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5000000001

第1章 序理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1)

—在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上的讲话

韦建桦

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潮中,第三届“马克思主义论坛”在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山城重庆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会议的宗旨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实践经验和内在规律,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实践基础和深远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深入研究上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是我们党执政以来第一个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六中全会的精神,是我们举办本届论坛的指针,是我们相互切磋、坦诚交流、提高认识、深化研究、争取获得丰硕的研讨成果的可靠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次论坛是一个学习、思韦建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的审核和修订”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央编译局局长、译审、教授。

考、领会和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为阐释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舞台。

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崇高使命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党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本届论坛的主题,正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本质特征、党性原则和科学品格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的研究工作,应当为这一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从亿万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

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我们要围绕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创建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加强党的领导等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努力对理论热点问题和实践难点问题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澄清思想、释疑解惑的理论见解和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同时,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和敏锐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创举和丰富实践中获得的升华和发展。六中全会《决定》以简洁、凝练、清晰的语言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判断。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数千年来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东方和西方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各个时代都曾有贤哲俊杰或志士仁人用各自的语言对这样的社会理想作过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批判地继承了这些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为实现人类这一美好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他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通向和谐社会的正确道路,指出未来社会应当是每一个人的禀赋和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协调并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和社会有序推进、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社会,是人们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从而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毕生坚守的信念和热情向往的境界。

1844年,年轻的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在这部被马克思称作“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的著作中,恩格斯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看成是“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更加科学、更加准确、更加精辟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社会理想,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9世纪70年代末,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再次阐述了这个思想,并进一步强调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150多年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代条件、不同历史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不断深入考察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的历史条件及其性质的历史,是各国共产党人根据这种考察在理论领域和战略层面进行决策的历史。我们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把社会和谐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中国实现的条件、特征和性质进行深入考察的结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新的飞跃。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科学地阐明六中全会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重大问题上的理论贡献;充分地论述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深入地研究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机制;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培育一种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融为一体的和谐精神;积极地整合我国优秀文化资源和世界文明成果,逐步在社会各领域树立和弘扬具有深厚历史底蕴、鲜明时代特色和科学的辩证法精神的和谐理念。开展这些研究工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参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同时也深信,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将在这方面倾注心血、深入思考、相互启发,通过热烈的讨论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这次马克思主义论坛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同中共中央编译局联合举办的。

中央编译局是党中央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编译和理论研究机构。5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的几代理论工作者按照中央要求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丝不苟地完成“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介绍到中国来,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介绍给全世界”的光荣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领导关于把编译局建设成为思想库和智囊团的指示,坚持编译与研究并重、研究经典著作与研究现实问题并重、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理论宣传的普及并重的方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理论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的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我们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要著作译文审核和校订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的重要任务。目前,这两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为了推进理论工程重大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前年和去年曾分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成功地举办过两次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论坛。今年的论坛能在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焕发蓬勃发展生机的重庆市隆重举行,这使我们深感荣幸,深受鼓舞。重庆市各级领导同志对中央精神的深刻理解、对理论工程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开拓创新的热情鼓励,使我们受到了生动的教育和启示。

第1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研究

詹真荣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在深刻批判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缺陷和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思想,认为他们的思想观点“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是“积极的主张”。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指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社会经济根源,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和正确道路,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因而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有:

一、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价值: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组织的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其价值取向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才能的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自由才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程度是检验社会是否和谐的基础与核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作为完整的人、人的本质的全面展示和发展,是人的各种能力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研究文章是作者承担的2005年中共中央编译局社会科学基金特别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研究》(批准号05T02)的阶段成果之一。

詹真荣,“经典作家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杭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

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J].社会主义研究,2006(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新社会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的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将形成“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们将用这种“自由个性”取代迄今为止“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这一思想贯穿在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全部著述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表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

他们说,“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所建立的基础上的联合”;这种联合“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阐明了“联合体”的历史任务: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类推荐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中国政府层级结构、法律地位、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当前改革政府层级体制的突破口在于地级市。但是,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了,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作根本性的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因此,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必须走出权力收放、无序博弈的局面,从整体上、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职责权限,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使地方政府逐渐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化为地方公共利益的“合法代理者”。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本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危机中的应对、苦楚及其心路历程,全方位地展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党、国家和民族所作的不朽贡献,揭示出周恩来这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 科学发展观研究

    科学发展观研究

    本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指导意义、历史地位、理论精髓、目标追求、总体战略等。
热门推荐
  • 诸神寂灭之猎神者

    诸神寂灭之猎神者

    说,当火热的星辰从天空坠落,九州崩裂,穹城关闭,侍童从风之源走出,神罚便降临于世,即是诸神寂灭的时代到来,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将被彻底的大清洗。在纷乱的末世中,集权者之间讳莫如深的恩怨纠葛,越演越烈。在追逐权利和欲望的过程中,在御灵士们激烈的厮杀中,阴谋和背叛不断冲击着曾经坚信不疑的真理,将爱情,亲情,友情碾压的支离破碎,似乎一切都笼罩在了浓重的阴霾中……(这是一个慢热型的故事,阿洛也是第一次写这种风格的故事,请各位多多包涵!也请多多支持!)
  • 等等,冷少的唯爱恋人

    等等,冷少的唯爱恋人

    初识,恰好是在她失恋的时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慢慢走进她的心;三年来,心心相印,让爱沉沦。亲人离世,病痛的折磨,一场平常的误会却是绝望时压垮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五年后,她的归来,是否还能掀起曾经的爱恋!
  • 他心她城

    他心她城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深深爱过狠狠哭过的女孩]两情相悦,不过他心她城。初见颜御城的时候,顾心正被闺蜜拉在奶茶店里坐着,不经意间撞进了他清冷的视线里,饶是年少,错把清浅当作深沉,彼时的顾心,只觉心里的废墟开出了花。后来,时光漫漫,朝夕拾荒,她却始终都记得,明媚阳光下,他笑得温柔,“顾心,我会陪你,一直到年华荒芜。”青春之至,也不过盛爱如此。纷争年华里的刀光剑影,荒乱了兵马青春,当岁月开始斑驳,当谜底一个个被揭开,终于承认,曾以为能永久的情谊,还是比不上人心的复杂。【我陪你看尽世间风情,终不及他唇角寂寞桃花。】
  • 乌龙穿越之狂傲七姑娘

    乌龙穿越之狂傲七姑娘

    现代小妞失足跌湖,乌龙穿越。一样的老套穿越,不一样的爆笑情节!
  • 成为妹妹的日子

    成为妹妹的日子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叶启知道自己跟妹妹叶兮交换了身体,为了不让外人家人发现这件事,他们只能交换身份,在学校,在家里,演着妹妹是哥哥,哥哥是妹妹的喜剧。
  • 凌心破天决

    凌心破天决

    现代社会底层小混混魏秦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因穿越,所以任何人都无法看出他功力深浅,借此忽悠来了一个高手小弟,自己却是废柴一枚,意外获得的垃圾战甲会给他带来什么?——凌心破天决
  • TFBOYS之我还会爱你

    TFBOYS之我还会爱你

    我们还会再爱你吗?我们长大了,你们还记不记得我?
  • 血泪之亡灵

    血泪之亡灵

    在远古的尼罗河流域,曾经因为帝王世家流传下来的一颗圣石从而导致后来地狱之王换届时候的闹剧。以圣石为目标,谁先得到圣石谁就是下一届的地狱之王,于是一场来自于地狱之王三个儿子之间的比赛便开始了。由于力量差异,地狱之子们都无法直接接近圣石。所以他们都不得不去找使者去协助他们得到圣石,于是,一个生活在人类乱世中的农家孩子加尔西亚便被地狱之王的小儿子史塔克盯上了。史塔克一度控制了加尔西亚的思想,并且还给与了加尔西亚无限强大的力量。从那时起加尔西亚便就又得到了噬魂这样一个崭新的名字……
  • 云中一叶

    云中一叶

    简单来说就是女版的退婚流废物重生记。这是一个习练气劲,储存于丹田气海然后发挥出各种奇异招式的世界。女主叶子安从小就被认为是武道天才,却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自己的丹田气海,从此成为一个废人。但是麻烦却不断找上门来。有人杀到她家门口,指着她鼻子骂她废物。心爱的男人被人抢走。原先般配的豪门婚姻被退婚不说,对方还要她死。于是。参加武道大会。加入武学学院。拜师学艺,苦学怒干。一路强升。和一种家族大佬。宫廷王侯。黑市老大谈笑风生。哈哈哈。顺便也重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有从小青梅竹马如今武功天下无双的绝世剑客。也有指腹为婚,野心勃勃的未婚夫,二皇子。。。。,。。。—嘻嘻i。。
  • 最后的演出

    最后的演出

    就是个搞笑一点的口水故事文。。。不看到最后就不明所以的封面,不明所以的标题,不明所以的笔名。恩,认真你就输了