,和自己亲身体会的讲述,把“缺陷如同人生之盐”的道理,做了“诗情画意”的文学演绎。

不过,如果只是上述这样理解人生之“盐”,那也未免太浅薄了一点,因为,陈老费了不少笔墨和篇幅来写《缺陷--人生之盐》这篇文章,而且还将“缺陷人生”作为23篇散文的辑目。作者如此强调这观点,我不相信仅仅是出于一种即兴的比喻,所以我理解作者所说的人生之“盐”至少还有三层深意:一是包含着亲身体会的劳苦大众泪水和血汗的隐喻;二是蕴含着对民族复兴的殷切希望;三是寄托着对大自然博爱的向往。试述如下:

一、人生之“盐”隐喻着劳苦大众的泪水和血汗。中国有13亿人,其中普通老百姓毕竟占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由于生活的艰难和窘迫,免不了要流泪、流汗、流血,须知那泪水和血汗也都是咸的。要是你有夏天反复流汗的体验,那你一定会知道,汗水干了又流,流了又干,经过几次反复后,就会有许多的汗迹会结成白色的晶盐。

所以,作者在叙述自己被错划为右派流放到山区劳动的情况时,语重心长地说:“由于在泥里爬过滚过,懂得了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懂得了大米来之不易。知道了寒冬腊月在深及大腿的烂泥田里翻土时是什么感受(不是笼统的‘冷’,而是脚尖死疼),知道了三伏盛夏在双季稻田里抢收抢种时是什么滋味(不是笼统的‘热’,而是头昏脑涨,直到太阳下山才‘清醒’过来)。这使我与同尝此苦的农民兄弟‘心有灵犀一点通’,觉得我们同做流大汗的劳动者很了不起,俯仰无愧于天地,心里踏实;而那些道貌岸然、高高在上、专事整人、自己绝不流汗的‘大人们’,不过是粪土而已。”

二、人生之“盐”蕴含着对民族复兴的殷切希望。现代人对盐的感受,恐怕都会觉得那只是很不值钱的小东西吧。殊不知在中国的历史中,它可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文不能不提到《盐铁论》这本书。

早在西汉时期,汉昭帝知道要想治理好国家,一要减轻百姓疾苦,二要增强兵戎军械,那么,要解决好盐、铁的问题也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因为盐关联着民生,铁关乎着国计,于是,他召开了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到汉宣帝时期,《盐铁论》的作者桓宽,就是根据那次会议的文献,加工、整理出的一部“万言书”,供给君王施政参考。毫无疑问,盐和铁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都是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不论是开采还是晒造,是运输还是贩卖,都必须经过朝廷钦定才行,凡有私人经营者,皆以国法论处。

当然了,在社会高度发达的现时代,盐、铁不再是国计民生最重要的物资,但也不能就以为与国计民生无关了呀。我们国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虽然强盛了许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经济腾飞发展的同时,劳动汗水也不应该被贱看了。今天,作者提出的“缺陷人生”,难道就没有对此现象的慨叹吗?他用心良苦的《缺陷--人生之盐》的文章,难道不是蕴含着对民族复兴的殷切希望吗?朋友,如果大家都懂得劳动汗水的深刻意义,民族复兴才更有坚实的基础啊。

同类推荐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家范典甥舅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甥舅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不悔,梦归处

    岁月不悔,梦归处

    她曾经是他最爱的那个姑娘,现在只能掂起脚仰望。
  • 霸王砍杀

    霸王砍杀

    苏远找到一个打游戏赚钱的工作,每杀死一个人就会有10块钱。苏远从平民到了霸主经历许多时光,成为了称霸世界的霸王。他的军队以一敌十,天下无人能敌!
  • 王俊凯之你是我的宝贝

    王俊凯之你是我的宝贝

    小希:小凯哥哥,你陪我去游乐场呗!某人在一位俊美的男孩身前撒着娇,只是男孩的脸上却露出一股邪恶的微笑。小凯:你亲我一下,就带你去。男孩的无赖,女孩的可爱正好成就她们的姻缘注定将他们老老绑住,永远都不会分开……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穿越:青梅竹马

    穿越:青梅竹马

    好迷的穿越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想笑。这么多好看的男孩子吗!好看!想……心疼自己十秒,太优秀没办法
  • 阴间物流员

    阴间物流员

    林冲很喜欢漂亮妹妹,真的很喜欢。因为林冲是个男的,这一爱好相信男同胞都会英雄所见略同。跟随师傅学艺十七年,一朝下山,入得花都,从此滚滚红尘又红尘滚滚,好不快活。只是,有点累。腰酸背疼腿抽筋。唉!都是美女惹的祸……
  • 倾雪之舞乱君心

    倾雪之舞乱君心

    他是太子,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她是相府千金,才艺双绝,实为现代的一缕幽魂所附;他是厉国第一谋士,温润儒雅;他是少年将军,气宇凛然。      孟雪卿,一朝贵为太子妃,却不知蕴藏着一个惊世秘密。      君啸显:“有些人生本无心,性本凉薄。孤能做的只有更无心,更凉薄。惟有无心方才不觉心痛,惟有凉薄才能无所牵绊。”他漠然转过身,无情的丢下一句:“杀,无赦!”      孟雪卿的嘴角泛起凄美的一笑,“好!斩草除根才是他的本色。”      纵然爱她至情至深,江山面前,他到底还是舍弃了她。      之后的每个午夜梦回,总会被坠入万丈悬崖时那幽怨的一瞥所惊醒。      方才明白,遇到她之前,他的心从未装进过任何女人;      遇到她之后,他的心再也装不下任何女人。          五年后再见,她已记忆全无,化身翩然公子成了响冠他国的妙手神医,曾经的爱和情仇都是过眼云烟,他亦是个陌路人而已。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相爱却又不断伤害的两个人,到底能不能执子之手,共偕老呢?           本文过程小虐,小虐怡情嘛。推荐自己的新文——惑君咒:“男人”也倾城 ****** 看了简介觉得还不错的话,就请不要犹豫的点击收藏吧;看了内容觉得文笔不差的话,就请不要吝啬点击订阅吧;如果你已收藏和订阅,那就投票给我吧!!读者大大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泉,赐予我力量吧!
  • 悍妻当家:拐个妖王做夫君

    悍妻当家:拐个妖王做夫君

    权贵在足够强大的武力面前不值一提,一文钱却难倒英雄汉,足以见得,金钱是何等的强大。李萌决定要做有钱人。
  • 道之觉醒

    道之觉醒

    初三学生李和尘生而具有“即见即知”之能,明明看一眼就能解决的事,却被逼着算算算,明明是做道士,却非得搞什么数学建模!当今之世,天地残缺,大道有损,华夏国殇。在西方文明横行于世的今朝,华夏文明何以自处?是灭亡还是觉醒?是沉沦还是复兴?且看小道士李和尘重解大道真义,重构大道传承,重定科学发展和人类进化方向。大道即将觉醒,华夏将重回世界之巅!读者群:189036740,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