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6000000019

第19章 个性问题的心理辅导(1)

学生有马虎的毛病,怎么办?

有位教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晨晨是个活泼机灵的小女孩。她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能力很强。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个优秀学生。但几次数学小测验,她的成绩都不及格,我很纳闷,凭她的能力得八九十分应该轻松。每次问她考不好的原因,她总是说:“我都会,就是马虎,下次考试一定认真!”我想可能是她没有发挥好,只要对所学的知识掌握,考试成绩多少都无所谓。

两次单元测试,她又都没及格,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我去家访,同晨晨妈妈谈起孩子的学习,妈妈夸晨晨聪明,做事麻利,每天作业写得都很快,从不用家长操心。晨晨的妈妈是酒店经理,每天工作忙,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管孩子。晨晨回家报喜不报忧,家长根本不知道她学习落后。当着晨晨的面我也不好戳穿,只好再找机会让家长了解实情。

第二天晨晨主动找我,她说:“谢谢老师,没有向妈妈告状。”我教育她要诚实,要向家长汇报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成绩才会提高,晨晨答应今天回家就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

过了几天,晨晨的妈妈主动来学校找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原来晨晨向家长汇报了自己最近学习落后的情况,并且说自己以前隐瞒了家长,现在知道自己错了,请家长原谅。我趁机把晨晨找来,当着妈妈的面表扬她知错就改,请求妈妈不要责怪她,希望晨晨今后要及时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校的真实表现。接着,我找出刚刚考完的单元试卷,先让晨晨把试卷中因马虎做错的题目自己订正,并找出马虎的原因,我一边帮她分析一边记录(见下表),然后再辅导不会的题目。

第二单元测试错题分析记录单

姓名:晨晨时间:2007年10月

题目错例错题原因正确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是6厘米,底对应的高是多少厘米?42÷6=7厘米抄错数:将24写成42。24÷6=4厘米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14=28(平方分米)三角形面积忘记÷2;计算乘法忘记补0。

20×14÷2=140(平方分米)

一块三角形铁皮,底边长2.4cm,高比底边短8cm,这块铁皮面积是多少?2.4×8÷2=9.6cm2审题错误;把第二个已知条件看错,高比底边短8cm,看成高8cm,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不同没看出来。2.4×10×8÷2=96cm2我指导晨晨把试卷错题订正之后,又统计了因马虎丢掉的分数,整张试卷扣掉51分,其中马虎丢分32分,不会做的题目失分19分。通过分析记录,晨晨和妈妈认识到了马虎的后果,知道了马虎的具体原因,找到了下面这几类粗心的现象: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上边一行算式中的数字是23,换了行书写就变成32;本来解决问题的题目连续两问,她只解答第一个问题,第二问没看见;有的是不写单位,或者漏答;有的题目看错条件,还有的看错问题,总之,有些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我让晨晨准备一本“记错本”,把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都记在本子上,有时间拿出来翻一翻,提醒自己注意。

晨晨妈妈感慨地说:“我总认为晨晨比较聪明,学习一定能不错,我知道她是个马大哈,做题粗心,但我想只要不是不会可以原谅,也就没在意。”

接着,我又给晨晨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还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他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我对晨晨说:“马虎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不及时纠正不但会影响学业成绩,将来还会酿成大祸。”

晨晨惊诧地说:真没想到,马虎这么可怕!

妈妈开始重视矫正晨晨马虎的毛病,经常帮晨晨检查作业,每次都能找到错题。妈妈打电话求助,她在电话里无奈地对我说:“我发现晨晨写作业从来不自己检查,反复叮嘱也不听,请您帮我说说她,因为孩子就听老师的话。”我跟晨晨的妈妈商量,今天不帮她检查作业,明天我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太多时再找她谈话。

我又找来晨晨,表扬了她的进步,又对她写作业提出以下建议:

(1)放慢写作业速度;

(2)必须自己检查;

(3)检查方法: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4)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

并且规定,如果妈妈检查作业出现了错误要在作业下边写清楚,老师批改作业要扣分。

通过观察,我发现晨晨做练习或考试时,不用草稿本,不论数字多大都口算。我要求她准备一本草稿本,写作业或考试时先把草稿本放在桌面上,两位或两位数以上四则计算尽量在草稿本上算,不要口算。

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晨晨照我的要求来做,作业错题的数量明显较少。

在个别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晨晨知识掌握不扎实,有的知识模棱两可。例如,计算面积应该用面积单位,她写长度单位;本来题目要求计算图形的周长,她用面积公式来算。我指出晨晨的这些缺点,提醒她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平时加强复习和练习,打牢基础,马虎与不熟练、含混不清有关。

一个学期过去了,晨晨基本上改掉了马虎的毛病,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现在已经进入了优秀学生的行列。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马虎”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马虎现象,具体表现:一是在答题过程中不认真思考,不仔细审题,二是因为不会检查,在复查中无法发现并改正错误。马虎既是态度问题也是习惯问题。马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应付了事的生活态度,不但影响今后的学习,还会形成不求上进的思想品德。

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解决马虎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1.对马虎的危害认识不足

马虎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习惯,不求甚解、粗枝大叶、稀里糊涂、丢三落四、敷衍塞责都是马虎的具体表现。许多学生和家长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不能采取措施及时进行矫正,久而久之形成了马虎的习惯,影响孩子的发展。故事中的晨晨认为马虎不是不会,只要用心答题马虎的毛病就会改正;家长认为孩子比较聪明,学习应该不错,马虎只是小毛病。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马虎,工作粗心,生活应付了事,渐渐地就会形成马虎的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认识马虎的危害,采取措施进行矫正,从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故事中的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共同矫正晨晨的马虎毛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知识掌握不扎实

熟能生巧,熟能生准,知识掌握不扎实也是造成马虎的原因。计算2+3等于几,成年人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马虎才会大大减少。晨晨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熟练,有时模棱两可,因此好马虎。

4.性格原因

一般来说,大大咧咧性格的人学习和做事爱马虎,因为他们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那么,教师该如何对马虎的学生施以心理辅导呢?

1.让学生认识马虎的危害

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想要解决“马虎”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马虎”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会出现,会消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晨晨的老师通过讲故事,让晨晨认识马虎的危害;又通过统计考试马虎失分,让晨晨认识到马虎给学习带来的后果;在同家长交流时从影响孩子发展的角度谈了马虎的危害:“马虎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不及时纠正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还会形成不求甚解、粗枝大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只有家长和学生认识到马虎问题的严重,行动才会更自觉。

2.帮助学生找出各种马虎现象

马虎的现象因人而异,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马虎的具体表现,让学生知道自己粗心的原因,有利于自我认识、自我矫正。故事中的教师在同晨晨订正试卷错题时,用列表法列举出晨晨马虎的情况,让晨晨知道自己易出错的地方:“抄错数,三角形面积忘记÷2,计算乘法忘记补0;审题错误:把第二个已知条件看错,高比底边短8cm,看成高8cm,两个条件单位名称不同没看出来。”并让晨晨准备一本记错本,把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都记在本子上,有时间拿出来翻一翻,提醒自己注意。

3.教给学生预防粗心的技巧

故事中的教师教晨晨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纠正;对写作业提出具体要求:①放慢作业速度;②自己必须检查;③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这样做学生粗心现象会明显减少。教给方法比唠叨责怪更有效,因为对于学生的粗心问题,教师和家长反复叮嘱,毫无意义。

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目标,如到了中高年级要指导学生使用草稿纸,列竖式计算时退位和进位要写上标记等等,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才能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习惯往往比方法更重要。

学生太过脆弱,怎么办?

曾在网上见过这样一篇文章:

今天,我刚上班,就听说隔壁班的一位学生,在昨天晚上,一个人跑到校外的药店里买了一瓶安眠药(约80粒),一口气吞下,而后就晕倒在地。幸亏被同学发现,及时报告给老师,才没有发生意外。

这名学生,成绩一直很差,为人活泼好动,经常违反纪律。前不久还曾经借请假之名溜到校外逃课打桌球。班主任发现后,曾经严厉地教育了他一番。事发当日他又有严重违纪行为,可能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才有了这样的举动。

据悉,该学生的一名同班同学一个月以前也曾吞药自杀。

我不禁要问,是什么使我们的学生如此脆弱?是学校?是老师?是家长?还是教育制度?

面对如此脆弱的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对他们教育?对他们的违纪行为当作视而不见吗?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思。

现在有些孩子确实令人震惊。我去云南讲课,昆明的同志告诉我,有两个男孩,双胞胎,十岁左右,跑到书店偷拿了一张游戏光盘,被店主发现,打电话通知孩子母亲。母亲来了,带孩子回家,一路责骂不止。两个孩子一声不吭,飞快跑进家门,把门反锁上,立刻从七楼窗子跳下去了。等母亲明白过来,哥俩已经变成了两具尸体。

遇到这种情况,局外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生在蜜罐里,为这么点小事就不活着了,太不值了,太可惜了。至于吗?”

这是很外行的评论。要知道,人想不想活着不决定于别人对他生活质量的评估,而决定于他自己的感受。生在蜜罐里,那是你的看法,他自己的感觉不是这样。

孩子为什么会轻生或者有轻生的意向呢?

我感觉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长期生活无乐趣。

很少有因为一时糊涂而自杀的孩子。自杀的孩子在此之前一定有相当长的时间活得不快乐,活得没意思,活得没质量。这是自杀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据调查,有不少学生都感觉活着没意思。他们当然不可能都去自杀,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自杀的可能性。与活得健康快乐的学生相比,他们是“带菌者”,只是还没有发病。

可见,若发现孩子总是郁郁寡欢,心灰意冷,或得过且过,一定要小心。

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要快乐不容易,这个问题应该重点注意。

2.挫折落差太大。

两个人都觉得活着没意思,其中一个从来都被家长捧着,一个手指也不敢碰,另一个却不时受到家长责骂,偶尔还打几下。现在他们都受到了班里恶少年的严重欺负,哪个自杀的可能性大?前一个。因为他家庭内外的环境落差大。

或许在旁人看来,前者受的欺负还没有后者受的欺负严重,但是他本人的感觉却是超出他忍受的极限,于是他不活了。所以,自杀不自杀决定于他本人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感觉。为什么很多孩子自杀前,家长教师事先竟然毫无觉察呢?因为你不了解他本人的感受,你是在用你的标准看他的生活。

可见,成人必须走进孩子的心,解读他的感受。

3.任性。

两个孩子情况差不多,受到的挫折也差不多,为什么有的走上绝路,有的就挺过来了呢?可能前者比较任性。过分任性的孩子,在情绪冲动起来的时候,会失去理智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一个不任性的孩子,比较柔韧的孩子,自杀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可见,家长决不能放纵孩子,事事由着他,什么都顺他的心,惯得任性之极,那是很危险的。

4.社会化障碍。

很多自杀的孩子遇到的困境其实并不难解决,完全没有必要绝望,可是在他们的感觉中,已经无路可走了,只有用自杀来逃避。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无能。一个大学生从小在装空调的屋子里长大,上了大学没有空调,连续几天睡不着觉,一怒之下就跳楼自杀了。我想这除了他的性格弱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没有自己想想办法的习惯。他只能在家当少爷,出了门就像“失了网的蜘蛛”(鲁迅语)。这是一种社会化障碍。大概从小他所有生活中的困难都是由他父母代替解决的。

可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家长、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包办代替是培养无能者的办法。

现在的学生确实惹不起。今日当老师,处理问题必须估计孩子的个性和承受能力,绝不可以莽撞。同时还应该对家长进行指导。家庭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学校教育的负担就太沉重了。

学生经不起挫折,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同类推荐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热门推荐
  • 末世之余晖

    末世之余晖

    那一天,诡树开花,丧尸围城,阴霾的天空黑花乍现,撕裂的地缝惊现白色龙脊骨……
  • 国之神韵:绝世月家千金

    国之神韵:绝世月家千金

    某男不要脸的扑过来“夫人,求亲亲~”某女指着某男鼻子,说“为什么这么无耻!”“谁说我无齿了?夫人你看!”某男对某女笑到。“不是说好了他是个移动的冰库吗?夜大姐?”“谁是你大姐,看好了,人设是,对外:冷酷无情绝美容颜~对你嘛,哼哼哼~”“那我的人设呢!”“呆萌可爱求保护!”“啊啊啊~看我不打死你!”
  •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星辰魔法

    星辰魔法

    一个爱装逼的主角,一个不靠谱的老师,一个神奇的坠子,灭苍穹,踏星空,漫天星辰,唯我独尊。
  • 万界圣尊

    万界圣尊

    诸天万界,强者无数,弹指间,山河破碎!永恒彼岸,不死不灭,一念间,天地变色!本应死去的秦明,却意外重生,一步步登临彼岸的时候,他逐渐发现了诸天万界背后隐藏的秘密。这本就是一盘棋,秦明不愿从棋子变成棋手,而是要提着剑,将这盘棋砍得支离破碎!
  • 在游戏世界里修仙

    在游戏世界里修仙

    玩家秦夜作死开挂穿越到游戏里面的真实世界秦夜沉思的坐着,想起了日后游戏里面无数的篇章剧情在这里同样出现,他决定了,他要回去继续好好玩游戏,修仙太危险了,不是正常人可以修的。作弊器每日生出一点基础技能点,十点可兑换成一点进阶技能点,一百点可兑换一点高阶技能点,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 锦绣衣香

    锦绣衣香

    婉蕙来了,完美无瑕的婉蕙来了!皇宫中的予隆,正在等着这位,他心中最美丽的女人。
  • 燕江铭

    燕江铭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燕江铭》详细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红军时期,燕城当地曾经发生过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作者首次深入挖掘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阴女生活和一批奇特中草药秘方。燕江山川中那独特的天宝岩佛光奇观,大丰山上神话里的棋盘峰对弈,贡川古镇甲天下的桃源洞一线天险秀,美丽的槟榈潭边对山歌,不息的沙溪河上草席竟渡,人物与风景个个都令人叹为观止。稀世珍宝,皇家贡品,十万贡银,引得官匪们尔虞我诈,血肉相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鬼影迷踪,环环紧扣。当年红军势如破竹:一夺连城,二打土楼,三战蛇崖,血战燕城,智取小陶。孤胆英雄,报仇雪恨,稀世珍宝,完璧归赵。作者以自己长期的参军经历和准确的军事术语,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战斗场面,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力求真实地再现红军长征前夕,闽西独立第九团和红军第七军团在永安、小陶和连城一带创建根据地,打击反动“土围子”的英勇战斗历程。书中描述的红军战斗故事中,红军的主要将领都有真实姓名的人物原形,在当地的档案馆中有明确地记载可查。1934年7月15日,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的6000多名英勇将士,奉命从永安小陶率先出发,迈出了红军东线北上抗日长征的第一步。
  • 第三千零一条大道

    第三千零一条大道

    三千大道,早已被占完,成神已无大道之基可用……不过那又怎样,既然无道,那我便自创一道,成就我无上神位!同样能屹立于宇宙万族之巅!或许你也可以……
  • 田园药香:猎户家的俏娘子

    田园药香:猎户家的俏娘子

    一朝重生,医科大学高材生摇身一变成了穷苦小村花,一睁眼躺在了喜房内。家徒四壁,没吃没喝,全靠一身本事闯天下!开医馆,做药膳,包鱼塘,酿药酒,顿时风生水起,扭转乾坤。他是山中猎户,高大威猛,腹黑深情,宠妻如命。“夫君,咱们能不吃肉了吗?”“好!”白薇很快发现,虽然他换了口味,可是比以前更重口味。依山傍水,桃源生活,儿女成群,富贵满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