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2800000010

第10章 游艺类工艺(1)

玩具

玩具自古至今都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原始玩具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按照功能特征划分,可分为节令玩具、益智玩具、音响玩具、健身玩具、观赏玩具和实用玩具;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泥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纸玩具等。

节令玩具与民俗活动联系紧密,是特定节日的应时玩具,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例如鞭炮、烟花用于春节,走马灯、肖形灯用于元宵节,莲花灯用于中元节,香包、布老虎、艾人、五丝哨用于端午节,兔儿爷用于中秋节,风筝用于清明节等;益智玩具的主要功能是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理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主要有七巧板、益智图、纸牌、华容道、九连环、孔明锁、重排九宫等;音响玩具可以发出音响,制作材料广泛,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刺激性,适宜幼儿娱乐,主要有陶哨、瓷哨、空竹、地轴、拨浪鼓、小锣鼓、琉璃喇叭等;观赏玩具一般只有单纯的装饰意义,以装饰环境为主要功能,侧重刻画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主要有木雕、石雕、果核雕等各种材料的雕刻玩具和泥人、面塑、蜡人等塑形玩具;健身玩具以户外器具为主,含有体育器械的某些功能,可以锻炼身体,并有娱乐性和竞技性,主要有蹴鞠、跳百索、毽子、秋千、投壶等;实用玩具除了娱乐外,还可作为服饰、卧具、食品,如虎头鞋、虎头帽、糖人、面花等。由于中国民间玩具品种繁多,下文着重以泥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为例,来展现民间玩具的工艺特征。

红陶杂技俑泥玩具是中国民间玩具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产量最高、和民俗结合得最紧的种类。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了东汉时期,泥玩具、陶玩具已经比较普遍。现存最早的泥玩具实物是唐代泥人。1973年,新疆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唐代文物,其中201号墓葬出土了一组由四个人物组成的彩塑劳动泥俑,反映了当时制作食品的情景,人物造型生动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宋代以来,泥玩具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出现了以制作泥玩具为职业的民间艺人,而且泥玩具还成为了商品。城镇市场上出现了专售泥玩具的货摊、货担,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泥玩具,而这些泥玩具又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源于明代的江苏无锡惠山泥人是中国泥玩具的代表。惠山泥人的原料,取自惠山脚下,叫惠山泥。传说真正的惠山泥的面积仅有十八亩半,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极佳,又被称为磁泥。惠山泥人工艺结合了塑形和彩绘,主要有滤泥、捶泥、打稿、捏塑、翻模、印模、整修、打底、着色、开相、上油等十几道工序。泥玩具多是模制的,先做好原型翻成模子,再用模子压印出泥胎,修整后着色、彩绘。泥胎多是空心的,可以减轻泥人的重量并节省材料。惠山泥人多以白色为底,色彩和谐柔润,常用退晕的手法使颜色有深浅变化,其工艺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大都用模具生产,彩绘较为简单,代表作品是天阿福。在惠山地区还流传着关于阿福的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子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人们为了纪念他,用惠山的黏土塑造了他的勇敢形象。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历代艺人的加工创造,阿福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但基本造型都是一个或一对胖娃娃,身穿五福袄,怀抱大青狮,文静中有威武,端庄中又带憨厚,从内容到形式都紧扣“福”字主题。

拨浪鼓是音响玩具的代表,其主体是一面鼓,两侧用绳子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时弹丸甩动击鼓发声。鼓身多以木、竹为材质,鼓面则用羊皮、牛皮、蛇皮等制成,最典型的是木身羊皮面。拨浪鼓在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最初是礼乐中的乐器。流入民间后,失去了礼乐作用,演化为民间音响器具。由于拨浪鼓可奏出轻松欢快的响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又富有观赏性,因此古代的货郎常常以它招揽顾客。拨浪鼓也是很好的幼儿玩具,可以用于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还可以测试他们的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发育。在2000多年的流传中,拨浪鼓这种乐器与玩具的混合形态居然没有什么变化,历代绘画图案中的拨浪鼓与今天的形制大同小异。

中国的益智玩具种类十分丰富,可分为板类、棋类、环类、牌类和移块类五类。其中,板类玩具多为古代文人所创,经过不断的总结修改而趋于成熟稳定,流入民间后,深受欢迎,经久不衰。板类玩具亦称拼板玩具或拼图玩具,主要有七巧板、益智图、十六巧、二十一巧等。七巧板是拼板玩具的重要代表,它由七块薄板组成,拼起来可以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分开后又可拼排各种事物图形。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创始人是北宋的黄伯思。他以六件长方形的案几和一个小几组成燕几,组合变化十分丰富,达到“纵横离合变态无穷”的程度。七巧板流传极广,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影响远及海外。七巧板传入西方后,被誉为“唐图(Tangram)”,意即中国的图板。

风筝

风筝是中国最典型的民间玩具之一。它集观赏、娱乐、竞技、健身等多种功能为一身,又与民俗、节令、科技、历史等联系紧密,充分地反映了民间玩具的丰富内涵。“清明近,游人闹,好风光,大家欢笑,风筝糊就到春郊”,放风筝是清明时节去郊外踏青这一传统风俗活动的重要内容。过去人们在有灾或患病时,就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待风筝放上天后剪断引线,让风筝随风飘去,以求放走晦气,交上好运。

在不同的时代,风筝的名称也不相同,又被称作纸鸢、纸鹞、纸鸦等。先秦古籍中有思想家墨子、巧匠公输班制作“木鸢”的记载。此后又有秦末汉初的大将韩信(?—前196)制作“纸鸢”的传说。目前较为可靠的观点是,风筝起源于南北朝的纸鸦或纸鸱。最初的风筝不是玩具,而多用于军事、通讯、测量、宣传等方面。风筝得以普及并成为娱乐器具,是在五代以后。唐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繁荣,风筝的功能开始转向娱乐方面,形制也开始缩小。唐代造纸技术的普及,使纸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价廉物美的纸取代了其它昂贵的薄型材料,使风筝的制作工艺简略了许多。

到了宋代,风筝得到全面普及。此时风筝的生产制作已职业化,销售行当也建立起来了。人们逐渐形成在清明期间放风筝的风俗。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已经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十分普及,小儿竞放风筝成为春天的一景。达官显贵亦以放风筝为乐事,现在北京故宫里还藏着三只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玩过的大风筝。明清的风筝无论在形制、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及放飞的技巧上都有很大进步。清朝的文学家曹雪芹(1715—1763)曾撰写《南鹞北鸢考工志》,其主要内容是扎、绘风筝的歌诀和各式风筝的彩色图谱。

风筝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扎、糊、绘、放四个步骤。所用材料一般为竹子、纸、丝绸等。明清时期,风筝不仅扎制得更为精致,而且发展出了写实风格的造型风筝。造型风筝对扎制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除要求符合平衡原理外,还要求运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使风筝不但能够飞上天,还能在空中做出优美的动作。如蜈蚣风筝,要求放上天后,头能够昂起来;双蝶风筝放飞后,要能左、右、上、下扑腾;老鹰风筝在天上要能盘旋;而大板鹞风筝放上天后要稳如泰山。当时的年画作坊还用木版来印刷风筝纸,艺人采用了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多种手法来装饰风筝。

作为雅俗共赏的游艺品类,风筝经过历代的开发,品种十分丰富。按照功能分,风筝可分为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实用风筝;按照构造分,可分为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桶形风筝、半挑风筝、软风筝;按造型与表现题材分,可分为鸟形风筝、虫形风筝、水族风筝、人形风筝、文字形风筝、器形风筝、几何图形风筝等。中国大江南北均有风筝制作中心,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扬州、四川成都等地是较为著名的风筝产地。

硬翅风筝是较为常见的风筝制作类型。其两翼用横竹条形成构架,与躯干连接,两翼不能够折叠拆卸,以北京地区的“沙燕”最为典型。沙燕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扎成,头和腹部由一根长竹条对折弯曲而成,尾部是两根竹条交叉,这些部件捆扎一起构成骨架,骨架各部分尺寸有固定的比例关系。硬翅风筝制作简洁,比较牢靠,适应性强,在民间玩具风筝中非常普及。

拍子风筝的造型近于一块平板,如脸谱、鼎、蝉等。最典型的作品是传统题材“八卦”,外框是竹条扎制的两个正方形,套叠为八角形,中间加十字骨架,整体造型为规整的平面,需要较强风力才能放飞。拍子风筝的表现力和适应力都很强,各种器物、文字、几何图形都可用拍子来表现。

瓦片风筝俗称“屁股帘”,只需三根竹条即可制成骨架,其中两根交叉在方纸上,另一根横置顶端呈弓形,下端加三根带状纸尾。瓦片风筝是民间自制风筝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同类推荐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热门推荐
  • 魂殒钟山

    魂殒钟山

    一代贤相,为匡扶朝纲、振兴社稷而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十余载,尽管也曾得到官家的青睐激赏,使所主持的变法大业有所成就,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宵小的诽谤诬陷,被迫辞职,黯然归老江宁。当政敌们因复辟成功,将其一手推行的新法废除殆尽之时,他再也经不起这致命的一击,具怀着无限的羞恼和憾恨,离开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尘世,以此不仅展示了政治人物变幻莫测的命运,而且演出了一出令后人感慨不已的历史悲剧。想了解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最后的人生岁月吗?想知道他异常凄苦的最后十年吗?请看现代历史小说《魂陨钟山》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下)

    本书收录有:1980年以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党史、军史工作部门,组织大批干部,对西路军的历史进行了认真充分的调查,写出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
  • 邪意傲然

    邪意傲然

    一个自称魔祖分身——魔,类似智脑又类似系统的存在骗李少阳签订了灵魂契约,接着一重重奇怪甚至古怪的任务接踵而来,它到底想要做什么?李少阳会面对什么?
  • 捉住于小白

    捉住于小白

    如果不是因为梁潇的帅脸,于小白是会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把他丢进河里喂鱼的。可是她殊不知,这张顶着帅脸的人,早就预备好要一步一步抓住她。
  • 重生之苏女逆袭

    重生之苏女逆袭

    苏雨橙被好闺蜜推下楼梯死了,意外重生到曾经。手握金手指,又凭借着之前的记忆的她,成为学霸,并且创造属于她的帝国。
  • 最美不过初中

    最美不过初中

    最美不过初中,互相陪伴一起走过了初中的三年,在最美的年纪遇见最好的你,我也算没辜负我自己。
  • 重生星际动漫大亨

    重生星际动漫大亨

    林轩穿越重生到了另一个宇宙。这个宇宙也有人类,并且是进入了星际时代的人类。但是这里没有动漫。这里的整个人类都缺乏妄想力。这一切林轩都不能忍受。没有动漫?那就自己创造出来!没有妄想力?那就由自己创造的动漫给整个人类加上妄想力。动漫大亨就是我!我能改变宇宙!
  • 包川作品选1:昨日旧事

    包川作品选1:昨日旧事

    包川编著的本书内容共包括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主要针对包川的的作品全方位叙述,包括谈《办婚事的年轻人》,她在大海边拾贝——关于 包川的小说,读了包川的《唱》《门》后的随记,昨夜风雨——读包川《外省人物风情》等。
  • 异界魔具纵横

    异界魔具纵横

    具者,以修炼魔具为目标的修炼者。具士,具师,具将,具王,具圣,具神。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精彩
  • 雷动异世

    雷动异世

    缘于一切的巧合,让这本应消失的石子在一次落入湖中,就是不知会造成怎样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