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6000000027

第27章 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4)

被同学排斥是最令孩子们痛苦的经历,弄不好,这种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一个身材瘦小、动作笨拙、性格内向的孩子受同伴的排斥尚可被人们理解,为什么一个活泼伶俐的孩子也难以让孩子们接受呢?

一般来说,不能被同学们所接受的孩子多缘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暂时原因。例如,刚从外校转来或因身体疾病,或因文化背景不同而被暂时拒绝,这种拒绝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得到缓解。二是长时原因。例如,性格上的极端内向,或飞扬跋扈。前者往往让人提不起与之交往的兴趣,后者往往让人惧怕与之交往。韩芸芸凡事“要尖”,好与人竞争,什么事都得她说了算等特性,都让同学们感到不愉快、不安全。

要让孩子找到朋友,要让他们学会交往?如果孩子不能学会如何成功地进入同龄人的圈子,便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同伴的摈弃。

交往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从生命之初的母子交往,到跨进校门后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孩子们每天都处在交往的“情境”之中。

为什么孩子们的交往会出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家庭、学校教育中存在误区。

在整个学前期,儿童的交往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因此家长的教育影响不可小视。

(1)“我的孩子不能受欺负”。

目前有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即使不十分优越的,家长也是宁可“苦了大人不能苦孩子”。所以家长们最关心的,一是孩子的健康,二是孩子“不能受欺负”。所以对孩子的任性,姑息纵容,使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人人都得围着他转。这种孩子往往喜炫耀,爱夸奖,不吃亏。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惹了祸”,打碎了学校的玻璃,他父亲来到学校对儿子说:“儿子,别害怕,该多少钱只要学校出个数,爸爸赔。”

一个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其母告之曰:“孩子你记住,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咱们可不能受欺负。”这样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很难持有平常心态,容易紧张和防范过度,也容易蛮横、霸道,常令同学们“畏而远之”。

(2)过分强调对孩子多赞扬,少批评。

近年来自于家教中有一种观点,即对孩子要不断给予鼓励与赞扬,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应当说鼓励与赞扬并不错,但还应做到赞扬的准确和真实,否则,在滥施的赞扬中,养成的往往是孩子们的自负而不是自信。过于自负的人是不易有朋友的。

(3)对孩子过度保护。

以家长之心来看保护之目的,在于使孩子免受外来压力的侵扰。于是反复告诫孩子“放学后哪儿也不要去,就在家里玩”,并将书籍、玩具、食品准备得一应俱全,还据此对别人夸赞:“我家的孩子特别听话。”殊不知正是家长这种善意的“保护”,剥夺了孩子们学习人际间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很少提供有益学生交往心理发展的教育与训练。

(1)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被长期忽视。

(2)“师道尊严”的影响,使教师在学生遇到交往危机等问题时,很少将自己的交往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们常常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

同学中的交往融洽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交往技巧。对学生来说,主要的技巧有两种。

表达:要使自己的表达清楚、明白,改变说话的不良习惯,多用礼貌用语,如“谢谢”“麻烦你了”等。

感情融入:要达到与同学心心相通,彼此接受,就必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方的感情之中,要学会耐心听别人表达想法;学会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学会说“我赞成你的主意”“我喜欢你的安排”;学会关心同学;学会宽容(少评论同学是非,不抱怨同学)。

交往的技能虽为“后天”形成,但在儿童期过后这种技能的掌握相对困难。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教育条件,让孩子们学会交往。

让学生多参加团体或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这过程中不仅学会照顾和关爱别人,也学会更多的社会技能。

教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们在观察、模仿中学会交往。

为孩子设计一些活动,邀请一些性格相近、兴趣相投的孩子参加,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教师要与孩子多交谈,了解他们的问题,给他们的交往以正确引导。

学生总觉得有人在欺负他,怎么办?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通是个小学四年学生,原先倒是蛮开朗活泼的。自从8岁那年生母去世,父亲再婚后,他变了,变得多疑、小气,总是感到别人在欺负他。每次当他犯错误时,继母说他几句,他就会骂:“继母没有一个好东西,你总是欺负我。”有一次,一怒之下,还把继母送给他的衣服、玩具都扔掉,还拿起椅子想砸继母(未遂)。学校里,如果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以为同学故意在欺负他;如果有人目光与他相交,他就会觉得那人要对自己不利;如果老师不小心把他的作业改错了,就会觉得老师在针对他……小通由于对继母角色的错误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过强的自我保护心理,并且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班主任李老师运用以下方法对其予以矫治:

1.运用“说理教育法”指出学生的错误行为

教师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就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评价和判断能力。李老师找了小通单独交谈:

“继母到了你家后,你们家有什么变化?”

“继母来了后,我和爸爸每天都可以在家吃饭,不用吃快餐了。家里也干净了,衣服也有人洗了。”小通说。

“自从继母来了以后,你爸爸有什么变化?”

“他每天都能按时回家,有时还会和我玩。”

“那假如有一天,你继母走了,你觉得你们家会变成什么样?”

小通低头,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一定会和以前一样,没人管我和爸爸。”

“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和你玩?”

“我也不喜欢和他们玩,他们一定会欺负我的,因为我没有妈妈。”

“同学们是不是都知道你没有妈妈?”

“没有,只有一两个人。”

“听说你的同桌不想和你坐在一起,你怎么看?他是不是也知道你没有妈妈?”

“没有。我想是因为我上次打了他。其实他对我挺好,很关心我,我也挺喜欢他。”小通后悔地低下了头。

“那你继母关不关心你?你喜欢她吗?”

小通顿时感到了非常惭愧,过了好长时间,他说:“她每天都会问我作业做好了吗?对我挺好的。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继母都不好,所以我就……”他没有说下去,但可以看出,小通觉得自己做错了。

李老师接上来说:“但事实上你继母对你是很好,很关心你。同学们也并没有欺负你,是你自己太多心了,你应该多和同学们接触,多和他们交流。”

2.运用“角色互换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通过角色互换,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认识自己。李老师专门到小通家进行家访。首先李老师请小通的继母谈谈对小通的看法。继母觉得小通是一个好孩子,她一进这个家,就把小通当成了自己的亲骨肉,相信自己只要多关心他、爱护他,小通一定会认可她、喜欢她的。之后,李老师恳切地问小通:“如果你和继母交换一下角色,当你付出诸多的爱心,而她却毫不领情,甚至还要跟你唱反调,你会怎样?”小通虽一言不发,但面露惭愧之色。李老师接着让小通思考:父母对你的要求有没有过高?小通摇摇头,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李老师进一步指出:“你是一个好学生,每个人都很喜欢你,同学们也想和你交朋友。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能用正确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人,没有人会欺负你,同学都会和你做朋友的。”最后,小通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对待继母的原因,他是怕自己会像村里人说的那样——被继母欺负,所以采取这种对抗的方法。同时,觉得自己没有母亲的疼爱,低人一等,好像别人老在欺负自己。

3.运用“情感交融法”冲破学生的心理防线

李老师要求家长多关注小通,尽可能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多表扬他,引导他对继母产生好感,让他觉得继母也和生母一样关心、爱护他。建议继母坚持每天说三句以上赞扬孩子的话;坚持每天和孩子相处30分钟以上;坚持每天让孩子和自己一起做一件事;星期天,带他出去玩,陪他买东西等等,让小通体会到母爱,增进彼此的感情。

4.运用“榜样法”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李老师让他和班中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结成对子。这个单亲的学生是班级中的文娱委员,他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学生,人际关系也很好,对同学也很关心,而且心胸开阔,很有自信。与这样的同学在一起,小通有了学习的榜样。李老师让小通观察他,并努力效仿他。有了一个关心他的同学,小通对同学们的疑虑渐渐地消除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同学们的看法也改变了,喜欢和人交往了。从此,同学们也不再避开他了,对小通更加友善了。小通不好意思地对李老师说:“其实没有人欺负我,是我自己在欺负自己。”

这个案例对我们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学生总向老师告别人的状,怎么办?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下午,一切准备充分、应该上完的语文课,最终却未能完成预定目标。问题出在哪里?原来刚开始上课,就有一位小朋友举手向我告状,说他后面的同学推了他一下,接着又有几个举手说这个小朋友如何如何,开始时我耐心地听着,想马上解决就算了,谁知小手接二连三地举起来,结果在我意识到喊“停”的时候一节课已经过了三分之一。

还有一次,我刚吃完中饭回到办公室,就见好几个小朋友连接着跑来说教室里出事了!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我连忙冲到教室,结果只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把人家的桌子撞翻了,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喜欢动辄向老师来告状,你认为是一个问题吗?当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但你不去理睬吧,他们却整天接二连三地来告状,使你坐立不安,心烦头痛,坐在办公室里也不是滋味,因为学生毕竟还都是些小孩子,遇到事情还不能冷静思考,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所以即使是小事,我们也应该心平气和,绝对不能采取简单方法来处理,这样不但不能把问题处理好,相反更是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怎样才能即不简单敷衍,又能使教师从这种应付中走出来呢?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追根溯源,分析“告状”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喜爱听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希望受到老师、同学关注,爱“告状”的孩子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动机是积极的。一些班干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常常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但是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搬出来作为靠山。有的学生常常对犯错误的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老师”这句话挂在嘴边,还有的孩子从内心深处认为老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他,一发现别人的小错误就去告诉老师,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以牙还牙”,通过“告状”来反击的报复心理,这类学生总是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节的同学,等待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的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

3.妒忌他人引发的“告状”行为,有些孩子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胜利者有了一些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

4.胆小孩子的一种反抗方式。爱“告状”的孩子可能是个胆小的孩子,他受到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

那么,该怎样处理学生的告状呢?

1.多关心孩子,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告状”孩子的关切,不管他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教师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学会宽恕,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宽以待人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独立地处理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想通过“告状”来解决,最好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安抚、开导他,帮他明白用“告状”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

3.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争执,老师要使他们明白用这种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反而会失去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能全面审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4.结合主题班会进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学眼中的我”、“我进步了”、“夸夸我的同桌”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有助于孩子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总之,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爱“告状”,但都不是什么严重的原则性事情。年幼的孩子心理发育不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告状”是他们求助于成年人的一种方式。他们往往在遇到一些情况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希望老师来解决。因此老师不能简单地排斥孩子的“告状”行为,而应当对具体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后,帮助孩子搞清楚什么类型的事情应当告诉老师或者必须告诉老师,什么类型的事情可以自行解决。另外,针对“告状”这一行为,老师可以进行宽容教育,让孩子们逐步懂得如何看待别人乃至如何看待自己。总而言之,在处理学生“告状”时,首先要不怕学生“告状”,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们亲近老师的一种表现;其次是要正确对待“告状”现象,不能有埋怨情绪,要认真他仔细地了解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而且还要分析学生内心的真正动机、实质想法,并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他们,让学生学会自己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对学生的“告状”要及时处理,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名言警句之修养篇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同类推荐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意识。希望每位父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在阅读本书后对中美文化、教育及思维上的差异有相对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开阔一些视野,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中国教育、文化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用于培养中国的孩子,培养更多更好的未来世界先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热门推荐
  • 缘邪凌

    缘邪凌

    我一邪封天,破灭世间,谁能阻我!缘!今生有悔,待的来世,定不放手……
  • 网游之剑墓

    网游之剑墓

    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网游核心。试问,你见过没有职业可选的网游吗?你见过没有探测技能的网游吗?你们见过不是打怪升级的网游吗?你们见过没有“武者”与“机甲”的争霸吗?
  • 爱不孤独

    爱不孤独

    故事的主角,是她。看着她走完一生的,是我……相信我,爱的路上,不会再给你一次孤独。
  • 军密逮捕潜逃妻

    军密逮捕潜逃妻

    一场小市井间的混混格斗,让毫不相关的两个人莫名的被月老搭上了红线。“你竟然用了潜逃令!”一道中性的声音响起,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我有,我用。”另一道磁性冰冷的声音响起,简单粗暴的四个字,无端透露出主人的霸道。“你,你–”男子上前一步,低头凑近被自己强大影子遮住的人影的耳朵,声音低沉性感:“该走了,小蛮牛,你觉得我该用什么方法好好~”“处罚,你呢?”这是一个霸道冰冷闷骚的少校与一个粗鲁野蛮EQ低的蛮牛在特种部队里发生的生死厮杀。本文一切军物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重生之璀璨辉煌

    重生之璀璨辉煌

    重生一世。学习,披荆。奋斗,斩棘。一路前行,终看繁花似锦。“不求尽如人意,只愿无愧己心”肖毅如是说。这是一段可喜可爱可敬可佩的草根崛起史。
  • 州县初仕小补

    州县初仕小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傲天

    火影之傲天

    仅以此文献给一起努力过,还效果,受伤过的同伴们。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开心,希望收到的伤可以平复。
  • 不要过来哦

    不要过来哦

    我,陈梓凌都市中虽然不起眼,但自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小受。因为小攻跳巢外带卷走我所有的积蓄,最终承受不住残酷的事实而去买醉,却因为目睹11血拼而被灭口,(我那个悔啊!)而穿越到架空的朝代,而且还是一个白痴的身上。我决定挑战自我做一名小攻,偏偏天不遂人愿,我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天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此文为np)
  • 美男为棋:美人步步腹黑路

    美男为棋:美人步步腹黑路

    某女刚脱虎口又被猫欺,某猫转性成了某女的忠犬,某小只忠犬:“告诉香凤,我爱她,但不要告诉她……我更爱你。”某女望着某小只远去的身影,暗忖,对不起,你只是我的一颗棋。某小只心里答,我知道,因为我愿意。某猛男:“就算把山移了,把海填了,也要找到她。”某女:“你要找的人,我不认识。”某国谋士:“你是男是女,是美是丑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某女:“彼此彼此。”某女暗誓,在母亲的遗愿下,一切皆是浮云,狠毒又如何,狡诈亦如何,小白兔也能进化成大灰狼。
  • 鬼为夫,妻为上

    鬼为夫,妻为上

    杜然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病重的母亲,她甘愿下嫁,嫁给了一个牌位,成了一个笑话。一场冥婚,她怕过,逃过,甚至想要死过,却依然挣不掉那鬼的纠缠。她嫁了他,为鬼妻,阴阳相隔,再也叫她逃不开。他执念成魔,她恶鬼缠身,一桩桩诡异离奇的事件背后,究竟在谋算着谁?历经生死,混乱之中,杜然动了情,也动了胎……“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你逃不掉。”梦回轮转中,这一个承诺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